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找回人与自然的共生之路
——薛涛儿童绘本意向与风格浅析
来源:2022年7期《大众文艺》 | 作者:于凤仪  时间: 2022-04-20

​  摘要

  薛涛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第五代领军人物,其作品睿智、风趣、充满艺术张力,不仅得到了国内读者的喜爱,还赢得了海外读者的认可。近年来,薛涛出版了系列儿童文学绘本,以贴近儿童心灵的笔法,汇入独特的奇思妙想,在寓教于乐中向儿童传递先进理念。本文列举《脚印》《河对岸》《桃树兄弟》《邀人跳舞的小兽》四个有代表性绘本,剖析其独特艺术风格和表达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想内涵。


  引言

  人从自然走来,又将回归泥土,人与自然的关系本为一体不可分割。但工业革命和资本泛滥走到今天,反让这原本和谐的世界充满了喧嚣的杂音,给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带来了满目疮痍,甚至逼近生存临界点。即便如此,人们仍然迷失在金钱和物欲永生的虚幻里,前赴后继无法自拔。近年来,薛涛推出一系列绘本,在寓教于乐中向儿童传递先进理念,试图在素洁的心灵底色上描绘真善美的图画。薛涛以贴近儿童心灵的笔法,汇入独特的奇思妙想,为读者展现了闪动晶莹光辉、如钻石般璀璨的温暖人性。他在作品里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反省宇宙万物的量子关联,完成了一种寓言启蒙,从而上升到了艺术创作的新高度。他的努力不仅获得了国内读者的认可,更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同。

  一、生存与情感的矛盾纠葛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大地上留下无数脚印。这些脚印承载着更多历史不曾记录的篇章,给自然盖上了时光的邮戳。在白山黑水的中国东北,冬季盛产鹅毛大雪,人类脚印会在雪地上清晰显现,留下行动与方向的标记,储满各种各样的目光、情感与希望。不过,这些脚印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人的脚步又会迈向何方?这既是社会现实问题,又充满了深邃的哲学思辨。

  在《脚印》里,作家选取了一个普遍视角切入,人的脚步从乡村走向城市,探求一个时代的共性。父母撇家舍业摆脱贫困的追求,自是无可厚非。毕竟人们生活在当下,解决目前的困境极为迫切。但这种选择撕裂了亲情,使儿子小禧成为留守儿童。于是,他与爷爷的情感,以及乡村邻里之间的故事,夹杂小禧对远方父母的思念,成为这本书的主线。当读者面对两行雪地上离乡的脚印,恍然意识到,如此常被人类忽视的自然,就这样通过脚印连结在一起,定格为一幅图画。

  作家给读者讲述的这个亲情故事,就发生在当下,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因而被我们持续关注。人类为了生存和生存得更好,在大自然里开辟乡村土地,建立繁华都市。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无数人类的脚步,形成了一条脚印组成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每天都在发生着生离死别的故事,让人们时而欢笑,时而落泪。

  留守儿童在北方冰天雪地,内心渴望一个花红柳绿的春天,因为那是父母回归的团圆日子。这样的思念日显沉重,一个沉甸甸的主题落在雪地的脚窝里,也寄托在雪晴日出轻松明亮的希望里。故事里的小禧,因为牵肠挂肚的离别,一年四季守护爸妈的脚印,把所有的思念倾注在里面。如果暖风到来,脚印将会与冰雪一起消失,小禧便将种子一粒一粒地洒在脚印里,冰消雪化之后,野菊种子如同思念冒出了绿芽。一次意外山火毁掉了小禧日夜呵护的“脚印”,孩子伤心无比。在爷爷的精心呵护下,草梗如同画笔抹上浅绿,脚印重生了,小禧也在春天迎来了回家的父母和久违的亲情。

