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流动的家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葛少文  时间: 2022-12-06

  初冬的傍晚凌冽的寒风如期而至。天色已黑,下班时间,我站在商务写字楼12的办公室向外望去车潮滚滚的队伍铺陈成了潋滟翻涌的银河。我不似往日匆匆赶去公交车站,而是从容地掏出手机打开APP——“大连公交”,查看一下31路车的班次。整条公交线路,一共有多少辆车,分别都在哪一站,最近的一辆公交车距离我有多少米,一目了然。

  马路上,时尚独特、干净漂亮的公交站台比比皆是。站在整洁的站台上,人虽然多,但心情爽朗。车站里不仅设有车牌和垃圾桶,还有不锈钢质地的候车厅,夏天遮阳,雨天遮雨。站台里的公益广告与大连的城市景观紧密融合,生动形象地展示着主流价值观。不仅如此,繁华商圈的车站里还有LED城市电视,让游客在候车时,了解大连人衣食住行。

  “港湾桥车站到了,下车的乘客……”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穿梭于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轻盈小巧美观,低碳绿色节能。远远望去,一辆辆印着“纯电动客车”字样的公交车在城市里穿梭如鱼,非常醒目。大家自觉在站台里排好队,掏出手机扫“场所码”,然后使用公交卡或是扫码付费,鱼贯而入。温暖的热风扑面而来,坐在有短绒坐垫的座椅上,一扫浑身因等车而带来的寒气。车里的移动电视播放事新闻和中国传统文化宣传节目,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边的电子屏则沉默不语地演示着汽车现在在哪一站,下一站要去哪里。晚高峰的路上,公交专用道在为公交车加持着速度

  记得二十多年前,冬天里母亲怕我一个人挤公交车冷,于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把我裹得严严实实,棉衣棉帽,棉裤棉鞋一样不少,现如今公交车再穿这么多恐怕就要满头大汗了。在我小时候,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平时忙于工作,没时间接送我,于是我每天自己坐公交车上下学。如今回头看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公交车那条件真是和现在没法比。车辆长、速度慢、椅子旧、班次少、线路长,车子行驶时不仅冒黑烟,油味儿满天飞发动机还轰隆隆直做响。每次早高峰、晚高峰,小小的公交车挤得满满当当,有不少站点只见人上,不见人下。每逢此刻,大家总是毫不尴尬的“亲密接触”。可即便如此,司机与乘务员都一丝不苟地组织好乘客挤上车,几乎很少劝那些上不去车的人等下一班尽量不落一人。

  有一次放学,我在站台等19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时间长了站台上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时不时低头看表,有的焦急地踱来踱去,有的掏出“传呼机”给家人发信息。矮小的我站在人群的后面,看着那些男男女女的头齐齐地朝一个方向扭去……突然一个熟悉的、让人欣喜的车影闪入视野,车终于来了!大家摩肩擦踵纷纷挤进狭小的车里。由于我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不仅个头矮小,也缺乏挤车经验,不懂提前站位,也挤不过那些成年人,只能缩在后面随大流。眼看大部分人都挤上车了,还有四五个人的脚和腿站在门边,但上身和胳膊却还在门外面挣扎,我不知所措地看着他们,咬牙一闭眼,瞅准门口还有个插脚的缝隙便踩了上去,脚虽有了着落,可身体却在外面成45度角悬挂着,小手想使劲抓住车门把手却抓了个空,结果力道反弹回来,身体瞬间失去平衡。我心想:完了。正在我向后倒下之际突然出现一双大手,托住了我的书包,我这才没摔个大仰歪登。那有力的手大声喊:“大家快往里面挤一挤,挪一挪,后面还有个孩子!”乘务员也在车里喊了起来。原来,是司机师傅从驾驶室里下来了。他温暖有力的大手扶住了那个背着沉重书包快要仰壳摔倒且独自一人挤公交车的小女孩。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为了员工,成了为了母亲,但那个公交车司机的善举,仍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工作后,我虽学会了开车,但每次出行,我必首选公交车,那是一种由心底而生的放心与安心。

  哦,对,还有信任。每当远远的看见公交车要来时,而我却离站点还有三四十米,永不言弃的性格让我总是要飞腿跑一下试一试,每次司机师傅都会等我,这也让着急赶路的我发自内心地感激。长此以往我便对家乡的公交车有了深深的信任:他们一定会等一等正在着急赶的人。

  那天晚上,我和爱人出门办事,因为太匆忙,一不小心把手机落在了家里,我们不得不刚出门又回家。正值晚高峰,打不到出租车,我们着急三步并作两步往车站赶。正当我们离车站大约还有五十多米距离的时候,我发现公交车正停在站点上下乘客。我立刻拉着爱人的胳膊往前跑“别跑了太远了,肯定来不及,我们等下一班吧!”不常坐公交车的爱人边跑边劝我。“一定会赶上的,他会等的!”我顾不得多说,气喘嘘嘘往前跑。他虽不信,却也跟着我一起跑。远处,公交车整装待发,像极了等待孩子投入怀抱的老父亲。我们顺利上了车,爱人一个劲儿地感谢司机,而我除了感谢之情,还为大连公交司机的善良而自豪。

  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乘坐公交车从曾经的一哄而上,现如今排队上下车,秩序井然。曾经的争抢座位,现如今把座位让给需要的人;曾经的大声喧哗与吵闹,如今说话轻声细语;曾经的随手乱丢垃圾,如今垃圾放到车上的垃圾桶里。多年来,大连人乘坐公交文明之风早已遍地开花。随着国家的不断富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连公交车不仅在硬件设备上有了更新换代,服务乘客也是越发细心、越发人性化,让我们在凛冽的寒冬里,不仅身上感觉到暖风吹拂,心里也感受到“流动的家”所具有的人间温情。

上一篇:文保辽宁

下一篇:岭前岭后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