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朱庆昌在省作协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0-11-18


 推进辽宁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2010年11月1日)
朱庆昌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在省委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省作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于今天隆重召开。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刚才光临了我们的开幕式,省委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代表中国作协也做了重要讲话。讲话深入阐述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充分肯定了我省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良好趋势,明确提出了在建设文化强省进程中文学战线广大作家所应承担的时代使命,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联系实际,深刻领会,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现在,我代表省作协八届主席团和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五年来辽宁文学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过去五年,是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都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我省人民努力建构和谐辽宁,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作协的指导下,我省文学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较大发展,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团结进取,面向全国文坛和读者展现了丰厚的实绩,树立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文学辽军的整体形象。
  ——坚持“三贴近”,弘扬主旋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承担起文学的时代使命,这是五年来辽宁文学发展的主潮。据初步统计,五年来我省会员创作出版的各类体裁文学作品共2100多部。其中相当一批作品,以鲜明的主旋律品格引起关注。如王充闾的《张学良人格图谱》,以历史叙事的创新,拓展了爱国主义的思想视野。林雪的《大地葵花》在诗风变革中传达大地与人民的情感力量,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高楠、王纯菲的《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立足中国经验,贴近文学实际,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荣获理论评论奖。而彭定安的《离离原上草》等几部荣获辽宁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的作品,则是在继承东北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出新,展现时代生活前进的脚步。时代发展的宏大主题和人民群众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与多才多艺的创造业绩,是文学最可宝贵的生活资源和不竭的创作动力。自觉深入生活第一线,在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中开掘主题,塑造形象,这样的作家作品近年不断涌现。孙惠芬的《吉宽的马车》、孙春平的《县委书记》、刁斗的《我哥刁北年表》、周建新的《老滩》、于晓威的《我在你身边》、孙浩的《重点高中》、赵雁的《天梦》、孙振青的《寂寞英雄》、于永铎的《布尔什维克的女儿》、李燕子的《寂静的鸭绿江》等,这些长篇小说从农村变革到都市变迁,涉及社会民生各个层面。特别是在表现辽宁大工业题材方面,我们看到了作家们可贵的努力,如李铁的《长门芳草》、赵颖的《大矿山》、商国华的《引擎》等长篇小说和长诗,讴歌改革进程,塑造美好心灵,以激昂的热情描绘了工业振兴的时代画卷。
  中短篇小说是我省文学的强项之一,马秋芬的《朱大琴,请与本台联系》、马晓丽的《云端》、陈昌平的《肾源》、张艳荣的《父亲的山高,母亲的水长》、中夙的《军代表》、谢友鄞的《守车长》、津子围的《国际哥》、女真的《中风》、白天光的《葫芦上的小芹》、张涛的《苇塘》、李月峰的《青春恋歌》、以侯德云为代表的小小说作家群的创作等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新突破,也焕发着黑土地上乡村与都市文化融会贯通、海洋与内陆文化交相辉映的光彩。
  报告文学在记录时代风云,塑造时代英模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张正隆的《枪杆子:1949》、季志敏的《沿着生命行走》、徐光荣的《一代宗师》、谭杰的《天歌》、田永元的《海路》、吕永岩的《绝对士兵》、张晓峰的《天降斯人》、刘元举的《城市.大演奏厅》、华舒的《大梨树:英雄史诗》等,都是近年来值得提到的作品。
  影视文学具有独特传播优势,我省作家在这方面也很有成绩。如赵天山、林和平的《西圣地》、高满堂的《闯关东》、徐广顺的《记忆的证明》、翟恩猛的《守望幸福》等根据小说改编或直接创作的电影、电视剧,都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
  ——以精品意识传承地域文化,坚持文学的开放性视野,这是五年来辽宁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标志,而文化的基础是文学。近年来我省作家的精品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地追求现代性与民族性、地域性的融会统一。散文方面,刘兆林的《在西藏想你》、鲍尔吉•原野的《让高贵与高贵相遇》、素素的《流光碎影》、王秀杰的《水鸟集》、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赵冬妮的《从一数到一》、王本道的《水性江南》、张大威的《我的美丽乡野》、高海涛的《贝加尔湖与烟斗》、邸玉超的《斯文唐宋》、宁明的《丢失》、魏丹的《与苦难相遇》、牟丕志的《一个人的官场》、高晖的《康家村纪事》等,题材多样,形式创新,形成了辽宁散文的群体特色。
