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介变革的当代网络文学创作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未来幻想的美学交汇点两种叙述模式共享着中国文化的想象力资源。通过构建具有“神话思维”和“科学理性”的故事形式并对传统“神话叙事”进行现代化改造,以网络科幻小说为代表的当代新媒介文艺新形态确立了一种对于“神异他者”“未来世界”与“陌生经验”等想象力话语建构模式的叙事伦理,以此凸显出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的美学价值。
一、神话与科幻的思维同构
神话思维与科学幻想,看似处于人类文明时间轴的两端——一端深深植根于远古时代人类先民的集体记忆与文化礼俗之中,另一端则积极地指向未来世界的超验知识与科技发展图景。然而,从意识结构层面来看,这两者之间却存在着诸多引人深思的共通之处,以至于有人将神话理解为“过去的科幻”,而科幻则是“未来的神话”。神话和科幻是人类文明不同时期(远古蒙昧时代和现代文明时期)对于超自然事物、超验思维与超能之人的艺术化表达,是人类想象能力对现实经验进行变形、加工和再生产的结果。
首先,神话和科幻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神话往往通过神灵崇拜、英雄叙事或神秘事件来解释超自然现象、人类起源或者宇宙奥秘,以此填补当时科学知识的空白。而科幻则是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论和技术设想,构想未来世界可能出现的科技进步、社会变革、超验知识和奇异他者,以此作为一种理性工具,满足人们对“陌生化世界”的认知。由此可见,两者共享人类的想象综合能力,并隐含着人类试图理解和掌握外部世界的心理意图,具有相似的思维认知框架。
其次,神话和科幻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蕴含道德规训或伦理反思。神话通常包含着对人类行为后果的警示和道德教训,比如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知识和力量。科幻作品亦然,经典的科幻小说在探讨人工智能、生化克隆、航空航天技术大爆发时对其可能引发人类身份危机、生态失衡和人性异化的思考,促使读者省思人类应如何负责任地使用科学技术,以及科技进步可能引发的伦理困境和社会影响。神话和科幻所讨论的都是“非常规”的人类经验与科学知识,因此在这种“预测性”的叙事方式中,自然都隐藏着某种“自反性”的话语策略,以此凸显人类思维方式的假定属性与寓言品质。
再次,神话与科幻的叙事中都蕴含着“乌托邦建构”的力量。中外神话中都不乏乌托邦式的故事描述,如希腊神话中的黄金时代与“天空之城”、玛雅神话中的“亚特兰蒂斯”、中国神话中的“桃花源”,这些都是古人对美好社会和生活的憧憬,反映了人们渴望和平、公正、幸福生活的普遍愿望。而科幻作品中也经常见到理想社会的设计,例如星际联邦(《基地》)、和谐星球(《阿凡达》)和大同世界(《新中国未来记》)等,它们勾勒出了一个没有战争、贫富差距缩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图景。这些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描绘,激励着人类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前行,同时也“补偿”了现实生活的缺憾,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改革、进步和创造的渴望。
二、网络科幻小说中的神话叙事
中国网络科幻小说创作深度回应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生存现实,其“技术神话”的叙事指向是现代性的生活方式与科技伦理,其话语策略是人类主体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自由与解放,这一点与神话文本对超越人类现实认知范式的奇异他者、异域时空、未知世界与超验知识等审美价值的塑造目标不谋而合。中国当代网络科幻小说的审美实践与题材创新在紧密关照现实科学技术发展语境、借鉴传统科幻叙事资源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极其丰富的神话转义书写的案例。
