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学辽军’队伍建设”专题培训班学员代表发言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21-10-15

​​​​不负时代,牢记使命,创作精品,服务人民

程云海

  在这金风送爽,秋意盎然的十月里,我们相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作为一位基层文学工作者和文学创作者,我感到十分荣幸和骄傲。

  五天的学习,我们收获颇丰,通过对党史的学习,使我们更明理、增信,牢记了初心使命;了解当代文学史和辽宁文学创作现状,使我们认清责任和方向;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座,鼓起我们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因为文学的情缘我们走到一起,交流和探讨;因为对文学的一份初心和使命,让我们觉得人生更充实而有意义,是文学之火点燃了我们生命之光,是文学的星空引领我们去探索和追求美好的向往和理想。

  作为来自于基层作家协会的一员,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我组织协会的文友们开展了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学校的文学活动,倾听人民心声,了解人民苦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的优秀文学作品。

  比如我们采访了于洪区的永光村。村书记,每天早晚从每家每户门前走过,看看烟囱是否冒烟,留守在家的老人是否平安,他被称为“保姆式的书记”。这个小细节深深地感动了我。总书记曾对我们文学工作者指出,要关心人民冷暖和幸福,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这次学习中,我更认识到从生活中提炼主题的意义。

  我想通过文学采风和调研,我们一定会挖掘出许多生动的创作素材,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几年来,我和我的作家团队走进省内包括朝阳、义县、阜蒙、岫岩、清原、海城等四十多所学校开展公益助学活动,为中小学生义务送课数百节,受益学生数万人,捐赠图书万余册还有其他文体用品,努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我相信,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一定会影响他们积极向上的成长。我担任了多所学校的名誉校长和校外辅导员,还被评为省优秀校外辅导员。

  在和基层作家协会交流中,我发现文学队伍有断层现象,我认为作为基层作家协会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入大中专学校、工厂企业、街道社区,关注青年网络作者、自由撰稿人的现状,积极吸收青年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文艺群体中的优秀人才。努力推动“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为文学中人应该勇于面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分得清哪些是能够成为引领的审美,并且知道如何做好审美的引领。在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在这样的时代里创立并坚持与之契合的价值导向,用文学的方式,记录属于这个时代的亿万人民的理想,以及用亿万人民的理想创造出来的属于亿万人民的时代,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坚持服务人民,用文学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是我们每一位文学人的光荣使命和担当,通过这次学习,我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更大的收获,会更明确今后工作的方向,让我们自觉担起文学人的责任,努力创作出更出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的文学作品,为家乡腾飞,为文化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牢记初心 勇担使命推动辽宁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赵慧锋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学辽军”队伍建设专题培训班的学习,即将圆满结束。在这里我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分享这些天的学习感受。

  其实每一次参加省作协组织的培训,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洗礼,但是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就是觉得怎么刚开始有点感觉就结束了呢?或许是培训课程的内容丰富充实,安排得当,很接地气;或许是东财“博学济世”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更容易引人遐思,我感觉到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心就像抛入湖面的一粒小石子,沉静下来,收获满满。五天的学习培训生活因其短暂而倍觉珍贵。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收获

  开学第一课,滕贞甫主席引领我们从文学的视域学习党史,这个角度可谓新颖独特。今天上午又听了杨青山教授《弘扬革命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专题讲座,结合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的现场教学,我能感受到省作协的精心安排,培训课程紧紧贴着我们文学创作实际需要,为我们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新时代的要求,捕捉创新的灵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还有实践的指导。

  韩传喜、张祖立两位教授从地缘美学和地域文化视角谈东北文学创作,贺绍俊教授以近些年的小说创作为例谈如何从认识生活到提炼主题,孟繁华教授对中国当代文学史70年的研究梳理,这些专题讲座对辽宁作家及文学工作者应如何发现并书写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凸显辽宁特色,厚植辽宁文脉,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第二个关键词是思考

  这次参加培训的60多位学员大多是县市区作协负责同志,我在其中遇见许多熟悉的面孔,像李太勉、宋泓津两位基层作协主席,我们是去年新增补的省作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特别感谢省作协领导对我们基层作协同志的关心关注,同时我们也感觉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重了。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历时五天的学习培训,我觉得这些老师的专题讲授都让我站在了一个更新的高度上,认真思考:怎样来淬炼素质、提高自己,不负新时代,树立新追求,展现新作为;怎样从悠久丰厚的文化土层里和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萃取诗意,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新时代文化地标式的作品;怎样团结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第三个关键词是力行

  作协不是一般的民间文学团体,它是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有鲜明宗旨和完善的章程的进步的人民团体。普兰店是大连的一个新市区,是个出文人的地方。我做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作协主席,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团结带领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满怀对文学事业诚挚的热爱,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出独具特色的文学创作主题和文学活动,为文学爱好者服务,让文学之根深植在民间丰厚的土壤之中。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东财秋暮时。难舍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希望我们60位学员通过这次学习“充电”交流思想,收获友谊,追寻大连山海相依的浪漫情怀;牢记初心,勇担使命,携手推动辽宁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在“新时代”中履行“新使命”勇于“新担当”

刘远会

  我叫刘远会,来自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我的家乡历史悠久,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满族风情,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是辽宁母亲河浑河的发源地。我现在担任县文联副主席、县作协主席,是省作协十届全委会委员。刚才在上台的过程中我就想到了一句古诗:榈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这句古诗虽然不切合此时的东财,但是却暗合了此时的心情:东财银杏落,下午即离别。通过短短五天的学习,我们就要分别了,我相信我和在座的60多名同学一样都将把这几天的经历当成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际遇。

