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23-04-03

​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

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文学智慧和力量

(2023年4月3日)

滕贞甫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这是全省文学界的一次盛会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团结和引领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推动新时代辽宁文学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部署、省委宣传部要求和中国作协关于推动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工作安排,团结带领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全面推进新时代辽宁文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文学力量。

  大会将回顾第十次作代会以来省作协5年工作,谋划部署今后5年任务,选举产生省作协新一届领导机构,继续团结和动员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推动新时代辽宁文学勇攀新高峰,铸就新辉煌。

  今天午,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参加了大会开幕式,省委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来全省文艺战线所取得的成绩,对广大文艺社科工作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我们做好未来工作的重要遵循和工作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现在,我代表省作协第十届主席团和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7年至2022年,是我国发展史、辽宁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辽宁文学事业负重前行成果丰硕的五年。五年来,省作协团结带领全省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践行“脚踏坚实大地,眼望浩瀚星空,头顶复兴使命,书写时代华章”的作协文化,始终锚定“建一流队伍、出一流作品、创一流品牌、做一流贡献”的工作目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勤勉工作,全省文学事业取得了令人欣的成绩。

  ——这是旗帜高扬、方向明确的五年。五年来,省作协始终坚持作协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落实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作协工作的根本底色。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学习;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确保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确保了文学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这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五年。五年来,省作协始终立足贴近时代脉搏、反映时代强音,积极投身辽宁振兴实践开展主题创作,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助力鼓劲。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迎接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上,推出了《70年70篇——辽宁短篇小说精选》《百年颂——百名作家百年礼赞》《世纪芳华——辽宁颂》《风鹏正举》《大爱无边》《用理想剪裁天下》等一大批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在紧扣辽宁振兴发展,树立辽宁形象上,推出了《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我在辽宁等你》系列丛书;在讲好辽宁故事,为时代楷模和辽宁好人立传上,推出了《曲建武作品专辑》《静静的鸭绿江》等作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推出了《驻村第一书记》《繁花似锦》《大地芳菲》等作品;在反映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出了《锻造“中国芯”》《雄风北来》《热血在燃烧》等作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方面,推出了《根深叶茂》《辽疆之恋》等作品;在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组织作家采访我省赴湖北医护人员,撰写的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文艺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出版了抗疫作品专辑。主题创作成为辽宁作协的一大亮色。

  ——这是补齐短板、精品呈现的五年。我们以“金芦苇”重点作品扶持推介工程为抓手,补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短板。2017年设立“金芦苇”工程以来,先后为《寻找张展》《唇典》《十月的土地》《王的背影》《锦西卫》《锦绣》《一个人的灯火》《繁花似锦》《硝烟散尽》《乌兰牧骑的孩子》《大地芳菲》11部作品召开了作品研讨会,推动了长篇小说创作,我省长篇小说创作局面有了极大改观;制定了《辽宁省作家协会优秀作品刊发、再传播奖励办法》,对重点文学期刊发表、被重点文学选刊转载的作品进行奖励,2019年以来共对352篇(部)作品进行了奖励五年来,我省作家创作的作品有14部入围和荣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大奖《战国红》《铜行里》《桦皮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寻找张展》入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中国当代小说八论》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逍遥游》和《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入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提名作品《白熊》和《罗布泊新歌》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王的背影》入围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提名作品《小小小世界》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北地》《乌兰牧骑的孩子》《锦绣》获2021年度“中国好书”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此外,在网络文学方面,也有多部作品入选中国网络小说年度排行榜榜单,获网络文学双年奖等奖项

