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向生命更“真”处漫溯 ——第四届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述评
来源:文艺报 | 作者:马 季  时间: 2023-01-31

  辽宁的网络文学创作在全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二十多年来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网络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国内获得多种奖项,近百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游戏和动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月关、徐公子胜冶、骠骑、肖锚、李枭、雾外江山、醉蝠、明日复明日、夜十三、三羊猪猪、六道,以及女作家缪娟、玄色、云霓、红九、魔女恩恩、满城烟火、晓云等在全国均享有较高声誉。2019年,辽宁省作协首次设立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评奖范围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意在通过评奖活动加强辽宁省内外网络文学创作的交流和沟通。刚刚揭晓的第四届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共评出8部作品和两位新人,评奖活动所呈现出的新面貌、新特征、新动态有助于我们观察网络文学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深入生活的作品才能“接地气”

  从题材上看,此次创作评奖活动的大部分报名参赛作品和绝大多数获奖作品属于现实题材,且多集中在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真问题”领域,如援藏扶贫(《扎西德勒》)、医疗救援(《生命之巅》)、敦煌支教(《敦煌:千年飞天舞》)、社区工作(《锈蚀花暖》《人间大火》)、军营战演(《东风擘》)、中医文化和武警排爆(《逆行的不等式》)等。管中窥豹,借助这次辽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创作评奖活动可以发现,近期网络文学出现“着陆”现象,呈现笔触下移、反映不同行业,侧重基层写实、讴歌平凡英雄的趋势。这种现实题材多点开花的局面既是国家近年来积极引导带动形成的,也是网络文学作家直面时代、调整创作姿态的结果。具体而言,以真实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现实为依托的“求真”叙事,无论对于作品本身的艺术质地,还是对整个网络文学生态的结构衍变,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是现实题材创作强化了“及物感”,生活体验和艺术创作完成了精准对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玄幻、仙侠、网游等幻想类小说占据着中国网络文学的绝对主导地位,其中虽然不乏优秀的类型小说,但“金手指”“玛丽苏”“爽感”等手法无节制盛行,也带来若干问题,大量跟风、雷同,乃至抄袭之作缺少基本的逻辑性,艺术审美遭到了破坏,这显然对网络文学的长期发展有害无利,更是阻碍了经典网络文学作品的诞生。与单纯追求“爽感”的作品相比,这些现实题材作品带来的“及物感”或让读者的生命记忆与作品产生碰撞,或帮助读者意识到责任、死亡、战争、贫困等沉重的人生命题。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明白:网络文学不只是轻飘飘的消遣读物,更能承担起透视表象、超越琐碎、索求真理的责任。其次是现实题材作品内容更具时代性和精神性,文学在本质上是一项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描摹现实、反映现实、干预现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精神超越。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如今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前沿,网络作家将目光投向火热的现实,捕捉发生在身边的人物和故事,描绘鲜活的平民生活,从而激活了网络文学的在场意义。这些参赛作品涉及脱贫攻坚、抗疫救灾、乡村支教等题材,并将思想的触角探向“小我与大我”“时代与世界”“欲望与理想”“传承与变革”等精神向度,探索具有深度的时代课题,无疑是网络文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这次创作评奖活动的作品多采用实地调研、采风探访的方式获取材料,在此基础上精加工而成的故事更加真实,也更打动人。例如,《扎西德勒》的作者将自己的调研记录总结如下:了解援藏政策,包括援藏干部选拔流程、工作内容等;了解德格县的气候环境和藏族习俗,尤其是康巴藏族的饮食、服饰、姓名、交谈、婚嫁、丧葬、礼仪等方面;实地调研德格县、格达乡、扎多村(农业中藏药种植)、尼玛新村(畜牧业牦牛养殖)的脱贫工作;调研德格县旧城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牧民定居、中藏药种植、牦牛养殖、文化旅游开发,以及医疗、教育等方面。显然,调研涉及援藏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俯下身去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一线,挖典型、重细节,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和人民检验的现实主义力作。

  以人物的“真成长”塑造文学品格

  从人物塑造方面来看,此次“金桅杆”奖获奖作品都在人物塑造上花费了一番心血,一批形象鲜明、性格凸显、品质高贵的主人公跃然纸上,令人难忘。其中最为难得的是,这些作品往往从探求人物情感入手,不断挖掘人物的心理世界。在这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是麦苏的《生命之巅》,这部小说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医疗救援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作者既突出了他们紧急救援时的工作效率、医德素养和献身精神,也揭露了他们作为普通人内心的苦痛、创伤。例如,主人公钟景洲因突然遭遇家庭变故,做手术时连续发生小的判断失误,他将这种失误视作母亲不治身亡的主要原因,因而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此后钟景洲与同事组建定点医疗救援小队,助力乡村医疗事业,最后终于克服心理障碍战胜了自我。在麦苏等作家笔下,人物不再是简单的叙事符号,他们不完美,也不再拥有无敌的“主角光环”,人物经历过挫折、磨难后成长令人信服。这种写人物的态度和实践与那些“小白文”“爽文”是截然不同的,后者在小说开头和结尾处并没有多少不同,只不过多了几件宝物,攻破了几座城池,因为没有展现生命的褶皱,作品主角的成长只能算“浅成长”“伪成长”,同这些现实题材作品呈现的“真成长”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在塑造人物时,网络作家开始重视环境与人物之间的紧密依合关系。缪娟的《人间大火》围绕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夏洋,叙写了同一小区里几位因十二年前一场大火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年轻人的爱恨纠缠。夏洋的工作主要围绕着两个社区,一个为老旧小区,一个为高档商业小区,别看两个小区定位差距大,各种糟心事同样层出不穷,女主和她的同事们整天为小区里的住户解决各种问题,包括给小区里的人遛狗,房子坏了没钱修要想方设法去搞钱,喜欢屯垃圾的大爷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整个小区的房价,有大爷养公鸡被投诉要上门解决等等。在这些表象背后,小说的叙事核心涉及秘密、真相和复仇,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对人性之善的追求,并告知我们他人非地狱,人间很美好。

