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文艺事业百年发展史上,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吸收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精华,发扬自毛泽东同志以来党的历届领导人的文艺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文艺工作掌舵定向。2024年是《讲话》发表十周年。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艺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加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更是将党对文艺工作的认识和实践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十年来,辽宁省作家协会(以下简称辽宁作协)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以主题创作书写复兴华章,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文学工作,用高质量的传统文学作品和网络文学作品以及德艺双馨的文学辽军队伍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书写践行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辽宁答卷。
一、把握时代脉搏,以主题创作书写复兴华章
《讲话》论述了文艺与时代的密切关系,“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十年来,辽宁作协始终将讲政治放在首位,坚持党对文学和文学工作的坚强领导,确保文学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创作导向,让实现民族复兴成为鼓舞作家繁荣文学创作的动力源泉。
部分主题创作图书。
主题创作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用文学反映时代、引领时代的具体举措。为了书写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特别是辽宁故事,辽宁作协精心组织主题创作,号召作家胸怀“国之大者”,用文学的方式为辽宁全面振兴存史、赋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100周年以及迎接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上,推出《70年70篇——辽宁短篇小说精选》《百年颂——百名作家百年礼赞》《世纪芳华——辽宁颂》《风鹏正举》《大爱无边》《用理想剪裁天下》等一大批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在紧扣辽宁振兴发展、树立辽宁形象上,推出《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我在辽宁等你》系列丛书;在讲好辽宁故事,为时代楷模和辽宁好人立传上,推出《曲建武作品专辑》《静静的鸭绿江》等作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推出《驻村第一书记》《战国红》《繁花似锦》《大地芳菲》等作品;在反映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上,推出《锻造“中国芯”》《雄风北来》《热血在燃烧》等作品。围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启动“东北作家群”研究出版工程,重点关注马加、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9位东北流亡作家,策划出版“东北作家群”研究丛书《回望与致敬:我与“东北作家群”》。在网络文学方面,面向现实已成为辽宁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向。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评奖积极呼应当下,第三、四届“金桅杆”奖绝大多数获奖作品属于现实题材,集中展示了辽宁网络文学主题创作的优秀成果,如《工程代号521》《奋斗者》《大国重器》等。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辽宁省委启动了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辽宁作协紧扣三年行动主题,主动融入振兴主战场,大力推动“文学辽军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新时代文学群峰耸峙计划”“新时代辽宁文学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长篇小说《北爱》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项目,长篇小说《草木志》《苹果红了》《春暖燕归巢》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支持项目;长篇小说《冰陷湖》《喧嚣》、报告文学《田间逐梦:科技小院15年助农实践》入选“新时代辽宁文学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扶持项目;首套阶段性展现文学辽军创作成就的《新时代文学群峰耸峙丛书》出版;长篇小说《紫山》、报告文学《中国“稻路”》、儿童文学《回家的孩子》等多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中国作协、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重点扶持项目。围绕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辽宁作协实施新时代文学提升三年行动“221”工程,三年间每年力推2部作品入围全国性文学排行榜或重要项目,重点关注、研究、推介2名省内45岁以下的中青年作家,举办1次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学论坛或采风活动。2023年是实施“221”工程的首年,在作品、人才和文学活动上均完成预期。围绕辽宁红色“六地”题材,辽宁作协推出东北抗联丛书《抗联一师》《独立营》《香炉山》《柳条边》等,在辽宁作家网开辟红色“六地”题材作品专栏,以文学作品的力量激发全省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
《新时代文学群峰耸峙丛书》
2024年,辽宁作协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紧扣辽宁文学的传统和特色,实施了“新时代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将在重点作品扶持、青年作家培养、工业领域采风、系列作品出版、作品研讨推介等多个方面持续用力,每年出版5部重点作品,并在《鸭绿江》杂志开设作品展示专栏。该计划实施以来,涌现出《匠户》《对开的列车》《大船》《决算》《烟火成行》等作品,带动了全省乃至全国工业文学创作。
