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心与你一起飞扬
——我在《2021辽宁文学诗歌卷》现场
来源:读写坊微信公众号 | 作者:闫缜尔  时间: 2022-03-16

​​​​  翻开《2021辽宁文学诗歌卷》(春风文艺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目录,有熟悉的名字,大多都是陌生的作者。我于诗歌曾尝试创作,也略有研究,于是带着挑剔的目光,开始审视。岂料,自首篇《沉思红山》(组诗)伊始,便被诗人们预设的语言给淹没了。我的思绪和感情的潮涌,随着每一首时而激情飞扬,时而深沉盘桓的诗篇奔流着。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读诗的人,不是我不能阻遏自己的冲动,而是因为由40多位诗人组成的方阵,他们吟唱的意象过于有力量。我要写下每一个诗人的诗评,宁可费尽周章称出彩虹的分量;我要走进每一首诗歌的意象,宁愿废寝忘食掏空所有的文采。

(一)

  历史的回响,豪气的滥觞。六千三百年前的炊烟,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第一位红山文化学者……一组意象,带着我走进世代流淌着的红山文化岁月的河。在袅袅炊烟里,端庄着红山女神的风采。在人类文明进入20世纪初年的端口,在历史的浮云里,溅出朵朵文明的浪花。一个学者,一颗冻不住火热的心,点燃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堆篝火。历史在惊天动地中陷入沉思,茫茫积石冢群,捧出镌刻文字符号的陶片。揭开一座石椁层层迷雾,在中国辽宁的西部,惊现出一个古老国家的文明。在春风浩荡里,生命在欢乐地翱翔,鹿纹黑彩盆里盛满的黄粱,多香!这是一首颂扬红山文化的诗作。简短的文字无以概括诗的精髓,却足以令我产生激昂的自豪!不独有偶,《我以我的方式解读你的名字》,这是一篇“大三线”建设者的英雄赞歌。数十万辽宁产业工人和科技人员跋山涉水,奔赴祖国各地,支援“三线”建设。六盘水只是一个点,诗人瞄住了这个点,以激昂的诗句,惊醒人们的记忆,震响人们的心灵。“共产党人和千千万万个英雄儿女/从当年起步打天下开始/就两手攥着空拳,双脚踩着泥泞/它最没有负担/最勇于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钢少气多,建设时期,我们同样钢少气多。“千百个开拓者风尘仆仆而来/千百个功能各异的机械设备蜂拥而至/无数个刺破青天的烟筒在风中矗立/遍地人烟,遍地炊烟/连同长空万里的乌云,加上/高炉的浓烟、汽车的尾气、矿井的煤烟/开凿隧道的尘烟,伴随火车喷出的黑烟/让六盘水山水苍苍,烟雨茫茫/浓烟滚滚是那个时代引以为荣的骄傲。”是啊!“一颗红心,一生青春交到祖国手里/没有人为一己之私来到这里.”对呀!“单纯与崇高,坚定与执着/绝对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否则,“怎么想象,英雄精神从何而来/建设者的铁肩如何担起道义”。诗人说:“当年六盘水建设大军中/每个开拓前行的人都是英雄/每个英雄都在做着前无古人的壮举/英雄是能忍常人不忍之忍/英雄是能吃常人不吃之苦”。“‘大三线’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们/他们不仅是历史的开拓者/更是响当当的共和国英雄”。“钢水有多少热血,空气就有多高温度/千万颗激动的心,与刚流一起滚烫”。“每个目送钢水前行、在钢流边的坚守/都塑造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段段震古烁今的诗句,一段段沸腾飞溅的情感,还原了昔日辽宁人的精神气概,也昭示出今天振兴发展的精神高地。