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13年第二季度辽宁长篇小说述评
来源: | 作者:林 雪  时间: 2019-12-02
赶路小说:在地缘文化中选择或追问
——简评《一车东北人》
 
  作家谢友鄞在《一车东北人》中可谓出手不凡,开篇第一句就写男主角——矿工许多在矿上与人械斗,被仇人开枪打死,然后是传说中死了的许多为自己辨白,说这种说法很扯,他根本没死。不过是盗挖国营煤矿的煤,与护矿工人狭路相逢,情急之下胡乱开枪,吓跑了护矿队,自己也因此进了看守所,随后蹲了两年监狱。在看守所里,新来的许多按“牢规”被迫把自己的口粮孝敬给俗称“杆头”的牢霸,直到饿得奄奄一息,大口吃下抓来的蟑螂充饥活命。
  服刑期满,许多找到了在监狱附近新生街开一间小食杂店兼客栈的发小——原火工厂押运员金一股。金一股在自己的小店里,对许多说的第一句苍凉的话是:“兄弟,你见老了。”三杯酒下肚,金一股告诉许多,许多那早已过世的娘曾来到客栈为许多父亲买菜买酒,且从不赊账。当夜,宿在小客栈的许多似梦似醒,在游荡的路上遇到很多因各种矿难死去的工友,还有早已被正法了的杆头……
  读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和我一样,以为这位在严酷的“丛林法则”中彻底败北、如死似活的许多,在服刑期间患上“虐待综合症”而爱上施虐者的许多,终于有一天不再被盘剥伙食、第一次被杆头恩赐到一个完整窝头时眼泪欲流又止的许多,在听说死去的母亲仍然出来购物不惊不惧,并能和死去的工友对话交谈的许多,接下来应该有一连串佩德罗.巴拉莫(小说名)似的荒凉寂寞的灵魂之旅,与数不清的死人们开始死后的凄凉生活了……
  鬼梦连篇的许多一早从小客栈醒来,读者和他又都立马被作家拉回到了现实。金一股为他接风的小酒局刚开始,就向他宣布一个决定:小本经营的客栈做不下去了,他要关店应聘到火工厂做押运员。许多也撂盅为信,应声而往。至此,以前的一切恍如前世,一段押运的漫长旅程,可否使许多获得重生?
  许多自幼丧母。年轻的母亲是一场洪水的幸存者,冒死搭救她的,正是许多的父亲。或是因离乱而无法归乡,或是因救命大恩只得以身相许,母亲与父亲结为夫妻,第二年生下许多。6岁那年,一个外乡汉子寻妻到家门,并从此蹲在门口的一垛矮土砖墙下,寸步不离。父亲不放手,汉子也不退出,一个深信转世仍是夫妻,一个坚持今生缘份不能错过。两难中的母亲肝肠俱碎,以吊死作为罪罚或致谢。这是许多的人生创伤,也是收获——不是所有的儿女情长都能载重义与爱,博命相救的恩情,有时最好的答谢却是最后的舍弃。无奈与苍凉中长大的孩子早熟,许多8岁就做主买下一头牛,单亲中缺失母爱的孩子乖巧,一次青春期的游荡,误入草原深处冲撞了一对天地交合的情人,也冲撞到禁忌的许多大声求饶,说自己有眼疾,什么都看不见,于是许多不但毫发无损,成功的从一场惩罚中脱逃,还逗的蒙古汗子哈哈大笑,皆大欢喜。由此,他身体深处性意识也悄然觉醒。那个与发小金一股联手,在滔滔洪水中一身绝技打捞浮柴的许多,在一次抢救洪水中的孩子时失手,从此内心多了一份负罪感,那个有着人才是万物精华,狗儿如果站立行走,世界会人满为患的朴素宇宙观的许多,已经历练得精明世故,亦正亦邪,亦智亦愚,亦庄亦谐,亦普通亦文艺,亦老道亦生涩。在漫长的押运路上,他自身的秉赋和经验,能使他绰绰有余的应对,还是漏洞百出,甚至一败涂地?
