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辽宁文学馆和文学辽军展示馆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辽宁作家手迹实物展”开展,沈阳大学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百余名师生参观了展览。
讲解员从手稿的笔迹、修改痕迹,手稿折射出的作家情绪信息等方面,给师生们做了精彩解读。师生们表示这次参观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辽宁文学史,激发了对辽宁作家作品的研究热情,也是一次深刻又独特的文化体验。
本次展览共展出从辽宁文学馆和文学辽军展示馆的馆藏中精选的作家手稿和实物三十余件。展出的辽宁作家,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有的在新时期蜚声文坛,也有当下的中坚力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文学门类。韶华写于1955年的《沧海一粟——一个电车女售票员的手记》的手稿已近70年;赵郁秀的《康大姐曾给我关爱》回忆了康克清同志对中国青少年事业的关心,表达了作家对“康大姐”的无限感激和敬重;邓洪文的《幽思》完成于197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元年,手稿上有作家徐迟的近百处批注和修改意见;谢友鄞的《滋味》获得了1989年首届“文汇文艺奖”,这部手稿的修改有了一种“涂鸦”之感,折射出作家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复杂的写作心路历程,是文学写作“三分写七分改”最好的实证……
这些珍贵的手稿和实物,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辽宁文学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的墨痕与缩影。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文学辽军将砥砺前行,将丰厚的地域文化和振兴图景融入到创作中,创造辽宁文学的新辉煌,抒写当代文学史的新华章。
此次展览是我省首次集中展示辽宁作家手稿和实物,将持续至12月31日。(张忠诚、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