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拜谒辽河源
来源: | 作者:车承金  时间: 2019-12-03
  初春时节,风和日丽。河北平泉马盂山犹如刚刚经历一场春雨的洗礼,湿漉漉水淋淋地站在我的眼前。
  密布的溪流清纯明澈,一股股和着轻盈明快的旋律,悠然流淌,恣意却又有节制,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共同的方向靠拢汇集,汇流成河,不舍昼夜。林海连绵茫茫,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天然次生林群落,初染绿意的杨树、还没生出针叶呈黑色的落叶松、白亮亮的桦树,犹如穿着不同颜色服装的方队,整齐地坚守在属于自己的海拔高度。山顶几千亩亚高山草甸,在春风的呼唤下,微睁双眼,已从冬天的睡梦中醒来,迎风媚望,显现生机。置身其中,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开阔,顿感自己渺小。蓝天、白云、溪流、森林、草甸,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完美得没有一丝破损和残缺。
  这就是辽河的源头么?这水就是滚滚向东奔腾的第一滴辽河之水么?
  矗立在众溪流相汇处的一巨大磐石上清清楚楚地嵌着“辽河源头”四个大红字,红光闪闪,苍劲有力。潺潺清水绕磐石奔腾而泻。巨石从容淡定,宛若一位历史老人,蹙眉冷颜,不知疲倦地关注着一去不复返奔向远方的每一滴清水。
  “辽河源头”四个大字,是1992年辽宁省营口市老艺术家考察团沿辽河逆流而上,寻源至此,在此巨石上刻下的。虽没亲眼所见,但此刻我却感受到几位老艺术家刻字时的艰辛与成功时喜悦。在我看来老艺术家留下的“辽河源头”四个字,与其说是一条河源头的标识,莫不如说是感恩,是忠告,是警示。
  辽河是华夏大地七大河流之一。《山海经》中称之为“潦河”。《吕氏春秋》中有“何谓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其中辽水即是辽河。它纵贯辽宁,哺育滋养了一代代辽沈人,培育、涵养了独特而悠久的辽沈大地的风情与文化,成为辽宁人永远的母亲河。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辽宁人,当我站在“辽河源头”四个大字前的一瞬间,一种强烈回到家的欣喜和感觉毅然而生,复原的记忆和激活的思绪一并迸发出来。
  人类最初的生命故事都是在发生河边上。故乡有一洞穴,名叫鸽子洞,由上中下三个溶洞组成,最大的溶洞18平方米,是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10多万年古人类居住的遗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科研第四号,这一古人类居住遗址距大凌河水面仅35米。6000多年前的半坡人,始终生活在浐河边上,渔猎耕作,休养生息,始终没有离开过浐河,他们的家园离浐河水仅9米。黄河长江孕育了华夏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河边,河边!
  这个陆与水的交汇处,清水汤汤,草木芳芳。有水可饮,有鱼可网,有兽可猎,有果可采,有田可耕。是原始人类维持延续生命最理想最有保障的地方。
  河边,是人类最初的家园之地,人类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人类是从这里开始跋涉的,人类是从这里开始延展的。
  于是,源头何处,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心结。几千年来,人们锲而不舍地想象着、寻觅着、歌颂着江之源、河之源、水之源。从踽踽独行的徐霞客的《江源考》到胸怀大略的康熙帝的《皇舆全览图》;从“江源如帚”到“河源唯远”。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源头,都在探求源头。这也是生命对源头的寻找和呼唤: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马盂山不仅仅是一条河的源头、一河清水的源头,它还是一个民族的源头。 
  据《辽史》三十七卷载:“有神人骑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去,有仙女驾青牛车自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八部。”这是《辽史》中关于契丹族起源的描述,建立辽王朝统治中国北方218年的契丹族就是从这里繁衍生息、扩疆延展的。马盂山山顶连绵几千亩的高山草场是契丹王爷的马场。马盂山是辽国王公贵族弯弓射雕的狩猎场。
  漫步在马盂山顶连绵几千亩的高山草甸,耳边仿佛回响起辽王爷耶律阿保机、辽景宗、辽道宗,还有叱咤风云的萧太后,飞骑逐猎的马蹄声。被命名为金蟾望月、海豹试冠、鳄鱼望江、石镇神龟、佛手通天等天然象形石,形态逼真,浑然天成,犹如不知疲倦地在讲述着一个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动人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有一个故事令我久久不能平静,难以忘怀:相传,辽开泰九年(1020年)圣宗耶律隆绪与钦哀皇后萧氏来马盂山打猎,见一只八角梅花鹿在一棵杨树上磨角,皇帝搭箭张弓欲射,皇后不忍杀戮这只小生灵,遂抢先拉弓虚发,小鹿闻风而逃,皇帝心领神会,与皇后相视而笑。自此这棵杨树枝干开始发生变化,分成一主两干,相依而对,渐成连理之枝,龙腾之势。
  如今,这棵杨树主干直径已达1.5米,需三人合抱,占地2.1亩。九条主枝或上扬,或平伸,或俯探,似九龙群戏,从东向西遥望,更像一张中国版图。当地人称之为“九龙蟠杨”。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电闪雷鸣,突破寿命极限,干壮枝繁,郁郁葱葱,为大自然添一簇新绿,为人类添一处绿荫。是人类这一善举感动了你?是你对人类的眷顾么?
  其实,大自然对人类的眷顾之情,总是通过花草树木来传达的。花开花落的景象,生死枯荣的规律,始终在传达着造物主的启示。行走在辽河源头密密的山林和连绵几千亩的草甸,清静、自在地呼吸着清新的山林气息,轻松、悠闲地聆听活泼的溪流的清音,充分、尽情地享受微微山风的爱抚,不仅有远离尘欲的宁静和从容,回归山林的欣喜,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滚滚不息的辽河之水,源于马盂山茂密的森林和连绵几千亩的高山草甸。它每年蓄水700多万立方米,向辽河中下游地区提供多达1.2亿立方米的净水。没有茂密的森林,没有几千亩的高山草甸涵养水源,哪会有辽河的源头活水。马盂山成为“青山不老,碧水长流”的真实写照。
  而人类对自然的感恩,则是通过对草木的珍爱、对环境的保护体现出来的。1996年马盂山由省级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上生长着落叶松、白桦树、杨树、花草等植物,落叶下面的一层厚厚的腐殖质,提供着它们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这里没有刀斧遗留的遗迹,没有发现牲畜的排泄物。7000多种植物在这里平静悠然地生活着,并显露出远离欲望的宁静和不忧刀斧的从容。一只松鼠在松枝间跳上跳下,表达着对远方客人的欢迎和友好。正陶醉在和谐融洽之际,冷不防又有一只野鸡从我的脚下呼啸腾空而起,把我吓一激灵。狐狸、狍子、獾子、野兔、山鸡,信天子、画眉、百灵等百余种动物在此筑巢嬉戏。
  “保护好这座山,就是保护这片林子,让辽河源头一直水清流碧。”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的负责人介绍说。多么朴实的话语。当现代文明一步步逼近,古朴的森林王国日渐被物欲横流的世俗所吞噬,这里还保存着一片原始的绿色,源头人的人生态度令我肃然起敬。我被绿色的希望所鼓舞所感动。
 

上一篇:坠向软缎旗袍的泪珠

下一篇:午餐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