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历史从未闭上凝视的眼睛——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祭
来源: | 作者:宁 明  时间: 2019-12-02
一.引言
 
黄海的海浪日夜拍打着海岸
像一位老人在对岁月絮絮私语
浪花溅起湿漉漉的记忆
把站在海水中的冷漠礁石
冲刷成一尊面色沉重的思想者
 
岁月的皱纹掩饰不住历史的刀痕
历史也从不肯闭上凝视的眼睛
1894年夏天,在一个小小的弹丸岛国
正酝酿一个巨大的阴谋
一场丧权辱国的恶梦,正悄悄潜伏在
大清帝国酣睡不醒的绣花枕边
 
一棵粗壮的大树已从根部腐烂
树心,也几近被贪婪的蛀虫掏空
野心家们早已窥探到这个公开的秘密
面对一张在密室里绘制的扩张版图
他们终于发出一阵得意的冷笑
 
一个昏昏噩噩做太平盛世美梦的朝廷
永远也听不到即将响起的枪炮声
即使震耳欲聋的炮声将它从梦里炸醒
打个哈欠,又会昏昏沉沉地睡去
一头多病而贪睡雄狮,被一只
野心勃勃的饿狼觊觎已久
它们的命运由此将被重新改写
 
那个不肯退休而垂帘听政的老女人
即将迎来她更年期后的六十大寿
经血流干了,但激情还在
这就难免做出让历史耻笑的事情
她说想让耳根儿清静一些,不愿再听到
有人向她要银子买舰炮的请求
颐和园的石舫船建造得雄伟无比
却一步也不能开动,去增援黄海上那场
燃烧着报国热血的海战
 
二.黄海之战
 
1.
一根战争的导火索何时被点燃
决不是天意,更不会是不经设计的偶然
中日开战的导火索吐着青烟的信子
从朝鲜仁川,蛇一样蹿向丰岛的海面
北洋水师的“济远”“广乙”没有觉察
正在颐和园听戏的“老佛爷”更不会料到
不懂礼数的东洋倭寇,竟然连个招呼也不打
就向大清国的心尖上刺来一刀
 
日本舰队只懂得什么才叫抓住战机
也深深领悟了西洋人教会的出奇制胜
这样的偷袭机会岂容错过——
果断击沉清军的运兵船“高升”号
成为日舰“浪速”一生海战中最得意的一笔
 
千余名挣扎的中国士兵正在缓缓沉入海底
他们落水前只能端起手中的老式步枪
对向日舰坚固的铁甲象征性还击
一群宁死不屈的头颅,最终只能像
一筐鸡蛋,绝望地砸向一块坚硬的石头
 
连中堂大人李鸿章也没有想到
日本这个小个子狂人,竟敢在黄海
突然跳起身来,扇了大清帝国一记耳光
朝廷的脸面,有时比洋人的皮鞋底子还厚
可有时,又比一张劣质的宣纸还薄
小皇帝白嫩的脸蛋一下子羞红到了脖根儿
一道战书,就这样被匆忙草拟完毕
 
2.
朝鲜是大清帝国菜篮子里的一块肥肉
嘴馋而饥饿的日本人已窥视良久
一场先抢肉、再抢蓝子的行动迅速展开
朝鲜战事顿时吃紧,大清的运兵舰队
将船头匆匆指大东沟外的那片海滩
丁汝昌万万没料到,他护送的四千名铭军
刚刚上岸,平壤城就已经失守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刚疲惫地舒一口气
丁汝昌即命令“定远”挂起龙旗返航
当浩荡的舰队在海面上犁出洁白的浪花
正午的阳光,才渐渐把两个月前
蒙在将士们心头上的那片乌云照亮
可惜,大清的单管望远镜无法预见
一场更大规模的血战正从黄海上步步逼近
 
从大东沟到旅顺口的路途并不遥远
缓慢的北洋舰队却感到时间太过漫长
黄海的浪涛不停地拍打着丁汝昌的舰舷
让他怎能不担忧北洋水师的前途命运
一支连“榴弹炮”都买不起的舰队
只能用穿甲弹、教练弹与强敌对决
这样的战争,还没开打,胜败已成定数
 
大清的国库里不是没有白花花的银子
而是银子一出库门就开始不走正道
“老佛爷”把买炮弹的钱买成了大理石
再精雕细刻出一副太平盛世的吉祥图案
自欺欺人地垒起的一个大园子
企图让世人向它竖起敬畏的大拇指
 
而在东海深处一条饿虫般的岛国
却疯长着由野心喂养成的一种非凡气度
日本天皇发誓,每天带头只吃一顿饭
省下粮食,也要将战争的机器喂饱
他还下令节约内宫的开支
把皇后从衣柜、梳妆台上挤出的三十万元
用来收买前方将士的战斗士气
 
“吉野”号本来是一条有名气的英国良犬
据说,因大清掏不出足够的银子
才没能把它收留,来为中国看家护院
日本人捐资将它领走,还起了这个东洋名字
从此,“吉野”就成了专咬中国人的凶狗
 
