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天佑三川
来源: | 作者:张日新  时间: 2019-12-02
  没有季节的层次更替,也就没有这个世界灿烂出来的一切。一个人,既然做了世间的孩子,那么这个人的命运也就交给了自然。说伟大也好,说卑微也罢,生命都没有选择,只有顺从这个灿烂的世界。我们的春天,要比南方的春天美丽的,南方的春天,有四季温存的事物做底垫,看不出春天演变生命的过程。北方呢,它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灿烂的生命,在容纳了一个冬天的孕育之后,就把思想的天空放远。于是,所有的人,就从春天开始出发了。
  就在春天的美丽早上,见到了三川集团的董事长梁海江。站在眼前阅读他的形象,语言副词里的一个“很”字跳了出来,想找到一个最美的形容词,来跟这个“很”字搭配在一起,表达一下这位企业艰苦创业的人。想到用“酷”字了,组成“很酷”上上下下看了一会,不合适。突然又想到当今人们时髦的一个词“萌”了, “很萌”吧,可是仔细瞧瞧,这个在自己事业上打拼二十多年的梁海江,他能“萌”在哪里呢?他的头顶都没了头发,从前面看,他的头发在前额,有模有样,跟高挑的个,搭配得很和谐;要是在他的后背看呢,一下子就惊讶了,整个后脑勺一根头发都没有,阳光要是照上的话,它也会羞涩的呀!所以,我站在他的面前,读来读去,结论是:他既不酷也不萌!倒是非常的有气质。我想,一个人要是有了气质,那么也就用不着装腔作势了,一切都从这气质上看出来,一切都从这气质出发。还上哪里去找形容词啊!不用了,人生奋斗的历程,就是用再多形容词也不能表达。
  梁海江跟我们一样,生命的过往,同样有着酸甜苦辣,人生的奋斗,同样坎坎坷坷。看到他的形象,我就明白,他有了风雨的内涵。中年的脸膛,皱纹已经做出了文章。微笑的脸上呢,说话间会露出小酒窝,显得他一直像个孩子那样可爱天真。说可爱,是他成长的岁月里,留下了太多的感人故事;说天真,是他创业的道路上,一直执着地走下去。
  梁海江1985年考上了辽宁省财政学校,这是他人生的最大转折点,198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的日子,梁海江从辽宁省财政学校毕业上班了。单位是喀左县医药公司。在当时看来,这样单位是吃大本人最羡慕的地方。
  上了几个月的班,梁海江发现公司很多现象不正常,不正常,他也没有资格去指手画脚,他只能默默地干自己的可有可无的那份工作。梁海江凭着在校园里人际交往的经验,开始认识这里职工和领导,认识的过程中,他发现,人们的心思都不在工作上了,除了几个老领导,天天去讲勤奋工作,发展公司,多做贡献之外,更多人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下海经商吵吵的很热闹。梁海江观察打听,但是,他不敢出头,也不敢跟别人讲。上班的办公室,叫他收拾的干干净净,工作的那份任务,完成的很好。领导满意,同志们高兴,办公室有这样一个青年人,大家幸福多了,水不用打,炉子不用升,去食堂吃饭,有时候都叫梁海江排队把饭端回来。梁海江虽然不能跟《组织部来了个新干事》里的主人公相比高下,但是,梁海江的人员基础可是从这个时候打下了。
  不能碌碌无为了。终于有一天梁海江对自己说。小县城有了动静,有人辞掉工作下海了。梁海江也动了这个念头,那一天,他从单位很晚才回家,母亲做好的饭菜都凉了。梁海江去见了女朋友,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女朋友的第一句话:你怎么做,我都支持你。就是这样的话,梁海江下了决心,也决定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这一年是1988年,他上班还不到一年,年仅22岁。在世界财富领域的时空里,好像所有成功的商业巨头都是从他这样的年龄开始的,比尔盖茨是这样的,苹果的老总也是这样的,我们中国的马云呢,也是这样的。梁海江在公司领导面前一说,领导就傻了眼,怎么?刚刚把大本弄到手,就不要了?不要了!梁海江坚定地回答。
