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天上飘起了小雨,给酷热的盛夏带来一丝清凉。心情和天气一样凉爽,兴匆匆地去参加鞍山作协组织的台安采风活动。
一直想去台安,总是不能成行,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很是高兴。一路上文友们兴奋地侃谈着,一进台安,我们就看到了街心耸立的张学良将军塑像,台安作协好像知道我们的心思,在短暂的工业园浏览后,带我们参观了张学良的衣冠冢和出生地。
还是在少女时代,就对这位闻名遐迩的少帅充满敬仰,捧读小说《少帅传奇》,几次为这个出生在我们家乡的少帅传奇故事而潸然泪下,年过半百的我终于有机会走进少帅当年住过的草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走进整洁、宽敞的农家院,不由得敛声禁气,放轻、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少帅童年的酣梦,真的好感谢台安人民如此的有心,没有用瓷砖和钢化玻璃等现代材料为它装饰,让百年后的少帅故居还原汁原味地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依旧的茅草屋顶,依旧的青砖黛瓦,依旧的农家小院,后院依旧蓬勃地生长着当年少帅淘气摘过青枣的大枣树,门前依旧在的百年老柳树,还有树下依旧在的那口老井……
这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农村东、西两厢的房子,穿堂而过的跨厅连接了前院和后院,一口农村大灶上有一口现在不多见的大铁锅,遥想当年,少帅的父母就是用它贴过玉米面大饼子,炖过咱东北的猪肉酸菜粉条子!用最普通的农家饭菜养育了威震东北的少帅!
走进后院,当年的大枣树还在,在热爱张将军的人们眼里它成了神树,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台安文友给我在树下照了一张照片,让我也沾点“帅”气!几洼黄瓜,几垄小葱,还有茄子、辣椒,加上盛开的野百合让百年小院生机勃勃,恍惚间,少帅一家并没有离去,他们刚刚挂锄休息,大枣树下依稀可以听到少帅和小伙伴们嬉戏的笑声……
一个文友摘下院里的一条黄瓜给大家分享,分外的清香、甜脆,才让我相信眼前不是梦,我们真的来到了少帅当年出生的农家小院,谁能想到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竟走出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少帅,竟然走出一个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传奇英雄!
屋里里泛黄的老照片,把人们的思绪拉回了遥远的年代,恍惚中,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一代枭雄----张作霖铁马金戈的身影,还有那挥笔写下“张作霖手黑”不给鬼子一寸土地的传奇故事让人佩服他的幽默和睿智,尽管一代枭雄张作霖被日寇残害血溅皇姑屯,却阻挡不了血脉相传的热血精魂!
当年的小六子,后来驰骋疆场的少帅张学良,率领东北军浴血疆场,他10余次上书蒋介石,甚至流着泪苦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表示:“欲救亡必须抗日,欲抗日必须全国力量之集中,良尤愿早日在钧座领导下为抗日之牺牲。”但均遭到蒋介石的驳斥,眼看东北大好河山被日寇践踏,人民水深火热,少帅忍无可忍被迫一举西安兵谏,逼迫蒋介石同意抗战!而自己宁愿把牢底坐穿!
东北人民的骄傲,英雄的少帅以民族大义为重,以牺牲个人为代价,为中国人民的抗日大业留下了让国人永世不忘的丰功伟绩!可钦可佩,让人潸然泪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深深地为家乡的这方热土而骄傲,为这方养育了热血男儿的土地而自豪。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齐晓阳的一首诗:“芒鞋竹杖,叩响了历史的山阴道,杏花春雨,绿了谁家芭蕉?东坡犹在,难老泉不老,谁的乱发,谁的长髯,又向梦中飘?朔风吹雪,折了千年百草,关外,一声虎啸!”虽然不是专门为少帅而写,但从中可以品到少帅的精魂!当年的少帅不正是一只雄壮的东北猛虎吗?尽管西安事变后他虎落平阳,被囚禁了整整54年!可他雄风不减,依然是一只永远不老的猛虎,他一声虎啸,依然可以震撼长城内外,折了千年百草!
我恋恋不舍地走出茅草屋,文友读懂了我的心绪,不经意间按下快门,留下我与少帅出生地茅草屋的合影,看着照片上青砖黛瓦的少帅故居,脑海里不禁闪现出张学良衣冠冢前的一副对联:盛京易帜西京谏策百年功业千秋业,一岛望云夏岛吟风一缕乡思万里魂!短短30个字,浓缩了少帅传奇的一生,表达了台安父老对少帅由衷的敬爱。
返回鞍山的路上,我恍然悟出:为什么到台安的人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将军的背影,我忽然明白了那雕塑的深刻涵义:少帅少小离家,老大也难回!他留给故乡人的就是那一个令人泪奔的难忘背影!一个肩负了中华民族使命的背影!哪怕虎落平阳,哪怕把牢底坐穿,永远不改的是他那东北汉子的满腔热血和铮铮铁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学良将军的字恰恰就是汉卿!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冥冥中的定数,更是少帅的真实写照。
台安有幸,曾留下少帅童年的足迹;辽河无语,日夜流淌述说着家乡人世世代代绵绵不绝的思念。回来看看吧,少帅!台安不再是黄尘土道的旧模样,家乡人已经把它建设成五业兴旺的现代都市。东北不再是铁蹄下的亡国奴,如今,这里是共和国的骄傲!
少帅!家乡的苹果熟了,您故居后院的大枣儿也红了,家乡人一掬热泪盼你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