在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科幻小说的创作历程中,中国作家撰写了大量与古代神话息息相关的科幻作品,从晚清时期的《新石头记》对红楼梦中“创世神话”的“改写”,到鲁迅《故事新编》对先秦神话传说的“重述”,再到新时期以来形形色色科幻作品所塑造的标识华夏文明神话传统的各种“新神话”,包括《长平血》(姜云生)描写主人公乘坐“幻觉时间机器”穿越到长平之战的故事、《远古的星辰》(苏学军)描写干将莫邪之子赤比复仇遭遇火星人、《古蜀》(王晋康)对流传于古蜀文明中的创世神话(女娲造人)的再现、《天意》(钱莉芳)对华夏文明始祖伏羲(意外坠落远古地球的外星人)神话的创造性解构、《天行健》(燕垒生)对平行时空中人类与蛇人战争的虚构、《火星上的祝融》(王侃瑜)讲述未来火星上的强人工智能“创世神”祝融与共工的高科技战争,等等。这些蕴含着丰富神话思维和叙事资源的现代科幻作品为网络科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了网络科幻小说在更加开放的叙事语境中展开审美创造,构建新媒体时代的“中国式科幻小说”话语体系。
网络科幻小说的对传统神话资源的“重述”与“再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远古神话的“拼接”与“重组”,构成新的科幻故事类型。这在主题和类型混合的早期网络幻想小说中十分常见,通常的做法是将中国远古神话中的一些叙述母题如创世纪、大洪水、天启或复仇等嫁接到武侠、修仙或异能等类型的网络小说情节之中,形成一种新异的叙事策略。《飘邈之旅》(萧潜)描述“天堂星”上被外星人绑架的中国历代先民后裔之间的战争;《昆仑》(凤歌)把西周时代周穆王朝见西王母的神话纳入到武侠小说的叙事机理之中,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充满神奇科技的上古世界;《刺秦》(凌东君)则将华夏祖先昊天上帝理解为穿越到远古时代的超级人工智能,它试图操控人类逆天改命,秦始皇为了私欲而成为它的帮凶,小说具有浓厚的“青铜朋克”意味;黑天魔神的“末世三部曲”(包括《末世猎杀者》《末世狩猎者》《寄生体》)则描述了神佛妖魔穿越到现代世界兴风作浪的故事,解构和戏谑的意味十足。这里的“拼接”与“重组”,为我们构建了各种充满神秘色彩且又蕴含科技理性的“异界/异域叙事”模式,体现了神话传统与科幻叙事之间的渊源关系。
其次是创造出各种科技理性与原始思维相结合的“现代神话”,以此发挥科幻小说“先锋叙事”的想象力建构功能。顾名思义就是科幻作家依托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重构”和“规训”神话叙事的故事内核,将其放在现代/未来的叙事情境中,最终演化为一种“现代/未来故事”。《因何死于兰若寺》(给大家讲一下事情的经过)将经典的赛博朋克与《聊斋》元素相结合,刻画了依赖科技又耽于科技的人类社会,以及被技术进步裹挟的、被随意利用和抛弃的底层人士的命运;《时间裂缝》(玄鵺)、《赛博神话》(凌东君)等将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历史掌故或神话故事进行现代化改造,为人工智能、平行世界、纳米技术、外星生物等超级科学(设想)找到了神话思维的逻辑基点,古代人类的生活场景和日常经验也被先锋的叙事手段包裹到现代文明的精神内核之中;《千年回溯》(火中物)、《天阿降临》(烟雨江南)、《星空之上》(彩虹之门)、《第一序列》(会说话的肘子)等作品则用神话思维重新审视宇宙大爆炸、核战争、“外祖父悖论”、神级文明以及各种“世界未解之谜”等包含科学猜想的叙事要素,站在神话母题的立场上重新将它们塑造成带有“爽文气质”的科幻故事,将“或然性”的科学猜测解释为“现代神话”,由此产生巨大的阐释张力。“现代神话”叙事模式的建构真切地为我们揭示了网络科幻小说创作、想象与神话资源、神话传统以及神话思维之间的渊源关系。
最后,网络科幻小说通过某种自反性结构生成神话叙事、现实生活和未来经验共生的“叙事时空体”,以此彰显科幻神话的乌托邦建构功能。科幻小说作为神话故事的高级想象形态,其所构建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经验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现实当下”和“历史时空”的诗化隐喻。《文明》(智齿)、《寻找人类》(raystorm)、《地球纪元》(彩虹之门)、《间客》(猫腻)等早期网络小说热衷描述人类未来世界的“编年史”与“战争史”,在对超级科技、神级文明与不可思议的未来生活的细致刻画描述中,构建了一种“未来神话”;《我们生活在南京》(天瑞说符)、《复活帝国》(火中物)、《群星为谁闪耀》(千里握兵符)、《宇宙的边缘世界》(原艾伦)等作品则在人类社会与异种文明的残酷博弈中揭示面向未来的方法与路径,以此为读者构建一种关乎未来生存认识的“神话编码”范式;《7号基地》(净无痕)、《小蘑菇》(一十四洲)、《从红月开始》(黑山老鬼)、《异人行》(七马)、《第九农学基地》(红刺北)等作品将读者直接拉进各种“异世界”的生存试验场之中,出形态各异又千变万化的未知生活的“虚构情境”,以“思想实验”为名,为读者超越现实生存困境提供某种“思维运演”的辩证法。