题目上所说的凉水,其实是一条河,它似乎是从大凌河里抻出来的一条河,似乎也是西官河与东官河这两条河水相汇而成的一条河。自古以来这“两水相汇”而成的河,被口口相传,就这么“两水两水”地传成了“凉水”,就这么传成了现在的凉水河。不过,我对这条河求的是一种水凉心热的境界,这或许是我面对这条河的最好心态吧。
最美的乡村路
2016年4月15日,我从朝阳到北票,坐的是线车,20块钱,如果是公交车就是几块钱,近便,便利,这天走的是101线,原来去北票只有这一条线。现在还有一条线路是我比较常走的滨河路,大凌河水一直蜿蜒地追随,白石水浩渺烟波,若在开春十分,成千上万只天鹅会跟着行人一路飞翔。凉水河蒙古族乡位于北票市南出口,南接锦州港,西靠朝阳,距离北票市区4.8公里。
第一次去,一直坐在车上环乡绕,先是凉水河村、下湾子村、周家沟村、高台村、艾树沟村和万松山村6个行政村,40个村民组只去了一个沙卜台。凉水河乡不大,2662户,682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70人,占人口总数的20.08 %。全乡行政区域面积也只有1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4万亩。在乡政府我俯瞰了凉水河乡的地图,若把整个乡界线连起来如同一枚枫叶,说到枫叶就莫名的喜欢啊,不论朝阳县胜利镇的枫王,还是北京香山的枫叶,还是本溪的红叶,在俄罗斯、在台湾我都采集过,朋友知道我这个爱好,帮助我采集过美国的、巴西的,我把它们塑封在一张纸片上,没事的时候拿出来想象一番。
我们说着话,就到了长深高速、京沈客专、大板火车站,从这些地方你可以任意选择去全国的各个地方,这是去往白石水库戏水、下府惠宁寺拜佛、燕湖湿地看天鹅的最便捷、最好走的唯一通道。为了下乡的方便,最近我买了一台汽车,没事的时候我就计算公里速度啥的,我便想这4.8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按时速60公里计算,驱车不到1分钟,骑自行车10来分钟,步行30来分钟。乡境内还有宝锦线(宝国老-锦州)、凉三线(凉水河-三宝)两条乡级公里与北票的东出口链接。
我喜欢风景,经常沿着滨河路,在南八家乡、大板镇、上园镇、下府开发区一带采风,俗话说走过路过不能错过,一走一过就到了凉水河。这让我很兴奋,实地的勘察,回头在地图上端详,凉水河的6个村都有蒙古族特色村镇自然村道路硬化项目即将完工,形象点说,这些自然村道路硬化项目以宝锦线、凉三线、滨河路为主轴,如树的枝杈一般纵横延伸到村民组,正在逐步打通乡村旅游的内环线,这不就是枫叶的筋脉嘛!为自己的发现会心一笑。
喜欢一个地方是无条件的,我喜欢这个蒙古族乡,我甚至还有一个蒙古族的名字----伊若菡,伊若菡,蒙语的音译,是细小的普通的不引人关注的素淡的小草花,是内大博士额尔敦哈达给我起的,当时我在为尹湛纳希学会写作《土默特右翼部落史》,为了工作的方便,与蒙古族交流的方便,现在工作已经完成,但这个名字被我保留下来,一是符合我本身的性格,更重要的我有了情感的投入。凉水河乡是北票市的唯一的一个蒙古族乡镇,新建的村部全部是蓝天白云色彩、蒙古包形状的建筑,关键是农家的蒙古馅饼做得非常地道,我一去就吃。
进入凉水河就进入了十里湿地,这片湿地的春夏秋冬我都经历了,记得一年的冬天,我带着两个摄影人,还带着两个小女孩到这里拍照,两个小姑娘久久不肯离开的热爱,也是我的心声。
还是在凉水河徘徊,道路、山川一一掠过,让我在车里一惊一咤。2015年9月我与朋友自驾新疆,那段光阴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忘怀,下定决心重走227国道,因为景致大美让我陶醉,走凉水河时依然陶醉在新疆风光中,看到带有曲线的路途、山水、景色,我便大叫227,陪同我的人就笑,这种景致她们司空见惯,每天都走。在朝阳好看的公路还有,比如33道弯的盘山路----红光岭,而这段路上风光、水质、南天门、两边的山也是新疆小型限量版。
最文的万松山
我们在路上走,寂静的乡村路,忽然有人排起了长队,塑料水桶放在不远的地方,神水的小木牌立在那儿,我环视四周,发现马路的对面立着一个水泥牌子,山体也与别处不同,横向走势,是断裂带,很好看的地质现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水就亲,看到有那么多人在排队打水,我也下车,用瓶子灌满一瓶泉水咚咚喝下,味道真是甜甜的。附近的人迷信它,院子里的井水不用,舍近求远每天都来这里打水,那天在队伍中居然还有锦州和葫芦岛的人,说是这水能治病,因为没有化验,我不敢说,但老百姓的眼睛心明肚知,最聪明的人还是脚踏实地的老百姓啊!
