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王彬彬在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3-11-18
  讨论当代作品的经典化,其实是不合适的。什么作品能够成为经典,什么作品将被淘汰,是由时间来决定的。如果我们现在制订一个标准,说合乎这个标准就能经典化,不合乎这个标准则将被淘汰,那我们就十分可笑了。
  如果一定要对当代哪些作品可能成为经典做出判断,就必须回过头去,看看古代文学经典是如何成为经典的,看看留在古代文学史上的作品有着何种共性。回头一看,就会发现,古代文学经典,留在古代文学史上的作品,风格可能千差万别,思想内容可能各各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语言的精美,就是语言漂亮,就是语言具有极大的文学性,创造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语言漂亮的作品,只有语言上经得起细读的作品,只有语言本身给人以巨大的审美享受的作品,才可能经典化。所谓细读,不仅指经得起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还指经得起反复地读、反复地品味。唐诗宋词、李白杜甫,我们可以读一辈子,《红楼梦》也可以经常读,而且从任何一页读起都行。如果立一个严格一点的标准,可以说,只有能让我们读一辈子的作品,才算是经典。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因素,都会消退,最后剩下的,可能只有语言。
  用这个标准衡量,当代那些业已被人称为“经典”的作品,是大有问题的。当代作家中,语言上经得起细读,经得起反复读的作品,是并不多的。有些声名很大、似乎已经经典化的作品,语言上的问题是很多的,经不起将来的中学生挑剔。如果一部作品,语言上经不起将来的中学生挑剔,怎么可能成为经典?
  今天好几位发言者都谈到了最新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视时代变迁、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觉得不能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即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从根本上改变人性。文学是人学。如果科学技术最终把“人”变成“非人”,那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当然就终结了。“人”都没有了,哪里还会有文学。但是,我认为人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被改变的。其实,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性的基本方面并没有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先秦的差距有多大,但今天的人性与先秦有根本的变化吗?我们读先秦著作,读孔孟老庄,仍然感到亲切,就说明我们作为人的基本方面,与先秦是一样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