  如果读者还和我一样喜欢侠客或是武林小说,你也可以把一份对戛然而止的魔幻故事的期待,转而将《一车东北人》当成是一个镖局的故事来读。这不,四位僄师三缺一——还缺个角儿:许多,许多他爸许旺灶,金一股。只不过他们押送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卡车火药。当金一股大大咧咧地给许多作媒提亲,女方竟然就是金梦。我们知道,一场好戏已然开始了。
  从火工厂专用线到零号洞提货要经过一个山坡。坡旁的墓园埋着许多的爷爷奶奶。这山坡是盲聋哑瞎四个抬棺人将棺材抬到安葬地的必经之路。在这中途,不管是天启,还是神喻,抑或是他们的觉悟,反正他们一定要停下来,不管家属如何哀求都要停下来,说是怕走的太快了,自己的灵魂跟不上,会被拥挤、游荡在墓地上的别的灵魂拐走。这里有过的一段往事意味深长:金一股的父亲活着时,曾送了一幅契丹年间流传出来的珍贵的羊皮地图给许家。那羊皮地图不但标注了山川河流村镇道路及部落草场,而且会随着天气和季节变化加深色彩。金一股父亲去世时,盲聋哑瞎四个抬棺人又且走且停时,许多的爷爷记住了去世的人生前关于“不难为”的托嘱,怒吼一声催他们快走。入土为安后,四位抬棺人却抱在一起痛哭一场,说是走失了灵魂,自此会成了行尸走肉。许多爷爷听了深受触动,遽然变老,并留下话,死后绝不埋在山那边的陵园。而从先人身边出发的许多利用机车爬坡的空当给祖先跪拜磕头的时候,不知是否想起有关身体和灵魂之间需要互相等候的启示,不知能否想像到,即将到来的押运员生涯,就是一个个亡命天涯般的狂奔之旅。
  果然,在押运之路经过第一站的消防重镇——水会营子的老兵客栈住宿,风波突起。饱吃一顿面龙的许多用了消防桶里的水洗澡,犯下民间遗留及当下法律的大忌,被店主老兵及一众人按住掀翻,要游街示众。许多情急之下挣脱开,跑到火药车里摸出防暴枪,一触即发的对峙中,许多朝天开枪,终被擒拿,昏厥过去……火工厂接到许旺灶和金一股电话救援,派老兵的干女儿金梦过来解围,并加入押运组,到接货单位结算一笔旧账。至此,镖局故事套路里的四位镖师齐了。说本部小说是用镖局的传统路数,填充了一个个当下活色生香的故事,或许是在经典结构上作家与传统文学的英雄所见,或许是作家有意在向中国古典武侠小说致敬。
 
  作别水会营子老兵,押运员一行人又在北伦旗“狗的样子”餐馆遭遇惊心动魄的经历。看出风姿绰约的餐馆年轻女老板对许多隐约有意,金一股对和他一起夜宿女老板客栈的许多再次提媒金梦,两人为聘金嘻嘻哈哈开了几句玩笑。他们听信卖唱瞎子艺人的歌词,急于要在北伦旗把喜事办了。在拜访杠房商议婚礼时,得知此地风俗是社区有人死去时,一年内办喜事得征求丧家同意,而丧家寡妇竟是餐馆女老板。金梦与女老板沟通不利,半夜里许多和金一股又被指认成人贩子被抓。混乱中,许旺灶又给火工厂打电话求救,从公安部到辽宁和内蒙两省的公安厅皆参与协调,不是许多和金一股多么重要,而是那一车火药才能决定因素。
  以后的押运之路更是险象环生,步步惊心。鹞鹰初现,饿狼又至。亏得义鹰搭救,许多和金梦才得以脱险生还。那只鹰也循踪而至,接受了许旺灶的熬练。第三天,团队又在农场被百万之多的田鼠围困,由此上演一场生死田鼠大战。殚精竭虑,即将葬身田鼠之阵时,又是义鹰从天而降,助阵解围……母狼追踪许多一行到了好四营子,在主人的羊圈里与许多短兵相接,恶战中的许多徒手相博咬住狼的喉咙,饿狼最终喋血而死。清晨赶路不成,他们的车被上访者劫持了。好容易脱身又遇暴风雪,莫名其妙被救助站收留。许多在此有了一次全程惟一的一次艳遇,北方救助站医生行动诡异语言僵化。火药车被变相劫持,要在勿拉毛头车站用火车转运。特挂专列守车长也是个江湖上的传奇人物,他敬业爱岗,暴风雪夜他要求值班员坚持在飓风口的站台上立正接车进站,是个肯为职业恪守搭上命的角儿。在火车专用线上,许多他们在突降的严寒中九死一生,又经历了雪崩堵路的险情。而这一次解救了冰封雪围车厢里众人的,竟是一只快要冻僵的母狼。通体冰雪的母狼跳上车厢,舔暖了许多冻僵的身体。母狼跳下车同许多告别之时,多年来支撑许多天地之间人为至尊的宇宙观似乎一时坍塌,他面朝母狼消失的地方嚎啕大哭,这泪水似乎是东北荒原上随着生态恶化,人与动物千百年来争斗历史终于迟到的和解,也是许多对被他咬死的母狼一次发自心扉的祭奠。