  诗歌领域,李松涛的《忧患三部曲》、李轻松的《无限河山》、柳沄的《落日如锚》、麦城的《词悬浮》、王妍丁的《在唐诗的故乡》、宋晓杰的《宋:诗一百首》、张忠军的《侧身》、大路朝天的《写到舒服为止》、苏兰朵的《碎 碎念》等诗集关注时代主题,体现艺术创新,并更加注重用优美的民族语言表达情感。还有近年的“红诗”创作,不仅有广泛的群众性,也激发了许多新老诗人的创作激情,讴歌伟大时代,传达人民心声,产生了社会反响。
  辽宁儿童文学与北京、上海并列,被誉为全国儿童文学的“三大重镇”。五年中,常星儿的《回望沙原》和李丽萍的《选一个人去天国》同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薛涛的《满山打鬼子》、王立春的《新校园朗诵诗》、于立极的《悬疑电话》被列入中国作协重点扶植作品。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荣获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党兴昶的《北方的家》、肇夕的《绕树一小圈儿》、刘东的《抄袭往事》、许迎坡的《寻找爸爸的天空》、董恒波的《送你满天星》、满涛的《一条会飞翔的鱼》等作品,也都深受少儿读者喜爱,代表了我省儿童文学作家的整体水平。
  辽宁文学翻译队伍也有较强实力,近年来在小说、传记、诗歌、散文等方面的译介成绩突出,如史国强翻译的《寻找精神家园》、陈峰翻译的《战地钟声》、李云启翻译的《英诗赏读与美感再植》、李东梅翻译的《老头们和白宫》、江红等翻译的《北方的梦》等,原作水准和译文质量均较出色。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当代文学优秀作品对外译介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五年来我省许多作家的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歌作品都被译介到欧美、日本和其他国家,总计约30篇部,有的被直接购买版权在海外出版。
  ——创作与批评相互促进,老中青作家共创繁荣,这是五年来辽宁文学发展的重要经验。文学创作既是充满个性的创造性劳动,也是资源相互交流、思潮相互影响、艺术相互借鉴、群体共创繁荣的历史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理论批评越来越显出重要意义,对创作繁荣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我省理论批评队伍人才密集,近年来,一些评论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人民日报》等媒体推出《文艺精品:为人民而生》等文章,共创“廖文”品牌,引起较好反响。王向峰的《在形式主义路尽处发生的新历史主义》、孟繁华的《坚韧的叙事》、贺绍俊的《铁凝评传》、林建法的《我们这个时代的写作与批评》、高翔的《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张学昕的《南方想象的诗学》、王晓峰的《当下小小说》、赵慧平的《文学批评需要自觉的学术立场》、周景雷的《我们为什么缺少或遗忘文学性》、古耜的《时代、工业与文学》、李万武的《为文学讨辩道理》、赵凌河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研究》、秦朝辉的《手稿消逝的年代》、丁宗皓的《在碎片上》、韩春燕的《文学作品要塑造真正的英雄人物》、孙玉华等的《拉斯普京创作研究》、牟心海的《彭定安的学术世界》等论著和论文,都是贴近文学发展和创作实际,具有独立见解的批评思考。
  辽宁作家与批评家是团结共进的,我们为五年来辽宁文学的丰硕成果、作家队伍的不断壮大、老中青作家共创辽宁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而感到欣慰。韶华、杨大群、金河、邓刚、晓凡、刘镇、牟心海、阿红、李宏林、赵郁秀、高深、文畅、胡小胡、王占君、陈巨昌等笔耕不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写出了《韶华人生百味寓言》《伪满洲国演义》《阎宝航传》《寻找郁达夫》《山狼海贼》等作品。年轻作家显示了新的活力,沙爽的《手语》、张鲁镭的《小日子》、梁静秋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李铭的《村官李八亿》、赵凯的《我的乡园》、尹守国的《动荤》等入选全国“百位农民作家、百部农民作品”出版工程,均标志了我省年轻作家的不凡实力。
  二、五年来省作协及全省文学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省作协围绕中心,履行职能,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全省作家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始终把“出人才、出作品”放在首位,努力为会员和基层作者办实事。基本完成了八次作代会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1、加强学习,以先进文化引领作家队伍。五年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引导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加强学习。作协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先后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同时注重对作家会员的引导,先后举办了“辽宁文学界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 、“人民作家马加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以及组织签约作家和特邀评论家,以“文化大发展和青年作家的时代使命”、“文化强省建设的价值导向”等为主题举办的多次研讨活动,这些形式多样、联系实际的学习实效显著,增强了作家们把握时代生活本质的能力和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努力创作精品的自觉性。
