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20辽宁文艺季度述评——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春之卷)
来源:辽宁文学院文艺创作研究发展中心 | 作者:胡海迪 牛寒婷  时间: 2020-07-03

​​  一、音乐

  2020年的最初三个月,“抗疫”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主题。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音乐没有消沉喑哑,相反,人类共同的灾难把它千百倍地激发出来,尤其是歌曲,给英勇无畏的抗疫英雄送上钦佩、赞美、鼓励、祝福,也为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带去生活的勇气、胜利的信心。

  据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统计,从1月25日至3月末,已有200多名词曲作者迅速行动,相互约词约曲邀请演唱者进行创作,推送336首原创歌曲。

  88岁的词作家邬大为接连创作《特殊战斗》《紧急出动》《最美的人》《有我》等11首战“疫”主题歌词,满怀敬意为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加油鼓劲。作曲家李延忠先后为吴善翎作词的《祝福与祈祷》、胡宏伟作词的《相信春暖花开》、王羽作词的《手机传来远方的思念》谱曲。作曲家吕威先后为《万众一心强中华》《大爱暖中国》《别问我是谁》《一切都会好》《有一种信仰叫胜利》《必胜的信念》等10首歌谱曲,其中MV《万众一心强中华》《大爱暖中国》已全网推送。

  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的公众号上,陆续推出歌曲MV《加油中国》(义光词,胡旭东曲,马楠、庞龙演唱)、《我要你平安归来》(贾铮词,于学友曲,辽宁省群文工作者演唱)、《英难誓言》(孙二雁词、董金刚曲,韦铮、尚飞等演唱)、《情暖人间》(杨国兴词、刘丹曲,张岩生演唱)、《你的爱》(丁志波、李微词,莽原曲,李东海、闫欣等演唱),这些作品由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电声乐团)、辽宁省文化馆(辽宁省青年宫)等单位在短时间制作完成,及时为抗疫阻击战加油鼓劲。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及省音协官微公众平台也发表推广《万众一心强中华》《大爱暖中国》《我们在一起》《红手印》《出征》《兄弟姐妹》《同舟共济携手前进》《相信奇迹》《天使之爱》《只因为有你》《谢谢你,白衣天使》《我是党员不怕难》《最美是你》《逆行中的白衣天使》《天使的誓言》《有你在的地方》《背影》《纸飞机》《丁香花》等作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众多原创歌曲的广泛传唱,极大鼓舞了人们战胜疫病的坚定信念,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表达方式,用音乐的正能量发挥文艺作品不可低估的力量。《祝福与祈祷》(吴善翎词,李延忠曲)以朴实的旋律,真情诉说人们对武汉疫情的关注,为患病的亲人祈祷,希望他们早日恢复健康;为逆行的医护人员祝福,祝福他们早日取得胜利,平安归来;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度过难关,中华安好。歌曲第一乐段以抒情节奏为主,描写人们内心的希望,第二乐段旋律激昂,表达人们战胜疫病的坚强决心。歌曲《同样的爱》(韩春燕词、侯国栋曲)的音乐从开始略带忧虑的娓娓倾诉自然过渡到充满憧憬、坚定,达到情绪的高潮,唱出疫情中人们的普遍心声。《奉献·担当》(李铭、晓君词,吴朗、晓君曲)的MV采用A、B两段式结构,A段温馨、动情、朗朗上口,副歌部分以其高亢的旋律和激情的演唱来诠释医护人员奋不顾身与疫情抗争到底的决心。它运用美声、民族、通俗、美通四种歌唱方法,交响乐队编配让这一作品气势恢弘、催人奋进。《大爱暖中国》(张玉珠词、吕威曲)是女声独唱歌曲,从“把你的手啊交给我、让真情啊紧紧相握”的朴实温婉,到最后“人间有大爱,大爱暖中国”的高亢强烈,既亲切,又激昂,仿佛一位值得信赖的女医生的真心告白。《流泪的幸福》(张玉珠词,李昊朗曲)也是一首女声独唱,它与《大爱暖中国》角度口吻不同,是感染疫病后得到救治、终于康复的幸存者的感恩心声。歌曲旋律优美,通俗唱法所能表现的自然真挚,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歌词除句句押尾韵之外,还巧妙地采用句中韵的形式,如“忘不了当初的茫然无助”“人人相助当情同手足”,流转悦耳如圆荷泻露,与音乐的总体情调贴合无间。《纸飞机》(周琳词,周琳、沐络曲)是一首格调清新的作品。它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挂念远在武汉雷神山的医生母亲——孩子抛出纸飞机,希望它“帮我亲亲妈妈的脸,护目镜内疲惫的眼”。歌曲节奏舒缓,高潮部分也不过分亢奋,具有平静、沉思的气质,还有一种远离母亲的孩子特有的孤独、落寞情绪,十分动人。美中不足的是,这首歌曲的演唱者音色是成人的,与“长大后我要成为您”的“未长大”年龄不相符合。虽然歌曲演唱的种种细节处理得非常恰当,但还是不如一个未成年人的音色更适合这首歌曲。