  ——这是人才辈出、队伍壮大的五年。我们一直把文学辽军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新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阵容可观、实力强劲的“文学辽军”,保证辽宁文学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兴盛。修订《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发展和管理办法》,出台《关于建立“两新组织”人员入会直通渠道的办法》,五年间,新发展会员1755人,推荐加入中国作协会员93人,会员数量的高质量增长进一步巩固了辽宁文学大省的地位。加大培训力度,五年来共培训会员2100余人次,其中培训基层作家及青年骨干作家1500余人次,培训网络作家及新文学群体350余人次,培训县(市、区)作协负责人180余人次。评聘了第十二、十三届签约作家和特聘评论家,发挥签约作家和特聘评论家在繁荣辽宁文学中的主力军作用,出版签约作家和特聘评论家作品集5部。制定了《辽宁省作家协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我省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文学辽军”阵容日趋壮大,结构更加合理。全方位打造“文学辽军”青年方阵,“铁西三剑客”的创作引发当代文坛的普遍关注

  加大新文学群体工作力度。成立省作协网络文学工作委员会(网络作家协会),指导并支持部分市作协成立网络文学组织,将网络作家、网络文学作品纳入培训、采风、评奖、重点作品扶持等作协各项工作,加强网络文学代表性作家的培训,推动辽宁网络作家、网络文学作品研究,有效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五年来,我省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涌现了一批彰显时代精神和回应时代召唤的优秀作品。召开职业道德委员会工作会议和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座谈会,邀请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和省内知名作家、评论家,就进一步加强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认真查摆文学领域内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耽改”之风等问题,开展座谈加强整改,进一步提升了文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这是品牌彰显、影响提升的五年。改革评奖机制、完善评奖程序,举办了两届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第十届辽宁文学奖、第十一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四届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的评奖,奖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尤其是将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和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由省内推向全国乃至整个华语文坛,使之成为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奖项。五年来,共评选出12篇(部)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33篇(部)辽宁文学奖,5篇(部)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25部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获奖作品,这些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辽宁文学发展的成就和水平。与此同时,还推出辽宁文学奖获奖作品集,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获奖作品集,许多获奖作品还被转化为影视剧。与沈阳师范大学合作,成立辽宁文学研究中心,加大对“文学辽军”的总体研究和推广;与大连大学合作,成立辽宁作协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加强对我省网络文学发展的研究。将《辽宁作家》由内刊改为图书,以辽宁文学专辑形式正式出版,成为会员发表作品的新平台。

  ——这是深化改革、延伸服务的五年。积极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坚持面向作家、面向基层、面向社会,不断提高团结引领和联络服务的能力。调整了省作协全委会人员比例构成,加大基层作协比重,吸收部分县区作协主席为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在职称评审中注重向基层倾斜,重新修订了《辽宁省文学创作专业职称评审标准》,共有49人取得文学创作职称。支持作家深入生活,有68名作家到生产生活一线体验生活。开展公益大讲堂活动,五年间共举办活动24次,受众达2000余人次。开展“新时代、新文学、新长征”“喜迎党的二十大”“感受山乡巨变文学与你同行”文学辽军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70余位作家、文学工作者积极参与,服务基层作者500余人。聘请版权专项法律顾问为我省作家义务提供日常版权及相关法律问题咨询,在新会员培训中增加著作权保护内容,组织基层作协负责人参加全国基层作协负责人著作权保护培训,提高作家及文学工作者对著作权的保护意识。为全面反映辽宁文学发展历程和成果,展示“文学辽军”百年发展历程与荣誉,增强会员归属感,在作协机关建设了文学辽军全息展示馆,全面展示辽宁文学百年发展历程和文学辽军创作成果,面向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及社会提供服务,在馆内设立各市和行业分馆,全省每一位会员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是党建引领、强基固本的五年。重视机关党建工作,以“党建+”的形式推动机关各项工作开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规章制度,出台《辽宁省作家协会关于加强机关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意见》《辽宁省作家协会关于加强对会员意识形态引导工作的实施办法》,逐级压实责任,规范工作程序,防范化解风险,形成长效机制。深刻认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邀请专家对党内规范性文件进行辅导,深入学习党规党纪。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一岗双责”,形成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各负其责、机关党委具体组织协调、各支部充分发挥作用的党风廉政工作责任机制。扎实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科学编制廉政风险手册,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加强党支部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开展违法违纪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在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指导下,编辑出版了《循吏千年》《修齐治平金句选释》《百年正气——中国共产党人的清廉故事》等廉洁文化图书,受到读者好评。突出抓好“党建+营商环境建设”,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高度自觉,制定下发《辽宁省作家协会机关转作风、抓落实方案》以实际行动带动作风文风的好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反弹。认真落实省委巡视组和巡视“回头看”要求,做好巡视整改的后半篇文章,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辽宁省作家协会关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办法》《辽宁省作家协会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鼓励年轻干部勇挑重担的意见》,对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同等条件优先选拔任用。坚持每月开展“午后文学时光”读书活动,组织年轻干部读书交流,出版了两卷《午后文学时光》作品集。组织机关青年党员干部开展“党的优良作风又日新”活动,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驻村帮扶阜蒙县汪四营子村实现了脱贫目标,选派机关干部赴本溪县高官镇、建平县五龙台村推进乡村振兴。