英雄精神不仅敢叫日月换新天,也能,而且首先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超越生命的至暗时刻,更要超越命运锁喉奋力一搏的极限。残奥会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残缺的美,而是完美的精神。在“超越”面前,再健全的身体也不会自然而然书写心的传奇,再残障的肉身也能扛起艰巨的挑战,听见天籁的妙音。“每个孩子都是下凡的天使/残疾儿童只是被风雨淋湿了翅膀/让我们的日行一善/化为千万件爱的羽裳/在寒冷的冬日/温暖他的心房/种下爱与希望/点亮眼中本有的光芒/成为美丽世界的力量/愿每个生命/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自由翱翔”。这不是慰藉,而是超越者穿上羽裳后的告白。这不是自然造化诗的语言,而是主宰命运者的铿锵行动。

(二)

  当城市在烟雨笼罩中的时候,开启了新一周的工作,你的胸臆是否充满丰盈呢?不知不觉中,天空中又开始飘洒大片大片的雪花,早春已悄然到来,而残冬又不肯离去。梅雪和春雨交织着,自然的造化如此神奇,又如此令人心动。诗人更喜欢金色的秋天。“秋叶五彩斑斓/秋风舞姿翩翩/秋雨情意绵绵/秋天五谷丰登”。可是,终究要和秋天“再见”。“离开你的日子/很迷茫/有时一个人/静静地凝望北方/那段绿色年华/经常在脑海里回放/一壶老酒/又把我带回远去的时光”。不忍离去,原来只为了你!不想把“一个老兵的名字淡忘”。因为那“歌声笑声/能战胜寂寞和孤单/能摆脱病魔的纠缠/能让上级下级共苦同甘/能让老兵新兵心心相连。”想起英雄,便联想到了行伍,因为他们是守护和平安宁的英雄。想起“救命绳”,向河南水灾中救援的子弟兵致敬!一些牵挂已悄悄动身。于是,“死神终于无奈地转身/感激的泪,滴答,是另一种鸟鸣/而他们只谦逊地活动隐痛的身体,聚成一团星火/随时待命,向下一个春天出发”。飞翔的高铁,发出细长呼吸的月亮和星星。他们都是柔软的生命,是触碰我心的生命。“多么不可思议,又多么温暖、美好”。生活中不乏英雄,但更多的是凡人的坚守。在一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着无数生机,在跳跃的生命的音符里,“他们每一个/都在为一首大写的诗,创造着各自的/句子”。而每一个句子,都生成着“生活的热闹”,都闪烁着悠悠稻香。“一棵稻草,就是一面生活的镜子、标识/是新鲜的日子、欢乐,是无数次忽略之后/我们从大河之上取回的生活倒影”。转眼又是一个春天。“土地怀孕的夜晚/月朗星稀,暖风徐徐”。春天给人以希望,以梦想。春天是人与人、人与神恋爱的季节。“浸泡过的种子悄悄发芽/少女羞涩的眸子一样/正在偷偷打量外面的风景”。这不是一般的春天,这是生怕每一滴春雨滑落下去的春天。可是,已经滑落了,仿佛看到一双忽闪的大眼睛。“珍藏你的美丽一样/珍藏我所有的思念和企盼/三月的暖阳春风般拂过/暖暖地拂过一朵朵正艳的桃花/还有你披在肩上的长发”。美丽总是短暂的,正因为其短暂,才值得珍藏。不要无味地等待,那感觉已淹没在心间。诗人在《秋》的遐想中,现实主义的禾谷,在田野里宁静如斯;梦幻主义的花儿,不停地招徕理想的梦;后现代主义的向日葵,总是浓妆艳抹,而矛盾主义的“我”,总是躲在禾谷的背后,藏在花儿的中央,徘徊在向日葵的脚下……人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往往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不光是用来发现的,更是用来幻化的。“蜜蜂的脚,踮过每一朵花的蕊/鸟鸣在树杈上婉转低回/我的喉咙里,也有东西想要冲出/暮野四合,杏花树繁多/不远处一个穿粉色衣服的女孩子/倏忽之间,就不见了”。