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祭奠那些不该忘却的记忆(组诗)
来源: | 作者:阿 亚  时间: 2019-12-02
有一种怀念叫铭记
 
题记: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与杨靖宇、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等一起入选的,有一位营口籍将领,他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创始人、杨靖宇的亲密战友——抗日英雄王德泰。
 
铭记,是最好的怀念
除了一种来自于血缘的作用
还有一个叫做“英烈”的字眼
也会被印上四月的心情而挥抹不去
 
譬如他,一位七十多年前倒下的烈士
他牺牲的时候也不过年仅二十九岁
而在他的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成了
我们童年模仿的游戏和成长参照的范例
 
今天,二十九岁的我们似乎还在自宠自娇
二十九岁的他却以顶天立地的伟岸站进了历史——
东北抗联第1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
一位给日伪以最沉重打击的抗日勇士
 
……
1931年9月18日,一场噩梦的突如其来
东北三千多万父老顷刻成了亡国之奴
日寇的淫威下,本就动荡的日子
愈加颠沛着生活,颠沛得人们流离失所
 
目睹沦陷的东北大地,疮痍密布
带着怒火燃着的血性,他毅然投身于抗日的洪流
救国救民的志向时刻坚定着他的思想
就是这一年冬天,党旗记下了他的庄严宣誓
 
他总是巧利时机,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救国教育
他积极发展群众武装,身先士卒加入抗日游击队
他和他的同志们牢系一身的民族使命
风暴一样席卷着林海雪原,白山黑水
 
1933年6月,他当选中共东满特委委员
1934年3月,他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第1独立师政委
1935年5月,他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军长
1936年3月,他任东北抗联第1路军副总司令兼第2军军长
 
在他的指挥下,抗联第2军先后取得了
寒葱岭、大蒲柴河、进攻抚松县城等战斗的胜利
日伪汉奸闻风丧胆、威风扫地
劳苦百姓却兴高采烈、扬眉吐气
 
然而,1936年11月7日黎明前
率领300余名战士宿营在抚松县小汤河村的他
突遭600余名伪军的围攻
反击途中,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那一刻,是否时间也被他感动
风高月黑中的一声罪恶的呼啸后
他正风华的青春,便永远的
被定格在了二十九岁的生命中
 
白山在肃穆,黑水在悲泣
一个人民的好儿子,就这样
为了他的民族的事业奉献了自己
王德泰——我们怎会忘记他的名字
……
 
四月,不仅是用来怀念的
一任他的碑铭在春风里诵传
四月,是用来赶路的
但我们仍然怀揣一份思念和感激……
 
并不遥远的缅怀
——清明诗祭花喜露烈士
 
一个辽南古镇孕育的
仅仅34年的生命
49年前,他的名字
就被深深地刻进了辽海大地
他的悲壮,远远高过渤海之潮的慷慨
时至今日,家乡人民的心中
还始终揣着一份沉甸甸的缅怀
 
缅怀,是一种
永不腐朽的情感
任岁月的疯狂肆虐
也风化不掉那个历史的定格——
1946年6月13日上午9时
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作家
终因日寇酷刑的过重摧残溘然长逝……
 
他留下来的,是一个革命作家
同帝国主义决斗的无畏精神:
“我要救国救民,
也要用笔杆子去进行战斗!”
他留下来的,是匕首、投枪
一样的笔,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
残暴于中国人民的犀利文章 
 
他留下来的
还有一个小学教员的家国使命
在他的热心教育下,一大批学生
渐渐成长为爱国青年知识分子
他们的《行行》与《星火》,闪电一样
划破了日伪统治的沉沉暗夜
点亮了东北大地一缕缕曙光
 
他留下来的
还有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本色
面对日寇牢狱的残酷和用心的险恶
他以诗自白——
“慷慨赴囚虏,挺身担大刑;
愿将新血肉,烈烈试贞情。”
铮铮铁骨,践行了他的誓言——
“宁肯放弃生命,绝不改变主张。”
 
可是,他带走的是什么
只有这片印着他身影和足迹的
辽海大地知道
只有那间沁着他鲜血的
奉天第一监狱知道
只有他的鲜血注入的
一篇篇如火的诗歌和散文知道
只有生死存亡中奔跑的道路
和道路上那些前赴后继的人们
期待的目光知道……
 
它们和他们,包括今天的我们
总是用同样的心情
寄托着对他的缅怀
一年复一年——
奉一束鲜花,致一份敬仰
除此,我只能以艰涩的
却是真诚的诗句
凭吊他——花喜露
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文人
 
永恒的翱翔

题记:长眠于南京的抗日空战英雄,有四位是营口人。
 
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内
我看到了这样一则信息——
长眠于南京的抗日空战英雄
有四位是咱营口人
 
展墙上的烈士英名录中
并没有他们的照片和名字
信息来自于一纸通讯——
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建成
里面埋葬的参加抗日空战的英雄
有43位辽宁人,而其中4位原籍营口……
 
我想象不出当年的他们
参加飞虎队时的情形
是兴奋,是自豪还是热烈
但胸膛一定燃烧着义愤,我想
他们容不得偌大中国的上空
只供日本飞机自由驰骋,肆无忌惮地
俯冲、投弹、扫射,如入无人之境
 
我想象着他们出征的壮烈
在中国人头顶的上空
划过一阵阵激越愤鸣的引擎
和着枪弹撕裂长风的呼啸
我想象着在31次空战中,他们
以5至20架可用的战斗机
一次次击落日本飞机……
 
这些中国勇士啊,半个多世纪前
就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0多年后,他们竟然会鲜为人知……
感谢一位名叫张继驰的记者
他的一次采访,终将他们的英名
揭下神秘,得以披示——
 
董中达烈士,辽宁营口人
生于1919年8月28日
1943年11月29日在作战中殉职
 
高本荣烈士,辽宁盖平人
生于1923年3月4日,中央航空学校十四期毕业
1944年1月18日在作战中殉职
 
王其烈士,辽宁营口人
生于1915年1月26日,中央航空学校八期毕业
1940年10 月4日敌机袭成都迎敌被围攻起火坠地殉职
 
张大飞烈士,辽宁营口人
生于1918年6月16日,中央航空学校十二期毕业
1945年5月18日炸射河南信阳之敌遭遇敌机中弹殉职
 
这些端端正正的名字
不动声色,如以往一样
我的目光流连在这些名字上
轻轻触摸,此时我无法说出
是什么力量让我感到了心灵的颤栗
我仿佛看到自己的灵魂,仰面蓝天
随着这些迎面而立的名字,瞬间
冲上了云霄…… 
 
清明,在烈士陵园……

题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断魂时节,我们
没有断魂,即使泪
也依然储在眼底
 
我们依然与碑对视
从我们有了思想开始
一直这样
没有改变过——
碑,总是昂然直立
我们,总是低头哀祭
 
何必要流泪呢
铭记也是一种哀思
从岁月到岁月
从历史到现实
这一切,本来
就不是泪所流成的
 
虽然,我们最初曾流过泪
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感动所至
并不是悲痛的心理
我们还体会不到那种悲痛
真的,但最初的感动
确是我们记忆的开始
 
所以,我们不再流泪
更不曾失落过魂
我们恰恰需要这泪
浇铸我们的意志
需要这魂
燃亮我们的希冀
 
碑上的岁月早已昭示我们
创造一个时代
需要的是流血,捐躯
而任何一种无谓的牺牲
都代替不了
为真理,为民族献身的价值……
 
断魂时节,我们
没有断魂也没有泪
我们却有一个晶莹的信念
坚定在心中
永恒在血液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