  五年来,全省各团体会员、各文学期刊、各文艺类出版社都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各自优势,克服机构不健全、投入不足等困难,主动担当作为,为文学事业默默奉献着、劳作着。文学如远足,甘苦自心知。为了让文学照亮生活,很多人义无反顾选择了做奠基者、燃灯者和推动者,他们甘为人梯,不求回报,用辛勤的付出诠释着有温度的文学情怀。

  五年来的工作成绩,是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结果,是省委正确领导省委宣传部有力指导和中国作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作协班子、老领导、老同志为作协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各团体会员单位、社会各界积极工作、有力配合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作协十届主席团对此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坚持感受时代脉动,记录真实历史是多么重要;坚持深耕生活沃土,根植人民心田是多么重要;坚持壮大文学队伍,不断推出新人是多么重要;坚持拉长创作短板,统筹协调发展是多么重要;坚持联络重心下移,不断延伸服务手臂是多么重要;坚持为人为文并重,恪守作家良知是多么重要。同时,我们也深知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运用还不够自如;精品创作数量不多,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依然存在;服务基层能力不足,特别是受体制、机制及经费所限,对团体会员建设缺乏有效的项目支持;文学作品“破圈”“跨界”、向影视产品的转化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和规模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推动新时代辽宁文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要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在深刻把握上下功夫,在突出落实上下功夫,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创作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一部分是我们做好文学工作的根本遵循,应该重点学习和把握,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离不开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明确新时代文学的使命任务和要求,把新时代文学摆上重要日程。新时代文学是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凝聚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文学;是以人民为中心,激励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学;是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奋力铸就艺术高峰的文学;是以创新为动力,用于拓展新空间塑造新形态的文学;是坚定文化自信,光大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学,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学;是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体现广大人类关怀的文学,是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有力证明文学地位价值尊严的文学。

  实现辽宁文学高质量发展,这个“高”应该着重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作品质量高,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把文学质量提升工程坚持不懈抓下去,靠作品格局和境界说话,靠作品质量和影响说话,靠作品“两个效益”说话;二是作家影响大,领军人才、后起之秀是一支队伍的标志性符号,是影响力的聚焦点,推出名家、推出人才一直是省作协工作的重点,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培养一批在全国文坛立得住、叫得响的知名作家;三是文学品牌亮,品牌与传播息息相关,在乌卡时代,立足传播的视角设计和规划文学品牌,做足“破圈”“跨界”的文章,以“文学+”的开放姿态主动输出,用品牌提高辽宁文学的辨识度,是与时俱进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四是地域特色强,辽宁作家应该是辽宁故事的书写者、讲述者,辽沈大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资源深厚,是难得的文学富矿,讲好辽宁故事,为辽宁振兴赋能,是辽宁文学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