      要经商就得有自己的公司,1988年9月,梁海江成立了第一个公司,名字就叫《喀左县环宇经营部》看上去,根本不像公司,就像一个小卖部。可这是梁海江起步的希望,创业的根基。人们知道,谁都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可是,创业时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忽略了与创业相伴而来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梁海江思考:这个生意是否会有市场?怎样打开市场?或者说怎样把市场的目光吸引过来。销售就像一只怪兽,需要修炼出独门的密集,换句话说,就是怎样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梁海江去到处查阅相关资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当地的书店,翻看小生意投资和市场推广营销类的书,去大的书店寻找创业需要的创意和建议。
      第一个公司的成立,手里只有两万元的资金。梁海江在一个叫五家子的地方承包了十四亩土地,建起了一个很大的园子,他带领五个青年,开始了园子里的创业计划。第一年他种上了十亩油菜,听说油菜籽很值钱,就在几个人的努力下,春天早早种上了。秋后,油菜籽收获了,卖了钱,算是一笔劳动收入。另外的四亩地,种上了蔬菜,就是这蔬菜可是出了麻烦,几个人早晨推车出来,到了小城的街上,一天的叫卖,也没卖出去多少,蔬菜价钱低到5分钱一斤,再后来,根本没人要了。到了晚上,几个人车上的蔬菜,已经被太阳晒得蔫吧蔫吧的了,这又不能储存,只好倒到小城的南大桥底下。最为伤感的是,梁海江看到一位老人在捡破烂,上前去,他跟老人说,把这剩下的蔬菜你推家去吧,车子明天给我放到园子那。这些菜,可以人吃,也可以喂家里鸡鸭和小猪。老人不高兴了,大声喊梁海江:没那工夫,我吃一顿,饱一顿了,不管家里的事,儿子都不要我了,我没家。梁海江看到老人的可怜,蔬菜没处理不说,几天之后,他跟几个伙伴商量,把那个老人带到了园子里。
  一晃,第二年的春天又到了,这一年,有人说种西瓜很挣钱,那个老人很懂种西瓜的道道。于是,梁海江决定种上十亩西瓜,其余的地,种上了生地。到了西瓜上市的时候,又一个没想到,到处都是卖西瓜的,有人还从远处用大挂车往小城的街里拉,搞起了批发。批发是怎么回事?当时梁海江还不懂,自己只是一个心思地想赚钱,想发家。开始他上街里宣传去,说自己五家子的园子里有非常可口香甜的西瓜,谁要去买,买两个,送一个。头一天,来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五家子村的,人家把西瓜抱回家,一吃觉得不怎么样。第二天,周围的人就听说了。人是最怕传言的,传言不管是真是假,人们就有这种精神,一旦听到就立马传开不说,还要添油加醋。望着十亩地的西瓜,梁海江流泪了,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几个人劳作了半年,西瓜竟然卖不出去。这问题到底差在哪啊?市场知识学习了,推销的理论也都记住了,怎么就没有结果呢?十亩地的西瓜最终卖出去了十四个,这算是一春一夏的丰收了。
  秋天来临,梁海江等待生地的出土,这可是最后的希望了。生地丰收,从土里挖出来,黑乎乎,圆鼓鼓的生地就如可爱的小娃娃,看着满心欢喜。赶紧找市场吧!梁海江跟几个伙伴分头行动,几天下来,没有找到收购生地的人,也没有这样的公司收购。当初种生地的时候,只是跟喀左县医药公司有一个口头协议。这生地出来了,人家喀左县医药公司也撒花了。接着还哭吧!梁海江跑到大凌河的边上真就哭了一个晚上。哭能解决世上的命运吗?不能,命运要想改变,还得去干啊!
