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落实文学高质量发展工程 实现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专题培训班学员代表发言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机关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时间: 2023-05-30

学员代表:李姝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首先感谢辽宁省作家协会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来学习。也要感谢东财的细心安排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此顺利、愉快。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又体验了一次大学的学习生活。

  “落实文学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专题培训班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时间节点开办。培训班也是提高基层作协负责人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承担起新时代文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养分。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文学辽军”一直以“为时代书写”是为使命。

  此次培训有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滕贞甫的专题讲座:《文学赋能振兴》。在讲座中我们聆听教诲,理清了文学和文化等重要关系,明晰了文化软实力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文学是振兴发展中的血液和灵魂;在潘凯雄主编的专题讲座中我们感受到茅盾文学奖40年历程中深厚民族情怀,让我们明确了经典文学是以时代为大幕,书写社会、书写人物、书写精神的文学高峰。在韩新枝主编专题讲座中学到了更多的文学创作方法,用时态推动故事,用语言、用细节塑造故事,让文学的叙事更有力量。在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导范玉刚老师的专题讲座中更加明确了文学创作在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是新时代文学创作者的重要使命。在《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主任董阳老师的专题讲座中,从文化产业的角度,解读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成就。伟大复兴这一国运叙事,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叙事。在文化中自信日增,新的宏大叙事正在形成。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专题讲座:《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和东北财经大学教授、院长韩传喜的专题讲座:《到世界去,再回到辽宁——文学辽军创作谈》让我们更加清晰了未来的创作方向。

  在这次培训的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的课程中,使我们学员得以目睹大师风范,聆听名师教诲,从思想精神、选题内容、创作方法、理论实践、文化意义等诸多方面深刻学习,同时也接受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洗礼。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用心教学、学员们用心倾听,在伟大的作品中吸取中华文化精神,对标经典的文学作品找差距,为下一步开展创作明确了方向、定准了方位、找到了方法。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各位导师、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今后的创作之路上交流互鉴,共同进步。

  培训让我获益良多,也让我从新审视了自身创作所存在问题以及在文学创作上未来的方向。现将此次学习总结如下:

  一、立志向,要在文学创作上紧跟时代脉搏,书写时代精神。在培训班的第一课上滕贞甫主席主讲的《文学赋能振兴》,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文学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人文价值等方面为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文学要为辽宁振兴助力。要用好的文学作品塑造人,人是时代发展最重要的核心。文学可以为人民提供精神动力,用文学的力量展现新时代那些闪闪发亮的精神和真实可信的人物与人性。创作好的文学作品为辽宁振兴、为新时代奋斗提供的精神力量。

  二、练本领,提高自身的文学创作水平,在文学创作中要勇攀高峰。在学习培训班中各位老师的专题讲座,将文学创作的方式方法、表现手段和文学创作中最核心的结构等问题,站着经典文学的角度,为学员的文学创作打开了思路,也给出了解决办法。我们夯实自己创作的基本功,为文学创作多思考、多尝试、多实践、多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社会脉动的优秀文学作品,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三、担重任、学习百年党史、为文化铸魂奋斗。在学习中聆听了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导范玉刚专题讲座:《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立志书写与党的革命史和新中国发展史有关的文学作品。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是党和人民的重要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文学创作在依托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故事的构架和人物命运的刻画,红色故事更具感染力、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筑牢中华文化自信的基石。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们找到了一种历史的使命感和时代的责任感的创作激情,希望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开启创作的新视野,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让文学创作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创作好的作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文学作品献给人民,奉献给时代。


学员代表:徐向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辽宁省作家协会、东北财经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周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从文学的时代意义,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从茅奖四十年获奖作品剖析,到聚焦文学辽军创作;从具体的小说写作技巧剖析,到与时俱进的文化产业与新型信息技术仿真手段给文学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从文学方面的理解与全景式纵览。一周的课程全面而丰富,收获良多,也让我更有动力坚持创作,为基层作者做好服务。

  一个作家靠什么来写作?写什么才能出彩?

  这或许是很多写作者心中的疑问,这一周的课程为我们答疑解惑,也让我有方面的收获。

  第一,拓宽了视野。

  对于每个写作者来说,并非单纯地去获取素材进行组合,而是要有自己的写作思想与叙述逻辑。这或许是与个人的精神层次与视野分不开的。就像丛治辰老师所说的“文学也在发明现实,超越现实,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方向”,这一定对我今后的写作题材与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增强了自信,也找回了文学本心。

  生在一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学载体的更迭,信息和娱乐方式越来越高速地换代改变,作为一个写作者是幸运的。二十多年前开启网络文学时代的榕树下虽然已经消歇,成为一代读者和作者的回忆,更多的网络阅读平台、更多的网络视听形式涌现,让人应接不暇。作为作家或者文学从业者,或许除了要适应需求和变化之外,立住文学本心,回归文学本真,可能才是真正在这条路上走得扎实的根本。