  实现新时代辽宁文学高质量发展,是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也是创造历史、铸就辉煌的时代机遇。一是要做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恢宏气象的书写者;二是要做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人民史诗的讴歌者;三是要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作品新境界的开拓者;四是要做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传播者;五是要做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的播火者。

  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谆谆教诲自觉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大场景和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生动实践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作灵感、反映沧桑巨变,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设想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对文学的品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新时代生动的社会实践和火热的生活场景为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时光不怠、文学常青,辽宁文学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出作品、出人才主业,做强做大主题创作,继续践行“脚踏坚实大地,眼望浩瀚星空,头顶复兴使命,书写时代华章”的作协文化,锚定“建一流队伍、出一流作品、创一流品牌、做一流贡献”工作目标,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和鼓励个性化创作,鼓励和发展文学的多样性、丰富性、包容性,让辽宁文学的百花园争芳斗艳、生生不息。

  (一)一以贯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国之大者,彰显信仰之美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我们今后工作擘画了宏伟目标和奋斗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组织全省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责任、头等大事、首要任务,不折不扣抓实抓好。

  ——要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通过省作协主席团率先学,全委会委员带头学,各级作协党员干部和文学工作者引领学等形式,推动全省文学领域的学习。要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继续组织专题培训、辅导、研讨会,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教学培训的重要内容,切实在全省文学战线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要引导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与思潮激荡中坚定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前进方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视角中聚焦中国梦主题,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铸造灵魂、找准坐标,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要把牢创作导向。要引导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反映时代、塑造典型,自觉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要推动改革创新,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与研究,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二)一以贯之书写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和辽宁故事,为辽宁故事立心,为中国精神赋形

  深入挖掘辽宁振兴发展中的感人事迹和生动实践,讲好辽宁故事,塑造辽宁形象,是省作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也是作家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应有情怀。

  ——继续坚持聚焦重大时间节点和“六地”开展主题创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文学工作的使命所在,今后5年,省作协将继续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迎接建军100周年以及打好新时代“辽沈战役”等重大主题和任务开展创作,进一步叫响主题创作品牌,彰显文学力量。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和雷锋精神发祥地,全省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围绕“六地”做文章,拓宽主题创作题材领域,用情用心为辽宁画传立像。

  ——大力实施“一个工程、两个计划”。省作协为了大力推进新时代文学稳步发展,出台了“一个工程、两个计划”。“一个工程”即“文学辽军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两个计划”即“新时代辽宁文学‘群峰耸峙’计划”和“新时代辽宁文学‘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群峰耸峙”计划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文学评论和网络文学等各文学门类;“山乡巨变”计划则侧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省作协将设立专项资金来扶持这两项创作计划,并积极向中国作协实施的“攀登计划”和“山乡巨变”计划推荐优秀作家作品。

  ——继续倡导“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做好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工作。要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做实做细,根据作家的自身特点确定深入生活的方向和创作选题,安排作家重点深入到企业、乡镇和社区体验生活。要精心组织专题采风活动,为作家深入生活搭建平台。要积极宣传“深扎”活动成果,根据创作选题,组织评论家跟踪“深扎”作家作品,实现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

  ——继续实施“金芦苇”重点作品出版推介工程加大重点作品扶持力度突出扶持与出版相接续的原则,对重点扶持的作品加大研讨推介力度,进行跟踪服务,使重点作品扶持工程成为真正的精品工程、品牌工程。未来五年,省作协每年还将重点推出两部优秀长篇作品。

  ——加强文学评论建强队伍把准方向继续实行签约特聘制立足辽宁、面向全国,精心组织好评论家论坛和创作研讨活动,提高评论工作整体水平。要广泛团结和凝聚省内高校、文联、作协的评论人才,及时关注当下文学思潮,跟踪辽宁作家作品,以年度文学扫描为载体,对作家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每年出版一部特聘评论家作品集。倡导“说真话、讲道理”的批评风气,营造积极、健康、活跃的批评生态,努力在文坛上发出“辽宁声音”,进一步确立辽宁文学批评大省的地位。

