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21年辽宁小说扫描
来源:辽宁文学研究中心 | 作者:张维阳  时间: 2022-08-3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历史的泥淖,历经艰难险阻,饱经雨雪风霜,迈向光明的前途,让中华民族重获新生,让中国再次步入辉煌。在这重要的历史节点,辽宁的作家们以丰富的创作庆祝和纪念这重要的时刻,或以文学的方式深入历史,重温国家民族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揭示安宁祥和生活的来之不易,或注目现实,表现社会细部的具体生活和丰富多样的人生百态,表现当下国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处境,通过对现实的书写和表现,表达对社会民生的关切与眷注。

  关于历史叙事,首先要谈到老藤的长篇小说《铜行里》。小说中,老藤以铜匠行业为切口,以沈阳城为样本,借一个行业和一个城市的变革历程,展示近代以来中国的沧桑巨变。《铜行里》讲述的是铜匠们的传奇,沈阳城的往事,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故事。“铜行里”是沈阳城里一条胡同的名字,皇太极登基后,把城内制作铜器的店铺集中,形成了一条“铜行胡同”,市民称之为“铜行里”。清末民初,这里规模大的铜器店有十几家,小说着重讲述了石家的“富发诚”、令狐家的“永昌号”以及唐家的“永和兴”的故事。铜行里的铜匠们钻研技艺,大多专注于铸铜的某一领域,有人铸铜208钟,有人做铜烟袋,有人做铜的昆虫,在各自的细分领域精益求精,久而久之形成绝活儿,代代相承。铜匠们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重情重义。伪满时期,唐家遭难,唐家的女儿唐婉秋被卖到妓院,为了营救唐婉秋,石家和令狐两家倾其所有,凑齐赎金,让唐婉秋脱离苦海,救人后,施救者不图回报,义字当头。铜匠们不仅讲朋友情义,更讲家国大义,在“富发诚”,每一代铜匠都有心中所愿,第一代铜匠石嘉文想打造一个巨大的铜火锅——奉天第一锅,第二代铜匠石国卿想打造铜的大政殿,第三代石匠想打造国家纪念馆的巨幅铜雕,这些作品是其技艺的标的,个人的丰碑,同时也体现出铜匠们对于国家的关心与祝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希望国人可以丰衣足食,国家可以安定团结,政治可以清正廉明,这些铜匠不仅钻研手艺,也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物资供给不足,收集民间金属,铜行里的生意不能做了,闲下来的铜匠们拉车,替公差去收老百姓家里的铜铁,他们表面上迎合侵略者,为其做事,暗地里藏匿收上来的作为战争稀缺物资的黄铜,只上交一些烂铁,让侵略者的计划落空。事情败露后,参与此事的十八个铜匠没有一人出卖同伴,后来一并被送去煤场挖煤,死于万人坑中,他们为朋友而死,为兄弟而死,也为国家民族而死,正所谓“铜匠多壮士,义薄冲云天”。铜行里的铜匠们在战争时期守住了底线,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投入了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为祖国的建设做了贡献。为了支援三线建设,铜行里的很多铜匠去了南方,用他们的手艺帮助南方的工厂发展。留下来的人多数进了铜器厂,充实了工厂的力量。《铜行里》记录了沈阳城铜行胡同的历史,书写了铜匠们的传奇,表现了近代以来国家的命运,是东北历史叙事的重要收获。

  如果说老藤的《铜行里》讲述了东北现代以来的曲折经历,那么他的《北地》则讲述了四十多年来东北建设的艰辛历程。小说中,风烛残年的常克勋是个退休的官员,是小说不在场的主角,子209一辈重履他工作和奋斗的足迹,去广袤的东北城乡实地勘探他的人生现场,发掘那些让他牵挂的往事,将他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呈现出来。他履职于白山黑水的各个县区,每到一地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为当地谋发展,找出路,组织种植经济作物,保护自然生态,抗疫防病,侦办冤案,处理群体性事件,领导社员包产到户,兴办厂矿企业,组织国有企业改革……他根据地方和时代的需要,为当地的管理与建设投入全部的精力,展现了东北建设者的智慧与勤奋。当然,小说不仅讲述了主人公的功绩和成就,也有很多的失误和遗憾,时代的拘囿、认知的局限以及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很多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和改革的代价,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诸多的遗憾。对这些遗憾的书写使小说体现出坦诚的风格与自省的意识,在这些部分的映衬下,建设者的功绩更加真实而立体。小说中,作者将三十个地名设为三十个章节的题目,是主人公奋斗的历程,人生的地图,也是三十幅北国风光的画卷,三十个建设者贡献的丰碑。