  这一次创业,梁海江个人欠下了外债6万元,几个伙伴也都散去。
 二
  1992年的春天,医药公司的体制要变了。承包责任制提到了日程上来,梁海江在等,在等的同时,他和几个伙伴去给公司的职工们操办各种酒席,一来锻炼他的厨艺,二来他接触了更多的人。领导发现之后,说他脚飘,别在公司院里混了,叫他下去跑业务吧!几个领导一拍即合。梁海江想学学厨艺的事情泡汤了。1995年梁海江接受了喀左区域的医药业务,当年销售额达到97万,回收资金87万,给公司创下三十万的纯利润。在这一年的销售中,梁海江不断总结销售经验,不断学习市场营销理论,清除自己脑袋里的那些过时的杂念。喀左业务做大了,领导动了心计,把这已经形成的市场,给了一个领导的直系亲属,叫梁海江去周边的凌源去发展,这就到了1996年的暑期。凌源的市场发展很慢,在这个时候,外地的医药也都大量涌到这里来,一年眼看下来了,销售没有起色,领导不满意,发火了。没办法,梁海江决定辞职,这一次是彻底跟大本告别了。要说先前,停薪留职对大本还有依恋的话,那么这一次,就是彻底的断根了。梁海江不要大本了!消息马上传开,父母知道,虽然不敢表面上反对,但是,也在一边偷偷地流了泪。有人形容,当时丢掉大本,就像溥仪丢了皇位一样,可怕,可悲,可耻,可恨。
  梁海江这样被人误解着,人们不知道梁海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路。喀左小城开始变了,最让人们羡慕的就是,喀左一高中的西侧竟然出来了一个春阳大酒店。梁海江看着动心了。这让当时人们看来,就是最好的挣钱办法。可是梁海江不想开酒店,他在酒店里发现了一个商机,他可以给酒店装修。这就是梁海江。他的想法总是跟别人不同,他走了几家酒店之后,先从自己住的楼房开始,自己代工,组建装修队,自己亲自设计,用自己家的房子装出一个样式来,人们前来观察,看了之后,人们赞叹,人们认可。梁海江有了信心,开始给住上楼房的人家装修,客户都是靠各种关系联系的,先是给城里的某些头面人物装修,他们满意了,梁海江的装修市场也就打开了一年下来,到了年终,装修队的员工们要开支了,梁海江开始结算收账,二十多万的装修款,最终,梁海江只要上来几万块。装修员工,看到此景,掉泪了。梁海江也心急如焚,没有办法,要吧,人家是有权有势的人;不要吧,员工差钱不说,自己装修的原材料钱都得搭进去。这一经历,梁海江明白,看来想走装修这条路真是不容易。自己下了决心,当着业主的面,就把那些欠自己装修款的条子撕了,然后,从业主面前,转身离去。
  历史对人这样劝告,吃一堑,要长一智啊!梁海江吃了一堑,又长了一智。装修队解散了,又剩自己孤零零一个人了,往后退吗?路没了,只能往前拼了。梁海江想过几天之后,自己决定,开个小饭店吧,从小饭店做起,不东跑西颠,不挨风雨日晒,自己有饭吃,还能挣钱。想好了,租房子,买厨具,雇厨师,做个饭店的牌子,要花几十块,就不做,自己把“三和居餐厅”写在一个木板上,挂在饭店的门口上方。
  开业了,来的人很多,头一天,自己从早上五点钟,一直忙到半夜一点。这一天,来了二十桌,十一桌没给钱,但是,心里也非常的高兴。开饭店,就得这样宽宏大量,就得这样跟顾客搞好关系。就在饭店开得正火的时候,一天,饭店来了个“社会人”,梁海江看到他坐在饭店的椅子上,一直一言不发,梁海江心里发毛了,但又没办法,饭店好多人在吃饭,说说笑笑很热闹。“社会人”把右大腿放到另把椅子上,眼睛四下地看着,就是不语。这时梁海江发现,十几个溜子已经在饭店的大门口一字排开了,看这架势,是要砸他的场子啊!梁海江放下手中的所端的盘子,立马大声呼喊:兄弟们,进店啊!今天我好好请请大家,来,坐啊!十几个人呼啦一下进来,一起围坐在“社会人”的周围。梁海江堆出满脸的微笑,跟那个“社会人”说:兄弟,这样称呼可以吗?你想吃什么,来,哥几个点菜,今天好好喝酒,我请大家了。十几个人酒足饭饱了,梁海江又给每个人拿了一盒桂花烟。
  这一场过去,饭店顾客,越来越多了。饭店一个厨师,一个他,在这样的情况下热火朝天的开着。饭店火了,有人就问梁海江,你怎么能有这么多顾客啊?梁海江答:看见我饭店的牌子了吗?天地人,成为三和,天地人,要是能合在一起,就没有做不了的事,我的饭店,就做到了这一点。
 三
  饭店关了之后,梁海江和几个人成立了“三和保健中心”,保健中心说白了,就是在卖药的基础上,经营保健品。1999年的年底,喀左县医药公司完全对外承包,梁海江一下子就承包了三个药店,这时药店的员工已经有40人。三个药店,人员都上了岗,只有他,每天里里外外的跑。药店各个门脸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梁海江夜晚骑上自己车,要在自己的药店门前来回巡视,尽管这样,药店还是被不怀好意的人,偷了,砸了。梁海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成立三和堂夜间小城巡逻队,十几名员工,每四人一组,夜间巡逻,一干就是八年。
