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11年4-6月散文述评——李 霞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1-08-05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整理我们以前的日记时,似乎认不出自己了,在日记中出现的那个人是那么陌生而遥远,尤其是在艰难困苦中的日记,使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我们的青春岁月里的那份超拔和坚韧。对过往人生的深切缅怀是第二季度散文的主要内容之一。 2011年4期《芒种》发表的彭定安的《读书忆往话沧桑》是一篇读了令人心酸的散文。这篇散文的源头,就是作者以往的日记。读这篇散文,真地是时刻感到共鸣,当读到作者在窗外风雪弥漫,屋里则是一个流放边地的“罪人”在读鲁迅时,真地觉得彭老的遭遇正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命运的一个缩影。文革中作者的经历,使我们再次对政治意识形态扭曲文化艺术的时代生发严肃思考,也对那个时代里物质贫穷而精神富足,地位卑下而心理高贵的知识分子产生由衷的敬意。同是回忆性的散文,2011年4期的《海燕》中,安黎用饱含挚情的笔墨书写了一个县委书记的人生片断,在价值观混乱的当下,此文有着尤为可贵的阅读意义。真情仿佛一根丝线,将县委书记的生活段落缝缀成一面有着鲜明人格印记的旗帜,面对这面旗帜,读者不能不重新思索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它的形成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李博的《时空跨越不能抹去的印痕》就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独特的审美之窗。少年时代的同桌已经在作者的记忆里成为了审美标准,她就像一朵绝世的莲花,在现实的淤泥里保持着精神世界里的海拔高度。
  2011年5期《芒种》发表的王充闾的《沙山趣话》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文章通篇围绕着“趣”字做文章,以孩童的视角写村里的趣景、趣物、趣人、趣事。一反作者惯常的学者写作姿态和古色古香之气,文辞清丽活泼、构图俏皮洒脱,让读者看到藏在学者身后的另一个纯真未泯的王充闾,可见作者写作疆域的辽阔。它是一篇与众不同的回忆性散文。
  第二季度的散文里还有相当的笔墨是游历性散文。2011年4期发表的刘兆林的《桓仁秋色》是他的散文中少有的佳篇。不矫情、不做作,饱含情感且词彩独特。用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作品开篇比喻桓仁景色,别具匠心。篇幅不长的一篇散文却层层递进的状写桓仁山水,作者的心态、感受与景物自然相融。只是结尾一段略显与全文格调不一,若是换做与东山魁夷的画作相关的文字,前后照应,会有不俗效果。2011年5月9日《光明日报》发表素素的《农家乐如油菜花般灿烂》,文章通过作者对5.12蜀地灾后访前的心理预设和访后的内心感受的反差,凸显了蜀地父老对痛苦的消解能力——骨子里的达观和快乐以及一个国家的救灾援助能力。构思精巧,以小见大,文思灵动,富有春天的色彩。2011年5期《海燕》发表《罗马的不朽》,王嵬从建筑、绘画、雕塑、思想启蒙、文艺复兴等多重角度,抒发了作者对罗马,这个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标志的城市的崇敬与热爱。整篇文章中,音乐与色彩交汇,思想与情感共振,中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作者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的积淀由此可见一斑。
  以前不怎么读名家感言,主编手记之类的东西。但 2011年5期《鸭绿江》发表的王秀杰的名家感言《用文学之水滋润心灵》和2011年5期《海燕》李皓的主编手记《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利》纠正了我一贯坚持的偏见。王秀杰的《用文学之水滋润心灵》又一次为当下纷乱的文学追求厘清了思路。文章强调,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仅当在艺术上确立其审美格调,更应当在思想上提高其品位,在轻率和混乱让我们远离崇高和幸福的物质世纪,作家应高举精神信仰,成为“引领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文章简意赅,语重心长。
  李皓的《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利》是一篇精致感人的随笔。不仅“民生文学”的提法富有创意,它所提倡的编辑精神更令人为之击掌。短短一篇构思精当、文笔优美犀利的手记,却蕴藏着作者对文学深深的挚爱、对民生真实的关切、对正义强烈的呼唤、对东方古国伟大文艺复兴殷切的盼望,更体现了一位杂志掌门人应有的文学担当的勇气和襟怀。
  2011年5期的《海燕》发表的王向峰的随笔《大化流行势所然》从中国的道家老庄的自然生死观、儒家孔子的生死观、东汉王充唯物主义自然生死观到西方的诸多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乃至马克思的生死观洋洋洒洒的谈开去,严肃地探讨了生与死这个世人既不能回避又不得不面对的大化流行中势所必然的问题,显现了一位资深学者的辽远宽阔的视角和对人生的淡定从容的态度。
  宁明在2011年5月《海燕》(专号)发表《历史的翅膀在飞翔》,2011年5月《西南军事文学》(专号)发表《道不尽的地平仪》。喜欢读宁明的散文,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我们一无所知空中飞行,每一篇散文都会让我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清新。他的散文,不刻意追求文字形式上的美,却在字里行间赋予它们深挚的情感,被感情浸润过的文字,就带上了宁明的色彩,所以宁明的散文,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011年6期的《海燕》发表的《永不陨落的加加林》,就是宁明版本的加加林,人物和作者相互关照,互为诠释,宁明在解读他人的同时阐释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对英雄人生的赞誉和向往,是宁明散文的主色调。
  2011年6期《芒种》发表的沙爽的《隔岸》以一个心理测试故事切入,探讨了爱情、金钱、事业、家庭以及性之间的关系,最后点名了主题,人对自己的了解永远止于现在。人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涉不过自己的河流。和沙爽以往的作品相比,本篇散文略显单薄了些。

 

上一篇:

下一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