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贾宏图:感受辽宁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2-08-22
  编者按  7月16日至21日,原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宏图,随中国作家“与雷锋同行”采访团,到雷锋生前所在的抚顺、辽阳、鞍山进行采访。一路上,贾宏图先生为英雄辈出的辽宁大地感慨万千,激情澎湃,一路行来,一路创作,待到采访结束,返回哈尔滨,已经完成“感受辽宁”初稿,修改后,交与《辽宁日报》,并于8月10日北方版“苍生写意”栏目刊出上半部。由于版面所限,《辽宁日报》发表此作时,作了较大删节,本网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上篇
  “辽宁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富矿。”这是中国作家“与雷锋同行”采访团团长王巨才先生,在踏了辽沈大地时,说的第一句话。有幸跟随王先生及各位同仁踏上这“朝圣之旅”,激情不禁燃烧起来,正如这流火的七月。
  对辽宁的敬仰之情由来已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我从北大荒知青走上新闻岗位,曾多次到沈阳公干。曾当面聆听新闻前辈的教诲,那位11岁就参加新四军的辽报老总赵阜,是东北新闻改革的引领者,他的“新思路、新见解、新举措”,时常让我们有振聋发聩的感觉;那位东北流亡学生出身的沈阳日报老总刘黑枷,自称“办报迷”,清晨即起,第一件事是到报社取当日新报,便看边写批语,然后张贴在报社前厅,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名言“新闻是带露的鲜花”让我记忆犹新;而那位一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报道让全国石破天惊的范敬宜,是继邓拓之后成中国新闻界的“铁肩妙手”的巨人,他的“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的名言为我铭记,他那“当日闻鸡争起舞,今宵抚剑犹望月”的勤奋精神让我特别敬重。在这三位已故前辈精神的鼓舞下,在辽报集团带领下,报业不断深化改革,呈蒸蒸日上之势,无愧东北同行翘楚。因此,作为黑龙江的老报人,我积极支持由刚刚卸任的辽报社长姜凤羽先生主撰《东北报业史》。那将是东北的文化财富。
  八十年代,我进入文学界后,又和辽宁的许多作家成了朋友。我特别钦佩王充闾先生,不仅是因为作为半官半文的他因散文集《春宽梦窄》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还因为他“理头书丛怯送迎,未须奔走竞浮名”的个性和深厚的学识及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文情怀。当然,写下新时期军事文学经典小说《啊,索伦河谷的枪声》的刘兆林和写下数以百万计有海腥味和平民幽默感小说的邓刚,都是我心仪已久的朋友。特别是在陪同刘白羽访问辽宁及黑龙江时,让我与大师相识并受益非浅。
  辽宁文学界朋友的大气和热情,让参加这次采访活动作家们感触颇深。而让我心潮难平的是,辽宁的发展建设的大手笔、大动作。为迎接明年召开的全国12届运动会,沈阳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路在扩宽、楼在变高,基础设施在提升,得益的是老百姓。“展会经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机遇,辽宁人抓得很紧很实。交通虽有些拥挤,但一切都在管理者的掌控中,缓而不堵,忙而不乱。看着奔跑在路口的女交警满脸的汗水,不禁生出几分感动。辽宁的众多城市是因开矿建厂而修,以厂房为中心,然后围着厂子建设家属房和服务设施,如今已破烂不堪,而更严重的是有的市区在地下开矿的过程中已经成了塌陷,可见城市改造的难度非常之大。可是智慧能干的辽宁人,把工业重镇的沈阳建成了具有国际风范的大都市;我们路过的老工业城市抚顺、辽阳、鞍山,都是道路宽阔,楼房别致,环境优雅。在我记忆的图版上,沈阳和鞍山等城市都是灰蒙蒙的颜色,烟囱林立,烟雾迷茫,街上的人都是灰头土脸的。可现在辽宁的天空清澈明媚,城市被绿树环抱,街头被鲜花和草坪簇拥,街上的行人装着时尚,满脸的自信和满足。走出城区,你会看到别样的风光,当年曾被开肠破肚的大山,又披上新衣。真是山上被绿树装扮,山下有湖水点缀,路旁树木成林,远处村落红砖绿瓦。在路旁,竟看到了只在南国生长的火炬树在向我摇动着红色的枝头,还看到了那一片片色彩斑斓的野花在向我眨着笑眼,那大概是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遗传品种吧!在沈阳通往新滨县的路上,群峰起伏,绿树葱郁,水伴路行,好一派“岭南风光”!辽宁的朋友说,在辽沈大地上,像这样的风景大道不仅就这一条。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当年为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辽宁曾作出了很大牺牲,当然也包括生态环境的损失;现在为了祖国的青山常在,他们又付出子极大的努力,取得了重现绿水青山巨大的成功。经济数据,可以显示辽宁连续的高速发展,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完善并不为人格外关注。而这绿色的“GDP”将惠及子孙万代。