  2002年11月起,梁海江在自己精通业务的前提下,开始给员工讲课,他以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来指导药店企业的发展。到了2003年,员工已经有了66人,这在我们北方人看来,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六六大顺啊!梁海江的付出与担当,谋划与远望,给这个企业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别人不看好的,他看好;别人反对的,他能拿出事实和理由。就在三和堂的药业市场蒸蒸日上的日子里,非典从南方飘过来,全国上下都开始抵抗防御非典,有些药物,就成了人们争相购买的抢手货,就说板蓝根吧,一天之间县城的各家药店,药价飞涨了不说,还有人大量做起了投机的买卖。梁海江召开员工大会,明确表态,板蓝根不涨价,原来怎么销售,还要怎么销售,另外,一定要对得起我们这里的百姓,他喊出一句响亮的口号:三和堂,就是小城人民的三和堂,有天有地,才有人。不负老天,不负大地。口号一出,三和堂的员工们,积极响应。
  高考来临,学生们安全进入考场需要温度计,教育局的领导向梁海江求助,领导明确,高价购买温度计。梁海江呢,痛快地表示,学生高考,温度计无偿赞助了!只要保证学生顺利高考,需要三和堂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几百支温度计,员工第一时间送到了各个考场。感动无法言表,全县的师生们,深深地把梁海江这一行动记在心里。一旦梁海江今后需要我们,我们啊!也要义无反顾!
  一场非典的考验,梁海江不只是一个经商只顾挣钱的人,他是有着大爱和无限恩德的人。十几年的打拼,三和堂发展到28家连锁店,在喀左大地每个乡镇都有三和堂,三和堂是为喀左人创造幸福的三和堂,是为喀左人就业安居生活的三和堂。
  梁海江讲,不能用过多的时间去验证别人的结论是否正确。学习是第一要务。不学习的员工,一定会给企业拖后腿。有了学习的精神,才有奋斗的理想,才有创造价值的机会。为此,三和堂从成立一开始,就向员工传达做人的正能量。梁海江除了给员工培训中医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员工认识做人的道理。他知道,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做人的理想,但无论怎样,中华民族的做人底线是永存的,那就是“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一个人没有修养,没有道德,没有做人的诚实守信,这个人就不会把一个家庭管好,管不好一个家庭的人,就更谈不上治理国家和平安天下了。
       梁海江给员工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学习,去体验,去认知。首先打造公司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公司总部和各企业网点在布局和装潢上,都注重传统文化的展示,将传统经典名句制作成牌匾,悬挂于走廊及办公室和经营场所,员工在工作之余及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受到感染熏陶。公司把国学教育作为对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国学经典文章打印下发,梁海江亲自授课,通过讲解、诵读、演讲、等形式来培养员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公司每年拿出10多万元资金请名师讲课、送员工到名校学习。除了培训企业管理技能外,国学文化也是必修课。仅2011年以来,公司就请黑龙江省党校讲师、北京巨思特教育集团多位著名培训大师来公司授课达7人次,选派优秀员工到北京培训50多人次。通过学习培训引导,使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备受外界赞誉的“三川企业文化”。
  2010年,公司职工有340多人。梁海江给喀左人做出了贡献。他跟员工们讲,生在喀左不是错,不会创业才是错。做喀左人,永远创业,不守业,这是他们三川集团的精神,三川集团的灵魂。不久,三川集团很快成立了喀左天佑紫砂有限责任公司,喀左紫砂人才培训学校,喀左紫砂艺术馆,公司由单一的药业公司,发展为多种企业的大集团。