  押运车进入北大坎矿区,一切似乎万事大吉了。然而,许多们在这里的命运又一次峰回路转,仍然难以把握自持。因工人静坐而停滞的铁路线上,许多曾跳下车,到一列旅客列车上询问通车信息,因此进入了监控部门的镜头,无意中卷进了拦截火车事件。为矿工生存铤而走险的工人代表驼子和矿区小勺酒店夫妇是拦截火车组织者,他们为了帮助许多脱身也为了自救,导演了“绑架”“人质”等闹剧。在被警察包围,危机一触即发全之时,心理崩溃情绪失控的金一股跳下被困的卡车跑到一列火车上不幸遇难,许多冲向赵集,绝望中的赵集挥刀刺中前来护卫的许旺灶——一次押运之旅终成悲剧,闻所未闻的奇遇残酷骇人,血洒大地的结局凝重苍凉。
  谢友鄞自谓《一车东北人》是赶路的小说。的确,在线性轴心的时间与空间共生的结构内,押运队员们行进在汉、蒙、满、朝鲜、锡伯人杂居的东北内蒙古大地上。押运员一路上风驰掣的赶路,只有镖局的小心翼翼,却没有镖局的如履薄冰。除了会驾车,他们空无技艺,一张准运证,一只防暴枪远远不是山高路险、前路茫茫的有效武器。在国家政策与地方对策、民间生存策略中,他们即没能力也没智慧保持镖局传统的中立,也难以做到感同身受中维持平衡。惟有一路上体验民风鲜活,民气张扬民心可掬民意浩荡的时代,将活色生香的旅途种种狠狠地茹毛饮血般地裁进记忆,主动选择也好,或身不己被动接受也好,总之是令人错愕不已的奇遇叠加到如同被行尸走肉般驱赶的生者身上。而灵魂,那四个抬棺人痛哭而返寻觅不已的灵魂,许多们似乎早已无暇眷顾,被一路狂奔的身体和欲望本能抛弃得远远。
 
  读罢,有两点思考与作家探讨。
  一是有关赶路小说的终极意义。
  许多们的赶路,不是一种有关人类解放和进步之类的“天命”召唤。他们要押运的不是生物科技密码,不是仅存的稀有物种,不是一封有关财产和人生巨大变化的家谱或遗书,也不是旷世的爱的信物或神秘芯片。并不是说只有这些元素,他们才能被赋予个人能力与巨大使命面前的庄严感,才能拥有因其个人力量之渺小才奋勇努力、穷尽一切可能的高尚感。才拥有因其人和本能欲望与公共利益、利他原则之间的纠结、选择,最终战胜贪欲本性、达到升华的精神进化。但没有这些,毕竟还是消解了许多们形象的立体与厚重。他们押运的是颇为戏剧性的一车火药,是现实社会里有关公共安全的一种潜在的致命危机。如果许多们在小说中有机会表现出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为公共安全牺牲个人利益,他们仍不失为是可爱的理想主义者,或可敬的英雄主义者。遗憾的是,他们除了见闻世相,除了出生入死,仍然什么都不是。这犹如定时炸弹般的货车穿行在国道和村庄中,停泊在乡村和民居旁。在许多等人偶然拼凑的一个草台班子手里,历经劫数却平安无事,不能不说是一个理想化了的大幸运和大奇迹。一路上,作为神圣的押运员,他们该不该喝酒时都喝酒,该不该逛街时都逛街。许多甚至在救助站里与诱惑他的性工作者有了一夜风流故事。披惊历险九死一生时,那车火药静静停放在数百米之外的所谓隔离带,仍然安在。作家也没有刻意描写他们应有的契约精神——他们最想要的就是不走空,不失手,旅途平安,准时到达终点。他们不怕履职失误成为江湖上的笑柄,只要拿到自己一路千辛万苦、以命抵押的辛苦钱。而千辛万苦到了矿上,在突发的劫持事件中,金一股不是恪守押运员起码的人在车在与货物共存亡的职责,而是一时贪生,冲动突围却被列车碾过,因其死的无谓而令人唏嘘。许旺灶舍身救了自己的儿子,他的自我牺牲可歌可泣,但仍然没有超出农民传统的宗族血缘价值观念,没有上升到为他人而牺牲的人类精神高度。小说中金梦和许多的婚事,始终停留佐料级的插科打诨,滞留在务虚层面。一路上的生死相依历尽磨难,竟没有在两人的灵魂深处擦出火花,到矿上的第一晚,金梦和田力旧梦重温,一夜露水姻缘也只是情境与情色相引和感官享受,即没有对已然有了订婚形式的许多的忠贞,也没有背离之后的愧疚。与田力也似乎没有产生更多的精神共鸣,心理上的互通。