  2、落实“三贴近”原则,组织作家投身伟大实践。五年中我们制定规划,先后组织了多批作家及文学院学员,深入到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发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第一线采访写作;2009年组织省内重点作家分别到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进行创作采风,推出有了一批反映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就的散文特写在《人民日报》副刊等媒体发表。此外组织作家采写并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奉献与辉煌》,展示了建国六十年来辽沈大地的劳模风采。作家挂职深入生活得到有力推进,五年来,由中国作协、省作协及各市文联、作协联系协调到基层挂职的我省作家达17人。
  3、创新工作,精心服务,为优秀文学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签约作家是我省文学队伍的标志和品牌,辽宁文学院在完善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的基础上,五年中先后完成两次换届聘任工作,共有近30位作家60多人次被聘任。我们还与省人事部门协作,启动了全省文学创作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先后为170多位作家评定了中高级作家职称。创办辽宁作家网,是我们以新技术服务文学、推进创作的一个重要措施。运行三年来,突出服务性与规范化,在广大会员和网民中形成了较高信誉和影响力。五年中共推荐13位青年作家到鲁迅文学院学习,推荐12部作品入选了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计划;推荐5部作品入选了“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推荐96部作品参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其他全国性重要奖项的评选,让一大批中青年作家进入全国的文学视野。
  4、加强理论引导,活跃文学评论,规范文学评奖,促进创作繁荣。以组织创作研讨活动和特邀评论家聘任制为载体,努力做好理论引导工作,这是我们近年工作的重点之一。辽宁文学院在组织特邀评论家活动中坚持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创作研讨活动有新的拓展,五年来以省作协或所属部门名义举办的研讨活动总计约60多次,与中国作协、人民日报、文艺报及有关大学联合举办的大型研讨活动约15次,其中 “辽宁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等在全国文学界产生反响。
  把文学评奖当作一项精品工程推进实施,我们牢牢把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标准,五年中先后完成了两届辽宁文学奖、两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三届辽宁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的评选,总计有67篇(部)作品和6位青年作家获奖,为繁荣我省的文学创作,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表彰文学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而设立的“金桥奖”,也受到普遍欢迎。
  5、面向会员,面向基层,造就辽军新锐,文学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五年中,我们坚持推进省委宣传部确立的“文学新锐工程”,在辽宁文学院连续举办了三届全省新锐作家班,两届全省中青年作家创作研讨班,总计培训作家200多人次。此外还举办了四期作家职称培训班,并面向基层,先后与阜蒙县和沈阳市大东区协作,举办了两期基层作者特别培训班,分别以农民作者和工人作者为主体,受到了各市文联、作协及广大会员的欢迎和好评。
  6、坚持品牌,发挥优势,继续办好文学期刊。省作协所属的文学期刊立足改革,更新理念,不断整合资源,办出特色。《当代作家评论》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办刊思路明确,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鸭绿江》坚持纯文学标准和主旋律精神,扩展与企事业合作途径。《文学少年》立足品牌建设,坚持推广、倡导经典阅读与写作,创新营销模式。我省现有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如《芒种》《诗潮》《海燕•都市美文》《满族文学》《辽河》《新蕾》等,也都发挥各自优势,办出了特色和影响。此外,内部期刊如《辽宁散文》、《鞍山文艺》、《关外文学》、《辽东文学》、《辽西文学》、《红海滩》、《辽宁传记文学》、《文苑春秋》等,在团结基层作者,扶植文学新人方面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辽宁作家》为广大会员提供了创作交流的窗口,受到全省文学界的欢迎和好评。
  7、加强联络协调,拓展文学交流,作家队伍不断壮大。从八次作代会以来,我省作协会员已由上届的1600多名发展到2200多名,中国作协会员由上届的242名发展到298名。五年来坚持为会员服务办实事,增强了全省作家队伍的团结和凝聚力。
  围绕中心,协调创作,推出成果。我们联系省内作家到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采访写作,及时组织报告文学作家采写我省先进人物和时代英模,如郭明义、邵春亮等的典型事迹,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建国六十周年、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年等国家大事,我省作家热情关注,及时反映,创作出一批各种体裁、有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显示了我省作家的国家情怀。我们还组织儿童文学作家集体编剧,完成了儿童电视连续剧《我们的车会飞》,正筹划投入拍摄。2009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省作协组织编选并出版了《新中国60年辽宁文学精品大系》,共9卷计400余万字,是辽宁当代文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文学交流工作有新拓展。我们先后接待了印度作家代表团、美国华文作家代表团和日本作家的来访,国内兄弟省市广东、贵州作家代表团也到我省观光考察。我省作家参与中国作协组团,分别到波兰、美国、保加利亚、德国访问交流,特别是去年我省组成辽宁分团,参加中国作家百人团,赴德国出席了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和中德友好城市文化交流活动。此外我们还独立组织了作家代表团,到法国等欧洲十国学习考察,并到天津、内蒙等地交流采风。