那隐没在杏花丛中的,不过是一个过客,时间的过客,情感的过客。你注定是一个“赶花的人”。诗人说:“我是这里飞出的一只/麻雀,在外扑腾许多年/飞过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沧桑。”在他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心灵一定会充满了敬畏,感恩的潮水涌动着,他由衷地赞叹道,生命如此美好。在他俯视大地的时候,他的心里一定会充满了愧疚,当父亲在病魔的吞噬下,是那样的无助,而他却不能给减去丝毫的痛苦,他会感到生命竟然如此孤独。村后的小山,他在记忆的春天里徘徊。在林中,他做着“枝条伸进蔚蓝的天空采摘云朵”的梦。看见父亲中年的照片,“帽檐的阴影遮住了他的额头,也遮住了他曾经的沧桑”,也遮住了“我还敢在谁的面前酩酊大醉”的缺憾。那个“割苇子的人”,是他心中深深的痛,只好将这个痛深埋起来。父亲虽然已经离开我许多年,却常常在孤寂的夜晚里梦见。在诗的王国里,不是没有“小我”,没有“小我”,何以成就“大我”,诗的价值和意义恰恰在于无数个“小我”,汇合成恢宏的“大我”气象。

(三)

  如果生活总如诗一样,该有多好!可是,任谁也做不到,才会有诗和远方。但,诗绝不仅仅意味着远方,远方只是梦想,诗意就在脚下。如果世上的人都有一颗诗心,都用诗意去化解生活,那恐怕这个世界也就不会有白发,不会有皱纹,就不会有哀伤和抱怨,甚至都不会有死亡。在诗的意象里,我们看见了“一匹漫无边际的马”,它就是我们的引领者。“在火焰面前它就是火焰,在阳光里它就是神的样子。”你说它是一匹马,再正确不过;但“一匹马是不可言说的/它的倦容抱紧秋风里的山河/首先是追赶,然后是超越/过程是神圣的,记住它的/牙齿和呼吸,记住风声和使命/一匹马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它/才可以找回事物的关联”。于是,我们在一匹漫无边际的马的引领下,生活发生着变化,生命的质和量都在提纯。“一匹马”,是漫无边际的,而“午后”的一些事物和场景则是静止的,只有“打捞”才能显出它的惊涛骇浪,比如,一场初秋的雨,让“你从沉睡中醒来/仿佛身体中贮满了疼痛和雨水/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你正一滴滴地把它们挤出来”。比如,“女人都骑着马匹,发髻被高高绾起”的一幅唐画,“肩和双乳都那么肥硕/她们只在春天出行,或采花/或荡起秋千/其余的季节像雾一样/飘散无影”。红海滩,我也曾讴歌过,它是生存的“滩”、是生活的“海”、是生命的“红”,是一个动与静交融的自然壮观。静时,“它依然守着这份咸,任凭海水袭来/烈日暴晒/顽强地信守着不曾改变的信仰;把小树/长成森林,把绿色熬成圣洁/风中的种子,和风一起躲避平凡/躲避飞鸟/厚植于滩涂。栉风沐雨,在平凡与卑微中/接受崇高的洗礼”。动处,“浪逶迤而来,巨大的回头潮造就碱蓬草的生/改变凋敝飘零、孤无可依/潮与碱蓬、海与岸,此刻无不发出无奈的叹息/平凡中的平凡,幼小的草却有如此恢宏的轮回”。生命在静与动的交融中,千百年传承下来,张扬开去。“在五月里绿,在十月里红/用时间的苦思冥想/为一座城市积淀,为一株野草证言。”其实,无论什么样的自然体,都寄托着人们的梦想。年轻时的梦想,中年时的梦想,老年时的梦想,不同年代的梦想,都是围绕着矿洞里永恒的烛光。因为,“光明与黑暗/形影不离/使命与牺牲/不离不弃/忠诚与担当/融为一体”。这是不是豪言的豪言!这是不是壮语的壮语!无论哪一个年代,无论年轻、中年、老年的梦里,“我就站在这里/任由天边飞过/袅袅的炊烟/婷婷的云霓”。在诗人放飞的思绪中,由远及近,就回到了内心,由近及远,就回到了出处。而很少有把“内心”和“出处”嫁接完美的时候,而《远方拉近》,却演绎得明白如话。在街头,“我是看客,脚下/两座山,是/角”。在远方“我跟着它们/直到最后,把自己/也变成星光/变成远方”。而无论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及近,我总是想听,那首你教的歌谣。“稍不留神/时光就会冲出闸门/涌向千里万里”。生命的意蕴由此放大,乡愁也变成了汩汩流淌的河流,韶华丰盈而铺张。你走以后,我就永夜漂流。你在故乡,我便常愁。我“就像一只小船/在梦之河上漂流/漂向何方/飘向那更深的夜”。飘向永远也忘却不了的你,这就是乡愁的最后结局,这就是故乡的诗篇。

