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鞍山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发言辑要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0-07-08

  (一)工业题材创作面临的困境。中国作协会员,长篇小说《古洋河传》、《铁山风云》作者齐春卿说:工业题材创作是个很沉重的话题。因为写工业题材离不开改革开放的现实,从改革开放的角度难于把握,写得不好不对,容易惹来麻烦。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说,也不好把握,把工人写得很杂很低俗不行。相比之下,在农村题材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就好写得多。这里有个观念更新和突破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来,鞍钢走出了困境和低谷,怎么去写这个题材?像矿山公司,94年以后亏损6个亿,现在逐步扭亏为赢。这其中主要有改革意识强的管理者,怎么去写这个人,就需要有深度的思考,你要把这个人写成孟泰那样的英雄人物,读者就不信了。应当说,这多年来,矿山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正在写这样一部书,而且一定要写出来。我想,如果视野再开阔一些,全方位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环境下的企业生活,通过这样一些探索和创新,塑造的人物一定能立起来,我有信心。鞍山市作协顾问、老诗人汪蛟说:我在鞍钢工作一辈子,鞍钢这些年虽然出了些工业题材作品,但影响都不是很大。尤其反映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作品,不能离开鞍钢的改革改造,离开了就无法表现时代的主流和本质,工业题材的确不好写。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差异百倍。这些问题,你避不开,又不能不写它,怎么写,写什么呢?你避开写,职工群众不认可,你的作品就失去了意义。辽宁有个作家来鞍钢写篇东西,写老板的房子,职工群众看后反映很强烈,不认可。现在的干群关系、职工和企业的关系怎么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方面鞍钢的作家有优势,应当想些办法,把工业题材的作品写好。
  (二)关键是深入生活问题。鞍山市作协顾问,小说家邓洪文说:我写工业题材不多,因为对工人接触少,不熟悉,不了解。虽然一直在鞍钢机关工作,但是没有近距离地同工人接触,到企业去也是走马观花。不熟悉就写不好,所以这多年一直在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创作。所谓工业题材,工业就是个环境,实际还是人,文学作品就应当写人,对人不熟悉就没法儿写。有的小说,写的是工业题材,读起来很费劲,不吸引人,原因就是不了解人。关键还是生活问题。鞍山市作协副主席董学仁说:就鞍山工业题材创作的历史来看,当年草明、艾芜的作品,给鞍山的工业题材创作留下了深远影响。当前的工业题材创作,的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去年全国长篇小说出了1000多部,工业题材的作品只占了不到百分之一。这样的数字很说明问题。但我想,写好工业题材的作品,关键还是作家深入生活的问题。前苏联的斯大林时代出了很多工业题材的小说,这些小说在叙事上比我们的小说生动得多,写起人物、事件都游刃有余。他们也经历了一个变化。59年前苏联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后,其工业题材的小说,增加了许多从前没有的东西,主要表现为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描写。同他们相比,我们50年代的小说,更多的是概念化的脱离实际的作品。而改革开放以后,这样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也取得了成绩,像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去年蒋子龙在一次会议上说,工业题材的创作,视野应更宽泛些,与工业文明有关的生活都应该写进去。我们写工业题材作品,既要考虑到工业文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工业文明带给人们生活的重负和压力。工业题材怎样在反思中加强对中国现代工业深入的描述,把工人的命运同中国的命运很好地写出来,这是当代作家要做的。著名工人诗人田力结合自己创作实际,深有感触的说:我写世界,世界就是我的道具。我写工厂,工厂就是我的道具。就是以工厂为背景所进行的写作。诗歌其实最重要的是写人的心灵。人可以从事各种行业,工业呀,农业呀,商业呀,等等。但那只是人在现实中生存的状态。而写作者需要做的是观察和描述他们的内心世界,扑捉他们心中(包括那些一闪即逝的)东西。这是写作者的任务。我写工厂就写工人,写他们心里的酸甜苦辣,命运中的无奈与抗争。他们苦闷,我也苦闷,他们仇恨,我也仇恨,他们欢欣,我也欢欣,他们热爱,我也热爱。我想尽量生动的表达出来,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恰巧我本人也是一线工人,一个在工厂里倒班工作了近30年的工人。置身其中,我知道我身边的人他们想要什么,想要怎么样的生活。我与他们在同一个食堂吃饭,在同一个泛着油花的浴池里洗澡,所以相对来说,表现他们或者以工人为背景的写作,我更得心应手一些。更原创一些。但主要是描述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心理活动。当然,写工厂也不是非得强迫自己写工人的动作和生活,也可以写冰冷的器械,写原材料,写飞进厂房里的鸟,写废品库等等。但最后落到你的心上即可。让人觉得你是用心的,真诚的。你写出的东西,你的心,就和阅读者的心想通了。写文学作品就是在心与心之间挖一条通道。
