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辽宁省作协、辽宁文学院主办,鞍山市文联、鞍山市作协、岫岩县委宣传部、岫岩县文联、团县委、岫岩县作协承办的“播撒文学的种子——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在岫岩举办。《诗潮》主编刘川以《诗歌的原创性与时代性》为题作了精彩讲座。
省作协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孙伦熙,省作协创联部部长周晓楠,鞍山市作协主席苏兰朵,岫岩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云洲,共青团岫岩县委书记韩成,岫岩县作协主席孔庆武,岫岩县作家及文学爱好者近百人在现场聆听了刘川关于文学作品及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
刘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曾出版诗集五部、随笔集一部,获得徐志摩诗歌奖、人民文学奖、辽宁文学奖、刘章诗歌奖、《北京文学》年度诗歌奖等。
刘川老师的讲座以“跳跃、反常、留白、抽样”等文体特点,厘清了诗歌作为一种精巧、极致的写作范式,与散文、小说、戏剧的区别。从“主体性、语言性、发明性和跨文体性”四个角度,讲解诗歌创作的具体方法。刘川老师在讲座中引用诸多优秀的中外诗歌作品,通过对文本的具体分析,引导听众更新陈旧的诗歌和文学审美方式。讲座结束之后,刘川还与当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互动,回答了大家在创作中的困惑和常见问题。本次活动中,省作协向岫岩县文联、作协赠送百余册图书。
此次“播撒文学的种子——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走进岫岩)”让基层作家、文学爱好者受益匪浅,以下为听众感想摘编:
孔庆武(鞍山市作协副主席、岫岩县作协主席):刘老师的讲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强调诗歌应以平实的语言,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以不寻常的切入点,表现强大的诗意张力,引导读者与诗人一起对历史、现实、社会、人生进行深度思考和领悟。他的讲课结合个人创作经验,给人艺术的享受,相信每一位听课者从这种享受中会得到心灵愉悦、精神启发和生活发现。
王永强(岫岩县作家):刘川老师从原创之原和原创之创来解读诗歌文作的特点,两个主题八个特点,详细阐述现代诗歌的要求。这次诗歌讲座学习是诗歌创作的风向标,它如同一束光,照亮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创作之路,跟随刘老师的脚步,去探寻诗歌的远方,让文学照亮生活。刘老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讲解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形象生动,朴实无华的语言如甘霖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使大家豁然开朗,带领我们进入诗歌创作的“桃花源”。
鲍杰(岫岩县作家):今日静静地聆听《诗潮》主编刘川老师授课,犹如莘莘学子在黑夜里看到了一束文学的光芒。娓娓道来诗歌的原创性与时代性似凤凰之两翼,让逐梦的文学人默默地蓄积展翅腾飞的力量。每个人要发自内心表达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情感,突破传统的束缚破茧成蝶勇敢的去拥抱蓝天。
刁云逸(岫岩县作家):刘川老师深入浅出讲解了什么是诗,如何写诗和诗人担当。根据刘老师的讲座我总结为:诗是破空而来的迅音,而非前因后果的总结;诗是对于生活的洞见,而非浮华灿烂的修辞,诗是历史时代的缩影,而非具体事物的铺陈;诗是无限创新的言语,而非因循守旧的意向。在讲座后的提问环节,刘老师耐心解答了我关于现代诗与歌词的异同和诗歌传播的问题。刘老师说:诗人要为时代与永恒写作。创作出具有经典性的作品比台下拥有多少粉丝更加重要。这些话鼓舞着我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继续攀登前进!
宋鹏(岫岩县作家):刘川老师的讲座,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对诗歌这一文体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释,解决了众多基层诗歌爱好者困扰多年的疑惑。他说:诗不是句子艺术,是整体艺术,大多数人把诗当成了句子艺术,微观艺术,其实,诗是结构艺术,镜像艺术(由小反映大)。诗用形象说话。感谢刘川老师,感谢省作协的本次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