新时代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启动仪式。
二、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文学工作
《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始终确保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属于人民。十年来,辽宁作协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在文学工作中“置顶”人民,组织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创作养分,以人民群众的评价为作品的检验标准;将文学服务延伸到基层,开展文学志愿服务、文学讲座、文学创作培训等活动,以文学丰满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从群众中来”是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脚步走实文学群众路线。十年来,辽宁作协积极响应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号召,推荐优秀创作项目,在省内常态化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制定《辽宁省作家协会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暂行办法》,组织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基层进行主题创作采风,如“辽宁作家边海行”采风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采风活动、“盛京大工匠”专题采访行动、“德耀辽宁”采访创作工程、辽宁作家团赴新疆采访活动、“百名作家看沈阳”大型采风创作活动等;通过举办各类文学创作培训班和研讨会,助力作家将深入生活采写的素材转化为反映时代精神、展现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积极探索建立读者深度参与的作品评价体系,通过组织读者见面会、设置专栏、开展线上讨论等方式,加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以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已组织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数百人次到生产生活一线体验生活,推出《根深叶茂》《德润人心》《辽疆之恋》等优秀文学作品。2023年度,辽宁作协被中国作协评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集体。
辽宁作家赴新疆采写报告文学集《辽疆之恋》(第二部)。
“到群众中去”是以重心下移、延伸服务的方式厚植精神文化沃土。十年来,辽宁作协坚持面向作家、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开展文学工作,扩大文学受众群体,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公众文化系列讲座、公益大讲堂活动深度参与全民阅读、助力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十年来开展线下讲座150余场,受众近5万人次;沈阳市作协组织的线上“盛京文学大讲堂”和“盛京写作课堂”每年受众近20万人次;大连市作协创立的“大连作家森林”举办了近百场“作家森林下午茶”公益文学讲座和200多场“作家新书发布”“作品研讨会”等特色活动。为更加密切联系服务广大作家和基层文学组织,辽宁作协举办“作家回家”主题活动,启用了文学辽军全息展示馆口述文学史影音录制室,百余位作家在此述说与文学的情缘,为辽宁文学留下珍贵的影音资料。辽宁作协坚持通过文学志愿活动深入基层,举办了如“新时代、新文学、新长征”文学志愿服务基层活动、“喜迎党的二十大文学辽军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促振兴”“弘扬‘六地’精神凝聚振兴力量”和“新时代山乡巨变”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为进一步繁荣基层文学创作、鼓励和扶持基层文学事业、建设高质量创作基地,辽宁作协启动了“文学之乡”和“文学辽军研学基地”建设工作,出台了《辽宁“文学之乡”命名和管理办法》,授予大连庄河市、沈阳康平县、盘锦大洼区二界沟街道辽宁“文学之乡”,授予人民作家马加故居、萧军纪念馆、端木蕻良故居为“文学辽军研学基地”;同时积极申请创建国家级“文学之乡”,吸引国家级文学活动落户辽宁。今年9月,大连庄河市被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中国“文学之乡”称号,成为辽宁首个国家级“文学之乡”。在线下延伸服务的同时,辽宁作协也在线上推广好书、推动全民阅读。在抖音、快手和微信开通官方视频账号,定期在三个视频账号上更新“好书推荐”栏目,配合辽宁作家网和《辽宁文学微报》展示辽宁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及举办的文学活动,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辽宁文学新气象,搭建文学与人民群众互动的平台,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
辽宁首个“文学之乡”落户大连庄河市授牌仪式。
三、铸冶精品佳作,立足高原勇攀高峰
《讲话》指出了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文艺创作存在着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打造精品,既是文艺工作者的志存高远,更是解决文艺浮躁问题的法宝。十年来,辽宁作协坚持以文学评奖为抓手推动佳作涌现,以文学评论打磨提升创作质量,以转化、译介扩大文学作品影响力,文学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在传统文学方面,十年来辽宁有17部作品入围和荣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大奖,其中《战国红》《铜行里》《桦皮船》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寻找张展》入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俄罗斯陆军腰带》《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流水似的走马》《中国当代小说八论》分别获第六届、七届、八届鲁迅文学奖;《白熊》《罗布泊新歌》《静静的鸭绿江》分别获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梦的门》《小小小世界》分别获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网络文学方面,十年来辽宁有16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扶持项目,如《沉浮时光》《方外:消失的八门》《十月缨子红》等作品;27部作品入选全国性网络文学榜单,如2023年《逍遥游》入选新时代十年百部网文作品榜单,《无缝地带》入选2018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先河一号》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1年度)网络小说榜。辽宁正不断地向着文学强省迈进。