这个地方出产石头,家家门口有石磨,石磨豆腐、家常煎饼很受欢迎,我们还去了一户农家,他把捡来的树枝树根打磨、雕刻、抛光,龙虎活灵活现,猫狗看家望门,根雕形式依据乡村题材,还有一家有葫芦雕,图案各式各样,只要看过的样式就能雕上,彩雕、透雕,不所不能,那天只看到几个,大批量的都销售一空,每天雕都供不上卖,价钱很好。
乡下的妇女每天做什么?不用问,就是穿针引线做女工,但现在不是纳鞋底缝鞋垫,而是做十分流行的十字绣,色彩艳丽,程序繁复,但绣品表现:百花盛开,风景秀丽,树木葱茏。
这儿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还有一处古代王侯墓地遗址。凉水河乡东与下府开发区接壤,西联台吉镇,南与大阪镇隔大凌河相望,坤南线途径下湾子村,与南八家乡相连。与周边乡镇的尹湛纳希文学、康家屯遗址、鲜卑贵族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热爱历史文化,这也是我采风的一个原因。
还有最润的下湾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这个地方好神奇,不不期然,下湾子过去俗称小香港,层林叠嶂,溪水潺潺,城市里的时髦小青年拎着录放机来放歌游玩。再啰嗦一句,若你去打听下湾子,湾一定要发万音四声,不然你找不着。她的东西十家子王子坟,守候守着一个王侯的美丽传说,
最雅的沙卜台
这里是我着墨最多的地方,因为她是我的落脚地,属于一个农妇一天到晚的默默叨叨,普通的,一起与村民看日出日落,一起遵循二十四节气,一起核计今年种啥,一起担心年景的不同收成。
第一次来这里是初春,与作家、摄影家一起,后来再来我就从朝阳东外环,上滨河路,进北票的南八家,再进北票市区的边缘,进入湿地,过天然屏障----一处铁路桥涵,然后走百米土路,再分三条小路进沟。第一次我们走中间的那条路,两边有浅浅的石棚状的石板探出,下面流水潺潺,我就沿着小溪进入沙卜台,无比从容。
沙卜台蒙语的意思是有鸟的地方,有鸟的地方就有树,果不其然,一进沟里暴热的天气顷刻凉爽,就听见小鸟不同的叫声。山噪鹛,中国独特的品种,这里有;最常见的黄鹂雏鸟身上的羽衣一条白一条黄一条黑的很好看;站在柳树上的柳莺小巧玲珑;金翅站在榆钱中间,长长的羽翼黄中尾黑;麻雀喜欢站在蹦跳,叽叽喳喳;红嘴蓝鹊,红的嘴蓝的尾立在弯曲的枝上,红嘴蓝鹊特别凶。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可以和任何比自己能耐的人或动物驱赶走,有一年在北票市政府的院里树上,保安发现红嘴蓝雀叫声扰乱办公,就把鸟窝给捅啦。结果,大鸟和人拼命,硬是把保安的头叨出血;白头鹎真的头戴白色的帽子;阿穆尔隼样子像麻雀站在细细的线上;棕头雅雀不仅头是棕色,身上也是棕色;大山雀特别瘦小,也许是造成反差,才这样起的名字;中华攀雀每天早上会把头探出来,歪着脖子看新的一天;雀鹰兀立岩石,侧身问天;纵纹腹小鸮现在安静地呆在那儿,瞪着大大的眼睛;山鸡总是气宇轩昂,身穿最漂亮的衣裳招摇。鸟的习性,几乎和人差不多,为了保护后代,可以不惜一切甚至自己的性命,和外来危险做斗争。在交配阶段,特别腻在一起,看着那种亲昵的情况,真是感触万端,他们之间互相梳理羽毛,有的互相喂食……北票有位摄鸟专家王玉泉亲眼所见,一种水鸟---黑翅长脚鹬,为了保护自己的巢,几只鸟联合起来驱赶老牛,从老牛的脸上叨毛,直到把老牛赶走。他在拍这种鸟时,也遭到过围攻。它们像飞机一样向他俯冲,最近的时候,不到半米,伸胳膊保护头的时候,那胸部上的毛刷的一下子掉下很多,真的很害怕。王先生跟我说:“看着他们为了驱赶“侵略者“的勇敢行为,就想起了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候,那时的每个中国人要是都有鸟的这种勇敢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抗日根本用不了八年。”