  疫情期间,音乐家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辽宁交响乐团的多位艺术家分别在家中演奏,合力完成了《我和我的祖国》和《波莱罗舞曲》的视频录制,用经典的音乐旋律为疫情中的人们带去美、带去鼓舞创作《英雄誓言》作曲董金刚说,每一首战“疫”歌曲的成功推出都凝聚着众多人的付出——歌唱演员不计得失主动请缨,制作过程充满艰辛,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为拿出一首令人满意的作品殚精竭虑。作品的创作过程,需要为每个人演唱做指导、录像,为十多个人声音的修音准、调时值,影像的检查、后期合成也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短音乐工作者着实付出了许多辛苦。

  总体上看,辽宁音乐界在这一时期显示出相当的创作实力,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还需要更大的努力。例如在歌曲创作中,一些作品呈现同质化的现象。某些歌词出现口号式表达、抽象化语言,具体可感的形象性不足,不能形成深厚的意蕴。这就放弃了艺术的特权——用感性、形象抵达人心深处。某些歌曲的旋律和后期制作也稍欠新颖。其实,历史上那些占据高峰的艺术家,无论属于哪一领域、行当,大抵都会有一种超越平凡的心——即使创作同一主题的作品,他们也会本能地首先想象、预测一下自己的同行会有什么样的作品,而想尽一切办法做到与众不同。如果说艺术是用一种特别的手段重建人与世界的联系,完成“陌生化”,令人感知外物易麻木为敏锐,变习见为新鲜,那么“与众不同”就是抵达这个目标的重要标志。期待辽宁的音乐家能够推陈出新,在表达真实情感的基础上,让“与众不同”多起来!

  二、舞蹈

  在疫情中,舞蹈是受到冲击较大的艺术门类。它通常以众人协作的形式完成创作、演出,“聚集性”在所难免,因此,这一阶段,舞蹈艺术家受到的限制是相当大的。但正如音乐利用新的传媒手段在疫情中争奇斗艳,舞蹈也试图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下争得一席之地。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的学生徐悦和张莉林在住宅的客厅里分别创作了独舞,配乐并制成视频。徐悦的作品《疫·光》分为三段——在武汉方言歌曲的衬托下,一幅幅幸福祥和的图景;突发疫情后人们的痛苦;武汉方言歌曲重现,平凡而又美好的生活重新降临人间,舞蹈主人公拥抱想象中的亲人或爱侣,喜极而泣。拍摄舞者的录相设备,是静止的,表演也在镜框式的画面中进行。“表演舞台”是长沙发前一张蒙布的桌子。穿着长裙的舞者在上面跳跃腾挪,大多数时候采用坐姿,动作幅度不大。有部分动作借鉴了哑剧,用身体语言来状物言事张莉林的《心跳》也是家居环境的客厅,表现一位患者感染疫病、终于痊愈的经历。其设置的“表演场地”较广,动作幅度也更大,通过肢体的韵律,用翻转、跳跃表现对疾病的恐惧和竭力的挣扎,有较强的感染力。她们的这种独舞,受到摄像机位、环境条件的影响,但艺术常是于限制中见创意,这两位年轻学子的作品,可见其纳千里于尺幅的灵气和努力。

