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切实增强文艺批评的有效性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2-05-11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70年来,《讲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前进方向,指导着我国文艺 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当前,我国文艺批评十分活跃,但广大读者,包括文学艺术界的广大人士,对文艺批评的现状并不满意。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讲话》精神、切 实改善文艺批评的现状, 5月9日,文艺报社在京举办“切实增强文艺批评的有效性——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 席、书记处书记廖奔,以及2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主持。

  《讲话》对我们如何增强文艺批评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讲话》本身就是文艺批评有效性的典范。廖奔说,《讲话》的发表为中国文艺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么多年过去,《讲话》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我们总能够不断从中找到新的理论资源,这说明《讲话》具有强大的有效性。今天,文艺批评的 有效性大大地降低,这需要我们不断从《讲话》中汲取营养,在民主自由的批评氛围中踊跃发言,切实增强文艺批评的有效性。

  文艺批评要有问题意识

  《讲话》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普及与提高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讲话》体现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值得我们不断学习。

  党圣元说,《讲话》把当时社会和文艺所面临的问题都抓得特别准,而且能够用一些关键性的线索把这些问题凝结到一起,从而获得了批评的有效性。面对当下的文艺现状,我们的批评要获得有效性,就必须先找出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董学文表示,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讲的都是理论性的东西,但这些理论都跟现实密切相关,他是从现实出发来解决文艺基本问题。《讲话》具有很强 的问题意识。《讲话》不回避矛盾,直接回答所面临的文艺问题,体现出一种追求真理、旗帜鲜明的理论态度。但现在有些批评文章,净是讲一些空泛的东西,有问 题就绕着走,不愿意给出明确的答案,缺乏旗帜鲜明的表达,这不利于文学的繁荣发展。

  《讲话》之所以能够如此清晰地呈现当时社会和文艺所存在的问题,跟毛泽东同志勤于调查研究的作风分不开。向云驹说,毛泽东同志非常注重到一线去 调研,而且调研的面非常宽,方方面面都注意到。在调查之后,再进行理论上的思考,从而获得对现状的清晰认知。这种调研不仅包括到某个实地进行观察,也可以 包括在理论上或资料上的研究。但现在的很多批评家缺乏耐心来做这些扎实的工作,甚至连读一部作品都是匆匆而过。

  为此,何西来和李美皆提出“批评家也要深入生活”。何西来认为,一个批评家有没有水平,就看他在对作品的评论中有没有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见识。这种见识毫无疑问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不仅文艺家需要深入生活,批评家也需要深入生活。

  批评家要保持独立性

  批评家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独立的人格。批评家应该真正关注艺术发展的现状,敏锐地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雷达说,这些年文艺批评取得的 成绩很大,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文艺批评变得越来越工具化、商品化。为了参加各种评奖,经常作品一出来就请专家们去追捧。在这个时候,批评家尤其 需要保持清醒,至少做到“有好就说好,有坏就说坏”。李一也认为,现在很多的批评文章一味“抬轿子”、“吹喇叭”,已经完全缺乏公信力了。批评不再需要学 理的支撑,而是完全跟着市场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在这个问题上,《讲话》也为我们提供了药方。《讲话》强调在文艺批评中要特别注重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也就是说,要具体分析所要评价的作品是否 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能随意地浮夸。而且这种批评应该基于一定的立场,就是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范咏戈说,现在文艺批评门槛低了,乱象多了,要 治理就必须找到可靠的标准,而《讲话》提出的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服务、文艺要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等观点,都值得我们深思。

  曾庆瑞表示,面对当前林林总总的文艺现象,一个优秀的批评家应该有一个灵敏的嗅觉,敢于迅速地去批评,但又能够拿捏好判断是非的标准。一般来 说,好的文艺作品应该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状况,应该有益于读者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批评家要有独立精神,对一些优秀的作品要给予赞 扬,但对“伪艺术”也能够勇敢地站出来说“不”。只有通过这样一些独立的批评,才能不断让读者和观众更多地关注到那些优秀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营造良好的 文艺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与会者认为,要保持文艺批评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还应该注意批评语言的纯粹性,应该把批评文章写得自由灵动一些,而不要被所谓的论文规范所限定; 应该结合作品分析,避免空话、套话,不能把同一词语弄得像螺丝帽似的,任意往任何一个作品上套。另外,批评家在研讨会上发言,不要总是一副官腔官调,开口 则谈“世风日下”、“精神缺失”、“国际政治形势”等宏大命题,跟所讨论的议题毫无联系。因此,要切实增强文艺批评的有效性,批评家们要保持一种独立性, 保持批评动机和批评语言的纯粹性。

  倡导多元化的批评观念

  《讲话》指出,“我们的文艺批评是不要宗派主义的,在团结抗日的大原则下,我们应该容许包含各种各色政治态度的文艺作品的存在”,“文艺家几乎没有不以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我们的批评,也应该容许各种各色艺术品的自由竞争”。这都体现了一种多元化的批评观念。

  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是由这个时代特定的文化状况所决定的。曾镇南说,在上世纪80年代,文艺政策所要求的文艺、批评家所倡 导的文艺和读者所渴望的文艺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文艺批评才比较容易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但在今天要使文艺批评获得社会化的有效性是极其困难的,因为 社会的统一性为多样性取代。陈晓明认为,我们不能以某种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要统摄一切的文学观念和批评标准去理解当今纷纭复杂的文学现实。特别是在今天 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的表现形态也必然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批评应该有广阔的容忍空间,看到文学作品的差异,看到作家的千差万别。徐坤对此深有同 感。她说,身为作家非常不容易,所以希望批评家能够体恤作家的辛苦,文艺家与批评家之间应相互理解,营造一个宽松的文艺批评环境。

  倡导一种多元化的批评观念,就要在批评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白烨认为,随着数字媒介的兴起,在传统的文学体式之外出现了不 少新的文学样式,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但现在的文学批评大多是关注传统文学,对新兴的文学板块关注不够。对这些新出现的文学样式,我们应该从一个崭新 的角度切入,这样才能真正增强文艺批评的有效性。

  与会者还就《讲话》中的文艺与生活、普及与提高、歌颂与暴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出席会议的还有胡平、许柏林、张陵、吴义勤、施战军、梁鸿鹰、王安奎、王干、李云雷、王山、胡军、崔艾真等。(黄尚恩)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