这里“未来神话”的“推演叙事”范式一方面是网络科幻作者利用非凡的艺术想象来推演现实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预先”展示未来超级科技和超凡生活的神奇与精妙,拓展认知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它们也通过“神话叙事”过程中所揭示的未来科技优先发展序列筛选规则为现实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参照谱系与操作规程,启发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实践者合理规避技术伦理风险,造福人类未来生活。
三、神话叙事的审美启示
神话和科幻在不同思维层面上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过去的影子、现在的模样以及未来的潜能。
首先,网络科幻小说对神话叙事的继承与创造,体现了新媒体文艺实践的“崇高精神”,以此确立了“人类价值至上”的叙事伦理。网络科幻小说中对人类创世神话的“重组”,对“现代神话”中拯救文明的超级英雄的崇拜以及对人类未来史中文明遭遇艰难险阻的刻画,表达了神话叙事常见的英雄母题、探险精神和救世情怀。无论是《银河之舟》(王白)、《保卫南山公园》(天瑞说符)里刻画主人公在对抗外星异族入侵霸凌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担当,《大宇宙时代》(zhttty)、《重生之超级战舰》(彩虹之门)、《深空之下》(最终永恒)里叙述开拓者们改造极端生存环境、构筑星辰大海梦想的探索、行动与抉择,还是《废土》(黑天魔神)、《狩魔手记》(烟雨江南)、《死在火星上》(天瑞说符)中描摹英雄人物排除万难为建设命运共同体而求索、奋斗与牺牲,都为读者传达出了网络科幻小说神话书写的崇高美学价值诉求,以此激励人们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勇于面对并克服困难,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展现出人类文明的精神韧性和创造能力。
其次,网络科幻小说的神话书写富含深刻的道德训诫与哲学思考,体现了文艺创作的伦理反思。网络科幻小说在借用神话叙事关于人与超自然事物以及科学技术关系等素材的同时,也承袭了神话叙事的批判传统,对科技伦理、后人类转向、生态环境困境、技术寡头垄断社会生活、人性异化等重大社会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云氏猜想》(里其)、《深空之流浪舰队》(最终永恒)以及《地球纪元》《复活帝国》等作品在借用《三体》系列(刘慈欣)“黑暗森林法则”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大过滤器”“小过滤器”“文明科技树”“宇宙文明世代论”等新的设想,这里既有对宇宙文明间残酷竞争的描写,也包含对人性贪婪、残暴与猜疑本性的批判;《夜的命名术》(会说话的肘子)、《蒸汽水浒》(凌东君)与《时间裂缝》诸篇则借助科幻手法,探讨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与哲学之间的微妙联系,传达出深邃的思想性与独特的人文关怀。这些作品通过神话叙事,引导读者思索科技伦理、生态平衡、生命意义等深层次的问题,体现了网络科幻小说在“爽文模式”的娱乐化表象下,仍然肩负着启蒙、教育和审美的社会功能。
最后,网络科幻小说中所呈现的各种外星文明的“神迹”、异族生命的“怪诞”、未来世界的“奇观”、超级科技的“异象”以及后人类主义的“延异”等都是科幻作家借以映射、讽喻、镜鉴现实生活,借以揭示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以及人性内涵变异改造的言说手段与审美策略。网络科幻小说对传统神话叙事中的神怪传统、神魔资源以及神奇故事另起炉灶式的“想象性重塑”,其文本基底中仍然蕴藏着叙述者与接受者内心对于现实与传统复杂情感的“科学思维投射”。
综上所述,网络科幻小说中的神话叙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更是对审美理念的革新与拓展。它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丰富的想象空间、深刻的情感共鸣以及道德哲理的反思,为中国乃至全球读者呈现了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展现了网络文学在审美层面的巨大潜力和影响力。
上一篇:鼎新与精进:中国网络文学现场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