  当农村的打工潮席卷大江南北,农民脱贫致富的步履拥挤在每一个建设中的城市。他们用自己的脚印在寻求平等、富足的梦想,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这种无奈和遗憾在成千上万的家庭里上演,天气在眼中愈加寒冷,孩子在心里更感孤独。而在远方的城市,父母用辛勤劳作换取金钱,不去思考其中的意义何在。但是情感注定藕断丝连,小禧从妈妈的脚印跳进爸爸的脚印,脚印从寒冷里透出一丝温情。薛涛巧妙地把人类情感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完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他的眼里,脚窝里的每一丛野菊都在背诵古诗,当汽车按响喇叭,花蕾接二连三打开,举起无数个小脑袋,眺望全家团圆的幸福。

  薛涛的作品需要反复阅读,在故事和画面之外,他用生动的文字告诉我们,回归内心世界,关注每一个真实情感,才是真正明智的选择。人类与自然本为一体,缺一不可。

  二、跨越国度的无私大爱

  国度,是不同民族的壁垒与利益之墙,往往以高山与河流为界,以无数血肉生命代价筑成。而在动物的眼里并非如此,他们会受国界制约,但又葆有相当的自由度,不受人类法律制约。在这个名叫《河对岸》的绘本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断跨越国境的小熊,它因腿伤寄居在一只老熊的树洞里,将同类的爱通过栗子传达出来,将栗香久久留存在读者的脑海之中。

  薛涛的绘本是经久耐读的,这本《河对岸》同样具有这样的高品质。冰河此岸的冬眠老熊虽然缺乏食粮,却可以在冬季安然入眠。虽然它被意外闯入的小熊惊醒,却误认为是自己的孩子,迅速进入情感世界。“误会法”在作家笔下使用合理而纯属,从而吸引读者进入艺术空间。

  绘本是作家与画家共同打造的艺术世界,当读者通过俄罗斯画家安娜斯塔西亚阿卡普瓦的画笔,走入这个充满温馨和爱的艺术空间,开始感受到作家编织的美学之网,那种传递到心灵的强烈震撼。那只河对岸的小熊,常年生活在异国的动物,如果没有腿伤的意外,显然很难来到这个国度。但是老熊和小熊并未受国度影响,它们的语言交流十分顺畅。长时间的睡眠,甚至让老熊误以为面前的小熊就是自己的儿子,对栗子的要求成为亲情链条再自然不过的一环。

  我们再来看那条河,那条阻隔不同国度人们来往的篱笆。在熊的世界里却被淡化至虚无,冰冻的河流成为一条通道,成为故事不可或缺的载体。人类既需要篱笆也需要自由,但在很多时候,利益纷争在篱笆面前暂时被限制,自由也在这个时候被划上休止符。如果不是冰雪天,如果不是人迹罕至,这条河显然也成为了动物流动的壁垒。

  意外是惊吓还是惊喜呢?作家似乎没有在意这个重要问题。两个不同国度的相遇,他们之间用栗子联系起来的情感,那凝视的目光,那驻足的背影,才是故事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那是人类遗忘很久的同类之爱、两代亲情。它让我们跨越了国境之河,给读者带来的思考广博而深邃。

  那个小熊在树洞里养伤,长达三个月的时间。而它最后的回家,是因为隔岸母亲的亲情纽带,也提示我们界河依然发挥着作用,依然影响人类的交流与发展。但老熊嘴边留着的淡淡栗子香,无疑在读者心里留下了美好的惆怅,让我们在细细品味里想到下一个冬天,以及人类的明天,是不是真的会变成一个地球村。

  三、人与植物的精神连结

  一个等待拆迁的旧巷子里,有一棵爸爸早年种下的桃树,陪伴主人公小柯一同长大,视为自己的兄弟。旧巷子正在拆迁,铲车来了,桃树兄弟命悬一线,小柯挺身拦在铲车面前,救下了桃树兄弟。这是薛涛在绘本《桃树兄弟》里呈现给读者的世界,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增添了趣味、浪漫和人性的温暖。

