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北大开设网络文学课 让学生连载小说体验网络创作生态
来源:扬子晚报(南京) | 作者:  时间: 2015-03-26

  2014年,北大开设了“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课,40多位学生分成六组,分别在起点、腾讯、百度、红袖、晋江、豆瓣写作连载小说。其中,“哨子”团队 创作的《妖店》因点击率不高而受到网友揶揄。事情源于3月10日知乎网友的一个提问:“如何看待北大副教授邵燕君《网络文学》课上的学生写作网文,成绩惨 淡的状况?”北大博士生王玉玊和“哨子”团队也因此小小火了一把。“被突然放在聚光灯下,有些不适应。”研究网络文学的她,首次感到网络生态的活力与热 辣。

  40多位学生分成六组选择不同网站进行文学创作

  事实上,王玉玊选修的课程全名为“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该课程由北大副教授邵燕君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庄庸开设,2014年他们首次提出网络写 作课概念,鼓励学生入场写网文。选修该课的40多位学生分成六组,以自己喜欢的网站进行学术研究,主要的方式就是在所选网站进行文学创作。

  王玉玊所在的“哨子”小组研究腾讯网,他们在腾讯网(创世中文)注册创作小说《妖店》。集体创作保证了小说的及时更新,这让哨子小组成为六组中最稳 定的创作团队。邵燕君把他们作为例子介绍给媒体,提问的知乎网友注意到了这样的一组数据:处于连载状态的《妖店》已经累计更新56.2万字,被收藏194 次。该网友表示,在创世中文网被收藏194次,意味着跟没什么收藏差不多。截至发稿,被收藏的次数显示为203,总点击量约1.5万,而在同一网站上阅读 率最高的文章点击量约250万。

  国内最大网络文学相关话题讨论站龙空有评论称:“好逗啊,最好的竟然有100多收藏,随便写个都市暧昧小说都不止了,北大果然有一颗坚韧的心脏。”

  在知乎网站有423人关注此问题,其中直接参与回答的有49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了解网络文学。更像做实验,或是社会调查。”知乎网友MoHu认为。

  “不应该以世俗的成功标准去看待他们的写作”

  3月17日的“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课上,邵燕君提到了网上的讨论。“你们要记住你们是北大学生。”随后她补充道,“没有歧视在座旁听的其他学校学 生的意思,北大占有的资源好,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随后的采访中,邵燕君告诉记者,“看到有人关注我们的工作觉得挺好的。北大容易被关注,也容易被 当靶子,有些情绪也能理解。但看了知乎和龙空上的回答,我挺感动的,我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这么正面地看待我们的事情。”

  北大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生楚飞君介绍,选修”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的学生被分成了六个小组,分别对应起点、腾讯、百度、红袖、晋江、豆瓣六个网 站。每两周,各小组都要进行阶段总结。观察研究的结果最终汇总为年度总结《网络文学2014:多重博弈下的变局》,在课堂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后台发布,并且 发表在《文艺报》上。

  邵老师和庄老师的要求是一定要进入网站,按照网站自身的规则来创作。主要有两个用意:其一,亲身体会作者所面对的环境,这样才能进行深入研究;其二,是希望创意写作专业的同学在实践中学习写作(不仅仅是网文,也包括课堂报告、新媒体稿件),探索自身的道路。

  “就创作而言,我们基本的思路并不是给网站输送写手。”邵燕君告诉记者。

  “哨子”团队对创世中文网的作者读者管理系统和创作环境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创世中文网生产机制研究》、《腾讯无“大神”,粉丝变用户》等调查报告,此外还有讲述签约经历的《〈妖店〉签约大事记》。

  《妖店》的腾讯网站编辑季言简总结,“腾讯这边的网文读者群体比较低龄。一堆研究生get不到读者想要的点很正常。看书看到这个年纪,自己想写的、 会写的,与能够在商业写作上获取成功的类型不在一条线上。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的、新人上路未获成功的故事。引起大家视线聚焦的是,这些人有北大研究生的光 环,自身起点就很高。有光环之上的期望。但作为研究性质的写作,不应该以世俗的成功标准去看待。”

  “要做网络时代文学的摆渡者”


  邵燕君说,这次尝试只是课程的第一步。“他们的写作确实有一些需要讨论的地方,有点太概念化太自我了。像纯文学里文青的写作,自己写自 己的,没有打开。(腾讯)受众并不一定适合他们。网络文学的创作是以粉丝为中心的,要求刚刚写作的人打开自己的写作和心理模式,看一看诉求。但不意味着一 定要迎合谁。我们想要找到一种并不完全建立在商业体制的写作模式。从长远来讲我们要做网络时代文学的摆渡者。”

  王玉玊表示,“我们觉得网络文学应该是多样化的。这是我们的最高目标和奢望,我们想把传统文学的一些优秀的东西带到网络文学里。”一位深受邵燕君影响的北大博士笑着说:“我们会有这样一种小野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