  (三)一以贯之做大做强辽宁文学品牌,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未来五年,省作协将锻造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完善激励机制,突出导向引领,形成千帆相竞、勇攀高峰的良好文学氛围,激励广大作家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文学辽军”品牌的含金量。

  ——以奖促创,继续办好省作协各类奖项。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原则,继续办好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辽宁文学奖、优秀儿童文学奖、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新锐作家奖等奖项,表彰和奖励各门类文学创作优秀成果,出版获奖作品集,举办获奖作品研讨会、推介会、分享会。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与各大网络平台、影视制作单位对接,加大获奖作品转化力度。

  ——精心选题,实施全流程管理服务引导。要建立新时代辽宁文学重点选题库,不定期推出新时代辽宁文学创作选题,鼓励作家根据各自的具体实际自主选答,并在深入生活、修改提升、版前研讨、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加强创作生产各方面、各环节的协调联动,帮助作家解决一些创作上遇到的实际困难。

  ——主动作为,彰显文学的价值与尊严。对文学面临的各种冲击,任何“躺平”“无为”的想法都于事无补,一定要增强历史主动性,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化解难题。要参照中国作协打造“中国文学盛典”的做法,精心设计“文学辽军”标志性载体,用活动带来活力,用活力激活文学现场,吸引读者,让文学成为生活中的阳光和火炬。

  (四)一以贯之持续壮大“文学辽军”,坚持品行兼优,做到德艺双馨

  五年来,省作协平均每年发展会员350人以上,到2022年底,省作协会员人数已达4547人。这是一支规模宏大、潜力无限的作家队伍,是辽宁文学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兴盛的基础和保证。未来五年,我们要继续把队伍建设摆上位置,抓在手上,努力创新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打造人才高地,推出文学名家。

  ——继续实施“签约作家”和“青年作家导师制”。制定促进青年作家成长的中长期规划,采取选题管理,以会代训、交流研讨、采风笔会等形式,为青年作家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推动青年作家的成长。坚持每年出版签约作家作品集和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制度,开展签约作家和特聘评论家结对子活动,让创作和评论实现有效互动。

  ——深入开展各类文学培训。定期举办基层作协干部培训班、青年作家培训班和新会员培训班,进行系统性专业培训;开展国内名刊名编辽宁行活动,为我省作家和文学期刊搭建联系桥梁;发挥省作协各创作基地作用,根据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举办东北文学振兴座谈会,邀请国内著名专家为辽宁文学把脉支招,献计献策;适时举办“辽字号”文学作品选题论证会,推出一批讲好辽宁故事的精品力作。

  ——积极做好会员发展和联络工作重视在基层和新兴文学群体中发展会员以开放、包容、鼓励的态度和务实有效的举措,多方面发现人才,优化会员队伍结构,增强会员队伍活力;进一步提高会员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常态化联系会员制度;开展“文学之乡”创办活动,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文学活动;做好作家作品的权益保障工作,引导作家树立版权保护意识,通过聘请法律顾问为作家维权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作家作品权益。

  ——注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文学更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是铸造灵魂的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作家要坚持弘扬正道,追求德艺双馨,不仅要创作正能量高昂、格调高雅的文学作品,还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恪守职业操守,做到文质兼美,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五)一以贯之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强化文学服务,厚植文学土壤

  ——继续开展“文学名家进基层公益大讲堂”活动。组织知名作家深入到县区作协、基层文学组织开展公共文学服务活动,送文学到基层,播撒文学种子,培养文学人才,助力全民文化素质提升。

  ——继续推进文学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建立完善文学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推进文学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营造积极组织、广泛参与的文学志愿服务良好氛围。

  ——推动文学辽军全息展示馆资源共享。加快完善文学辽军全息展示馆各市分馆的资料收集展陈,打造独具一格的口述文学史馆会客厅,创设“作家活动日”,邀请知名作家、老作家和基层作家经常“回家”温暖初心,让展示馆既成为温馨的作家之家,又成为服务会员和全省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公益课堂,成为中小学生文学教育基地。