  从森林走出的人类,对树木和草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是这种亲近,却不得不让位于几十年来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人们对于饥饿和贫穷的恐惧,远远大于植物兄弟的陪伴。作家给我们指出了这样一个无奈的现实,人类离初衷原来越远,这是一种最大的愚昧和短视,竟让我们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和鲁迅先生疗治国人精神一样,作家为当下的歧路和困境开出了药方,那就是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它们不是我们摆脱贫困可以任意践踏的物品。自然是有生命的,而且这些生命是我们的父母与兄弟,它们陪伴人类走过所有发展壮大的日子,它们还将继续陪伴之后的人类,不可或缺。

  翻开历史可以看到,睿智人类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呼吁环境问题,很多作家用自己的作品试图挽救自然,其实也是在挽救人类自身的命运。但是这种努力的成效甚微,成人认为眼下的东西更重要,总觉得那些呼吁杞人忧天,实在难于改变。薛涛把教育的视角投向了孩子,只有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将来才可能还我们一个蔚蓝的天空,清澈碧绿的江河,干净而有活力的土地。

  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孩子小柯剪了一个和桃树一样的发型。他找来爸爸帮忙,将桃树兄弟移栽楼下院子里。作家从孩子的情感出发,将改变付诸行动。春天到来了,桃树兄弟长叶开花,一天比一天茂盛。未来似乎充满希望晴天丽日,但扪心自问,真的会如此顺利吗?就如小柯和桃树的一样发型,在现实生活里很难见到,不会被学校和老师许可,因而具有别样意义。它象征着人类的改变,要从打破已有的规则开始。

  我们生活在规则之中,虽有牢骚和怨言,但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人都是顺从的。人们很少去思考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即便不合理也无力去改变。在《桃树兄弟》里,小柯不仅保留了和桃树一样的发型,还打算在来年的二月二,和桃树兄弟一起再换一个新发型。不合理规则在作家书中,可以被合理改变。

  人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中,完成了今天的文明世界构建。我们应该坚信,新的规则改变会使人类度过难关,走向新的辉煌。这种未来不应该只是人类的,还应该是自然的,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又一次胜利会师。

四、人与兽的和谐共舞

  中国作家薛涛与俄罗斯画家伊戈尔•欧尼可夫联袂创作的《邀人跳舞的小兽》出版伊始,就在业界和读者中引起关注。人是否可以与兽跳舞?我们带着这样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命题,走入薛涛又一个灵异童话故事,画家伊戈尔•欧尼可夫则用蓝、白、黑、黄、绿的五色斑斓绘出了这个世界。一个难以邀人跳舞的小兽,最终和孩子们达成了默契,甚至吸引了一个成年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人是否可以与兽跳舞?成人与孩子通常给出相反答案。他们会说:“人只能跟人跳舞,不能跟风跳舞,不能跟树跳舞,更不能跟小兽跳舞。”然而,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里,我们看到了从兽到人的艰难进化过程,兽性与人性的矛盾、纠葛、挣扎、分离……人类在试图摆脱兽性的努力中,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但又遗忘丢失了什么?于是,薛涛从小兽的故事出发,带我们找回平等、信任与美好……

  一只小兽失去了原来的舞伴,不得不走进人类居住的屯子,在无数次邀人跳舞被拒绝之后,它找到了原来舞伴的儿子田宝。田宝最初也拒绝了小兽的邀请,给了它一把生锈的钢锯,与钢锯跳舞的小兽引起了村民的注意,田宝为保护小兽开始与之亲近。最终他们吸引了一群小伙伴,甚至连一开始排斥小兽的田宝三叔也加入了他们。小兽、孩子、成人第一次达成了共识,开始了一场奇异而温馨的舞蹈。

  薛涛用柔软的笔触诠释着生命的和谐与崇高。在他笔下,小兽不再是被兽性控制的动物,而是一个充满人性的智慧生物。舞蹈作为一种较为深层次的交流,通过肢体语言传达自身情感,小兽渴望与人舞蹈表达了一种生命孤独中寻求爱和温暖、打破物种之间隔阂的诉求。这个舞蹈走过了死亡,经历了钢锯的锋利和金属的冰冷,最终进入到柔软且有温度的境地。这种由坚硬到柔软的过程,使得故事更为睿智丰满韵味悠长,也向读者传达出一种刚柔并济的辩证与不畏艰难的精神,体现了薛涛对于引导儿童成长的生态意识、生命和谐的创作观。

