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何弘:呼唤网络文学的新高度和新作为
来源:北方文学创作中心(微信公众号) | 作者:  时间: 2021-09-13

​​  2020年,在人类编年史上,狠狠打上了一个坚硬的绳结,也在每个人的生命里,留下了五味杂陈的刻度。疫情期间,一位年轻人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专心读书的样子,打动了很多人。此情此景,正应了英国作家毛姆所说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看到这张照片,我们知道,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需要文学。

  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超过10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接近4.7亿,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已经来临。从过去的不登大雅之堂,到如今的流量之王,网络文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超级金矿。但由于发育时间不长、增量巨大,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同质化、低俗化的倾向愈发明显,对娱乐化的片面追求严重制了它的健康发展。

  近日,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为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加快主流化、精品化、经典化进程,实现网络文学行业新高度、新作为,北方文创独家对话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

  以下内容根据此前采访整理完成。

  何弘:呼唤网络文学的新高度和新作为

  网络文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注册作者达上千万,签约作者过百万,存量作品近3000万部,并以每年200多万部的速度增长,读者近4.7亿,而且是影视、动漫、游戏最重要的内容源头,社会影响巨大,是社会主义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这么巨大的作者、作品和读者数量,表明网络文学早已解决了有没有、多不多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网络文学能否很好地向主流化、精品化、经典化方向迈进,关键问题在于能否引导网络作家确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以商业、世俗的心态从事文学创作的状况,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自律自强、提升素养,自觉承担起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用作品反映社会的精神现实,并对全社会产生精神引领作用。

  新主流: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书写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每个时代都有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文学样式,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网络文学应该成为网络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式,理应接续起文学的精神传统,去体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核心价值,要直面现实生活的难题和人类心灵的困境,帮助人们建立一种精神信仰和价值体系,这对个人生命的安立,对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强调,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

  2020年年底,中国作协组织136位知名网络作家从创作角度发出《提升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倡议书》,今年又组织45家重点文学网站发出《提升网络文学编审质量倡议书》,倡导作家和平台尊重原创,抵制粗制滥造,避免同质化、套路化。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文学的质量,中国作协不仅对创作者的创作题材进行引导,也组织作者进行各类相关培训学习,着力从创作端提高创作质量,此外,对网络文学评论家、网站编审,中国作协也组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还启动了网络文学“百年百部”系列活动,涌现出了《浩荡》《大国重工》《大国航空》《复兴之路》《朝阳警事》《你好消防员》《大山里的青春》《特别的归乡者》《传国功匠》等一大批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也是从根本上推动网络文学不断提升质量、持续健康发展,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精品:追求艺术性、时代性、社会性

  “网络文学”的出现,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的革命而必然出现的客观事实,其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文学载体的变化,更意味着文学的生产、消费机制和文本形态、审美特征的全新变革,在人类文学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学的作用不可替代,文学工作者大有可为。二十多年以来,网络文学已从最初的“文青”写作发展到今天空前繁荣的现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类型化写作模式,培育了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并反过来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形态。同时,相比于传统的静态文本,网络文学属于“流文本”,具有其独特的消遣性、陪伴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使很多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已不再像前人一样,是一种刻意为之的行为,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说对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更多基于审美需求的话,对网络文学的阅读则更接近消费和消遣,甚至成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生活方式。

  迈入新时代,网络文学不仅要凭借想象力的极大张扬和对于世界截然不同的想象,满足读者的情感需要和消遣需要,还要带领观众仰望星空,采撷平凡微光,饱览世界的辽阔,直击生命的精彩,进而接受更多优秀文化的精神洗礼,让网络文学真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桥梁,推动网络文学真正实现从娱乐性向艺术性、时代性、社会性的重磅升级。

  新经典:以作品立身,自觉承担时代使命

  经典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对人类共同拥有的美好愿望的展示和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不懈探索与追寻,在于它在直抵人的内心世界、触摸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时产生的共鸣:它对民族精神、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的讴歌与赞美等等。

  1998年,蔡智恒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出现之后,市面上很快出现了《第二次亲密接触》《再一次亲密接触》《无数次亲密接触》《最后一次亲密接触》等跟风书籍。在文学创作中,跟风容易、原创难得,经典才是文学永恒的生命力。十八大以来,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的精品力作涌现出来,既有反映党领导人民建立建设新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伟大历程的宏大题材作品,也有书写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的“时代新人”和平凡劳动者的故事,还有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网络文学走向经典化是必然的选择。

  文学创作是一项为民族培根铸魂的伟大事业,需要作家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和责任使命,不做市场的奴隶。过分追求点击量、订阅量、打赏等,是网络文学“三俗”倾向的重要成因。我们将致力于建立正确且有效的网络文学评价机制,通过评论、评奖、推介等手段扩大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帮助网络文学加快完成经典化的过程。传统评论主要以评论者的文本细读为基础,但网络文学因为文本过于庞大,文本细读的方式遇到挑战。此外,网络文学在线的一次性阅读与传统文学品味、把玩式的阅读不同,使读者的审美趣味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审美的变化可能需要我们做出新的探索,比如引入大数据分析等等。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学作为新兴的文学样式,未来必将是主流的文学样式,它理应担当起文学的各种使命。文学创作是一种个体的、精神的、创造性的劳动,弘扬核心价值观,不是要图解概念,而是要在创作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通过良好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从具体实践而言,要适应、尊重并发扬网络文学的特点,引导网络文学回归源头,以故事为导向,重新试图建立对新时代整体性的把握,才能造就网络文学的新经典。同时,要大力培养青年网络作家,团结引导青年网络作家坚持以作品立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传承红色精神,自觉承担历史使命。

  网络文学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广大网络作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精品意识,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以“品质佳作”讲好中国故事,推动网络文学加快主流化、精品化、经典化进程,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