  (三)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材概念。鞍山市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文畅说:对工业题材要有全方位的理解。一个是今天的工业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要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企业的新特点和新矛盾,这点很重要。具体来说,工业题材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但对工业企业也得全方位理解,国有、民营、合资、外资等,都是工业企业。就鞍山来说,财政收入原先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是鞍钢,现在地方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现在很少能看到反映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作品,有的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劳资矛盾很尖锐。对于全方位的理解,还有个把企业放在社会大环境来考察、思考的问题,作家的作品不应仅仅局限于国营企业,他和其他性质的企业,同农村、官场,必然也应该结合起来进行描写。鞍山市作协编辑于鳍说:狭义的题材概念,只是进入作者作品中的那部分生活。而文学作品离不开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赖以存在的生活环境。所以,在工业题材的创作上,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工业环境,而忽视了工业环境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就势必会造成工业题材创作的误区和盲点。她结合我省小说家李铁工业题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李铁的小说中,工业背景只是他塑造人物形象的载体,他的始终以人为对象,写人情,写人性,写人与人的关系。在他的工业题材小说中,许多鲜活的形象,都在用生命诠释着人性的美与丑,真实与荒谬,把现实世界的一幕幕充满着荒诞与悖论,同时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图像展现在读者面前。工业背景,不但没有成为作家创作的瓶颈,而恰恰为作家表现工业环境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安全简报》是李铁的一部著名小说,作家将一份份陈旧的企业安全简报连缀成一幅幅动感画面,通过发电厂的一起安全事故,使企业中各类人物依次浮现。在这篇小说里,李铁没有回避现实矛盾,而是通过笔端,把工业环境下人性的复杂、人心的微妙、人生的无奈尽显无遗。工业技术、设备以及企业改制,非但没有让作家无所适从,却为作品塑造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人物形象,提供了独到的环境因素。
  (四)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睿智思考,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著名作家、鞍山市作协名誉主席文畅说:作家写什么,怎么写,在四人帮被打倒和改革开放以后,作家自由选择权更大了。事实上,在国外,无论这个国家发达不发达,一般都没有提倡写什么题材。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我们党领导文学,对作家写什么有个提倡和主张,我们现在说的工业题材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文大前,我们就屡次召开工业题材创作座谈会。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从辽宁来说,根据中央的指示进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就更加注重这个问题。2003年,鞍山市政府、鞍钢公司、《文艺报》在鞍山也开会座谈这个问题。屡屡研究,千呼万唤。作为党领导的主流文学,提倡往哪写是应该的。但是提倡是一回事,写出来是一回事。文大前,影响很大的是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13万多字,中心是写反右派,现在回头看也不准确了。草明写《乘风破浪》是写大跃进的,《百炼成钢》是写国民经济大规模建设时期,罗丹写《风雨的黎明》、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是写刚解放恢复时期的。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后,写工业题材有影响的,现在看还可以的,就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但他也不写了。为什么?我觉得,文大前包括改革开放初期,有个对工业题材的理解问题。熟悉工业的不搞文学创作,不熟悉的写得又不像。究其原因,总的是社会思潮的问题。如果作家没有特殊的睿智思考的话,不可能写好工业题材的作品。