  ——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编好《辽宁文学》专辑图书,主要刊发基层作者优秀作品;进一步办好辽宁作家网、辽宁文学微报和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开展“文学辽军”新作推介宣传活动,促进文学公共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六)一以贯之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提升干部素养,建设服务机关

  ——坚持党对作协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作协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管理,压实主体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扎实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驰而不息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和廉政风险点的排查预防;强化执纪问责,把纪律挺在前面,落实好谈心谈话制度,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永远在路上的作风建设步伐不乱,队形不散,坚定有力,行稳致远;持续加强机关廉洁文化建设,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发挥省作协自身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廉洁文化创作。

  ——不断提高作协机关干部专业素养。继续开展机关青年干部“午后文学时光”荐书、读书、评书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内涵,扩展外延,让这一读书品牌历久弥新,保持活力;继续坚持开展“党的优良作风又日新”活动,通过向老党员、老作家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树牢文学初心;激励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工作责任感,在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锻炼干部,努力打造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自身廉的机关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时代是价值与梦想交织的新坐标,新征程是雪山与草地相辉映的新远征。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征程中,文学承担着光荣的使命,作家担负着神圣的责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时代的舞台无比广阔,新征程的前景无比光明。让我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辽宁新时代文学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为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目标,加速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文学的智慧和力量!


  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附件

  一、各文学门类创作成果综述

  五年来,我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积极回应时代召唤和人民期待,主题创作亮点纷呈,艺术探索多元丰富,文学地理特色鲜明,各文学门类创作齐头并进,老中青新四代作家代际接续完整,“文学辽军”影响力持续提升,文学价值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总体而言,辽宁文学以现实主义为根基,把握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需求。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坚持将弘扬地域文化融入到创作中,通过文学作品连接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村、社会与自然,在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中寻找文化的根与魂,切实做到了讲好辽宁故事、传播辽宁声音、展现辽宁形象。辽宁文学勇立潮头,题材、内容、主题、风格多姿多彩,体裁、门类、形式、技法百花竞放,推出了一系列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辽字号”文学精品,开辟了新时代辽宁文学气象万千、群峰耸峙的壮阔境界。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异彩纷呈、各领风骚,主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注重东北叙述,作品深沉厚重,视野宏阔,艺术追求多元,有较强的史诗性和历史感。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我省作家发表或出版的有一定影响的长篇小说共45部,其中,孙春平的《抗联一师》、鲍尔吉原野的《乌兰牧骑的孩子》三部曲、津子围的《十月的土地》、周建新的《香炉山》、李铁的《锦绣》、李轻松的《大地芳菲》、张艳荣的《繁花似锦》、曾剑的《向阳生长》、赵杨的《春风故事》等,都是具有冲击力的重要作品,有的还被改编成影视剧。

  中短篇小说取精用宏、硕果累累,不懈探索新的思想和艺术空间,持续在文坛刮起强劲的东北风。邓刚的《老疯头》、马秋芬的《蚂蚁上树》、马晓丽的《手臂上的蓝玫瑰》、肖士庆的《车钳铆锻焊》、张涛的《旗人马十八爷》、宋长江的《认识那个叫荷儿的》、于晓威的《陶琼小姐的1944年夏》、女真的《唱给一个亲爱的人》、张鲁镭的《浣花溪记》、卜庆祥的《米鹤娘娘的绣楼》、万胜的《执子之手》、王开的《东方欲晓》、双雪涛的《火星》、白天光的《木香镇》、冯伟的《阳光普照》、冯璇的《水渍》、安勇的《铁屑》、孙焱莉的《夜形如白昼》、苏兰朵的《诗经》、李铭的《马艳红》、杨家强的《古柏芬芳》、陈昌平的《教授与狗》、鬼金的《堂吉诃德或自由之途》、潘洗的《就要给你灿烂》、薛宝民的《修补师》、班宇的《冬泳》、辛酉的《闻烟》、黑铁的《夜跑》、姚宏越的《这一次我可能心软了》、梁鼐的《哈布特格与公牛角》、陈萨日娜的《碳水》等,均彰显了“文学辽军”不俗的创作实力。