(四)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最终都要把心托付给故乡。最应该逃脱肉身羁绊、最容易升华灵魂境界的思绪,为什么总是与乡愁纠结不清呢?也许这就是人的命运和归宿。接下来的一组组诗,就是这些意象的展开,它们与其说是把人的思想感情囿在一方方天地里,勿宁说是把人的思想感情从一方方天地里升华了,萃取了,让人的身体和精神一起融化了,消隐啦,凝固了。故乡的树,“一年比一年/增多的叶子/让它们更懂得阳光/那些渐去的叶子/都曾经在春天一起/接受欣喜/都曾经在秋天一起/接受悲伤”。欣喜和悲伤,是故乡树的色调,不也是人在生死之间徘徊的咏叹吗?“两只乌鸦,整个下午都站于树冠/阳光给它们涂了金色的披风/这些冻得可怜的守墓者/忠诚地盯着树梢”。而“真正的精灵是那只松鼠/它掉下一颗果子/正蹲在地上寻找”。这是典型的北方村落,这是抹不去的生命记忆。生也如此,死亦如此。世界从此定格、定调,尽管都会随风而去。在那遥远的地方,瓜地里,“铺天盖地的瓜叶在微风里窸窸窣窣”,“每一颗瓜都在悄悄地积攒着糖/涂画着好看的花纹。”碎布头,“这些跃跃欲试的小兽/沿着母亲指尖的一根线奔跑/转过身,它们就是一片瓦、一道墙”。“被栅栏与青草圈定了范围和生活的”狗尾巴草,一阵细微的风,轻拂着“它游移的尾巴和驿动的心”。时间是永恒的,永恒的时间在生命的缘起和尽头之间,都是残酷的。“这无情的时光啊/能很快将一个人吹旧/也能轻易将一个人踩死/如踩死一只蚂蚁”。在我的生命意象里,父亲是一座山,母亲是遥望的星辰。在我寂寞的时候,寻找山的背影,躲避风雨的剥蚀。在我畅怀的时候,总会想到要与星辰分享喜悦。于是,我特别理解诗人山居中的札记。却蓦然发现,“我喜欢看着远山/就不去看了/只看刚刚摘下的葫芦/它很嫩”。这,原来就是山中藏着的秘密。我常常遥望星辰,但我不怎么目送月亮。月亮也许是爱情的寄托,因为在我的心中,从不缺少爱情。而且在普通人的心目中,爱情都是一样的美。而诗人向往的是最美的月亮,因为它是在张若虚的诗里,因为张若虚的月亮,是他1300年前的故乡。如果想起故乡,当然故乡的月亮是最美的。故乡意味着离别,意味着永远的痛。“我想重新获得你的爱/可是我的根/已经伸展在异乡的地下/只在清明那一天/我会离开这座城市/去乡下找你”。所以,故乡总是不离不弃,它不在我们的每一天,而永远在我们的心里。九月,是最为意蕴丰富的意象之一,她可能是一个婀娜的女子,在一个清晨或者傍晚向你姗姗走来,它可能还是一个美丽的单位。“它是月亮的单位,你看哪,今晚的月亮又圆了。”但无论它是什么,都在那一方故土里。“那一方故土,定明净清朗”。你看吧:“大地欢腾/山河无恙/过往可以揉碎,重塑/你的模样”。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涌起乡愁呢?显然不是在青春绽放时,也不是在盛年花开季,它或许在余生里,或许在绽放的某一个夜里,或许在盛开的某一个醒悟的时刻。然而,后两者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我奔走,我欢呼,我像/一只伶俐的小兽,在一座/被雪花覆盖的城市里,把楼房/当成森林,把汽笛看作鸟鸣/在雪中,我仿佛有着/刚出生的好奇,一步步/留下了,无数新鲜的脚印/每一枚脚印,都不一样/你看,这一枚像浣熊,那一枚/宛如麋鹿”。