  采访雷锋是我们此行的主题,参观文物古迹不仅是主人的客情所致而还是着意的安排,因为任何杰出人物的产生都有其历史的背景。辽宁是个人才辈出的大舞台。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28万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奏响了多少狂飚壮歌,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群雄啸聚,浴血奋战,为民族的崛起和独立,有多少英雄豪杰竞折腰!明朝的将领努尔哈赤在自己的家乡赫图阿拉城揭竿而起,建金称汗,后又迁都沈阳,虎视关外河山;雄心勃勃的皇太极在盛京宫阙去汗称帝,改国号为清,从此开始了一个纵横中国历史三百年的王朝。倘佯在这古老而辉煌的宫殿之间,漫步在古树参天、楼殿威严的皇陵里,我们仍然可以感受一个新生王朝的雄浑气魄。作为龙兴之地的辽宁人的大胸怀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许就源于此。张氏师府也让我们留连多时,在那个大院里演义了多少风花雪夜和刀光血影的传奇,出身寒微的“东北王”张作霖,戎马一生,堪称枭雄。作为颇有骨气的军阀对日本侵略者寸土不让,因此遇害黄姑屯。张氏父子统一而执政东北时,“整军精武,励精图治”,开矿山、修铁路、设银行、办学校,使东北三省的经济和工业实力,在当时全国领先。英武果敢的张学良兵谏西安,逼蒋抗日,形成举国抗日同仇敌忾的大局,成全了他伟大爱国者的美名。他的风流艳史久久流传,而最让后人称道的是他的爱国壮举和东北人的骨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张学良的游子未归,给家乡人留下深深的遗憾,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这一位爱国英雄的永远尊重。
  我们所到的辽宁的文物古迹,均保护完好,管理到位,秩序井然,充满人文气息,面较少商业味道。特别是新滨县复建的赫图阿拉城,古风盎然,修旧如昨,服务精细,毫不逊色于国内外一流的景地。同行作家们颇为欣慰。
  序曲已过,进入正剧。我们庄重地走进抚顺城,这个曾为共和国炼出第一桶油、炼出第一吨铝,生产出第一吨特种钢,制造出第一台大型推土机的功勋战卓著的老工业基地,现在她又以“雷锋城”的光荣吸引着全国人的目光。
  我们轻轻地、轻轻地走进位于抚顺望花区雷锋纪念馆那绿树环抱的广场。雷锋还是那个样子,他高高地站在花岗岩的平台上,向前迈着大步,身背冲锋枪,怀揣毛主席的著作。五十年了,他从来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还是那样青春勃发。
  我们把用鲜花和作家们崇敬的心编织的花圈,轻轻地放在他的墓前,追念这位永恒的英雄、我们的老朋友。如果不是路途遥远,我应该在北大荒的原野里采一束野花放在雷锋的身边,那紫色是达子香、那金黄色的是百合、那白色是的芍药。因为,我是代表北大荒的百万老知青来的。雷锋是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老朋友、好战友,几乎每一个知青都是带着《雷锋故事》和《雷锋日记》来到北大荒的,是他陪伴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出那苍茫的暴风雪,走过那荒凉泥泞的“鬼沼”。那是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伟大战争,雷锋始终和我们并肩战斗。如今那片土地已成了“中华大粮仓”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最明亮的“窗口”。
  纪念馆长告诉我们,这座占地56700平方米的纪念馆是1964年建立了,这之后已经进行过三次大的改建。近五十年的时间里,有6000万人次参观,观众来自60多个国家。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全国宣传、研究和纪念雷锋的中心。陪同我们参观的抚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国强说:“当年雷锋所在部队就驻在我们的望花区,他生前就是我们抚顺市第四届人代会的代表,这位最年轻的代表经常到市里的学校作报告,给附近的老乡做好事。他1962年因公牺牲,让全市人民陷于极大的悲痛中,当时的市委书记沈越同志把本来为自己的老母亲准备的上好的棺椁献给了雷锋,在雷锋出殡的那一天,许多老百姓拥上街头,哭号送别。雷锋先是安葬在烈士灵园,后来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又迁回望花区公园,又在他的墓葬地修建了纪念馆。这些年,雷锋像我们的亲人一样,一刻也没离开我们。他是我们这个城市的精神作标,也是我们这个城市的灵魂。”