  散文创作:

  散文创作积累丰厚、稳步前进,呈现出多元面貌,历史与地域、风光与灵魂、轻灵与厚重相得益彰。王充闾的《永不消逝的身影》、刘兆林的《牛化自己》、王秀杰的《绿水青山多妩媚》、刘文艳的《不断超越的诗性人生》、赵郁秀的《信仰的力量》、王本道的《走进春天》、陈巨昌的《永久的营盘》、谢友鄞的《没有白走的路》、刘元举的《行走在北京的春天里》、素素的《阿尔莫克莎产房》、高海涛的《托尔斯泰与勿忘我》、华玉玺的《政协岁月》、王立光的《红叶》、刁斗的《慢读与快感——短篇小说十三讲》、万琦的《油画一般的稻田》、王玉彪的《形形色色的树们》、孙萍的《观潮》、邸玉超的《此刻》、张宏杰的《简读日本史》、周艳丽的《这是草的世界》、钟素艳的《家事百年》、高晖的《重返童年》、郭宏文的《一条路能走多久》、韩文鑫的《钟鼓楼》等,都是近年来涌现的佳作,表现出我省散文创作的高水平。

  报告文学创作:

  报告文学主题鲜明、力作迭出,注重对新时代精神内核的挖掘,以文学的形式深度介入现实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涌现出一批兼具思想力量和情感温度的优秀作品。胡世宗的《信念之子:雷锋》、商国华的《国家砝码》、王重旭的《风雨惊堂——田连元传》、林雪的《那木斯莱之蓝》、曲子清的《湿地繁花》、牟丕志的《深耕大地》、关捷的《大国飞翔——记全国劳动模范、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鹤蜚的《致敬,820抗灾抢险的英雄们》、季志敏的《公鸡打鸣的早晨》、赵慧锋的《李林:逃离与回归》、黄瑞的《铸舰报国——首艘国产航母总建造师马瑞云》、韩光的《巾帼四次上战场》、紫金的《大地如歌》、付久江的《王进喜:我为祖国献石油》等,不仅在艺术手法上有新的突破,在创作理念上也更为开阔,取得了良好的实绩。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势头强劲、题材多样,辽宁诗人用充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突破自我,受到全国诗坛的广泛关注。宁明的《致敬,大国重器》、刘川的《怀陈子昂及其他》、刘亚明的《祖国》、孙甲仁的《海水正蓝》、孙担担的《春天好像来了》、李皓的《春水生》、李太勉的《土地的疼痛》、李见心的《阳光与雪》、剑厚的《一个人的远方》、东来的《半条棉被》、杨明山的《二十四节气词》、项南的《项南绝句四首》、赵明舒的《雨中的行李和深夜灯盏》、响沙的《从历史深处摇来的红船》、隋英军的《子夜》、蒋振宇的《诗六首》、翟营文的《人神共居的地方》等,有坚持、有奋进、有思索、有悲悯,在新时代的恢宏交响中,总能发出属于自己的最强音。

  儿童文学创作:

  辽宁是全国儿童文学创作的重镇之一,继续拓展着文学想象和表现的疆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态势。孙惠芬的《多年蚁后》、车培晶的《冻红了鼻子》、薛涛的《小山羊走过田野》、于立极的《甘肃正在说》、王立春的《站在春天的开头》、刘东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许迎坡的《鸟趣三则》、孙新发的《少年派的丛林传奇》、李丽萍的《圣境少年》、宋晓杰的《渔雁小镇的夏天》、张忠诚的《巧鸟》、单瑛琪的《学校里有棵树》、贾颖的《一场杏花雨》、常星儿的《红星,红星》、闫耀明的《电影课》等,展现了黑土地的童话精神与成长品格,另有多部作品版权输出海外。