  关于历史叙事的作品,王野的中篇小说《白狼水》也是值得注意的文本,小说书写了日据时期辽西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对婚丧嫁娶和风俗礼节的书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中,面对侵略者的残暴统治,辽西百姓在屈辱中艰难地生存,他们的生活虽然苦难重重,但他们就像大凌河一样生生不息,历经艰难险阻,压抑迫害,终于迎来自由的春天。

  工业题材方面,不得不提到李铁的小说。和老藤一样,李铁也有着鲜明的历史感和地域意识,注目于东北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变迁,他的长篇小说《锦绣》通过对锦绣金属冶炼厂命运的书写,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工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小说表现了工厂的建设与投产、规章制度的创建、生产目标的确立、技术路线的选择、股份制改革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任务与使命、机遇与挑战,写出了国有工厂的辉煌、困惑、疼痛和新生。小说着重书写了两代工人的理想与奋斗、经历与遭遇,在表现大国工匠精神与使210命传承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具体的工作与生活;既表现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热情,也表现了由于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工人所表现出的草率与莽撞;写出了国企改革过程中工人的困难和无奈,也写出了下岗工人自主创业拥抱新生活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锦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工厂的发展史,也是东北工人的心灵史。

  李铁的作品,除了《锦绣》,中篇小说《手工》也值得关注。小说书写了工厂中高级钳工的故事,荆吉和西门亮是师兄弟,当年在红星机械厂的钳工中出类拔萃,两人都手艺了得,技艺精湛,互相不服,争做厂里唯一的“大把”。在万人瞩目的市里举办的技术大赛中,西门亮凭借与师傅女儿的特殊关系,以微弱优势取得了胜利。钳工间的比赛虽有输赢,但当时工厂对工人手艺的倚仗,以及人们对手艺的关注,使他们都成为那个时代的骄子,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不久之后,数控机床的引入让钳工的地位不再,工厂不再需要手艺了,就连手艺超群的荆吉也面临被淘汰的处境。荆吉不屑于向命运低头,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机器发起挑战,像堂吉诃德一样,屡败屡战,最终也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命运。西门亮凭借自己的手艺去南方闯荡世界,但毕竟用武之地有限,也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收获,后来成了一名主播,在直播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手艺,他的手艺失去了实际的功能,成了供人参观的标本,他虽然赢了荆吉,但是输给了时代。《手工》写出了技术工人当年的辉煌,也表现了他们被时代淘汰后的迷茫和凄凉。

  潘一掷的长篇小说《子弟》从“工二代”的视角表现了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变迁,小说书写了三线工厂辉煌的过往、转型的尝试以及落幕的遗憾,记录了三线工厂的历史遭遇。更重要的是,小说书写了工厂中众多工人及其子弟具体的人生经历,书写了普通个体在变革时代的命运。小说中,西铁城厂的孩子们在厂区经历了热闹浪漫的青春岁月,也经历了改革后疼痛与荒凉的艰难时光,他们中211的一些人奋力拼搏,走出厂区,在外面的世界博得精彩的未来,更多的孩子无力出走,随凋零的工厂一起,在困惑与迷惘中寻找希望。这是一首旧日的恋曲,也是一首青春的挽歌。

  王开的中篇小说《东方欲晓》也是这一年值得被记录的工业题材作品。小说书写了面对西方的技术革新,东北国有工厂上下一心,积极赶超的故事。小说中,西方先进的技术不仅意味着对市场的争夺和占领,更是对我们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面对这样的挑战,东方厂的领导和工人们没有胆怯和退缩,面对重重困难和阻力,他们鼓足干劲,群策群力,凭借超乎常人的耐力与意志,最终攻克了技术难关,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为国防力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部小说让我们看到,东北国有大厂对于国家的意义,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利润,或者占有了多少市场份额,而在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小说不是简单的东北工厂的赞歌,其中提到的因南北收入的巨大差距所导致的北方工厂人才流失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工业严重依赖进口设备的问题,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读过小说,使读者在骄傲于祖国工业成就的同时,也对中国工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