诗人的乡愁,是别样的风景。因为“我把雪白的城池/改变成,一座无邪的乐园。”诗人坐在山坡看星辰,是在登山“要忽略多少风景”之后,是在与母鹿“湖水般深情的眼神对视”之后,是“在听课者脑海的花园、种上/思想的种子,等待/花开结籽的秋天”之后,在日落天黑之后。他“只想时光回溯,回到/那条河,那座山,那棵老槐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看夜晚满天星光璀璨”。为什么在生命的河流里,常常泛起乡愁的浪花?因为故乡,已成为概念。只有在需要时,在疼痛时,才需要“以旧时的月,疗伤”。因为“他乡的城市/似一艘大船/我在船的边缘,行走沉默/梦里,梦外”。只有在故乡的这艘小船上,“在旧时的月光里,刻出岁月的剑锋/把彻骨的孤独解剖/刮骨,清毒/用流星划过的线针缝合伤口/披上晨曦的斗篷”。挖野菜,是故乡记忆中最常见的画面,也是抒发乡愁时最清新的意象。“山珍海味一一品过,真正的甜滋味却在记忆深处。”不光是野菜,还有成垄舒展着的麦子,还有成捆拧在一起的麦杆,还有永远也扫不完的院子,还有“把天上的乌云扫尽,把制造黑夜的残星扫落”的想象,还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路上,那崖边开出的一朵朵在微风中发抖的小花。

(五)

  窗外飞舞的雪花,又化作了濛濛细雨,城市依然笼罩在一片烟云中。眼前的一行行诗句跳动着,忽然变得明亮起来。一组《独身女人的日记》引领着,跟濛濛细雨一起,走进一个女人的心灵世界。女人的心地永远是明亮的,哪怕天黑以后,也“需要打开所有的灯,以至于/我自己都相信了/房间里不再是我一个人”。女人为什么“喜欢下雨”呢?因为明静的心地,要开出圣洁的花。夏至盼雨,“喜欢一整天都在下雨,喜欢雨,落在雨里。”以至于“雨水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在夜晚的灯光下,泛着光。”即使盛夏时节,“走在街上,我在等一场大雨的到来,每一阵风都是幻觉。”在昨夜,“仿佛在海边/海风吹拂着浪花,带着潮水的/声音。我们在一艘/写着爱情的小船上”乘风破浪。这是梦吗?最好是,因为这是最美的梦;最好不是,因为再美的梦,也要开出让人呵护的花朵来。啊,我们!我们?是一个个人的单摆浮搁,还是好多人的排列组合?看来都不是,原来是以“我”为主旋律的爱的歌。“当我忽然借过神的双手轻轻伸开,它砰然开出潮湿的花朵”,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她的沉静多么古老/她没有身体,我们都相信/爱和美结伴,死亡这件事也会消失”。如此的曲调,听起来令人心碎。“人类歌声的野草/多少次/枯过又绿,一只夜莺,一对情侣/忽地进入我的感觉”。多么希望这种感觉永驻人间,可是,毕竟是一种感觉。感觉总是有可想象的空间,却总是飘忽不定,应该让爱有一个永久的归宿。“馥郁的香味我形容不出/深深地呼吸/白色的小花,香气/盖过了尾气和鸣笛”白色的小花,香气有没有分量?它盖住了其他,它压实了沉甸甸手牵手的情谊。梦里的彩虹,醒时的你,两斤足够重吗?“我开门,我看见了,头上顶着两斤彩虹的你”。时间来了一个倒流,空间来了一个翻转,而这,就是两斤彩虹的分量。“让我们写诗去”!无论写谁,都是铺垫。只有“写自己/写骨子里的理想/但不要写诱人的隐喻/刹那间的桃红/鸽子和云,雪和豹/都在爱里”,才能与一条江(鸭绿江)的精神气质暗合,才能容纳下过往的硝烟和沉默的英雄。雨在下,风在刮,看似不相关的世间万象,都在诗人心底的湖面掀起微澜。雨也许是孤独的,风不理解;风也许是孤独的,雨也不理解,而风和雨最需要的是相互的理解,因为谁也离不开谁。可是,越是需要彼此理解的时候,越是得不到理解,越是得不到理解,也就越是孤独。而人与人之间,亲人与亲人之间,最孤独的,也许不是相互不能理解,而是眼前的这一幕:“女儿堆好了我,开始往自己的身上/继续堆,她要给父亲堆一个女儿/她要让两个雪人依偎在一起”。