  有关新闻出版部门、各市文联、作协在联络会员、组织交流方面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辽宁日报》开辟“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栏目,作为省级党报以较大篇幅和显著位置讨论文学话题,在全国产生影响。沈阳市的“新世纪敬老扶少文学出版工程”继续推进,并组织对中青年评论人才进行培训。大连市坚持对重点作品的评选扶持,并加强了作协各文学委员会的工作。鞍山关注工业题材创作,铁岭侧重儿童文学创作,抚顺连续举办大型征文活动,本溪坚持举办文学讲习班,均有成效。丹东、盘锦、阜新组织作家采风培训,在推出重点作品的同时注意扶植网络作者。营口、辽阳、葫芦岛推进作家深入生活,并形成青年作家扶持机制;锦州、朝阳重视评论队伍建设和文学精品的研讨出版工程。鞍钢、辽河油田、辽化、沈铁等产业文协也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文学活动。此外,省直各文学学会,如美学学会、散文学会、新诗学会、儿童文学学会、报告文学学会、传记文学学会、诗词学会、翻译学会、当代文学研究会等,也经常组织文学交流及讲座活动,为我省文学人才的成长做出了贡献。
  8、以人为本,团结奋进,建设服务型作协机关,开创文学工作新局面。建设服务型的和谐作协,重点是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努力适应文学发展的新形势,通过开展争先创优等活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在重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强化内部管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五年来,省作协机关的党建工作、行政管理、人事及老干部工作有新的改进,办公条件和设施也有较大改观。机关工作人员为作家会员服务的意识普遍增强,联络、协调、服务的能力普遍提高。省作协办公室、创研部被评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当代作家评论》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鸭绿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期刊,《文学少年》被列为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推荐的优秀期刊,辽宁文学院被授予“建国60年中国教育卓越成就奖”。这些荣誉既是机关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五年来全省文学工作成绩的组成部分。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的文学发展和文学工作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主要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作家作品还不够多,与基层作者和网络作者的联系还不够广泛,对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扶持还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研究改进。
  三、未来五年辽宁文学发展目标和工作设想
​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到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大力量。省委、省政府对建设文化强省提出了明确、清晰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在建构和谐辽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进程中,我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走在前列,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1、贴近时代,情系人民,推出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文学精品。时代和人民永远是作家讴歌的主题。引导作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今后五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三贴近”原则,继续鼓励、支持作家挂职体验生活,为有实力的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提供条件;要积极推荐本省作家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及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项目;我们要团结全省作家共同努力,在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评选中继续保持和创造优势,力争问鼎茅盾文学奖。实施精品工程,五年中要创作出100部思想内涵深厚、艺术形式创新、浸润辽海文化灵性、在全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名篇力作,为广大读者和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在建设文化强省进程中率先树立文学强省的形象。
  2、高扬理想,提升素质,贯彻以人为本,建设一流作家队伍。作家队伍是文学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的基础。未来五年,我们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把作家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们要以辽宁文学院为依托,继续抓好签约作家的聘任与管理,继续推进新世纪文学新锐工程,加大省内青年作家的培养力度;同时开拓渠道,除继续向鲁迅文学院推送我省优秀作家学员外,还可与其它省区协作,实现优秀人才的跨省区学习进修。特别要重视对青年作家的理想教育,激励作家把文学理想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时代理想结合起来。争取在五年内,达到培训青年作家200名的目标。要真正形成有利于文学新人成长的工作机制与格局,重振文学辽军的雄风,力争在五年内,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文坛有较大影响的,志存高远、德艺双馨、勇攀高峰的优秀作家。
