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商国华新作《奠基路上》再讲沈阳工业故事
来源: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 作者:  时间: 2023-11-03

  一种使命

  工业题材创作的脚步从未停止

  从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写作出版的15部作品都是工业题材的,商国华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脚步从未停止。从诗歌到报告文学,商国华的文学创作一直与沈阳工业血脉相连。

  《国家砝码》是突出反映沈鼓集团不断深化改革,在国家重大任务中发挥共产党员中流砥柱作用,从而赢得了“国家砝码”的美誉的一部作品。《国家砝码》创作完之后,商国华就想在2023年搁笔休息一阵,5个支架“支撑”的身体不允许他再过度费心劳神。加之老母亲又不幸患病离世,伤病与伤痛让这位醉心工业题材创作的作家有些力不从心了。

  可是,当接到新的任务:要围绕辽宁弘扬“六地”文化,展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这一主题创作时,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作当中。商国华可以说是在用劳模精神写沈阳工业的故事。从今年年初到9月,他白天采访,奔走在几十个工厂、车间、科研院所之间,做了大量的采访工作,晚上就伏案奋笔疾书,每天都写到后半夜两点。为了核实一个人名、一个地名,他可以打几十个电话反复求证,他深知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在写马恒昌时,除了采访沈阳机床的现任与前任部长,还找到了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宣传部的李慧茜和马恒昌的孙子、现任马恒昌小组第十八任组长马兵进行核实,就是为了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商国华坦言:“沈阳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我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沈阳的工业真实、客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个脉络

  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作传

  2023年初,辽宁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坚决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下达了动员令、任务书、作战图,也为商国华《奠基路上》的创作带来了灵感。这本书的脉络也由此诞生,那就是从新中国成立前的辽沈战役写起,写到新时代“辽沈战役”。

  本书选取解放前后的振衰起敝、抗美援朝时期的支前贡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付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奋力前行、进入新时代的重塑辉煌五个“横断面”,宏阔塑造了沈阳老工业基地服从大局、牢记使命、勇于奉献、默默付出、锐意创新的整体风貌,赞颂了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沈阳老工业基地的伟大贡献,讴歌了为新中国工业奠基的辽沈英模的家国情怀和高贵品格。《奠基路上》可以说展现了沈阳工业发展的全貌,书中涉及的企业,既有老字号、原字号,也有新字号,它们都是“奠基”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中涌现出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中国工业博物馆拖拉机展品。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吴玉杰为《奠基路上》作序,她说:“这是一部让读者翻开之后就心潮澎湃的好书,也是一部让我们看见了沈阳工业为共和国工业奠基路上贡献一个个里程碑的精品之作。它犹如一个沈阳工业发展的万花筒,让读者翻开第一页就有一种一口气读下去的欲望。它不仅是一部劳模文化史,更是一部沈阳工业文明史。”

  一种精神

  18位劳模串起《奠基路上》故事

  刘居英、马恒昌、焦百顺、杨洪吉、王铮安、尉凤英、陈富文、马德有、吕去病、白桂珍、唐文彬、吴家柱、王铁峰、闻政、赵洋、张雷、陈克杰、牛大勇……18位劳模、科技精英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串起了商国华笔下的“奠基”之路。而这18个人物是商国华从30多个劳模、科技精英中根据创作需要遴选出来的。书中对18个主要人物都有细腻文字描写,但这些人物都体现在每个企业的发展中,每个企业的发展又融合在沈阳工业发展的历史阶段之中。

  沈阳是一座英雄之城,无数英雄人物在城市的成长中留下了精彩的印记。创作过程中,商国华数次为这些英雄人物潸然泪下。

  商国华说:“写马恒昌时,其中有一个情节,马恒昌为了给母亲治病要把自己的千分尺卖掉,母亲却拦住不让卖,当时的千分尺可以换上千斤高粱米。最终,在献纳器材活动中,他踊跃捐献了千分尺。这种爱国精神真是令人感动。”

  商国华说,还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赵洋,随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10909米,却瞒着父亲不敢告诉他,这些奋斗者一往无前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

  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滕贞甫曾在《国家砝码》序言中写道:“商国华先生确实是辽沈文学界的一棵常青树,年逾古稀,却创作激情不减,几乎年年都有佳作问世。他如同文学辽军中的‘黄忠老将’,又像东北知名的老作家草明。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工业题材创作,在诗歌、报告文学体裁方面斩获颇丰。”商国华坦言,他还会继续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讲好沈阳故事,把新时代、新辽宁和沈阳振兴的画卷奉献给辽沈的父老乡亲。(记者盖云飞)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