这是不是一种伤害?是不是一种孤独?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有时孤独也是幸福的。在一面孤独的湖水中,“洗过的星星很亮”,它不孤独吗?“我踩在星光照不到的地方/就像踩着飘忽不定的流萤/风风火火/快速过一条暴涨的河”。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之间,依然是一面孤独的湖水。“归去来兮,都与群山花朵共舞,都与小溪流水和弦”。只有在孤独的湖面开出美的浪花,生命才不至于沉寂下去。孤独的这面湖水,直通天庭,最孤独的是你仰望天上那颗星辰的时候。因为她是远离你的母亲。“天上众多繁星中唯独有一颗落在眼前/我和天空的距离太远/而只能爱这暂时的水光波动”,而这水光波动的“暂时”,是那丝丝不断的雨汇成的。“雨没有皱纹/不会衰老/不会跌跤/不会伸出拳头抗议/雨下着。雨下着/多么无常啊!”即使“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也下雨,在不停地壮大那面孤独的湖水。我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境况,当你因忙碌而急躁,或者因无聊而焦躁的时候,微信里突然跳出一条无聊的信息,而且急待你的回复,你怎么办呢?“我卡在晚高峰的峰值,瞥见邻车小女孩摇下后车窗,朝天张大嘴巴,伸出舌头。”这就是一种答案。当你在最坏的情绪里,突然发现能让你逆转的感动,孤独的湖面就会风平浪静了。“两座楼之间/夜空静默/一些亮着光的地方/发出说话的声音/我想知道其中隐藏的秘密/仰起头,发现——/每扇窗户/在我潮湿的眼里/都是一小串月亮”。其实,这个秘密的秘钥,就是那一小串月亮。月亮透过天际,照在人的心里,他把你的秘密隐藏了下来,而把你孤寂的心温暖了。今晚的月亮,是不是有所不同呢?是的,昨晚还是弯月,今晚开始变得饱满,但这种变化,都已司空见惯。所不同的是,昨晚你还在忙碌,今晚你开始想家了,你开始有了孤独感。“该怎样去安慰一个,千里之外/想家的人”呢?让今晚的月亮捎去你的思念吧。“七号摊”,我不知,但我去过首山,我一直怀念那里的一草一木,无数次梦想着故地重游。突然有一天,我也许会造访,但那已注定是一片孤独之地。我还是在心里默念、祈祷,那草依然,那木依旧,不要惊了一片“湖面”,再升起阵阵涟漪。我第一次感觉到累,我的视线模糊了。当太多美好的意象集中起来,你会有承载不动的压力。而此时,“起风了”。“北风战栗着,瑟瑟发抖/抱紧草木灰与飞扬的沙砾/我们,深情地凝视/然后闭紧眼睛,缓慢地/接近真实”。这个场景,就是几十年前的童年。不知道风为什么冷,不知道冬为什么如此漫长。整个冬天都被白雪覆盖着,起风了,就有雪,直到我“背对阳光,背负沉重的行囊”,我再也没有见过如此的风雪,而在每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的心中“一盏灯依旧亮”。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故乡的小河早已干涸了,然而河床还在,不过已经被风雨剥蚀得面目全非。我在想,是什么在推动这个世界的变化呢?我们又是如何自处的?“我们在轮毂里,在齿轮的牙齿中间/我们在一个缝隙里让我们创造的地球一次/又一次/奇迹般诞生/细数到每一秒,每千万分之一的毫秒/在推动中,每一次都长着一副/新面孔”。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推动力”,它是谁也主宰不了的时间!在时间的长河之上,“我想要一对蝴蝶的翅膀”,心与你一起飞扬,飞扬!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