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城市的封面
来源: | 作者:素 素  时间: 2019-12-02
  暮春与初夏,在爱昧的交替中此消彼长,却是大连开始美好的季节。困兽般冻在屋子里的浪漫,总算可以在大街上四处流淌。春花将谢,香气犹存,树木嫩绿,海水蔚蓝。人和城市捱过一个冬天的蜇伏,终于得到了如约而至的补偿。贪婪的眼神,急不可耐的脚步,或指向了日光下的海滩,或指向了郊外的农家乐,或指向了一切能够自驾游的地方。我能理解他们的种种举动,却很少追这个风,随心情地选择了留守。星座里说,我适合在大城市生活。从前不知道,后来对上了号,喜欢在城里懒着,竟然是顺应了天意。
  其实,大连算不上大城市,只能说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城市。比如,它是一个依山傍海的半岛城市;比如,它是一个极其喜欢穿戴的城市;比如,它是一个遗留了太多外来文化痕迹的城市,等等。不论是自然的恩赐,还是人文的影响,许多城市再有雄心,也无技与之PK。正因为如此,浪漫之都——大连,借着央视的光,几乎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广告语。浪漫的地方,一定要有大海相伴,一定要时尚摩登,也一定要有国际化色彩。这几点大连都占了,它在我眼里就已经有大城市的范儿了。也许是被这种满足心理绑架了,若不是参加笔会,若不是出国,我很少离开这个城市。
  细算起来,我已在大连生活了三十多年。这么漫长的岁月,总有日常和闲暇。如果想去户外活动,我最喜欢的去处是广场,而不是海边。远离海洋的内地人,或许会说我太奢侈,可我的确就是这样子,与海边相比,更喜欢把目光安顿在有花树、风筝、鸽子和坐椅的广场。虽说坐在广场晒太阳是老人的休憩方式,我却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知道,最初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喜欢,,目光迷离地看着周边,那风景却似有若无;漫无边际地想些心事,哪一件都什么重量;有一点点寂寞,却还有那么多的牵挂。别看只坐了一会儿,却给红尘中的自己偷了一刻闲,而且给不再坚韧的骨节补了几许钙。
  当在这个城市居住久了,对广场就有了一种文化上的深究。广场是泊来品,它的原产地在欧洲,以农耕发家的中国只有院子,没有广场。院子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天井,可见它多么幽深与封闭。院子的好处就是不公开,里面发生的事外面的人不知道,所以院子要比广场神秘。中国式的院子,教会了中国人的内敛和含蓄,即使遇到一见钟情的对象,也是欲说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近代以后,外国人不但把军舰开到了中国,也把广场带到了中国。如今,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有不止一个广场,只不过大连的广场更正宗一些。十几年前,国内许多城市曾组团来向大连取经,回去不出多久,广场便如雨后的春笋,在许多城市最黄金的地段上疯长。然而,抄袭来的广场,怎么看都有点像翻译小说,总是少了什么。
  大连是被战争催生的城市。一百多年前,它还是一个小渔村,过着宁静千古的日子。接连发生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让小渔村摇身变为国际化的城市。那是1899年夏天,下达建市敕令的人是俄皇尼古拉二世,而不是大清皇帝光绪。俄国人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了七年,日本人接着又在这里精雕细刻了四十年。他们不只是修改了这个半岛的风貌,也篡取了这个城市应有的基因,土著文化已很稀薄,更多的是东洋与西洋的混血。正是这种别无选择的出身,让大连成了一个盛产广场的城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广场,如此在乎坐在广场上的感觉。