  在这个200多万人口的城市里各种学习雷锋的小组有4万多个,学雷锋服务队2169支,学雷锋自愿者二万多人,以雷锋命名的路、站、岗、车、队班组遍布整个城乡。他们从2007年开始,每年还在全市评选出10位“百姓雷锋”。雷锋精神如阳光照耀着这个城市的上空,如雨水浇灌着这个城市的土地,如春风吹拂着这个城的每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学雷锋做好事,善待别人,提升自己,已经成为了传统,成了习惯,成了一种谁也无法改变的社会生活方式。
  
下篇
 

  和我们一起采访的辽宁省作协主席王秀杰对我说,抚顺之所以学习雷锋一以贯之半个世纪不动摇,是因为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让这个城市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省委书记王珉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辽宁始终把学习、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始终以雷锋引领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设。”王主席告诉我们,全省人民正努力把辽宁建设成思想道德的高地,以保证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新辽宁。雷锋是精神动力,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离开抚顺,我们又到了辽阳市的弓长岭区,这里新建成的温泉渡假宾馆吸引了更多的游人,建在这里的雷锋纪念馆里参观的人也是络绎不绝。1958年雷锋从湖南老家来到鞍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先在化工总厂的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一年后听说要在弓长岭大山里建设矿场,他抢先报名,来到了这条件极差的荒山创业。在这座辽阳市精心建设的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对新生活激情的20岁的青年142天艰苦而精彩的生活,他打井盖房,他开山挖矿,他雨夜把自己的新被子盖的水泥堆上,他认山上最贫穷的老乡当义父,他和湖南同来的女工情深谊长……我还看到他在弓长岭留下的20篇日记,他最精彩的“语录”如“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都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对待同志你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的火热”都写大山里简陋的工棚里,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还惊喜地在展览中看到了从未披露的毛主席关于这个普通战士的感言:“雷锋的日记我看过一部分,这个人是懂一点哲学的。”
  在看过抚顺和弓长岭的雷锋纪念馆后,我在想,“雷锋到底是谁”的问题。我在采访本上写下这样的话:
  “雷锋,你是谁?是饱经人生苦难的阳光男孩,是热情奔放的建设者,是积极向上尽职尽责的战士,是关心别人的好人、善人、真人,是好照相、爱穿戴的时尚青年,是喜欢读书和写作的文学爱好者。
  雷锋,你是谁?你是我们追寻的主义的人格化身,你是中华民族千年美德的典范,你是耸立在人类文化道德高山上的丹柯,在用你的心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越来越自私和贪婪的人类正在走向黑暗。
  雷锋是平凡,平凡的时刻都在我们身边;雷锋是伟大的,整个中国、整个世界的好人都把他当成榜样。”
  与陪同我们的辽宁作协副主席邵永胜还探讨了一个22岁战士的朴素的思想为什么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甚至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接受。他说,因为他的精神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了共产人的本色,也蕴涵了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连美国的《时代周刊》都赞扬“雷锋精神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弓长岭所在辽阳是一座古城,当年努尔哈赤也曾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都城,现在还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存。为什么不花钱修复古迹,而投入这么大的力量那些建设雷锋纪念馆呢?市委副书记郭辉说:“我们和抚顺一样也要打造‘雷锋城’,让雷锋精神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我们这个纪念馆主要展示的是雷锋在辽阳的142天的事迹,这是我们的特点。我们要让来辽阳旅游度假放松心情的人们,也接受心灵的洗礼。”