  《无畏》(导演:邱寔,舞者:寔、侯研冰等)由七位舞者的片断视频拼合而成,画面呈黑白色调,配以钢琴和弦乐平缓中略带不安的伴奏。七位演员开始各自戴上口罩,最后摘下口罩,浓缩地表现人们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作品的题记这样写道:“我们是求生者,是逆行者,是隔离者,而我们更是勇者,不畏艰难,只为胜利而奋斗。”除《无畏》之外,邱寔等四位舞者还录制了四段宅在家中特有的独舞。它们分别是:《病毒》(邱寔)、《逆行人》(侯研冰)、《窒息》(李京昊)、《隔离》(姚澜)。与疫情期间很多作品的激情澎湃不同,这几段舞蹈的视频色调灰暗,人的形像如同舞动的剪影,配乐有一种深思沉闷压抑的气质,现代舞表现方式的舞蹈动作也不完全决定于音乐节奏。音乐的作用,更多是在制造一种气氛和情绪。舞蹈所表现的,是疫情期间人们某些特别的状态,如《窒息》——舞者除戴口罩之外,还用一个大大的塑料口袋扣住头部,身体扭曲挣扎,让观众体会病患的痛苦。而《隔离》则是一个独自在家、寂寞失落的形象——从床前跳到窗帘的后面,祈盼曾经热闹繁华的“窗外世界”。寔等舞者的这几则作品,是疫情艺术作品中的异数,它在字幕上表现出疫情期间人们沸腾的心声,但作品中没有高声的宣言,而是略带忧郁和低沉,用一种冷静、忧伤的整体风格表达着对人类共同灾难的思索。

  视频时长不到4分钟的舞蹈《天使之歌》由辽宁芭蕾舞团刘婷婷编导,敖定雯、王占峰表演,舞蹈音乐是同名歌曲,其词曲作者、演唱者为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党政群工作部凡凡,视频导演为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张洋、王世文。众所周知,很多新闻报道、摄影图片都涉及到医护人员等抗疫英雄与亲人、爱人离别的场面和故事。《天使之歌》就是用柔声倾诉的歌声和舒展优美的舞蹈抓住这一瞬间,表现依依别情。这个作品的歌词、乐曲、演唱、舞蹈和影像制作,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并和谐统一、水乳交融。歌曲的词句,没有直接地面对疫情,而是采用朦胧、抒情的笔调,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火,匆匆散落。带我去看,夜空星河。别留我在、光的角落。雪花颜色,如夜沉默。时光啊,请等等我,别让泪从、汉江划过。时光啊,请告诉我,说我可以、这儿停泊。/梦里,樱花日落。暖阳之间,故乡山河。远方天空,谁在唱歌?轻声走过,如云朵。时光啊,请等等我,别让泪从、汉江划过。时光啊,请告诉我,说我可以、在这儿停泊。/时光啊,请等等我,让泪化作、白色焰火。时光啊,请等等我,说我可以、永远停泊。/等花开,风带着我,牵你的手,吻你额头。”歌曲音乐为四四拍,在四字句的间隔处,不时短暂停顿,在轻柔、深情的旋律进行中形成一种略带克制的忧伤,让担忧、牵挂的情绪表现得十分充分。歌曲演唱也恰如其分,声音收放自如,高潮部分舒展、抒情,真挚动人。两位舞蹈家的双人舞表现一对青年男女的离别场面,四目相对、十指相扣,是他们因隔离而分别;时而相拥,时而凝望,女孩的小转烘托出缠绵悱恻,男孩的托举映衬出万般不舍,是他们打破隔离的美好想象;最后挥手远别、遥遥相望女孩在樱花飘落中充满期待,期待远行的爱人归来,期待疫情结束、幸福生活重新降临……这轻盈、飘逸、舒展、优雅的艺术为疫情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特别的精神抚慰。值得一提的还有视频中的影像:黄鹤楼的远景、武汉长江大桥、落英缤纷的樱花、夜色中医院大楼窗口……它们时而“满屏”,时而成为舞蹈的背景。这些景物就像歌曲中的词句和舞蹈家的舞蹈动作,风格唯美,并且点到为止,注重写意,与不少视频中使用的纪实性影象大异其趣。从某种程度上说,《天使之歌》在表现方式上不是与疫情现实距离最近的,但它也能达到向英雄致敬、鼓舞抚慰人心的作用,难能可贵。它的巧妙之处,在于既与当下的现实有联系,又有某种程度的超越,反映人类共通的永恒的情感状态。任何艺术作品,都起源于现实生活,艺术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也是创作的常态。但是,任何创造都是艺术家个人取材熔炼的结果,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复制生活。适当超越具体情境,从生活的“个别”中提炼出某种“一般”,是艺术品长久广泛流传的重要因素。就以歌曲为例,远如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近如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1993年“3·15”晚会主题曲《雾里看花》,都有原始的创作动机和当时特定的场景,但它们能够成为独立存在的艺术作品,为受众的创造性误读提供可能,个中原因,是值得深思的。《天使之歌》生动反映抗疫战争中白衣天使的内心世界和牺牲精神,又存在超越时空的特点,祝愿它好运!

