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三部“中国好书”的作者谈“好书”
来源:辽宁日报 | 作者:赵乃林  时间: 2022-04-27

  
从左至右:老藤、鲍尔吉•原野、李铁


  由中宣部指导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的2021年度“中国好书”评选日前揭晓,42部作品入选,我省作家老藤的《北地》、李铁的《锦绣》、鲍尔吉原野的《乌兰牧骑的孩子》榜上有名。这是我省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具有标志性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三位作者,请他们谈谈“好书”。

  此次我省入选的3部作品均为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其中《北地》《锦绣》入选“文学艺术类”、《乌兰牧骑的孩子》入选“少儿类”。

  《北地》通过一位北国建设者对东北工作40年的回望,重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北大荒如何变成北大仓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展现出北地开发建设者的深厚情怀和不变信仰。《锦绣》是一部讴歌两代优秀共产党员忠诚担当、为新中国的发展奉献终生的工业题材长篇作品,是工匠精神与辽宁故事的形象化表达。《乌兰牧骑的孩子》讲述了草原深处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的传奇故事,刻画了一群纯朴善良、坚强乐观的草原儿女,创造了一个澄明奇异的童年世界。

  “中国好书”评选已成为阅读、出版乃至文化界一年一度的标志性活动。“您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书’?”采访中,记者就这个问题分别向3位作者发问。

  老藤说:“一部作品是不是好书,裁判权永远在读者,罗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这么认为,好书应该是那些能给读者以诸多思想启悟、触动读者审美交感神经、激发读者诚意正心、追求义理的高格调作品,这个说法有点绕,简单地说,好书,就是让人读有所获的书。”

  李铁说:“我觉得好书,就是能让读者读来心动的,有温度有情感的书;能有启迪意义的,让读者脑海里有亮光一闪感觉的书;能洞悉幽微人性,引人善良,传导人类间接经验的书。”

  对于好书的界定,鲍尔吉原野引用了罗素的一句话“简单而深远”。

  “那么,作为作家,一部好书又是怎样写出来的?”记者再问。

  老藤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要无愧于良心二字。作家是不是有良心,鉴定标准就是看其作品是不是忠实地记录了历史,而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作家有必要的艺术素养,而且更需要作家有探根寻源、追求真理的能力和勇气。我们常说文学要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须知三项职责都有不可或缺的前提——忠实,忠实就是尊重生活的本来面目,用心用情用功去写作,书写这个时代的信史。在李铁看来,一部好书一定要有温度,温度就是情感,只有作者对写作的内容有情感,对要塑造的人物有情感,全身心投入,才会使笔下的文字有温度。谈及《乌兰牧骑的孩子》的创作感受,鲍尔吉原野说,你和你创造的人物朝夕相处,和那里的草木耳鬓厮磨。结尾要与书中的人物和草原告别之时,以致恋恋不舍,痛哭出声。

  “中国好书”已连续举办9届,今年是辽宁作家入选是最多的一次。而且长篇小说是首获殊荣。

  一直以来,我省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实力雄厚,相比之下,长篇小说创作还有差距。为补齐短板,省作协一直在寻求突破,于2017年实施长篇小说创作“金芦苇”重点作品扶持工程,先后推出10部优秀长篇小说,极大地扭转了我省长篇小说创作相对滞后的局面,这次入选“中国好书”的《锦绣》和《乌兰牧骑的孩子》都是“金芦苇”扶持作品。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省作协将继续抓好“金芦苇”重点作品扶持工程,力争推出更多更好的长篇力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地抓好选题、扶持和推介,我省的长篇小说创作成果会更加丰硕,局面会更加喜人。”省作协副主席金方说。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