  中国志异文学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妖怪异兽的记载,《聊斋》中的志怪传奇也充满了神秘色彩。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薛涛的创作呈现出本土化特点,他笔下的小兽摈弃了传统中国文化中妖怪异兽的恐怖形象,注入爱与童趣的灵魂。他结合儿童幻想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以民族化表达方式体现东方魅力,给志异文学以新生与活力。

  除了积极展现东方文化,薛涛也为促进中外儿童文学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绘本《邀人跳舞的小兽》正是这一努力后的丰硕成果。中国作家薛涛与俄罗斯插画家伊戈尔•欧尼可夫相隔万里,却携手共创了如此美妙的一个童话世界。正如同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先生在本书导读所说:“绘本,其实也是文字作者和插画师一起跳舞。舞跳得好不好,既在每位舞者精湛的舞技,也在共舞时舞伴间高度的默契……”两位文学艺术名家的配合无疑是默契的,他们之间的默契跨越了民族距离、打破了国度界限,如同故事中的人与小兽共舞那般和谐。

  我们赞叹薛涛的文字的同时,又为伊戈尔•欧尼可夫蓝、白、黑、黄、绿五色斑斓的世界而震撼。他仿佛谙熟中国传统的五行哲理,使绘画在整体呈现出一种冰冷、幽暗的色调,又透出温馨与希望。那只封面上被放大的做出滑稽动作的小兽,通体漆黑、毛发蓬松,有着猫的头和松鼠的身体,一对蓝、黄双色的猫眼令人联想到高贵优雅的波斯猫,但吐出的舌头和舞蹈的动作又活泼灵动。这就使得整个画面在打破所有束缚的努力中,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故事渐进中,画面开始以蓝、白、黑三色为主,随着故事的发展,小兽和人类的关系更加亲近后,开始出现大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和柔暖的黄色;待到小兽再次被人类伤害,插画又恢复到之前的冷色;结局圆满时,插画以暖黄色为主、加入了更多绚丽的色彩,似是雨过天晴的彩虹。

  掩卷深思,人类发展的道路上其实充满矛盾,一边在破坏,破坏自然环境;一边在建设,万物皆为我驱使。归根结底是欲望在过分膨胀,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是自然之子,可是我们处处可见,自我膨胀让人类觉得自己是主人。这种角色的错位造就了所谓的辉煌文明,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当我们看到电影《流浪星球》会陡然惊恐,如果人类不反省不改正,电影就会成为未来的真实。

  有人类的情感与心态,以动物的形象出现,儿童文学充满了隐喻和象征。当我们对动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惊喜发现它们远比我们料想的聪明,而且充满情感。人类在艰难环境中生存,形成了以动物为食物的生活习惯。动物为了活下去,也时常出现食人的案例。在几千年时间里,人和动物成为敌人,互相戒备恨意难消。当人类日益强大,成为食物链的顶端,动物失去了与人类抗衡的资格,甚至被灭绝和濒临灭绝。我们是否能够放下积怨,与之和平共处,开始一个人与动物的新纪元?

  如今人类格外重视自然环境,对动物的保护与爱的意识与日俱增。但我们看到,仍然有人不服法律和规则,为了获取财富贪婪向自然和动物攫取,导致地球环境继续恶化。新冠肆虐,就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儿童文学作家牢记使命,用文字的形式唤醒读者,从孩子的启蒙入手,实乃功德无量。

  结论

  薛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深邃、广阔又充满哲理,让人阅读之后掩卷深思,颇有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之感。他以儿童清澈的目光探寻世间美好与哲理,以故事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熨平心灵冷漠与隔阂,带领大家寻求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之路。他的脚步充满艺术性,能让读者换发心底的热情,像极了一场动人的舞蹈。这场别样的艺术共舞跨越了国度和时空,甚至跨越了文字与绘画艺术,为世界与未来带来了更深层面的示范与引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