  史书上说,这个城市的第一任市长叫萨哈罗夫,他以俄国黑海岸边的敖德萨为蓝本,设计港口与城市的关系,让港口在前,把城市建在港口的背后。由于他把港口建在大连半岛的东海岸,城市街区便呈自东向西铺陈的趋势。有意思的是,城市每向西跨出一步,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大型的广场。城市好比是经,广场好比是纬;城市好比是句子,广场就好比是标点或停顿。大连有许多与城市一起进步的广场,真正有城市编年史意味的广场只有三个,这当然是我个人的看法。以时间论,上个世纪初,有尼古拉广场;上个世纪中,有长者广场;上个世纪末,有星海广场。前面的两个是外国人留下的风景,只有后一个属于中国制造。我之所以把它们均匀地分成三段,而不是简单的新旧两段,主要是就这个城市的空间发展而言。我没有去看城市的南北,只是看它的东西。我发现,这个城市一直是横着向西走去。支持它向西向西的理由和力量,就是广场。
  当年的尼古拉广场,现在叫中山广场。中间改过一次名字:大广场。市长萨哈罗夫是港口设计专家,也是城市设计专家。既然要建一座欧式城市,广场就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元素。这时候,他没有再去仿照敖德萨,而是以巴黎为样板。法国人把路易十四拜为太阳神,为了表达对臣子对国王的爱,还把巴黎的街区设计成一颗匐匍在地上的太阳。萨哈罗夫肯定是不想动太多的脑筋,在离港口不远的地方,照葫芦画瓢地设计了一个欧罗巴市街,在市街中心设计了一个圆形广场,沿着广场四周射出去十条光芒般的道路,并以沙皇的名字给广场命名,叫尼古拉广场。所谓的欧罗巴市街,说白了就是外国人生活区。区内有动与静两个部分,南山一带是高级别墅区,尼古拉广场是金融商务区。
  直到萨哈罗夫逃离这个城市,尼古拉广场还只是一张纸上的蓝图。日俄战争的爆发,令一切都嘎然而止。日本人居然也偷了懒,他们并没有修改萨哈罗夫的方案,甚至也不想改变它的风格。好在他们有一群在西洋求过学建筑师,这个广场就成了东洋学西洋的作业本。每一座建筑都很经典,每一个细节都有出处,每一个符号都诠释着风格。其实,日本人不但认同了这个广场的形状和风格,对它的金融和商业属性也采取了默守的态度。就这样,圆形广场如一枚图章,深深地镌印在城市初起的东部,给这个城市定了基调,也定了风情。
  在上海和天津的租界,中国人常常会看到一块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大连不是租界,而是日本在大陆上的一个州。他们住在东部,城市的中心也在东部。有一天,圆形的大广场终于如一只秋天的石榴,被太多的好东西撑破了肚子,放大城市空间已经迫在眉睫。于是,就有了长者广场。
  叫长者广场,因为这地方叫长者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里属于城市的西部。设计者故意让它与大广场串在横贯城市的同一条街上,之间相隔得也并不远。这无疑是一个很有逻辑感的空间布局,一圆一方两个广场,在城市断代史里如两个不同的章节,前者是近代古典主义的样板,后者则是现代国际风格的翘楚。
  长者广场不可能是另外一种式样。三十年代,世界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即由近代迈入现代。此间,曾发生许多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其中之一,就是建筑革命。由于现代工业急剧发展,建筑艺术与功能、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技术与形式,已不再是手工业时代的笨重和多样,一切都可以做成模具,一切都可以批量生产,所有的产品都越来越趋向统一。向来保守古板的德国人,突然对欧洲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有了质疑,主张放弃建筑外表的繁琐和虚饰,让简洁明快的线条在建筑的立面大行其道。这一套显然行不通,欧洲贵族们只知道哥特式、巴洛克式、维多利亚式,不知道还有什么现代国际式。这群叫真的德国建筑师只好集体去了美国,而且几年之后就让密歇根湖边升起一片摩天大楼,当这种式样的摩天大楼弥漫到了纽约的曼哈顿岛,曾经被欧洲人贬损为乡下的美国,就变成了世界上最摩登的城市。
  现代国际风格很快就去了日本,这个国家当时正想在大连盖更多的和式洋房,却苦于囊中羞涩,他们马上借坡下驴,向繁琐浪费的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告别,向经济而又简约的现代国际式靠近。于是,在大连街头,建筑师们掀起了一场新的模仿。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长者广场工程上马了。