  或许作家就是要将浓笔重彩涂抹在几个草根级的小人物身上,让他们在被赋予鲜活血肉之后,在见识世事浮华之后,再让他们的未来无声无臭地消失在现实的底片的历史深处?或许作家本意就是告诉读者,尽管写的是辽西,却不是一个产生牛仔精神的时代。在一个“劳动高于资本并应当受到无与伦比的最高的尊重”这句经典之语成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呓语的时代,已经没有了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交织的经典牛仔,只有众多盲目的在一个有待完善的时代前夜被驱役成跌跌撞撞,如同命运线偶一样的牛郎?
  二是作家在作品题目中,以“东北”入标题,醒目之至,令人不得不再次注目小说展现出丰厚的地域色彩,以及个中的文化地理学意义。从个人认知角度出发,一个作家过多渲染自己的地理坐标,难免对身处“文化亚中心”的地位做一次无意默认,而一个作家成长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谱系,也确实需要到精神原乡追本溯源。这是一对双刃剑。或许只有谢友鄞能够从容面对瓶颈,并有力道化解。多年来,他通过不懈的卓有成就的创作践行着一位东北作家的使命。虽说对东北文化持续的挖掘创造,既可能是一种文化精进的策略,也可能受制于一种文化战略的失策。在中原文化中心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下,在某种约定俗成的文学趣味审美中,东北风情虽然生动火爆热烈纯朴,却也失于粗糙粗暴。地理的偏安,使之作家们创造了刚健粗犷的风格和浓郁的乡愁的同时,也形成了对所谓文学中心的自甘围绕,加之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文学具有标志性意义是革命文学或曰集权文学被意识形态过多捆绑,价值体系在简单二元对立为主导时,缺乏相对超越和永恒的价值检验。新时期初期文学虽然名噪一时,但也难免陷入时代局限的集体无意识。
  《一车东北人》中丰富到溢出的东北地理元素,从语言到景色,从传说到民俗,从性格到举止,作家织成了一幅绵密结实、艳丽醒目的东北文化的织锦,是对东北文化谱系建立经典般的贡献。当下的东北文学,如何使不同的文化资源和记忆重新有效地注入东北文学母体孵化器,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融和性创新性,是东北作家必须要思考的命题。将一个现代工业发达的地区文化有效再挖掘,重塑丰厚的历史文化记忆,同时有效开发融合其中的中原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面对独特的现实环境和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新的挑战,最终建立自己的文化谱系。把地理意义的大东北与文学意义上的大东北完美结合,最终使文学影响力超越地理空间,谢友鄞等一代代辽宁作家正用其可贵探索、可喜成就做出完美回答。
 
谢友鄞:《一车东北人》
《江南》杂志20133
 
 
温柔的战争
——简评《老街》
 
  辽东太子河畔,沿一座老城内一条牛字形街市,百年老街的世相众生、悲欢离合就在那里一一展开了。如果是在一个岁月静好人生安稳的年代,作者黄开中那略带回忆的叙述语气,会先摇动你的味觉,使平凡的老街人物、老街故事、老街风情、老街文化一起酿制出一壶浓香醇厚的老酒,再徐徐展开一幅饱蘸太平年间那些叫做滋味的浓彩,扯出一幅民生长卷画,自有几分温馨几分活力几分热烈。
  但老街的故事没那么平凡。黄开中是一位故事搅拌机前的好手。他把一壶老街酒的原料放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段发酵酝酿,于是我们不仅品尝到了原料的纯度,还有醇酿的浓度。1840年鸦片战争烟云之下,晃动着大批传教士在他们各自国家军队和枪炮的护佑下向中国奔突而来的身影。那些身影是有使命的。在炮弹打开中国国门之后,宗教弥撒还将要打开人们的心灵。其中不乏真正的宗教人士,如美国传教士乐灵生在1914—1937年间,任上海基督教刊物《教务杂志》主编。文幼章是1925年到四川传教的加拿大传教士。