一般的鸟在孵卵的时候,都要把窝里的秽物叨出来,扔掉。戴胜不这样,他们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卵或幼鸟,不清理窝,把窝弄的臭臭的,令人作呕。所以,老百姓也叫他们“臭姑姑。鸟类一到春天的繁殖季节,公鸟们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羽毛特别鲜亮,用繁殖羽吸引异性,任何鸟在繁殖季节都这样,即或是麻雀,在繁殖季节,毛的颜色和平时也不同。先生说:“拍鸟的过程,也是自我修养的过程,看到鸟们的习性,就自然想到了人的习性。所以,对于‘人属于地球,但地球不单单属于人类’的说法,感悟特深。”人性,应该是善良的,不能弱肉强食。不能因为自己的强大,去欺辱弱小的鸟类和动物。它们和人类共享这个地球,有权力享受大自然赋予自己生存的一切。爱护鸟类,爱护动物,爱护给我们生命的大自然,爱护给我们生命的大自然---也包括自然界的各种植物。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北票湿地有芦苇,我和朋友们常去玩耍的一个地方,也是文须雀、震旦鸦雀、棕头雅雀等鸟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一旦遭到破坏,这些鸟就失去了生存条件。
王先生在湿地拍鸟,经常看到羊、牛踩坏鸟巢、鸟卵的情况,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可是又没有办法。这得靠我们这些人的宣传,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这是一种功德。
在小村,走着看到树上风干了两只大鸟----雕鸮,我是喜欢标本的,铁路巡道工拣到过一只受到火车撞击死亡的雕鸮,送给我做了标本,这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肯定也是因为撞击而亡,村人就还把它们悬挂在树上,树是鸟的家园,此刻我读懂了农人的心情,生在乡土,生死相依。在树下缅怀间,一群山鸡叽叽咕咕地从东向西漫步而去,高傲着不紧不慢,眼神向着前方,毫不理会行走着的我们。
之后走左边的沟,又爬坡,不高,登上去可以把小山村一览无余。走两步就有一层层的岩石,义县组大石棚延续到四家板长宁寺,于是在那里造型,向南延伸,一直到朝阳县的朝阳寺、南双庙槐树洞,和北四家子的千佛洞,都是石棚佛教地,我要让我学美术的小孩工作之余去当石匠,做画工,会很美。
有一次我去村里,穿着原来家织布被面的大花衣裳,色彩艳丽,我的群摆巨大,蹲下来铺满地的那种,村里人拿我当怪物,我去打招呼,马上会警觉,也许是审美标准和心理层面的各自需求。
我们的对话也从艰辛开始,是普通话和本地话在某一句上的不理解,尤其是地名,当地人一个叫法,我的叫法是书面语言的转换,不互通。乡村有乡村的语境,我开车去乡下,尤其是路过集市,按喇叭是绝对没有反应的,农民有农民的想法,我不躲你也肯定不敢碰我,农民没错,但农民没往深里想,万一这个司机二把刀,像我的车技哪有准呢。说到这,我想起一件事,农民的意识里固存的,思维方式也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乡里号召种什么,干什么,农民们都在观望,今年种高粱挣钱,能不能挣着,我等等看吧,有人带头了丰收了挣钱了,第二年你不让他种都不行,是让政府吓怕了吗?政府也有说了不算的时候。再比如我要去乡村买一座房子,让政府的人去问价,这就很难,农民一看政府人来问肯定是要动迁还是咋样,马上提价,其实放在那里却不值几文了。
又有一天我悄悄地深入沙卜台,还是那户人家,大人不在家,在家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开始我问话还在回答,我在村里绕了一圈回来时小孩已把大门紧锁,放一条狗在门口,却也让我惴惴不安,对一个陌生人,对一个小孩子,我其实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入侵者。但每次进村我都会兴奋,本来的疲惫被卸下,残疾的腿脚也不再一瘸一拐,我爬高上墙四周瞭望,东家长李家短,谁家的石板墙是直的,谁家的石板屋是冬暖夏凉,十二户人家被我一一记下。