鞍山有个作家写本工业题材的小说,出版社一直随着运动让他改,一直改到人不在了,三十多万字的长篇,最后终于夭折。到底怎么写 工业题材的作品,春卿说了几句苦恼的话,无论写哪种题材的作品,在当今中国,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离开这个主旋律,就没有对中国社会真实的进行反映。这就需要作家有睿智思考,把握发展方向,有远见卓识,不是过几年又过时了,这点特别需要作家把握住。就像巴尔扎克写的《人间喜剧》,马克思说它是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这点非常重要。我们写只能写发展变化、运动中的工业,发展变化到什么程度,同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而且二十年后也是肯定的,你就把这段历史真实地记录下来了。再一点,真实问题。人物怎么写?高大全没人信,就得真实,就要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真实的进行反映。现在不批小人物和中间人物了,自由度宽泛了,但要注重真实。这就需要作家突破些清规戒律,用新的思想观念写出真实的作品。当然没有生活写不出来,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睿智思考,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五)知难而进,走出工业题材创作的误区。鞍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鞍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丛波说:当前的工业题材创作的确很“难”。一方面,现在鲜有好的工业题材作品出现,使我们的创作缺乏借鉴和参照;同时我们的作家面对改革开放中很多没有定性的事物,难于把握,对于如何在作品中真实地反映现代大工业条件下的工业文明,缺少必要的思想和知识准备。当前的工业题材创作虽然很冷淡,但也应当看到,冷孕育热,只要我们知难而进,就一定会有好的作品出现。我们正处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十分明确,这是我们搞好工业题材创作的有利机遇。多元化的市场和崭新的生活方式,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鞍山作家具有老工业基地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还有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这是我们搞好鞍山工业题材创作的基础和优势。要在工业题材创作上有作为,就需要我们的作家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工业题材创作要走出一谈起工业,就是国有企业下岗,就是老英雄模范人物的误区,我们的观念停留在此,创作出的作品就不会被现在的广大读者所接受,要消除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后遗症”。走出误区,还要求我们潜心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的优秀工业题材作品,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同时要注意打破工业本身的局限性,不因写工业而工业,文学讲“小窗口,大世界”,如何以一个小企业反映大环境,大世界,使我们的工业题材作品更有人情为味儿,以真感人,以情动人,这是我们每个作家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评论家范垂功也从文学现代性的角度,从理论上阐述了作家在工业题材创作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方法和技巧问题。
  (六)发扬传统,继往开来,取得鞍山工业题材创作的新突破。鞍山文联主席郭庆雪说:鞍山工业题材的创作有着值得骄傲的历史。鞍钢的英雄人物给这座城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像孟泰,王崇伦等等。评论家傅汝新的文章《我们的工人谁来写》,我们说,鞍山的作家自己写。有鞍钢这片丰腴的土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工业题材创作方面可以写东西很多。工业文明的发展,为作家的创作带来的是新的机遇。关键在于作家如何去深入生活,睿智思考,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使鞍山的作家不辜负肩负的光荣使命。鞍山作协主席霍林宽说:鞍山作家对工业题材的关注和创作一直有着优良传统,就鞍山作家的整体实力而言,我们也有着一支蜚声鞍山、辽宁,甚至全国的作家群体,这是鞍山工业题材创作的基础和希望。虽然,当前工业题材创作出现了“愧对当代”的尴尬局面,工业题材成了作家们创作的禁区,但有理由相信,通过鞍山作家的共同努力,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鞍山的工业题材创作,一定会有新的突破。省作协创联部主任、著名作家郑晓凯在发言中,对此次座谈会给予了很高评价,对鞍山作家给予了厚望。他说,鞍山是辽宁工业题材创作的一个高地,在鞍山这片激情燃烧的土地上,曾经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工业题材作品。我们相信,经过鞍山作家的不屑努力,鞍山的工业题材创作一定会产生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卓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