  企业在春天走来,在夏天成长,在秋天收获。喀左三川集团的兴起,给喀左带来了经济上飞跃,人才上的培养,更为喀左人们健康文明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他的感人故事了。2012年他步入紫砂行业,那时他是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对紫砂什么都不懂。当初喀左有关领导找到他,就是看在他能把三和堂发展得蒸蒸日上的份上,他也能把喀左的紫砂事业做好。喀左要发展,喀左就得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紫砂就是首选。领导找到梁海江,他呢,也明明知道自己做药业可以,做紫砂没底。可是,他考虑一周之后,答应了。他要扛起喀左紫砂这面大旗,让喀左紫砂走出喀左,走向世界。
  雄心已定,事业开始。说做就做了,但是,这做起来可就困难重重了。天上从来不会主动掉馅饼,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只是理想之中的理想。过去人们说,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然而,想是没有线绳牵着的,想到哪,都没人管你,但是,做起来呢,做起来,是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往前啊!实际行动和努力的付出很重要。梁海江行动了,一个夏日的中午,他独自一人,带上一瓶水,拿着一把小镐头,背上一个皮兜子,就这样进了山,他找自己认定的一种紫砂去。小说家,会把他这样的行动看做探险,诗人们会把他这样的行动看做潇洒,而实业家呢,则是看做这是一种寻找。天气很热,汗流浃背,梁海江拿着那把镐头在山上的岩石下,低头一镐一镐地刨着。一个中午,他寻遍了整个大山,他装了满满一兜子样本,就在他要返回的时候,天气变了,西南的天空阴云上来。他知道不好,快速下山。天有不测风云,好像就是冲着他来的,十几分钟的功夫,阴云就到了他的头顶,一个响雷之后,大雨就哗哗地倾泻下来。往树下躲吗?天上正雷声隆隆,不能去树下,就是去了,也背不了雨啊!他站在深山沟里,就在他四处看着,想找个地,走开时,山上下来了大水,那水声的嚎叫,他顾不及看脚下,转身往山坡上爬去,那一兜紫砂样品,他不要了,转眼就被大水冲了下去。
  梁海江在山里啊!一个员工跟他的妻子说。他的妻子,不顾一切冲出公司的大门,人们怕了,人们都以为出了大事了。这么大雨,在山上可是危险之中的危险啊!一场大雨,浇得梁海江成了落汤鸡,幸好他一直用上衣盖着脑袋,脑袋没伤。雨过之后,他还想去寻找那一兜紫砂样品。满身湿透,两脚黄泥,裤腿撕开,小褂白色成了灰色,紧紧地贴在身上。员工上来找他了,他呢,看到员工那样焦急恐慌的样子,站在一块石头上,幽默地喊了一句:兄弟们,看看今天的风雨形象,是不是很酷!员工掉泪了,有这样一位企业领头人,就是再大的困难,也不怕了。员工呼啦一下子上来,抬起梁海江往山下走。大家喊着:梁总,天佑三川啊!
  梁海江就这样在几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喀左的各个山头,也找到了紫砂的真正矿源。喀左紫砂的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上站立。你有恒心,你有毅力,在去自己实干,事业就成功了。梁海江在给员工们开会学习时,温和地讲。三川企业壮大了,队伍的结构也有了新的发展。当政府把一个个新的项目交到他的手里时,梁海江都是信心百倍做起来。只要是为喀左人民造福,他就不讲任何条件,担当,创业,是三川永远的发展方向。
  就在2014年和2015年的两年时间里三川集团,又建起了喀左紫砂陶艺馆,喀左最大一家物流公司。天南地北的紫砂人才到这里聚集,到这里交流,到这里讲学,紫砂在喀左大地兴起。梁海江是不等不靠的人,是自我完善的人,是有远大目标的人,还是有大爱慈悲给群体以温馨的人。天酬勤四季有为人不老,地润物岁月人生增光辉。喀左自从有了三川集团,喀左人就有了福祉,很多人有了就业岗位。这里在没有任何工业企业,没有任何外来流动人口的背景下,三川撑起了喀左一片天。
  如今,三川集团已经在辽宁沈阳挂牌开设了紫砂分公司。见到的梁海江,就找到了一个企业发展的脉络,发展的方向。三川集团事业的辉煌告诉人们:要创造,要发展,就像梁海江这样吧!所有的理想会在春天起航,所有的奋斗会在企业芬芳绽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