山村走过许多个,那段时间,这个沙卜台让我暂时藏起来,最好先别打破她的宁静,待我好好想想,待我落实我的小小计划,实现我的小小野心,然后:“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城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的碑帖那段时间被我每天临摹。我产生过一种担心,担心那里进去别人,不按我的意志,属于我的好东西,会被强者破坏殆尽。
沙卜台的一条沟里有十二户人家,孙姓四户,刘姓三户,董姓一户,朱姓四户,那天我去这条沟里,看见1944年出生今年73岁的孙生,他下地刚回来,他说他在西山顶上周家沟小学读过四年书,60年因为吃不饱就不念书了,祖籍山东。1968年24岁的时候结婚,生育三个孩子,男孩孙建军朝阳一师毕业,现在北票市教育局工作,两个女儿在街里打工,儿子和孙子,他在沙卜台是孙家的第五代人,加上儿子孙子应该是七代人了。那天我们和孙生在另一条沟沟口的69岁的孙海滨家做客,孙海滨是小学退休教师,也是一个男孩两个女儿,都在街里生活,老两口在家,每个月拿三千多块钱。同行的还有周家店村的王书记,沙卜台是周家店的一个村民组。这个沟12户人家,平均每户三个人在外打工,就是36个人,仍然住在沟里的有八十岁的老人,其他都五十多岁,只有一个38岁的带两个小孩,一个小孩在乡小学上学,一个在北票台吉学校上学。
从孙海滨家出来我们向沟里走,原来叫光山的山上种植了松树、榆树,松树、榆树都有了非常的姿态。臭椿树也还多,树是土地的灵魂。据说是乾隆年间,皇帝出游在此,椿树高大神奇,如果谁家新盖的房子房梁有响动,就把椿树的树枝塞到房顶一块,马上就不响了,所以乾隆就命名椿树为树王,老百姓很尊崇椿树,保护得很好,这片山植被丰美,也是国家的2772工程。村庄的典型标识的榆树这里也有,最高大的一株长在村口的一户人家前,很结实地支撑起沙卜台的公共空间。
附近还有锅底山,山顶有烧焦了的石头,王书记说这样烧焦的石头老辈子就有,还有三里路的战壕,我们没有进去。走到两山之间,有块平整的地方,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它,三间正房,三间厢房,房前的院子里有一口水井,门口用有孔的古老的石头做的门框,在门的左手边有一棵被雷霹过的泛黑的杨树,虽然枯死,但在其躯干之上,在其左右又茂盛出许多棵并不同的树种,房子也是用石板盖成的,院里有很大的石磨盘,还有用石板搭起的石桌,好像是供奉什么用的,或者纳凉时的茶桌,虽然房顶露了天,山墙有些纽结,但不失这里的风水,一问,果然不虚,户主李宝章,前年还住在这里,孙子考上了东北大学之后搬离,沟里还有一户李宝伟,是李宝章的叔伯哥们,原来打着光棍,后来来个带着小孩的男人一起过了二十多年,现在不知下落,在山里住的人家在山坡上种植玉米、高粱、谷子和各种豆子,靠天吃饭,风景好,气候相对湿润,这对干旱的辽西来说,世外桃源。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一些难以割舍的人和事,九十一岁的老爸时刻记忆的除了故乡和工作的地方,我想他日渐萎缩的大脑的容量,绥中和下府是排挤不出去的地方。可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一路上我在寻找我的天堂,天堂般的沙卜台,还没有桃花的桃花源。路边山上有没有桃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条小溪,在缺水的辽西汩汩流淌。乡村是游子栖息、灵魂与双足止步的地方,我原有的用自己所得购买的城里的房子都写着别人的名字,城市让我变得一无所有,把自己的劳动所得拱手相让是我不需要那么多,我相信我心灵的故乡在不远处,我必须及时赶去。
于是我将自己定位在凉水河的沙卜台,身份是还没有被沦陷的素面朝天的农妇:黝黑、丰满、敦实、单纯、勤劳、温和。当冥冥中有一只手引领我到此之时,我看到缕缕炊烟拧出的乐谱里,有我最喜欢音儿,有我最喜欢的调儿,那反复咏唱的副歌部分,注定是我最喜欢的词儿——凉水不凉,暖我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