  作为2021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学辽军”队伍建设专题培训班的一名学员,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参训学员向为我们提供这次难得机遇的省作家协会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为本次培训付出心血的省作协领导、东财老师,以及工作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正是你们的精心组织和无私奉献,才促成了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大家搭建了交流平台,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此次培训为五天,滕贞甫主席以《从文学的视域学习党史》为题作了开班讲座。讲座结尾,滕主席的“我不写谁写,我不做谁做”,已成为此次培训的惊鸿、经典。可以说,这几天我们都是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的,虽然时间短,但内容丰富。老师们的精妙讲座,大多旁征博引,风趣幽默,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印象,同时也让我们明确了写作方向,学到了创作技巧。五天的学习,五天的提升,五天的洗礼使我们受益良多,感悟颇深。让我们感到了一个写作者应有的担当、责任和道义。在培训间隙,班级还安排了周恩来纪念馆的参观、开展了分组讨论,大家共同交流培训心得,一起探讨文学的真谛,以及写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许多认识不认识的文友互加微信,互留电话,在交流切磋中点燃了文学激情。通过这样的碰撞,提升了我们对文学的认知,对生活的思考,还收获了美好而真诚的友谊,这些都带给我们喜悦和感动,就像窗外金色的银杏一样,给予了我们生命和心灵的双重荡涤。

  前几天,看到辽宁文学微报发布的消息《 十月,辽宁小说作者的丰收之月》,记录了10月刊《小说月报》重磅刊发了辽宁籍作家老藤的《东北老王》,这篇小说,滕主席在讲座中也提到过、李铁的《手工》、曾剑的《慈悲引》、班宇的《缓步》。这些辽宁文学的精英就是我们的操守和标杆,他们扎根于辽宁这片热土,执着地爱着这片土地。今天是10月15日,沐浴着10月大连的阳光,已经结业的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十月,亦是我们的丰收之月。作为文学辽军的一份子,从此刻起,我们要努力增强自身艺术修养,在“新时代”中履行“新使命”,勇于“新担当”,走进生活,走进基层,坚持我手写我心,写好身边事,传递正能量。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作品,共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辽宁故事,记录伟大时代,书写时代华章!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今天,东财一别,让我们展翅高飞;期待,下次同学们再聚时,大家都创作出了更多更好的作品。最后,祝大家回程顺利,生活愉快,创作丰收!



把基层作协建成基层作家的家

蔡宝鑫

  我叫蔡宝鑫,是锦州市作协兼职副秘书长。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对“文学辽军”这一概念有了重新的认识:韩传喜教授讲的《地缘美学密码与辽宁文学创作》、张祖立教授讲的《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都有有所涉及。从“东北作家群”到“新东北作家群”,从“新辽西派散文”到“铁西三剑客”,虽然“文学辽军”的提出由来已久,但在最近几年,更有呼啸而来、高歌猛进之势。以前自己对“文学辽军”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概念、名词和作家、作品上,这次学习相关理论,使模糊的概念刹那清晰起来,我的眼界宽了,脑洞开了,激情上来了。决心练就一身好把式、真功夫,努力融进“文学辽军”的队伍中来,创作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筋骨、有品质的作品。

  通过理论学习,思考实践工作。自己参与作协3年的部分工作,感觉、触摸并坚守一个理念:把基层作协建成基层作家的家。

  把基层作协建成基层作家团结友爱之家。文学创作是小众行为,需要彼此抱团取暖。在创作上,互捧绝不互讽,朋友圈内互赞互相转发绝不熟视无睹置之不理,谁发表谁获奖,别人比作者还高兴;在生活上,互相帮助,谁有什么事,吱个声,作协的兄弟姐妹们站出来,出出主意,想想对策,搭一把手。在推广上,大家集中精力,互为宣传。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增强了作协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把基层作协建成基层作家人才培养之家。结合会员发展浅谈人才培养:坚持长期培养,绝不突击发展,比如2021年省作协会员申报工作已经结束,我们立即对作品发表虽有一定数量尚不够申报条件的,要求其争取迅速发表,决不拖延。坚持重点培养,对年轻的80后、90后、00后,加刚淬火,促其迅速成长,涌现了12位年轻的作家。坚持个别培养,对热爱文学但基础相对较弱的爱好者,坚持由老作家、文学编辑结成帮带对子。坚持各行业全方位培养,文学虽然小众,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注重在各行各业中培养会员,行政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农民、学生、人大政协,包括记者编辑,共同发力,共同收益,进而扩大作协的影响力。

  把基层作协建成基层作家能力锻炼之家。结合采风、研讨活动浅谈能力锻炼:采风活动已经形成固定的特色:和县区文联(作协)捆绑在一起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互相帮带,在活动中共同提高,既增进了感情,又锻炼了能力。作品研讨活动也已经形成固定的特色:凡是有作品出版的或者待出版但有一定特色的,都组织作品研讨活动。并且,每次都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捆绑在一起共同活动,嘉宾既有作家,还有评论家,包括读者;既有基层作家,还有学院派学者;既有热情洋溢的赞美鼓励,还有入木三分的评论建议。

  这次培训学习之后,将是锦州市作协换届之时。请相信新一届的锦州市作协,会不断强化“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使命担当,积极为推进“文学辽军”队伍建设作出贡献!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