  第三,明确了目标。

  这段时间剧集《漫长的季节》爆火,并引起持续的关注与热议,再一次将“东北的底色”推到了全民视野。当然,这种底色不只有一种,无论是主题创作还是个性化写作,都可以将让这种底色焕发新的活力。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或许便是我们这些写作者的“靠山”。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东北、辽宁,便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的文学富矿,而书写东北,讲好辽宁故事更是我们所肩负的责任。

  最后,祝福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创作丰收,将东北魅力、辽宁情怀通过我们的作品走进千家万户。


学员代表:边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文学前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辽阳学员边塞。在繁花似锦的五月,绿荫如海,生机盎然。邂逅美丽的海城市大连,参加辽宁省作家协会“落实文学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行动计划任务”专题培训班,是文学让我们相约,是文学让我们欢聚。今天站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分荣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向本次培训的主办方——辽宁省作家协会及有关领导,向为我们授课的各位专家、教授、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我们提供良好学习和住宿环境的东北财经大学培训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加入到辽宁省作家协会这个文学创作大家庭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培训,我的心情无比兴奋,久久不能平静。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学院为我们设置的课程丰富多彩,厚重而又充实。从思想政治理论到文学创作技巧,从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赏到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可以说异彩纷呈,惊喜不断。诸位教授主编的课程深入浅出,启发思路,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独特的视角、精妙的分析令我们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特别是今天韩传喜教授在专题讲座《到世界去,再回到辽宁——文学辽军创作谈》中所强调的“地缘美学密码”,恰恰印证了此前滕贞甫主席在专题讲座《文学赋能振兴》中谈到的“文学能给一个地方赋能根与魂”。这些独具特色的研究课题使我听了倍感振奋,热血沸腾。此外,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室董阳主编的讲座也对我触动很深: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人工智能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替代了部分人类工作。但即便科技再发展、再进步,人类独有的情感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文学工作者不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生逢政通人和的伟大时代,身为文学辽军,通过培训更坚定了我们深藏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凝心聚力振兴辽宁文学的创作底气。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思想才能迸射出灵感的火花。在五天的培训中,们不仅聆听全国著名作家编辑老师的精彩课程,还结识了来自全文学创作者和文学工作者。连日来的同窗研习,也让我们辽宁的60名学员朝夕相处,逐渐陌生到熟从相识到相知,进而结下了深厚的情义。短短天,虽然没能与大家逐一交流,但友谊的种子已经种下,文学的根脉已经萌发。创作的路上,我们从不孤独,得益于广大“园丁”的辛勤浇灌,辽宁文学的百花园里万紫千红、辈出文学辽军队伍不断壮大,迅猛崛起。相信在今后的岁月从这个培训班走出的我们,也必将会未来的文学道路上相扶相携,一路结伴前行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

  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

  记得在不久前召开的省十一次作代会上,藤贞甫主席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对文学的品质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新时代生动的社会实践和火热的生活场景为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新一届领导班子适时提出了辽宁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身为文学辽军的一份子,用文学的笔触记录历史,我们责无旁贷,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义不容辞。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投身辽宁文学创作工作,“脚踏坚实大地,眼望浩瀚星空,头顶复兴使命,书写时代华章”,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特色的文学作品,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回馈省作协的殷殷栽培,持续推进辽宁文学高质量发展,助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以上是我的学习感受,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学员代表:皇甫刚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为期5天的培训即将结束了,这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对于我们每位学员来说,却是受益很深、收获很多。能够在浸满槐花香的美丽校园东财参加这次培训班,我感到特别荣幸。在此,我非常感谢省作协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东大学的院领导对培训班的精心安排、细致保障以及每位授课老师的不吝赐教。

  下面,我将自己接受培训以来产生的几点感想向各位领导和同学们作以汇报。

  一是有三点学习体会:第一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文学底蕴的薄弱,尤其是政治上还不十分成熟。5天的培训中,我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文学理论知识,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质和文学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比对自身不足,以学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行。第二点,进一步增强了提升能力的紧迫感。对照老师讲授的培育中国当代文学新经典、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等知识和老师们所表达的殷切希望,回看自己的浅薄功底和创作能力,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压力。通过学习,把这种压力转换成要快追快赶、多学习多创作、多搞文化建设的动力。第三点,进一步端正了思想,明晰了写作方向和路径。授课老师们的博学善诱,让我想起了文学大家徐则臣的一句话,“对作家来说,不存在没东西可写。”就如滕贞甫书记讲的那样——我们辽宁有那么多极美的山川风物,足可用文学来塑造传奇。明白了“切准时代脉搏,把握时代律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深度思考在新时代大背景下,要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用文学技巧和手法表现社会动态和时代发展。这些都为我今后加强学习、努力创作找到了明晰的方向和路径。

  二是表示一个决心:回去后,我一定会经常研学这次在培训班所学到的内容,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能力、创作能力。通过加强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使其发挥好促动作用,以积极向上的好作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辽宁形象,为我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这一战略举措的深入实施贡献一份文学的力量。

  三是表达一个愿望:希望同学们倍加珍惜在这次培训班中与老师、与同学相互建立的真挚友谊,今后我们要常联系、多交流、勤请教,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们要牢记责任和使命,在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上绽放出自己最亮最美的光芒!祝各位领导、同学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辽宁文学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谢谢大家!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