  此外,安勇的中篇小说《一九六四年的逃离》也书写了工人的故事。小说中,作为技术工人的三叔有过辉煌的过往,他是行业比武的第一名,能耐大,被工厂的领导重视,分了房子,生活上一度春风得意。但时代的变化让他猝不及防,下岗后他的生活不再安定,朝不保夕,妻子弃他而去,他在孤独和愤懑中将儿子拉扯大,最后死于一场大火。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时代巨变的唏嘘,和对作为工人的三叔命运的惋惜。

  这一年,关注当下精神状况和社会问题的作品不容忽视,辽宁的作家们本着对社会和时代负责任的态度,拒绝回避和掩盖矛盾,秉笔直书。黑铁的中篇小说《无所依》关注的是功利主义导致的工匠精神丧失的问题。小说中,张天明是杂志的小编务,审过的稿子212需要找退休的老编辑李老师把关。李老师严谨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给张天明很大的触动,作为一个编辑,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对知识的渴望与敬畏,他严谨而博学,俨然是一个学者,曾因为编辑的水准不够而对作品进行了重新翻译,张天明对其非常敬佩。然而李老师专业的水准和严谨的作风并没有得到同事们的尊重甚至是认同,大家都认为行业已然如此,编辑做得再认真也赚不到钱,反而会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个暮气沉沉的行业中,在行将就木的杂志社里,编辑们都在忙着网购追剧,或者兼职写剧本,被功利主义者所同化,身陷消费、逐利和娱乐的旋涡,对工作不再热爱,对知识不再敬畏。

  面对功利主义,有人顺应或者迷惘,但也有人遵照良知的指引,不顾利益的诱惑和暴力的威胁,坚守内心的纯良,与之对抗。在伊尔根的中篇小说《桃花岛》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桃花岛是海河公园水面上的小岛,之前是一片荒地,经过老黄头数年的照料与经营,小岛植被繁茂,郁郁葱葱,水鸟成群,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商人们看到了小岛的价值,想对小岛进行商业开发,政府从繁荣经济的角度支持商人们的动议,但老黄头坚决不肯,他坚持要在这个城市为这些水鸟留下一个能落脚的沙洲滩头。他不为利益所动,也不惧暴力威胁,勇敢而执着地守卫着小岛。他在岛上种桃子,免费给市民品尝,想让这一片绿洲惠及所有市民,而不是某些商人牟利的工具。他像一块礁石,坚定地镶嵌在桃花岛上,为城市捍卫这一片珍贵的绿洲。

  张鲁镭的短篇小说《笑春风》关注的是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对纯真情谊的冲击和侵蚀。小说中,昔日的学霸小夏多年后遇到了同学肖林,上学时肖林的成绩虽不如小夏,但由于她嫁了一个开培训班的老公,当下的生活水平比小夏高出很多,这让小夏心有不甘。肖林热情地邀请小夏为其老公的培训班招生,以增加收入,小夏感动于肖林的同学情义。肖林告知小夏,昔日的同学付强当上了局213长,张罗同学聚会,肖林与小夏相约共同参加。小夏为了聚会积极筹备,又是美容又是买衣服,生怕在同学面前显得落魄难堪。小夏以为同学聚会是单纯的同学情谊的联络,实则不然,付强在上学时对小夏心存好感,张罗这次聚会可能是别有所图,而肖林让小夏参加聚会,是因为付强主管培训机构营业执照的审批,她希望可以利用付强对小夏的情感,为自己老公的培训机构申办营业执照,同学的情谊不再纯粹,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易。她的另一篇短篇小说《桉树下》揭开了一些所谓成功人士优渥生活的面纱,暴露了他们的功利与虚伪。小说中,秀儿在昆士兰大学读书,为了让她出国,家里把房子都卖了,她在国外过得并不宽裕,给富裕人家当保姆,却向朋友谎称自己是成功人士的私人助理,虚构一个富裕优越的处境。