  三、戏剧

  主旋律创作既是辽宁戏剧一直以来的传统和优势,也是它在当下寻求多元戏剧空间、打破现实主义创作步履艰难的困局所在。相比于近年来中国影视领域主旋律作品的“与时俱进”,戏剧主旋律创作的变化并不显著。北京、上海等一线戏剧城市具有探索意识的戏剧作品和小剧场话剧、爆笑喜剧、小众戏剧的迅猛发展,以及地方戏的现代性转型等戏剧实践,都对观念仍趋保守的主旋律戏剧提出了挑战。

  2020年第一季度,现实主义风格的主旋律戏剧依然占据着辽宁的戏剧舞台。1月10日、11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原创话剧《工匠世家》,作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在中华剧场上演。该剧曾获辽宁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在创排之初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的“2019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东北重装集团的两个工匠家庭,厂里的关键设备出现了重大故障,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两代工匠不同的技术理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其中有青年工匠对传统工业的挑战,也有传统的工匠精神对青年工匠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的情感交集和思想观念的冲突中,作品集中展现了过去几十年来东北工人群体工作、生活和情感状态,歌颂他们的奉献精神。

  《工匠世家》延续了《郭明义》《干字碑》等主旋律戏剧的风格,主创团队多次深入基层工厂,体验新时代工人生活的所思所想所得。编剧黑纪文说,该剧反映的是三代工匠自强不息、困境中的奋进和崛起、逆境中的忠诚与坚守的精神。在舞美方面,国家话剧院导演查明哲评价说,该剧探索创造了独特的舞台调度,感染力极强,是辽宁人艺创作风格的新发展。

  创作一部戏剧作品首先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看剧的观众是谁?主旋律戏剧同样如此。找准了受众群体,创作中的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创作主旋律戏剧,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契合主流价值观的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从观众的需求出发,尊重他们在剧场的戏剧空间内的观剧感受。显然,《工匠世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剧中宋海波这个青年“海龟”工匠的人物设计就是例子。宋海波留学回来,不仅学会了德国先进的技术,更学到了不一样的价值观,他和老工匠父亲宋振远在价值观念、个人情感、技术方面的巨大差异和矛盾冲突,是本剧最大的看点。“尊重科学、遵守契约,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宋海波郑重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其实也把话说进了观众心里。遗憾的是,宋家父子冲突的戏剧线索推进得并不顺利,在全剧结尾,宋海波在技术和情感方面的双重“妥协”显得突兀,戏剧的情节逻辑让位给了舞台上的情感渲染。

  与着重打造主流价值观的《工匠世家》相比,罗怡春、钟一鸣(执笔)、郭晓鹏创作的话剧剧本《维持会长》(《新世纪剧坛》2020年第1期),虽然延续了辽宁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路径,但颇具特色。故事发生在1931年,张家镇的张家鼎被日军任命为“维持会长”,负责收缴全村人的粮食,以供日军调配。张家鼎的侄子张大力负责抗日义勇军的筹粮工作,与张家鼎谋划劫持日军火车运送的粮食,却因身份为国军特务的火车站长冯彪泄密而被日军杀害。在张大力被杀一事的刺激下,张家鼎最终选择了完成张大力的心愿,成功劫持火车,保证了义勇军的补给。

  《维持会长》着重塑造了张家鼎这个人物,这是该剧的看点。张家鼎是一个浑浑噩噩过日子,原本无心抗日、最终却走向抗日的普通中国人形象,编剧将他的生存智慧、他的“和稀泥”、他的好色和他骨子里的深明大义杂糅在一起,呈现了人物的好玩与复杂。与张大力的意气用事、倔强冲动,过于单一化的性格呈现相比,张家鼎的人物塑造相对丰满,整个故事的情节走向也极具说服力,但结尾张家鼎原谅日本军官渡边的情节,处理得不太妥当。张家鼎的台词“都是为了活下去”是剧本的内核,也是支撑人物行动的准则,但以此作为他最终不向渡边复仇的理由,还是过于牵强,缺少情节和内容上的铺陈。

  戏剧是舞台艺术,而剧本只是文学文本。早在两千多年前戏剧诞生之初,古希腊人就懂得这个道理:现场的演出效果而非一剧之本,才是判断一部戏剧好坏的标准。从舞台呈现的角度看,剧本《维持会长》中尚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剧本中人物的戏剧动作交代得不够细致,张家鼎邀请日军军官渡边来家中喝酒、张大力藏在缸中的情节,对白和动作设计不够贴合;结尾赵二妮杀死马二蛋的描写,因过于强化文学效果,而与戏剧动作衔接得不足不畅,不利于舞台呈现,等等。

