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沈阳产业工人献给建党百年的鲜花
——商国华谈话剧报告剧《中流击水》的创作
来源:沈阳日报 | 作者:蓝恩发  时间: 2021-01-12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著名作家、诗人商国华创作的话剧报告剧《中流击水》,成为建党百年的献礼之作。1月9日,商国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的心情:“作为沈阳本土作家,我的目光一直聚焦在铁西,对中国工人阶级的敬佩之情和崇高的使命感,促使我创作了《中流击水》。”

  作家商国华的铁西情结

  作家、诗人商国华生长于有着“东方鲁尔”称号的沈阳市铁西区,有着强烈的铁西情结。40年来,他一直钟情于工人,为工人写诗、写长篇小说、写报告文学、写剧本。在他已经出版的十三部文学作品中,有十二部是写给工人和工厂的。他的作品《飞虹》《失衡》《钢铁作证》先后获得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辽宁文学奖。长篇小说《我们走在大路上》获得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由其担任编剧的电视连续剧《大路上》,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电总局最佳原创剧本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美国际电影节金天使奖。他先后被授予“沈阳市优秀文艺家”“辽宁职工文学艺术家”“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最佳写书人”称号。

  2020年,商国华把创作反映沈阳产业工人在东北振兴中,研发自主核心技术的话剧报告剧《中流击水》列入创作日程。商国华的思考是,在辽宁沈阳的舞台上,有多部反映产业工人主人翁精神的大戏。但是,缺少一部反映东北振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大企业研发自主核心技术,为国家争光的话剧。商国华告诉记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靠科技自立自强才是我们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让商国华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创作让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商国华说:“话剧舞台需要用一些浓缩的语言构筑戏剧情节冲突,写小说或报告文学可以用大量笔墨铺垫叙述,而报告剧则要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展现的故事都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要做到‘大事不虚’。由此,商国华在掌握故事主要脉络的基础上,又分别对剧中的主要人物,沈鼓集团的戴继双、汪创华、岳猛、刘润强等人多次进行采访。在舞台上再现沈鼓集团研发自主核心技术的场景,离不开研发情节的再现,为了让一些专有的技术名词大众化,以观众能听得懂的语言表达研发技术的剧情,商国华与时任10万空分总设计师的汪创华通电话,一谈就是一个半小时。商国华告诉记者:“这次写作是自己给自己出了大难题,但正是这一个个真实故事的挖掘呈现,才能让观众了解沈阳的产业工人在新时代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

  经过四个月的边采访边创作,商国华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初稿,也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的挑战。

 《中流击水》获得高度认可

  话剧报告剧《中流击水》,是根据沈阳鼓风机集团面对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冲破国外的技术壁垒,敢开顶风船,成功研发制造出10万空分压缩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沈阳产业工人在困难面前敢啃硬骨头,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新篇章的故事。

  话剧报告剧《中流击水》,以2012年沈阳铁西劳动公园内退休工人播放《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曲为序篇,引出了国有企业对国家贡献大小的话题,进而导出了沈阳鼓风机集团研发制造10万空分压缩机的故事。9场话剧报告剧,通过沈鼓集团决策、研发、加工、生产10万空分的过程,将研发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人的合理化建议、销售人员的执着坚守,国外企业的傲慢与偏见,以及沈鼓集团研发人员试验成功10万空分后的意气风发等真实情节的展示,成功塑造了沈鼓人的家国情怀,弘扬了沈阳产业工人共和国长子的担当精神。

  作品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在人物语言的选择,舞台时空的自由转换以及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上,都做了细腻的设计,保证了艺术性和观赏性。相关专家评论说,这部剧将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与震撼力,同时也会收到劳模可爱、工匠可亲、劳动可敬的舞台效果,让观众们对在东北振兴大业中沈阳产业工人所呈现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认知,有更新、更深层次的拓展。

  大戏5月见观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商国华创作的这部话剧报告剧的大纲,事先得到了沈阳市总工会领导的肯定,同时市总工会领导还对剧本的创作思路与创作主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部话剧报告剧也引起了市委宣传部、省总工会和全总宣传部的密切关注。

  目前,市总工会工人文工团正在积极筹备将这部作品搬上舞台。早在2011年,市总工会工人文工团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就成功上演了由商国华任编剧的诗话情景剧《我们走在大路上》,在辽宁大剧院的演出场场爆满,也因此才有了后来30集电视连续剧《大路上》的拍摄。

  商国华还告诉记者:“目前,这部话剧报告剧已经修改了15稿,将于1月底交付给市总工会工人文工团,力争在2021年5月将此剧搬上舞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