  微小说创作:

  辽宁微小说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新时代辽宁小说创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白小易的《乌庄》、白小川的《风筝》、庞滟的《等电话的人》、李伶伶的《羊事》、力歌的《幸福的冰糖葫芦》、王利群的《醉鱼馆》、付桂秋的《王局长的自行车》、苏美霖的《终极舞者》、李佳怡的《琢舞》、李海燕的《母亲的天空》、李朝阳的《贵重礼物》、佟掌柜的《踏实》、京格格的《鸟儿又飞回来了》、侯德云的《鲍老》、娟子的《继父》、阎秀丽的《晾台》等,以紧凑的节奏、精巧的结构撷取时代切面,捕捉生活闪光,展现了辽宁微小说的创作实力。

  文学理论批评创作:

  文学评论依托辽宁文学研究中心、辽宁作协网络文学研究中心、高校和《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充分发挥评论队伍人才密集的优势,研究成果富于建设性。孟繁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贺绍俊的《以真诚情怀书写共和国工业史——评长篇小说〈锦绣〉》、彭定安的《彭定安文集》、萨仁图娅的《蒙古族非母语创作研究》、古耜的《散文的神髓》、徐光荣的《辽宁文学史论稿》、韩春燕的《启蒙的风景——百年中国乡村小说嬗变》、刘盛超的《新中国钢铁摇篮的历史画卷》、吴玉杰的《山林的呼唤与生命的呈现——老藤〈北障〉的东北书写》、张学昕的《迟子建的“文学东北”》、张祖立的《论贾平凹小说的“动物叙事”——以新世纪以来的几部长篇小说为例》、周景雷的《新阶段、新时期、新时代与当代文学建构的再思考》、秦朝晖的《还有多少乡土可以让我们重温——关于“新辽西派”散文创作的散点透视》等论著和评论,体现了我省文学批评发展的学术水平,强化了辽宁作为评论大省的地位。

  网络文学创作:

  网络文学创作蓬勃发展,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深化,内容涉及各题材各门类,在广度上更加多元。“90后”“00后”新人不断涌现,辽宁网络文学呈现生机和活力。月关的《极道六十秒》、满城烟火的《天空之城》、骠骑的《零点》、千羽之城的《追凶者》、云霓的《齐欢》、李枭的《无缝地带》、辰机唐红豆的《欧神》、明日复明日的《都市龙武狂兵》、夜十三的《我的重启人生1992》、徐公子胜治的《方外》、雾外江山的《太乙》、墨白焰的《卧底王妃》、覆手的《医等狂兵》等,以现实主义的品格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幻想、历史类创作推陈出新,许多优秀作品IP转化为影视剧、动漫、有声书,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行。

  注:综述中所提作家作品,系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名誉成员、全委会委员、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签约作家、部分辽宁网络文学工作委员会(网络作协)委员,自2018年以来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各文学门类创作成果为不完全统计,一般以每位作家只提1篇(部)为原则。

  二、入围和荣获国家级文学奖项作品

  五年来,我省作家创作的作品有14部入围和荣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大奖。老藤的长篇小说《战国红》获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老藤的长篇小说《铜行里》和薛涛的儿童文学《桦皮船》获第十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孙惠芬的长篇小说《寻找张展》入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张学昕的评论专著《中国当代小说八论》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班宇的短篇小说《逍遥游》和鹤蜚的报告文学《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入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提名作品。苏兰朵的小说集《白熊》和刘国强的报告文学《罗布泊新歌》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周建新的长篇小说《王的背影》入围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提名作品。黄宇的幼儿文学《小小小世界》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老藤的长篇小说《北地》、鲍尔吉原野的长篇小说《乌兰牧骑的孩子》、李铁的长篇小说《锦绣》获2021年度“中国好书”。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