  孙春平多年来一如既往地关注社会现实,习惯用文学的方式揭露社会上诸多的不平事,他的短篇小说《子夜的爆竹》关注了基层权力滥用的问题。小说中,大山深处的农村大沟大壑,土地不平整,难以展开大规模农业生产,所以农产品产量上不来,农民普遍贫穷。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家将这里设为种子生产基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这里的农民脱贫。但种子站的站长刘凤林中饱私囊,卖给农民不达标的种子,让农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农民找乡长处理此事,不想乡长和刘凤林有亲属关系,大事化小,形式上处理了他,实际上却包庇了他。孙春平并没有停留在暴露问题的层面上,他进一步写了村民的抗争,这正是这篇小说精彩的部分。遭受损失的农民无力通过正常的程序继续追究刘凤林的责任,但也确实真切地感受到了乡长对他的包庇,于是农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惩罚了他。他们聚集在葛彩云家,看她跳大神,捉黑猩猩怪,继而根据她的指引,追打所谓的黑猩猩怪。他们追到了一户人家,以捉黑猩猩怪的理由把他的家里砸烂了,被砸的正是种子站站长刘凤林的家。村民们以这种方式,对贪腐的基层官员予以惩罚,以闹剧的方式惩恶扬善。小说虽然以喜剧的形式展开,但已然给我们留下了问214题,如果基层的权力得到更好的约束和监督,如果群众申冤的路径更加值得信赖,那他们的利益就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也就不需要以闹剧的方式进行报复了。

  陈昌平同样是对于社会现实具有强烈介入意识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血涡》,触及当代商业社会中契约和良知的问题。小说中,工头儿刘有源意外身亡,地产老板张军为了应对刘家人对自己狮子大开口,伪造了一张刘有源的借条,内容是刘有源欠他五万块钱,并在朋友老秃的帮助下,去太平间,在借条上印了刘有源的手印。刘家并没有看出破绽,张军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一度良心发现,用提拔刘有源儿子的方式弥补自己的过错。但不久后,老秃如法炮制,也伪造了一张刘有源的欠条,借条上同样有死者的手印。这让刘有源的孩子刘博产生了怀疑,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并四处举报。张军胆战心惊,生怕牵扯到自己。老秃的意外离世让张军松了一口气,但派出所所长发来的让其配合调查的信息,又预示了东窗事发的可能。商业社会中,最重视的就是契约和信誉,遵守契约是经商的底线、商人的操守,对契约的无视意味着信誉的丧失,这是商人巨大的危机,甚至意味着经商道路的终结。张军为了减少损失,伪造欠条,是对商业社会底线的挑战,一旦发现有败露的风险,便惶惶不可终日,他将面对的,是法律的严惩、同行的惩戒以及内心的审判。

  宋长江的中篇小说《认识那个叫荷儿的》关注当下社会中年男性的情感困惑,表现了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优渥让一部分中年男人摆脱了生活的负累,面对生活的平淡,心生空虚,渴望激情与刺激,一些图谋不轨的人借机乘虚而入,用毒品与情色诱惑他们,最终让其脱离正常生活的轨道,堕入深渊。作者在抨击这些阴险歹毒的恶人的同时,也对部分人丰衣足食后表现出的心灵空虚,失去生活方向的状态敲响了警钟。

  陈萨日娜的短篇小说《碳水》关注当下社会青年女性的身材焦215虑和婚姻焦虑。主人公为了减肥,不吃碳水,身体对食物强烈的渴望让她难以忍受,坚持不住节食,她就大快朵颐,之后强行催吐,用这样的方式控制自己的体重。女主人公的这种身材焦虑来源于其对婚姻的焦虑,男性对女性的身材有着苛刻的要求,于是女性用这种自我摧残的方式迎合男性的审美,不得不说是当代女性的悲哀。