  是呀,这些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已经让我们的民族伤痕累累,党员失德、商界失信、社会失义、法律失公、家庭失和,为正直的人们痛心疾首。我们的社会急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为我们的民族疗伤却邪。我想那些来弓长岭泡温泉的朋友们,是不是应该先到到雷锋纪念馆参观,面对那个对你真诚微笑的战士是不是应该反思和忏悔,好好洗涤自己的灵魂?是的,遏制社会道德下滑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每个人学习雷锋好榜样。
  郭辉副书记还像我们透露一个秘密,1960年1月破例接收雷锋当兵的是一位叫余新元的老红军,当时他是辽阳兵役局的副政委。为了让身高不到一米六十的雷锋当兵,他开了28次会议协调,终于让雷锋走进军营,成全了这位跨越时空的英雄。而1977年1月,破例接收还没有中学毕业证的郭明义入伍的,也是这位老红军于新元,当时他已经是鞍山武装部的政委了。这位独具慧眼成就了两位新英雄的老英雄还健在,每天打量着当年雷锋入伍后送给他的照片和郭明义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的照片,满脸幸福的笑容。
  在鞍山钢铁公司参观时,我们没有看到在遥远的齐大山铁矿里奔忙的郭明义,他谢绝所有的采访,因为他的“微博”可以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现在郭明义的“纷丝”已经超过100万人,有5000人报名参加他的爱心团队,他们已经通过网络帮助了1000多人。还好,比郭明义还了解郭明义的鞍钢精神文明办主任聂振勇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我们不了解的故事,比如郭明义的老父亲是位年年都是红旗手的老矿工,六十年代就因见义勇为受过表彰;他当兵后在驻守黑龙江的23军当过汽车驾驶员,转业到齐大山铁矿还当驾驶员,通过业余学习获得大专文凭,当过理论干事;矿山引进大型设备,他自学英语,当过外国专家的翻译,现在是矿山道路建设设计员;郭明义酷爱读书,写过许多诗歌,如电影《郭明义》的主题歌词就是他写的。
  原来郭明义是一个很有修养、很有思想、很有文化的人。看来我们有的人把他简单化、通俗化。我曾把郭明义看成有自虐倾向的“苦行僧”,我在印度曾采访过露宿街头的这样的“精神贵族”,他们说这样做的行为是为自己赎罪,为的是死后升天堂享福。可郭明义做好事的目的,是让别人不再受苦,生活得幸福。在帮助别人地时候,自己也享受了快乐和幸福。心疼他的鞍钢的一位领导曾和他说:“老郭呀,你不能太亏待自己了!你先让自己生活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他说:“我已经很幸福了,有工作做,有房子住,能吃上红烧肉!许多人还不如我呀!不帮助他们,我心不安呀!”郭明义如今还生活在老房子里,尽一切可能帮助别人。他愿意过最简单朴素的生活,他希望社会更平等,穷人越少越好。他经常对别人说的话:“你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你吗?”我想起在美国当访问学者时,碰到所有社会公职人员,他们问你的第一句话是:“先生,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美国青年最推崇肯尼迪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
  我理解了,郭明义选择了和雷锋相同的生活道路,他的心中有自己,更有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在尽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的道德责任。和雷锋一样,他是平民英雄,平凡中彰显着伟大的精神。他们身上闪现着人类社会理想的光芒。
  我也很少一口气写了这么长的文字,看来辽宁的胜景,特别是学习雷锋和郭明义的故事是写不完的。我在鞍钢的座谈会上说过这样的话:辽宁这片被烽火狼烟燃烧过的土地,这片被烈士的鲜血浸染过的土地,这片中国工人阶级建功立业的土地,产生雷锋和郭明义这样的英雄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辽宁人民对共和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辽宁无愧为“共和国和长子”,敢于担当,负重前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作为一个作家,我要用自己纤弱的笔,为用血肉铸就的钢铁支撑社会主义大大厦并培养出雷锋、郭明义这样的英雄的鞍钢工人阶级,为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辽宁人民唱一首颂歌!
  我还要说,大家常说的“辽老大”,绝非揶揄之词;那“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歌谣唱的也不是传说。
  
2012年7月沈阳——哈尔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