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金芦苇重点作品《大辽河》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24-04-16

​​

  2024年4月16日,由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出版集团主办,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省期刊协会、《芒种》杂志社承办的“金芦苇”重点作品——津子围长篇小说《大辽河》研讨会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成功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辽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平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白烨、孟繁华、贺绍俊、胡平、彭学明、徐坤、李朝全、刘大先、杨庆祥、丛治辰等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长篇小说《大辽河》由春风文艺出版社于2023年12月出版,以“我”对辽河的走访、探寻为主线,讲述了辽河两岸普通百姓的生活,书写了辽河流域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的变迁,展现了辽河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充分肯定了《大辽河》作者,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津子围从事文学创作40年来,在扎根人民、追求创新方面的精神品质和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他认为:一条河流的历史,也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辽河与黄河、长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辽河》是献给母亲的史诗,展示了辽河文明的博大精深,探索了历史变迁的深邃内涵,演绎了辽河两岸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大辽河》是由一位从事文学写作40年的优秀作家调动他毕生的写作经验和文学才华创作的一部反映江河魂、民族魂、时代魂的长篇小说。

  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在讲话中表示,津子围是辽宁的重要作家,《大辽河》是近年来辽宁文学的重要收获,这是一部行走之作,津子围历时3年,详细考察辽河流域的河道变迁、风土人情、历史演进等。津子围关注辽河流域不同历史时期、历史阶段社会的变迁,向我们呈现辽河文明的总体情况。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架构一条河流对东北作家而言,甚至对整个当代文学而言,都是比较罕见的。《大辽河》作为一部为辽河流域及其人民的作传之作、省思之作、创新之作,它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值得探究。

  辽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平在致辞中表示,辽宁出版集团近年来在主题出版的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为更加聚焦重点作品,倾听专家意见,特与辽宁省作家协会联手主办《大辽河》出版研讨会。津子围精心打磨的《大辽河》,为辽河文明的文学诠释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他的第17部长篇,也是他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高峰。辽宁出版集团将继续立足辽宁,为辽宁的作家服好务,推动辽宁的文学创作不断取得出色成绩。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在讲话中表示,《大辽河》的写法独具实验性和先锋性,这种写法是一种二元并制的,双线交织的。《大辽河》的内蕴是丰厚的,它展现了辽河人的生存智慧、生命意志以及人性光辉与辽河的文明交相辉映,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在讲话中表示,《大辽河》是表达津子围文学雄心壮志的一部作品,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寻根文学中东北文化的缺席。《大辽河》以辽河为背景,讲述辽河文明的生成史,小说对人世间情节的表达以及人物的塑造不落窠臼,极富东北特色。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贺绍俊肯定《大辽河》是一部有良好文学品质的小说,是一部在思想上有新意的小说。津子围最初的写作动机或许来自乡情和乡愁,他在写作和构思过程中对辽河不断地进行深入理解,因此《大辽河》最终呈现出一种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题色调。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胡平认为,《大辽河》既是一部高质量的主题作品,又是一部纯正的纯文学作品。以小说的形式全面细致地书写辽河文明是不易的,而津子围真正地、全面地写出一条流域的地理和历史,包括文化学、人类学的内涵,都在其中了。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认为,辽河作为东北的母亲河,如长江、黄河一般雄浑伟大,而全景式描写辽河、为辽河立传,并且直接以辽河命名的作品极为罕见,《大辽河》既见作者之雄心,也见作者对辽河的深厚情感。复调书写、双线发展结构,一条通往辽河的历史,一条通往辽河的今天分别呈现了辽河博大深厚的历史人文以及当代辽河的万千气象

  《小说选刊》主编徐坤认为,津子围的《大辽河》是一部非凡的文化人类学著作。作家自觉肩负起历史学家、考古学者、人类文化学专家的使命,通过缜密的史料爬梳,艰难的田野考古与实地踏勘考证,以文学的纪实与虚构相交织的形式,创作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文学研究成果。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大辽河》是东北文学文脉的传承,其故事具有一种开放性,读者可以做出多重解读,以亲属的称谓命名的有情有义的人物,都体现这个小说很深刻的哲理性、思想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表示,《大辽河》通过地理来叙述历史,津子围没有陷入情感书写或者寓言书写当中,他将大辽河构建成了存在论意义上的河流,冲破了母系神话或历史神话的范式。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认为,当代文学对东北文化和东北地域的型塑以及重现的建构里,缺少一个纵深感的历史视野。在这个意义上,《大辽河》不仅填补了空白,而且打开一个缺口,让我们可以从历史的不同层面去考究整个中国的东北文化。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员丛治辰认为,《大辽河》结尾处用回溯的方式把整个文化包裹起来,让辽河流域散发出浑然一体的神秘气息,演化出复杂的文化系统。津子围在时间、空间、文化伦理等多个方面,围绕具体的个人的故事、市井的故事,构造出一个庞大的文化空间,一种特别出色的小说结构。

  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辽河》作者津子围以“见天地知精微,见众生知深情,见自己知感恩”抒发了《大辽河》的成书之思,并由衷地向从理论、创作指导等方面给予《大辽河》众多的意见、建议、评价和分析的专家表示感谢。

  ​《大辽河》已入选中宣部出版局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3年12月“中国好书”、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中国出版协会文工委文学好书榜2023年12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年榜长篇小说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年12月好书、《中华读书报》2024年值得关注的文学新书等重要奖项、榜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