辽宁作协持续叫响文学品牌,以文学评奖为抓手推动佳作呈现。十年来,辽宁作协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突出主旋律作品,突出辽宁地域特色,突出现实题材作品,举办了第九届至第十一届辽宁文学奖,第十届至第十二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一至第三届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第一届至第四届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根据辽宁实际,第十一届辽宁文学奖增设了辽宁文学“六地”题材创作特别奖以引导创作。为补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短板,辽宁作协以“金芦苇”重点作品扶持推介工程为抓手,对重点扶持的作品进行跟踪服务,加大研讨推介力度。自2017年设立“金芦苇”工程以来,先后为《寻找张展》《唇典》《十月的土地》《王的背影》《锦西卫》《锦绣》《一个人的灯火》《繁花似锦》《硝烟散尽》《乌兰牧骑的孩子》《大地芳菲》《大辽河》等作品召开了作品研讨会。辽宁长篇小说创作局面有了极大改观,补齐了辽宁长篇小说创作短板。
“金芦苇”工程成为辽宁作协推动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抓手。
辽宁作协始终重视文学评论,发挥文学评论磨刀石作用。“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讲话》)十年来,辽宁作协通过特聘评论家制度汇聚人才,通过与高校合作、成立研究中心打造文学评论阵地,通过期刊、专栏集中展示文学评论成果。辽宁是全国首先实行特聘评论家制度的省份,文学理论评论人才密集,研究方向较为明确。特聘评论家与签约作家结成对子,使创作和评论有效互动。辽宁作协依托省内高校资源优势,发挥辽宁文学研究中心、辽宁文学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关注当下文学思潮,及时梳理文学蓝皮书,跟踪辽宁作家作品,深入研究新时代辽宁文学发展的理论问题、创作现象和重要作家作品。依托期刊《当代作家评论》集中组织推出一批关注辽宁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集中展示辽宁文学评论成果,营造积极、健康、活跃的评论生态,努力在文坛上发出“辽宁声音”,进一步确立辽宁文学评论大省的地位。在网络文学评论方面,辽宁作协积极发挥辽宁网络文学研究中心的作用,通过设立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优秀网络文学评论(研究)奖,增强文学评论队伍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和研究,有效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20位省内外评论家受聘“辽宁文学特聘评论家”。
辽宁作协秉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文学作品的影视转化,开拓文学作品的海外译介传播之路。十年来,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小说《漫长的季节》《平原上的摩西》等多部“辽字号”文学精品已成功实现影视转化。为走好文学的“跨界”“破圈”之路,辽宁作协与辽宁省文旅厅、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合作举办编剧人才培训班,为文学的影视、舞台转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今年上半年,潘一掷的长篇小说《子弟》、苏兰朵的中篇小说《歌唱家》改编的影视作品均正在拍摄中,满城烟火长篇小说《挚爱的警徽》、李铭编剧的武侠电影《一刀侠》、李轻松的长篇小说《大地芳菲》影视改编均已立项,千羽之城编剧的短剧《皎月流火》在优酷热播,宁城荒编剧的短剧《凤还朝》《九零小村医》分别在抖音、快手播出。在文学海外译介方面,薛涛的《砂粒与星尘》《小山羊走过田野》被译为英语、法语、韩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意大利语等,《桦皮船》被译为英语、法语、日语等十余个语种;老藤的《战国红》被翻译为波斯语、葡萄牙语、印地语、越南语等。辽宁文学正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世界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
《小山羊走过田野》多语种版本封面。
四、壮大文学辽军,打造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队伍
文艺铸魂育人,文艺工作者既要有人格魅力、民族情怀、社会责任感,用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有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以作品的文质兼美为奋斗目标。十年来,辽宁作协一直把文学辽军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重点关注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保证辽宁文学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兴盛。
在文学人才发现上,辽宁作协依托会员发展工作,修订《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发展和管理办法》,出台《关于建立“两新组织”人员入会直通渠道的办法》,注重发现富有潜力的青年作家、基层作家与新文学群体,主动吸收其他领域文学人才。十年来,新发展会员2500余人,推荐加入中国作协会员201人。对于新文学群体,辽宁作协予以重点关注,2014年底在全国作协系统率先成立网络文学部,指导并支持省内部分市作协成立网络文学组织,目前正在筹备成立辽宁省网络作家协会。十年来,涌现出月关、骠骑、徐公子胜治、银月光华等一批优秀网络作家,满城烟火、李枭被评为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青年英才。