东北的教会势力主要是从俄罗斯传教士引进来的东正教。据史载,他们中只有少数人是真正以传教为目的,意欲把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心灵从苦难的大地上解救出来。而绝大多数传教士与当地军阀势力勾结,建立教堂,创办学校,利用宗教进行种种文化殖民和文化侵略活动。日本人在1905年日俄在中国本土展开的战争结束后,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加大了对中国资源掠夺的脚步,并为稍后对中国进行全面占领侵略的前夜,充分准备足了一颗越来越膨胀的野心。
  在此背景下,小说开篇即是一个生长在老街,貌似纯洁美好又在言行举止透出诡异神秘的年轻日本女子春月在太河楼的惊艳亮相。春月甘冒世俗挑战及亲人的不解,与已经订亲了的紫云堂堂主大少爷公开出双入对,在老街上引起轩然大波。随着各方质疑猜测,悬念剥茧入丝,步步惊心,迷雾中的真相越来越近清晰。春月以及派遣她的日本侵略机构对老街人世代相传的药方、古董、推拿指法、名膳厨艺以及老汤秘方等不惜用美人计、苦肉计等,软硬兼施,步步为营,恨不得在一个晚上就全都据为已有。连环套、计中计环环相扣,越收越紧。而老街上忠诚捍卫祖宗产业的士绅顾卓然和沈大先生,有良知的民间艺人王烧鸡和花玉指、正义的行帮帮主白爷等,以及老街上的大烟锅、老八、搬倒乐等各路草根,有的在身世纠缠中不失良知,有的在感情会集中不忘祖典,有的传奇江湖仍然保有一颗正义之心,有的混迹市井并不完全自甘堕落。这些众生性格各异又生动饱满,令人一经过目,即难忘怀。
  春月处心积虑地想要抢夺老街上的诸种祖传,这种掠夺不是靠发动战争,以武力强行占有,而是带有相当的隐蔽性,甚至以情感作为秘笈,暗藏祸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并非只是有形的财富掠夺,更多的还是一种对文化的艳羡和占有,是日本侵略者针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的文化战争。所谓文化战争是各国利用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对他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一场无形的战争.而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作者是否深知国家安全学这门学科,读者不得而知。文化是无形的国土,有形的专利,可见的财富和难以估价的遗产,可以共享,不容掠夺。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以后,特别是在西方列强对东方国家实行殖民侵略政策、东西文明冲突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力和强大的经济基础、政治军事优势,不仅对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而且同时也进行文化渗透,搞文化霸权。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因此而变得更为突出和明显。”文化安全正是伴随着西方国家对东方的文化侵略而出现的。”
  至此,在老街上发生的一幕幕故事,也就不只是故事了。战乱和失败,军阀混战,加上东北特殊的历史环境,使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倚重的老街上的人们本能地也最诀绝地行动了。这是一座鲜明的人物群雕像:王烧鸡为维护品牌倒掉祖传老汤的诚信,花玉指与顾卓然超越世俗的情爱,吕品一接受惩罚甘愿用一碗碗冷水浇头的虔诚,搬倒乐拉春月在明晃晃的太阳下脱得赤条条与同样赤条条的老街男女一起泡狗儿汤的淳朴,老八正月十五赛秧歌志在必赢的斗志,每个都因其价值珍贵,更衬托出反文化侵略的必须坚持不懈,必须不能妥协。在太河楼的太河宴,太子河的重唇鱼,紫云堂的“春江花月夜”,花玉指的指上功夫,张瞎子窗口神秘的蜘蛛网,等等等等,在悬念叠起,回环往复富的情节中,正义和邪恶,民俗和民风交相辉映,可歌可泣。