  长者町在小岗子中国人市街南侧。町是方块形状,那就建一座方形的广场。再说,日本人也知道,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日本要想永留此地,长治久安,就应该把长者广场建成方形,而关东州厅新厅舍、关东州地方法院、关东州厅警察部,也应该坐落在方形的广场上。这可能就是长者广场的由来。
  现代国际风格大都是几何体建筑,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平直的屋顶,光板的墙面,横向的连窗,外墙用马赛克贴面,顶部再加上旗杆之类的小品装饰,几乎与古典主义不搭界了。这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革命,它让这个城市的面孔也与以前大相径庭,像两个妈的孩子。另外,在此之前,大连是日本关东州治下的一个特别市,长者广场交工后,这个庞大的殖民机构就由旅顺口迁移到大连,原来的特别市一下子抬高被到关东州厅所在地,而这个方形的长者广场,也就此成为殖民统治中心。
  长者广场的名字,后来也曾改过两次。为纪念苏军解放大连,广场便改叫了斯大林广场。上个世九十年代,又改叫人民广场。或许,应该叫市府广场或公仆广场,毕竟不是人民在这里上班,而是政府官员在这里办公。五十年代初,曾在广场南侧竖起一座苏军烈士纪念碑,把这一组工整庄重的官衙建筑给柔软了一下,也让过于单调的布局跳动了一下。之后,广场上就有了鸽子,谈恋爱的男女,吃过饭的市民,都把这里当成散步的地方。八十年代的一个雪天,我曾倚着铜像下面的大理石碑座照过一张特写,碑座的铜板上刻有几行俄文,别人都以为我去了冬天的莫斯科。十几年前,苏军烈士纪念碑迁到了旅顺口,在原址竖起了一根国旗杆,广场的气氛更显得凝重了。即或有人在这里放风稳,它的本色也不是休闲广场。
  上个世纪末,当这个城市继续向西跨去,在污水处理厂下游的马栏河口,在往常人们晒海带扔垃圾的南大亭滩涂,一个崭新的广场横空出世。它的非同凡响,就在于它是填海后造出的亚洲最大广场。走在这个广场上,大连人如梦方醒,身在一座半岛城市,原来一直不亲海。星海广场因此有了意义,把大海还给市民。
  星海广场不是圆形,也算不上方块。要说它与前面两个广场的不同,一个是面积大,二是面对着海。我一直无法给它命名。市民建身广场,这是开始的说法,这里也的确建了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什么的。可是后来变了,改为会展广场,标志是建了一座国际会展中心,而且后来又建了一座世博广场。这中间有一段停滞期,广场上进来了一些身份不明的建筑物,不是异质文化的混血,而是同质文化的串帮。直到世博广场站起来了,关于这个广场的性质,总算一锤子定音。
  会展广场,属于高端商务区。它是中山广场这个老牌商务区的更新换代产品。两相对比,中山广场虽空间不大,却有一种阅尽世事的沉稳,精于此道的成熟。星海广场开敞无边,无拘无束,给人一种强烈的自由感,真正是还原了广场的本性。可它的出品年代,又决定了它的杂然和急促。官方只给了它一种定义,民间却做出了多种解读。这里不只有商务会展符号,这里还有华表,航标灯,百年城雕,博物馆,量贩KTV,饭店酒楼,露天游乐场,高档住宅小区,海滨别墅和公馆。宽阔的机动车道上,时尔也跑富丽堂皇的马车和双人骑自行车,更有来这里看海的观光者,一这里遛弯儿的散步者。也许是它的大而无当,让它具有天生的多义性。休闲广场。时尚广场。美食广场。这个城市的百姓见仁见智,不断地更换着它的名字。
  在我眼里,星海广场是这个城市的T台。这个城市所有的秀,都可以在这上面走。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地方。它是这个城市的封面。不用翻开内页,就知道这个城市在想什么,干什么。如果一个人无所事事地坐在这里,立刻就会感觉到它给自己的暗示和怂恿,于是也想加入到它的缤纷和喧闹之中。然而,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也会像前面的两个广场,饱经沧桑,看破炎凉,淡定地看着时代的变迁。
  记得是一个白天,我从上海乘飞机回大连。这是我第一次从空中俯瞰大连,在我眼中,铺在地上的三个广场,像三只巨大的脚窝,我不只是看见了空间的差异,也看见了时间的距离。这个城市的广场史,其实就是这个城市的成长史。
  
  
  
  

上一篇:

下一篇:沈阳,一城豪气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