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09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获奖篇目揭晓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09-12-30

  本网讯 2009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获奖篇目于2009年12月25日由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评出,丁帆、陈众议、王彬彬、丁宗皓、郭冰茹、金理四代六位批评家及其作品获奖,获奖作者和篇目将刊登在《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第1期上。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每到标志性年份里,各行各业梳理总结性的文字都会大量涌现,对于本行业阶段性工作成果进行总结。 《当代作家评论》也不失时机地陆续刊发了一批优秀的总结评论性文章,对于一定时段的文学发展、文学现象进行回顾、研讨、重读。这次的获奖篇目,如丁帆的《1949:在“十七年文学”的转型节点上》,是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联性》论纲。这些年,丁帆始终以文化批判者的独立精神直面历史与现实问题,以鲜明的价值判断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这篇论文承接了他以往的基本观点,但对历史的论述更为细致、透彻,特别是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他的文学史观。丁帆在开篇就讲到 “六十年的文学史也该到再次审视和淘洗的时候了”,“六十年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然而,对于一个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和国的文学来说,却是一段充满着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历程。回眸它的进程,使人不能忘怀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事件和文学文本比比皆是。但是,究竟谁是谁非、孰优孰劣,面前的文学史读本仍然是很混乱,分辨是非、去芜存真的文学史重写任务是远远没有完成的。如今,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除了文学史的价值观念的重塑外,就是在六十年的文学史当中对作家作品进行再次的淘洗;再者就是能否从其发展进程中找出每次大的裂变原因来进行探究与分析,这些或许能为文学史的二次筛选和重写找出规律性的经验来。”王彬彬的《当代文艺中的“阶级情”与“骨肉情”》分析了“红色经典”的“阶级情”与“骨肉情”的冲突与沉浮,既理清了文本的内在结构,也探讨了历史语境与文本的关系,在一个新的层面上阐释了 “话语”与“权力”的关系,也是回顾性评论文章中一篇优秀的论文。读者可能会注意到在原有的“海外汉学研究”栏目之外,今年特地尝试增加了“当代外国文学”,收录了著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陈众议的 《拥抱情节——当今西语小说概览》,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一直是个不断探讨的话题,这篇论文为我们认识当代文学与批评提供了一个参照系。西班牙语小说界是外国文坛近年来崛起的生力军之一,在2006年12月布鲁塞尔世界图书博览会评选出的近十年来“十位最畅销作家”中,就有五位来自西班牙。陈众议对当代西班牙语小说发展概况进行了一次概览,有利于国内学界对于西班牙语写作世界发展状态的体认与研究,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也有借鉴意义。郭冰茹的《方法与政治——新时期文学批评研究》是她的 “新时期文学批评研究”系列之一,论文在反思新时期文学批评之中,对热议中的“政治化”和“再政治化”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特别着重揭示了方法背后的“政治”,显示了年轻一代批评家的理论锐气。丁宗皓的《在碎片上》,是对于现代诗发展的现状与窘境的茫然与痛苦的心声,正如作者在开篇处写的,“本文写作的动机,不是出自思想获得,而是出自茫然,关于诗歌的茫然。有人在现代化语境中从诗歌的大树上获得了果实,而我看见了,拿在他手中貌似果实的东西,仅仅是这个秋天的落叶”,现代诗发展到今天的现状,作者认为“对历史文化记忆集体遗忘,是现代诗窘境的根由”。金理的《〈平原〉的虚和实》是一篇具体的作品论,精到的分析,扎实的学理功底,使得此文在众多作品论中脱颖而出。作为年轻一代文学批评阵营中的新秀,金理富有年轻批评者的锐气与激情,文风执著、稳健,值得褒奖。金理的出现让我们对“80后”批评家怀有期待。(李桂玲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