  在谈到本书的体会时,作者曾说过,首先给了他创作灵感的是一个好故事。这故事魂牵梦萦,直到成为一部长篇中得以展开故事情节的各个节点。然后他的人物们就活泛起来了。老街上青砖青瓦长年笼罩在青灰色的语境中,一家挨一家的老商铺老字号就是一个个旋转着生死的舞台,一个个身怀绝技的老街人,在这舞台上你来我往,演绎着一段段鲜亮生动的活剧。富于地域特色的老街风俗融合在礼义之间,老街规矩,老街人的家长里短,一处处柳暗花明又曲径通幽。三六九等的老街人,在捍卫起老街文化上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宁可丢了性命,宁可背井离乡,也绝不辱没祖宗。直到当原本平静的老街,因为日本人大仓的到来,因为小白楼的诡秘而陷于阴谋、恐慌之中,一个原乡般的、靠松散的乡邻社会组成的老街世界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秩序中去了。
  小说在结构框架方面也有独到的特点。围绕一个个非同寻常的老街人物的命运展开情节故事,自然流畅中不时拽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惊雷闪电。暗流涌动中,出场人物都像木偶般被线牵着,让人为他们提心吊胆、捏一把汗,结尾那位神秘人物白爷出场,送回了失窃的宝物。在文字优美又质朴的语气中,贯穿始终的春月,到挥之来去的底儿,人物个个新鲜又新奇,且出场即有悬念、出场即有故事,人物带出故事,故事表现人物。大烟锅子、搬倒乐、王烧鸡、花玉指等人,包括江岛夫妇,多维的视角,反复出场和强化的角色,充满张力的结尾,营造出强烈的人物聚焦效果。
  小说高潮部分是105至107正月十五民俗花灯秧歌的三个章节。所有人物皆在此参与、聚会,此前铺展的各种纠结矛盾似乎有了头绪,王烧鸡跑了,花玉指隐了,吕大厨病了,底儿死了。坚持的仍在坚持,守护的仍在守护,势力范围代表人物皆尽在此亮相。走场音乐中,许多人物重新出现,如同回忆,如同叙述,风云际会,在民俗和文化中,主要矛盾人物代表之间利益似乎一时消泯,沉默中有更大的爆发。老八在以前篇幅中作为配角,是一个一带过的人物,在此三章中得到浓墨重彩,从而成为本书中栩栩如生的主人公之一。是放射状情节结构一个高凸的地标。
  为什么把全书的高潮部分纳入到一种民间艺术的氛围内?这里需要简单的对应一下本书结构与秧歌音乐的契合之处。东北秧歌音乐是一种广场音乐,以大空间、多容纳来承担秧歌特有的民间参与度。小说中在单独人物出场时,类似秧歌中最常用的杂曲,篇幅往往短小精湛。文字也多为一段体。而在进行线索的递进时,小说的叙述策略如同大牌子曲和汉吹曲,结构变的丰富,故事中有故事,人物接龙人物,不但内容庞大,故事也由引子、身子和尾巴(尾巴分若干节)组成。有时,小说中的人物如一段跑场音乐,鲜明出场。在高潮部分则华丽如清场音乐,主要人物由作者变换各种笔墨,如“四面斗”、“十字梅”、“摆葫芦阵”、“别花丈”(又称“别篱笆”)等。使情节平稳、连贯、紧张、律动感强。
  稍稍了解了东北秧歌的常识,就会理解老街后半部人物挥舞在秧歌的走场音乐里,酣畅淋漓,快意恩仇,苦难的人生悲情和家国仇恨的无奈交织纠缠,没有得到化解,只是有了一个渲泄的出口。作者独具慧眼,以东北秧歌这种喜闻乐见的民间的广场艺术形式作为节奏和容器,以响鼓重锤、唢呐或是打击乐器宏大的音量作为音质,以老街观众熙熙攘攘最大的参与度,也以对秧歌艺术堪称行家里手的娴熟描写作为行板,使交响着秧歌艺术的文字如此触动人心,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玩笑》有异曲同工之妙。《玩笑》在接近一半篇幅时,小说主人公之一——那位民间音乐人雅罗斯拉夫说“民歌或民间仪式是历史底下的一条隧道,这条隧道使得许多被战争、革命或残酷的文明在地面上早已毁掉的东西在地下得以保存”。在小说中,昆德拉借主人公的口描写了对音乐的热爱、理解。优美的抒情,感人的心灵,与音乐生死相依的生命都是源于对自己生活其中的本土艺术深厚的热爱,深情的理解。
 