 3、勤奋学习,大胆探索,不断开拓思想和艺术新境界。文学创作需要不断拓展思想和艺术视野。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广大读者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开辟新境界,才能创作出思想深刻、反映时代、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精品力作。我们要制定规划,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倡导和服务,促进辽宁作家思想和艺术素质的提高。鼓励作家和广大会员向火热的现实生活学习,向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向古今中外经典作家学习,从民族民间艺术和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创新成果。要在创作上体现题材、体裁、风格、流派的多样化。
  4、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加强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优秀的作家、批评家和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以特邀评论家聘任为载体,打造品牌,引导广大作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切实抓好有利于出人才、出作品的工作项目。要完善省级规范化文学评奖机制,以权威性、公正性的评奖对创作繁荣起到鼓励和促进作用;要重视和创新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工作,继续发挥特约评论家群体的作用;《当代作家评论》要树立品牌意识,继续发挥在全国文学界的影响作用,继续加大对省内青年理论批评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共同繁荣。
  5、关注引导,潜心研究,重视网络写作等新文学现象。科技进步与艺术发展总是如影随形。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兴起,网络文学正迅速成为新的重要文学现象。互联网的开放性、平等性,网络传播的迅捷性、广泛性,网络文学的互动性、大众性,网络作家身份的复杂性、多样性,网络作品的自发性、随意性,使得这一文学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我们将关注网络文学的发展,加强与网络作家的联系,重视作家网络作品的权益保障。鼓励作家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扩大作品影响,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辽宁作家网要利用优势,打造全新工作平台,促进和推动文学交流活动。
  6、加强交流,拓宽视野,推动辽宁文学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广阔的视野对于作家创作出优秀作品,无疑具有特殊的影响。我们将探索多种渠道,扩大文学交流规模、提高文学交流层次。我们将有计划地组织有规模、有实效的国内外采风考察活动,积极推荐省内作家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国内外采风考察活动。帮助作家开阔国际视野,参与国际书展、图书博览会等全国性、国际性文学交流活动。协同中国作协向国外出版机构和汉学家推介本省优秀作家作品。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兄弟省市文联、作协的交流,加强省内作家与其他省市优秀作家的交流。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安排较多的作家通过基地深入生活,为多出优秀作品创造条件。
  7、更新观念,转变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实现文学事业发展的飞跃。深化文学体制改革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鸭绿江》《当代作家评论》《文学少年》等文学期刊,要积极面对新形势,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发展战略,在文化拉动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观念指导下,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增强文学参与文化市场建设的主动性。要建立推动优秀作品从原创文学向影视等文化市场衍生的有效机制,为影视作品的开发提供扎实的基础,努力实现文学作品的效益和影响的最大化。
  8、立足服务,联络协调,加强党建工作,建设富有凝聚力的和谐作协。省作家协会是省委、省政府联系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继续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党的建设,推进机关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推进作协自身工作,真诚关心作家、联系作家、服务作家。要创新活动方式,进一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切实改进作风,加强与各市文联作协及有关文学学会、文学社团的协作,增强与广大会员的联系,并逐步把工作延伸到基层作者和网络作者。要加强作家权益保障的制度设置和工作力度。继续做好作家职称评定工作。总之,我们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和谐为目标,真正把作协机关办成广大作家和全省会员的精神家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振兴老工业基地,辽沈大地浴火重生、沧桑巨变;展望“十二五”规划,辽宁人民必将谱写更宏伟的篇章。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在这片蔚蓝与黝黑交相辉映的神奇的土地上,我省老中青三代作家曾经共挥健笔,书写佳作。面对新的发展目标,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创繁荣,为文化强省目标的实现而继续努力!
  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