3.
1894年7月25日。这一天的黄海海面
不再是一片混沌不清的淡黄色
炮火将大海烧红,硝烟将白日遮蔽
此刻,海里的鱼群已被炮声震荡得方向难辨
黑岛上的鸟群躲进草丛不敢飞翔
两支庞大的帝国舰队在海上霍出性命拼杀
赌的将是两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没人见过,落水的士兵比鱼群还多
也没人听到过,一个身材矮小品格低下的人
竟敢主动向一个貌似魁梧的大个子出击
但是,战争的法则再次无情地证明
世间万物,只有优胜者方能生存
 
身负重伤的北洋提都丁汝昌
宁愿以血泪洗面,端坐在甲板上督战
也不肯学缩头乌龟躲进舰舱
他知道,只要自己不离开岗位
也就守住了,一支大国舰队的豪迈气节
 
“定远”的桅杆虽被炸倒了
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并没被倒下
只要军心不散,一支舰队就不会被打散
没有旗舰的统一指挥,他们就各自为战
战场上,只要将领不惜命,士兵就不会惜命
 
临危不惧的“致远”管带邓世昌
将身披的大红斗蓬,也飘扬成一面高昂的旗帜
还有他的爱犬“太阳”,越是炮火密集
越是追随邓大人形影不离
打仗,拼的是骨子里迸发出的那股不屈“士气”
它比“济远”“广甲”逃遁的哑炮
更能征服狭路相逢的凶猛敌人
 
冲杀在前的“致远”已伤痕累累
炮弹打光了——它已变成敌人的“靶舰”
邓世昌不舍得放弃可能随时炸伤自己的鱼雷
这是他与日舰拼杀的最后一种武器
倾斜着火的舰身,已难以完成他的杀敌意志
最终,“致远”毅然选择撞击“吉野”
 
“致远”沉没了,继续迎战“吉野”的林永升
顿时遭到四条敌舰恶狼般的围攻
“经远”将士一边发射打红了眼的炮弹
一边试图扑灭舰身的熊熊烈火
管带牺牲了,大副、二副也牺牲了
二百多名官兵,一直同“经远”死死地抱在一起
 
因舰沉而落水的“超勇”管带黄建勋
悲恨交集,眼看着自己的战舰冒火葬身大海
他的双眼里射出最后两道悲愤的目光
海水淹没不了一名败将的耻辱
当施救的鱼雷艇抛来长绳时
他决然选择与战舰同存亡的血性壮举
 
4.
大东沟外滩上的海鸥翩翩起舞
它们发出的每一声啼鸣,仿佛都是
从历史的深处穿越而来
如果,这些海鸥飞往威海卫
将会看到120年前的另一场悲怆景象
 
身陷重围的丁汝昌,已弹尽粮绝,求援无望
唯一可供充饥的是自己的一腔热血
固守的刘公岛,更像一艘不沉的舰船
顽强抵挡着日本舰队疯狂的攻击
他还亲率“靖远”等残舰主动袭击敌人
结果被汹涌的浪头屈辱地打落水中
 
军心与民心的桅杆都开始晃动
两天后,丁汝昌一手攥着日本人的劝降书
一手端起了混着鸦片的葡萄毒酒
这位亲自试身过棺材的北洋海军主帅
把生命的钟摆,永远定格在了
1895年2月12日那个不寒而栗的日子
 
陆将统帅戴宗骞吞金自尽了
“定远”管带刘步蟾服鸦片自杀了
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也愤而自杀
没念过洋学堂的“镇远”管带杨用霖
曾在海战中,为防有人降旗乞降
他亲自将战旗钉在桅杆上
如今,面对敌人的逼降,他口诵文天祥名句
拔出手枪,对准自己年轻的头颅
打响了北洋海军的最后一枪……
 
三.凝视的眼睛
 
历史的面孔总是惊人的相似
可留在身后的脚印却各不相同
中国翻过两个甲子的书页
忽然发现,黄海里的鱼群,随着时代变迁
一刻也不曾眨一下诘问的眼睛
 
一场空前的大海战,将中国历史的航船
转舵驶向了另一条航道
那些愤怒的眼睛
那些悲怆的眼睛
那些忧虑的眼睛
那些渴望的眼睛
仿佛都挤在同一条吃力的大船上
透过舷窗,一起眺望一个民族的未来
 
历史的大书,每翻开泛黄的一页
都值得现实的眼睛认真品读
120年前,中国输掉的不仅是一场战争
而是一个国家最输不起的国运
还有那一线被敌舰轻易击沉的希望
这些,才是一棵大树的根脉——
祈求一棵被砍断根脉的树茂盛生长
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痴人说梦
 
历史的另一页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朗朗昭示:“武器落后就要挨打,
观念落后更要挨打!”
追溯一下中国近代被挨打的历史
哪一页上都能找到“糊涂”的关键词
一个糊涂的朝廷,必然要葬送掉
一个缺少自省意识的国家
 
如果,把历史的书页比作一块磨刀石
民族精神的刀锋更需要经常砥砺
一旦生锈,必会导致四面楚歌
而豺狼们一旦联起手来进攻
一头多病的雄狮,未必就是它们的对手
 
历史终于书写到了新的一页
一个有梦想的民族,正在惊醒
人们开始凝心聚力,描绘美好的蓝图
但他们不会忘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不管敌人发动的战争有没有硝烟
中国,都会瞪大警惕的眼睛
 
梦想,不单是一个时代形象化的比喻
更是大海上点亮的一盏航灯
不论前行的航船遭遇多大的风浪
每一个水手,都会在心里
悄悄揣起这粒希望的火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