  直到春月的日记使她的阴谋暴露无遗,继而羞愤自杀。白爷送回了传世之宝《春江花月夜》,老街的劫难似乎在一个轮回后晢时平息了。老街也似乎因春月自杀而宽恕了她。在经典的秧歌鼓乐里,我们似乎看到老街还有老街的人们,残酷面前美仍然在坚持,没有让生活与人生走向自己的反面而变得猥亵,而是仍然正大庄严。
 
  读罢全书,那些仿佛如聚光灯下亮相出场的人物伴着光圈和音乐渐行渐远。作家将反侵略主题定位在相对平静的民间,以另一种节奏展开同样严酷的矛盾,这是一种可喜的尝试可贵的突破。如果说读者还有些不满足的话,是作为一部长篇,人们记住了书中几十个人物名字、经历、生死还不够,还要记住那些人物的心灵。那些经过作家强劲的笔力塑造出的经典人物,应该有足够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与读者相随相伴,挥之不去。从这个教化的意义说,《老街》尚有不完备的地方。作者还应该将笔力触及到人的心灵深处,使无论是春月的执着,还是老街一群人物的众生相,都有内在的心路成长逻辑,使之不仅是惊艳传奇,也是命运之必须必然。
   
书名:《老街》
出版社: 白山出版社; 1 (201321)
作者:黄开中
平装: 381
语种: 简体中文自幼
开本: 16
ISBN: 7552904453
条形码: 9787552904451
 
那终将远去的如歌行板
——简评《留在城里的知青》
 
  自幼患小儿麻痹的青年“我”出身卑微。为让饥饿年代里的孩子们有口饭吃,父亲挺而走险,以绘画的一技之长手绘几斤粮票,因此锒铛入狱。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后,母亲无奈带着三个小孩改嫁,留下少年的“我”独自生活。“我”一心想当知青,却因为残疾留在城里,进了街道一家福利厂当工人。福利厂的员工虽多以残疾人和家庭妇女为主,但仍然是文革岁月的一个缩影,一方小舞台。善良时时被欺侮,野蛮处处得横行。“我”因为被一位早夭的业余画家启蒙,继而自学成才,成为福利厂里有名的小画家,开始被领导器重,也得到了姑娘的青睐。渐渐树立了人生自信。在超出身体极限的劳作之余,“我”用画笔支撑内心中彩色梦想。女支书的一点欣赏,姑娘们的一点温情,工友们的一次抱打不平,与打更老人一次次分享不知风干了多久的动物骨骼上残留的一点肉筋......一切的一切,竟然如此珍贵如此温馨。
  作家徐铎《留在城里的知青》以其自身的经历,层层剥茧般依次揭开了那一代年轻人内心深处的生活。并将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经验中。为后人了解、探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提供了良好的记忆库容。作品感情细腻、人物形象丰满、情节紧凑、文笔流畅。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当年的流行用语,以其纳粹、生硬、简单甚至暴力的语言,把那个时代的人们不由自主的愚昧而疯狂心态、神态、思想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者在共同经历的时光中不难找到自己的回忆和身影,也不难找到自己不该遗失的正直与天性。
  回顾知青岁月的作品近年来风靡不已。《留在城里的知青》可称得上同类作品中的上佳之作。作家以达观从容的语气,选取那个时代一个个切面,在残酷的生存法则、全民斗争的异化年代,人,保有纯洁的理想,保有正直和善良的品性,并将之这一切美与善良携带到未来岁月,封存成一份珍贵的遗产。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1月1日)
作者:徐铎
平装: 281页
ISBN: 9787550504165
条形码: 9787550504165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