在文学人才培养上,辽宁作协立足德、艺,全面培养人才。在提高作家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方面,辽宁作协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活动由机关干部延伸到基层作家,成立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委员会,查摆文学领域内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耽改”之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文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提高作家业务水平方面,十年来辽宁作协选聘了第九届至第十四届共六届签约作家,出版签约作家作品集,对于签约作家予以重点关注;制定《辽宁省作家协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优化文学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作家培训规模和水平,举办“落实文学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专题培训班;聘请律师为版权专项法律顾问,举办著作权保护与开发交流活动,提高作家及文学工作者对著作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在辽宁作协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文学辽军队伍不断壮大,掀起的“新东北文学”热点在继承发展东北文学特定的社会主义文学精神气质的同时,承载了对东北文学发展前景的某种可能性期待。
举办省内基层作协组织负责人著作权保护与开发交流活动
山一程、水一程,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辽宁作协十年的奋斗硕果累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未来,辽宁作协将继续以《讲话》精神为引领,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发力,用文学的方式融入振兴大局,努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的美好画卷。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促进文学与人民互动。辽宁作协将持续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扶持作家参与“定点生活项目”,鼓励作家“身入”“心入”“情入”生活,创作出有真情、有深度的精品力作,用文学与人民同频共振;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公益大讲堂活动和文学志愿服务活动,将优质文学资源直达基层,满足更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愿望。
二是进一步加强主题创作引导,促进文学与文化、与时代互动。辽宁历史文化丰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频繁,革命文化底蕴深厚,工业文明传统悠久,担负着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的重任。辽宁作协将进一步加强主题创作引导,不断增强辽宁文学创作的丰富性和厚重性。围绕辽河文明、红山文化、三燕文化、长城文化、辽金文化、满族文化等宝贵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历史文化主题创作;围绕辽宁民族团结的历史,积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创作;围绕辽宁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持续推进红色“六地”主题创作;围绕辽宁工业文学的深厚传统,大力推进“新时代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和新时代“六地”主题创作,讲述新时代工业智造辽宁故事;围绕乡村振兴伟大实践,持续推进“新时代辽宁文学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赓续黑土地锦绣华章。
三是大力推动文学作品转化工作,促进文学与其他文化业态互动。技术的进步为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跨界”“破圈”的转化融合之路为文学作品扩大自身价值、赋能振兴发展提供了新途径。辽宁作协将认真总结、借鉴经验,研究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融合共生的前景和路径,积极推动辽宁作家作品向影视产品转化,促进文学与其他文化业态的深度融合、联通发展,推动文学事业深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让讲述文学的声音“立体化”“多维化”。
辽宁文学海外传播中心将成为辽宁文学“出海”的港口。
四是主动推进辽宁文学译介传播,促进辽宁文学与世界文学互动。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用好中华文化资源、紧扣国际关切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辽宁作协将紧紧抓住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历史机遇期,依托辽宁文学海外传播中心,与中国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合作按系列进行外译工作,积极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图书博览会,推进辽宁文学“出海”;利用辽宁与东北亚国家陆海相连、人文相通的区位优势,举办辽宁与东北亚国家的文学交流活动,把东北亚的作家请进来,让辽宁作家走出去,打通翻译、出版、推介、交流、研究的通道,增强辽宁文学海外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五是积极营造活跃的文化环境,促进作协与其他领域互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辽宁作协要积极联合其他领域,营造活跃的文化环境,打好促进文学事业发展的“组合拳”。在省内,辽宁作协将与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合作联合开展青年作家培养;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合作培养编剧人才,推动文体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与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合作培养少数民族作家,推动民族文学主题创作;与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联合创作出版红色“六地”廉洁文化精品图书。在全国范围内,辽宁作协将与东北四省区联盟合作,加强“新东北文学”创作研究;与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新疆作协合作开展“文化润疆”活动;与广东作协加强工业文学联动,推动《当代作家评论》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合作办刊,促进“新东北作家群”与“新南方写作”的创作实践与互动。
一张辽宁文学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辽宁作协将用实干把愿景变为实景,继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的文学答卷,为辽宁全面振兴贡献文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