  徐江小的《锈蚀花暖》与《人间大火》颇有些相似之处,故事背景设定在东北一座砂轮厂大院,三代职工子弟和一部分新来的年轻人混居于此。在同一个老旧大院里,人与人之间因为各种生活琐碎之事不时上演矛盾冲突。例如,围绕着大院换门的“攻守战”,老住户和年轻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退休老领导吴恩奇与孙子的生活习惯、认知观念差别巨大,不时上演“离家出走”的戏码;以萧淑严为代表的业主对小区物业多有不满,每次问题的解决都要经过反复多次拉锯。在大院这样的典型环境里,人物的性格特性被生动地刻画出来,并使得这些角色的发展合理、不突兀,而以姜子喆为代表的物业团队尽职尽责,改善了社区的生存面貌,对环境起到了能动的反作用。

  另外,在其他获奖作家的笔下,人物越来越多地以群像的形式出现,这是网络小说作家写作能力提升的表现。除了男女主角,作家们还能抓住次要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充分点染,这些地方体现了写作者的匠思所在。如在《生命之巅》里,夏沫和张冬代表着医疗事业的新生力量,透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读者能够看到新一代医护人员在援救实践中不断成长,正努力承担起职业所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故事“有情怀”才能打动人

  从作品的气质、格调来看,获奖作品大多带有一种昂然乐观、积极向上的气质,体现出一种宏大的精神追求。尽管小说中的主人公在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没有人因此沮丧、消沉,而是积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网络小说发展早期,也有一批现实题材小说出现在赛博空间,那时的很多作品常常带有一种感伤的甚至颓废的格调,世纪末消极、低沉的文风在当下现实题材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这一转变透视出时代变革对文学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

  创作风格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作者自觉将作品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带着责任和使命在奋斗。尤其是扶贫、支教、抗疫等题材小说,个体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接连不断的障碍,能够始终将公共性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这就使得作品在叙事时充满了更为强劲的动力。困难、苦难强化了小说的纵深感、厚重感,这种以生命质感吸引和打动读者的方式显然有别于幻想类小说“打怪升级”的“爽感”叙事套路。

  其二,这些作品不只满足于讲好故事,还能够从文化反思的高度提升作品的精神内涵。在小说《敦煌:千年飞天舞》里,上海姑娘夏邑因迷恋敦煌舞蹈而来到飞天故乡敦煌支教,考古学专业高才生也在大学毕业后来到敦煌文化保护研究中心从事壁画修复工作。两个逐梦的年轻人在此相遇、相恋、婚嫁、生子,也在工作和婚姻生活中碰到无数的困难,几乎将两人击倒。但在梦想和敦煌艺术的支撑下,文物保护同文化产业紧密联系到一起,敦煌舞蹈也借助新的数字技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可以说,正是敦煌文化的巨大魅力让这些年轻人相聚于此,其所涉及的文化继承和创新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在另一部小说《逆行的不等式》里,作者将目光主要投射在中医文化上。主人公不仅将自己学到的中医知识应用到海外维和医疗工作上,还在基层乡村中积极参与中医推广、中药药方和病房建设,并借助新媒体和网络推广中医文化,发扬光大这一中国国粹。正是在中医文化传承的背景里,这部小说很好地诠释出伟大时代基层工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轻易言弃的“工匠精神”。

  其三,有些作品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中表现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传奇故事。古代军事小说《孤凰》的故事设置在宋朝,国难当头之时,女主月宁安捐献家产,协助男主陆藏锋平定外乱、消除内患,既彰显了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家国情怀,又表现了坎坷中坚贞不屈的爱情信念。现代军事小说《东风擘》则聚焦当下,这是一部针对神秘的火箭军展开的军事题材小说,塑造了华强军、毕达银等多个青年官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军营的热爱、对军人的礼赞、对崇高的坚守,浓烈的“强军梦”与始终洋溢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作品呈现出昂扬豪迈的气魄。

  本次“金桅杆”奖还评选出两位新人奖,分别由尚启元和张芮涵获得,前者参评的两部代表作品为《刺绣》和《长安盛宴》,后者参评的两部代表作品则是《大旗袍师》和《回不去的远方》。两位新人奖作家虽然都很年轻,却拥有脱俗的艺术胸怀,他们的作品有着丰富坚实的民族文化内核。对于新一代网络作家而言,这种写作追求难能可贵。毕竟,文学的内涵远远大于故事,网络文学也不例外。对写作者来说,在创作中努力挖掘更深层的精神价值,才能走得更远。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