  还有一些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难以被归类,一样值得被记录。邓刚的中篇小说《潜进阿木尔湾》续写“海碰子”的传奇,小说讲述20世纪90年代初主人公去俄罗斯当“海碰子”的一段经历。通过主人公与俄罗斯渔民的“过招”,以及中国援建工人与俄罗斯姑娘的恋爱,表现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以及中俄两国文化的差异。曾剑的中篇小说《慈悲引》书写了六弟出家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僧侣的人生传奇。六弟的出家和家庭多子女、不堪重负有关。六弟年幼时,与外乡的捕甲鱼者“河口王”投缘,母亲就让六弟跟他去学手艺,给他当养子,几年后,“河口王”的老婆生了孩子,容不得六弟,他只得返乡。他想去当兵,但村里并没有给他名额,他离乡而去,出家为僧。机缘巧合,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寺院的住持,从此一心传经布道,扩建寺庙。他没有得到家庭的庇佑和温暖,却要为人们提供一方栖息灵魂的净土。他有一颗佛心,为了不伤及对面三轮车上的孩子,自己驾车急转方向,发生车祸,遍体鳞伤;为了消除人们对盗窃庙产女人的怨恨,他徒步远赴名山道场,为其请罪,代其受过;他还领养弃婴,关怀备至。曾剑塑造了一个慈悲僧人的形象,家庭关爱的缺失让他强烈地感受到爱的珍贵,他曾因此愤懑伤感,但终究没有困囿于怨念。他化身爱的使者,传播爱的种子,让世界因他的存在而多了许多温暖。老藤的《祛魅者》讲述了一个东北“明白人”的故事。小说中,老王是人们心中的明白人,他知识丰富,逻辑缜密,处事圆融老到,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令人信服,对事情的处理令人满意。他个人的发展也非常成功,先后从文、从政和从商,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来自乡土216世界的精英,在城市书写了一段个人的传奇。马晓丽的短篇小说《午后的细节》书写了发生在炊事班的故事,战友们互相竞争,也互相关爱,有偏执的对荣誉的渴望,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那是一个单纯而青涩的时代,通篇写满了作者对青春的怀念。班宇的中篇小说《我年轻时的朋友》讨论关于友谊的话题,有些朋友像是亲密的挚友,见面时无话不谈,可以互相袒露内心幽微隐秘的角落,但又好像没那么密切,一别数年,并没有惦记和想念,就好像不曾相识一般。双雪涛的中篇小说《刺客爱人》是一个精巧的装置,将都市白领的隐秘生活和多年前发生在东北的迷案连缀起来,结构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李铭的中篇小说《马艳红》塑造了一个勇敢泼辣、进取要强的东北女性形象。面对父亲的重伤和母亲的出走,马艳红早早地当起了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用她的坚毅和隐忍,带领几个妹妹追求幸福的生活。鬼金的短篇小说《荒野诗篇》通过描写摄影师对拍摄东北小城街景的投入和执着,表达了对东北小城日益凋敝的惋惜和隐忧。陈昌平的短篇小说《雪户型》通过一张借据,引出了多年前的一段情伤遗恨。孙炎莉的中篇小说《夜形如白昼》通过书写两段问题婚姻的故事,表现了中年女性对于婚姻的无奈与困惑。曲子清的短篇小说《路过》通过回乡投资者的经历,展现了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薛雪的短篇小说《修补师》塑造了一个技术精湛、善于修补工程缺漏的工人,不仅工程的错漏需要他的修补,工地的人际关系和家中的疑难状况,也需要他的修补。潘洗的短篇小说《要给你灿烂》表现了中年男人对事业和婚姻动荡的无奈。冯璇的短篇小说《水渍》表现了中年女人经历失败婚姻后的重生。班宇的短篇小说《缓步》表现了中年离婚男人独自带孩子的辛酸和不易。满城烟火的短篇小说《世界上的远方》表现了父辈和子辈的隔膜。杨家强的短篇小说《古柏芬芳》表现了留守儿童的辛酸与孤寂。于晓威的短篇小说《危险》具有浓厚的先锋意味,表现出217主人公紧张敏感焦虑的状态。万胜的《节日》表现了女人在婚姻中的困惑。

  本年度的小小说也值得关注,白小川的《寻青》表现了工人之间的兄弟情谊,李朝阳《贵重礼物》表现了官场上复杂的人事关系,巴音博罗的《椅子》、津子围的《鹊起》以及庞滟的《年关》书写了老年人的寂寞,侯德云的《鲍老》对艰难岁月进行了回望,佟掌柜《踏实》和庞滟的《去趟彩电塔》写出了平淡婚姻中的幸福。苏美霖的《终极舞者》描写了舞者对舞蹈偏执的热爱。

  这一年,辽宁的作家和小说获得了国内的各种奖项,也值得被记录。老藤的 《战国红》和孙惠芬的《寻找张展》分别获第一届辽宁省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津子围的《十月的土地》获得鲁艺文学大奖·长篇小说奖;老藤的《忧郁的星期天》、班宇的《冬泳》分别获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班宇的《山脉》和陈昌平的《教授与狗》分别获得第六届“金短篇”小说奖;鬼金的《柳暗花明》获得2020(第三届)右玉·《黄河》年度文学奖·小说奖;梁鼐的《哈布特格与公牛角》获得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津子围的《鹊起》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小小说·微型小说排行榜第二名;班宇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胡月、姚宏越、苏笑嫣、刘天伊、满城烟火五位作家获得第十届辽宁文学奖·新锐作家奖。

  2021年是值得被铭记的年份,在这一年辽宁的作家们也为读者带来了诸多值得被记住的作品。2022年已经来临,希望辽宁的作家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文学精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