  本季度,辽宁的主旋律戏剧再获殊荣。2020年1月9日,在广州举办的第三届华语戏剧盛典颁奖典礼上,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父亲》获得“致敬新中国话剧70年”十大代表作的荣誉。此外,2月李铭和刘雪编剧的小品《回家》由国家话剧院演出。根据李铭同名小小说改编的微型广播剧《圆谎》,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录制,并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微信公众号播出。与前述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相比,李铭的作品体量较小,它们如同辽宁主旋律作品的回声。

  面对奖项和荣誉,辽宁戏剧人应该做的,并不是急着创作下一部主旋律作品,而是认真思考如何在主旋律书写中打破固有的格局和套路,如何极力避免笔下的人物沦为新世纪的“高大全”形象。在创作中回到“人”,回到真实可信、可触可感的人物形象,拒绝刻板、模式化的人物和戏剧情境,保持理性、清醒、独立的创作立场和态度——这些,都是辽宁现实主义戏剧创作亟需正视的问题。

  四、美术

  庚子年,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这种改变,不仅意味着隔离与禁足的非常态生活,还意味着,原本平静的生活里少有的思考遽然而至。人应怎样度过短暂而漫长的一生?又该如何看待死亡?人们也许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那我们的艺术家呢,他们会进行怎样的思索?毋庸置疑的是,这场巨大的灾难,将深远地影响到眼下及至未来的艺术创作。

  2020年第一季度,辽宁美术界以“抗疫”为主题,发挥写实优势,创作了大量现实题材的绘画作品。2020年1月24日,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闭馆,但美术工作和创作并没停止。辽宁画家积极响应馆方“‘以艺抗疫’——美术创作行动”的号召,虽然身处居家隔离状态,但仍旧拿起画笔继续创作。2月3日,辽宁美术馆在公众号上推出艺术家结合自己的创作特点创作的一系列“抗疫”作品。其中,冷旭的篆刻《武汉加油》、《逆行者》,陈鹏的《致敬中国》系列连环画,刘勐的油画《战“疫”——张继先》,李群的中国画《坚守》《出征》等作品,均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宣传防护知识,歌颂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汤冷的漫画《一念之间》、《拯救》,山雨濛的油画《口罩》,形式新颖、立意独特,让人耳目一新,尤其适合网络传播。

  除了组织“抗疫”创作,自2月20日起,辽宁美术馆在公众号上推出微展厅系列“馆藏精品赏析”。这一活动为平时喜欢逛美术观、却不得不禁足的朋友们提供了难得的“看展”机会。微展厅上的作品每周更新一次,第一季度共推出朱屺瞻、张熊、颜伯龙、黄胄、蒋兆和、傅抱石、唐云等七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推文不仅对画家的生平、创作特点做了详细介绍,在对馆藏精品进行解读时,还附带不少当下相关的艺术动态信息,为观众全面了解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便利。

  除辽宁美术馆的“抗疫”活动外,辽宁省美协也组织了两次大型网络主题展,分别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网络漫画展和“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抗击新冠肺炎网络招贴展。之所以选择漫画和招贴画这样的创作形式,是因为组织者考虑到不少画家因疫情隔离而无法到工作室创作。在省美协的号召下,这两次大型网络展参与人数众多,共有数千幅作品在网络上推出,受到广泛赞誉。

  在疫情大爆发之前的1月17日上午,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辽宁省艺术家企业家事业家联谊会和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沈阳日报书画院、东北文化产业网承办的第二届“辽河情•迎新春诗书画原创作品邀请展”,在辽宁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次展览邀请了十位画家和八位书法家,推出了一系列精品画作,辽宁画家再次发挥了在中国画领域的特点与专长。冯大中的《残雪》、徐勇的《开张天岸马》、白素兰的《喜鼠图》、张葆桂的《春风》、喻国玮的《长白大峡谷》、杨宝峰的《梅兰竹菊》、冷旭的《春风无限》等作品,均为现实主义风格的力作。

  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初春的残雪渐渐融化,冻僵在风中、似乎已经干枯的树枝,渐渐柔软婀娜,渐渐披上花朵的盛妆。不管空气中还有多少寒冷,春天还是把温暖一点点带到人间。疫情中的艺术,除了绽放在眼前的,还有很多默默、偷偷、悄悄的作品,没有一刻停止生长。我们盼着,盼着艺术在夏天的枝繁与叶茂。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