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几条记录老年人在平台写网络小说的短片,引起了不少人关注。这个被命名为“朝花夕拾”的系列短片,由番茄小说拍摄制作,镜头对准了74岁的上海爷叔沈东升、年过六旬的物业服务人员张旭涛、55岁的洗碗工飞扬。有评论将他们形容为“银发创作者”,这样的创作者在网络文学领域还有许多。
从“朝花夕拾”系列短片所呈现出来的人物看,很容易让人想起这两年很流行的“素人写作”,但在吻合“素人写作”诸多特点的同时,有一点不同——他们的年龄均进入了中老年,的确是在银发之际才拿起笔,去追求自己的文学梦。出现在镜头中的他们,用朴素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表达着他们的热爱与梦想,颇为打动人。
上海爷叔沈东升在四年前,开始用上海话写属于自己的《繁花》,他以《上海人吃泡饭》为书名,同时也作为一个小的切入口,打开了自己童年以来的弄堂生活记忆,如今这部连载字数已经达到40万字的作品,早已脱离了“泡饭”的范畴,成为对上海过去几十年弄堂生活的一次精确描摹,值得关注的是,这位“银发创作者”的文笔简洁、流畅,超乎许多读者的想象,赢得了大量网友的喜爱,评论区里,一些年轻人表示,这样的作品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上海。
文学创作使人神采飞扬,拥有了对生活本真的认知,以及淡定又坚强的生活态度,这一点在处于退休年龄的张旭涛、飞扬身上,有着明显的体现,一台可以写作的电脑,一部可以更新内容以及与读者互动的手机,使得他们拥有了不一样的精神世界。因为文学的在场,他们仿佛重新拥有了年轻,也拥有了对职业、家庭、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新的理解;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对许多同龄人起到了疏导与安慰的作用。
网络文学向来被认为是年轻人的领域,“银发创作者”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并且引发关注,这意味着网络文学真正对“中老年人”这一创作群体打开了大门,创作与发表平台的低门槛准入,以及在使用层面的便利性,如番茄平台的手机作家助手、作家课堂、反馈功能、听书功能等,为创作者与读者的即时交流提供了友好环境,大大激发了“银发创作者”的积极性。
对于“银发创作者”来说,以文字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记录并抒发情感,是他们网络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网络平台不仅给他们提供了证实个人价值的机会,也使得他们的生活阅历、人生经验、社会思考等得以启迪更多的年轻读者。更重要的是,就方言写作、民间文学、地方文史故事等写作领域来说,“银发创作者”拥有一定的优势,他们一方面受到地方语言文化的熏陶较深,一方面继承了地方文化习俗,因而创作的作品具备了一种天然的文学价值。
网络文学以其文字本身和影视转化,已经在大众精神与娱乐消费领域四面开花。“银发创作者”的大量加入,将使得网络文学这片繁花之地愈加丰富多元,愿“银发创作者”的作品被更多的看见,如果能够能转化为视频方式,为更多观众所看到,相信这些作品的价值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