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竹乡纪事
来源:《中国文化报》 | 作者:李青松  时间: 2020-06-15

​  叙永,地处川滇黔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叙永有竹林面积一百三十六万亩,其中退耕还林种竹子就有五十五万亩。通过退耕还林,直接补助给农民的资金就有六亿元。

  四川省林草局退耕办主任张洪明说,叙永的退耕还林大部分种的都是竹子,既改善了生态状况,也推动了竹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光是退耕还林中的竹子产值,每年就达四亿元。退耕农户人均从竹产业中增收就有一千元。叙永“用一根竹子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叙永,是著名的竹子之乡。竹子的种植始于秦朝。西汉至唐代,朝廷里专门设有“司竹监”和“司竹长丞”管理各地竹事活动。

  竹子的生长相当迅速,一般三五年即可砍伐利用。集约经营的竹林,每年亩产竹材可达二十根以上,远超过树木的生长量。

  世界上竹类植物有七十余属一千余种,而我国就有三十余属三百种。中国是世界竹子分布中心产区之一,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面积五分之一以上。

  中国的竹工艺品有上千种,浙江、四川、福建、湖南、安徽是重要的竹制品生产基地。四川竹编年产量达一百亿件。花色品种三千多种,竹制家具年产一百多万套,出口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竹农爱竹,但首先爱自己的竹。只要竹农在心里计算出退耕还林种竹后一根竹子的价格和成本,就已经懂得这中间的差价就是利润。“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不用任何人去强迫,竹农就会自己驱动双腿迈向竹林。

  当然,一批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在叙永期间,我们还专门走访了一个年产竹浆二十万吨的企业——江门竹浆造纸集团。这座现代化企业园区里,看不到几个人,但它巨大的吞吐能力令人吃惊——每天产竹浆板六百五十万吨。创造了六万五千个劳动力的就业,也为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培育了内生动力。

  叙永县水尾镇,有竹林二十四万亩,竹林负氧离子在一万个以上。先后获得“竹林康养基地”“竹林氧吧”等一个个能让人深呼吸的名头,吸引着大批游客。在水尾镇西溪村,游客可以到竹林里挖笋,参与生产互动。“三年竹,砍两头”“砍小留大,砍密留稀”,这些耳熟能详的口诀,连常来水尾的许多游客都掌握了。

  竹子真是个好东西。三年生的竹就是老竹了,三年要砍两次,而且越砍越旺。

  在甲寨子村,我们走进了村民潘洪贵的家。一打问,他家退耕还林种竹三亩,种的全是绵竹和硬头黄竹。老潘今年六十五岁,是个热情爽快的人,端出沙瓤西瓜和桃子让我们品尝。他说:“种竹子就是吹糠见米的事情,来钱快。缺钱花的时候,上竹山砍几根,扛到路边,钱就来了。”他说,“我一天能砍一吨竹子,手到擒来就净赚五百元。”

  老潘还开了一间小卖店,卖油盐酱醋茶,还有酒和香烟等日用品之类,但老潘说,不指望小卖店赚钱,由女人打理,让她有个营生。

  吭叽吭叽!吭叽吭叽!

  忽然,从老潘家的后院传来一种粗鄙的声音。我们过去一看原来是两头膘肥体壮的黑猪。也许是嘴巴痒痒了,那两头黑猪正在摇着尾巴,吭哧吭哧拱圈呢。

  老潘往猪圈里扔了几片笋壳,猪就咯吱咯吱嚼起来。我们都笑了,说:“老潘呀,你家的猪快成大熊猫了。”

  老潘告诉我们,他每年都养几头猪,年节就宰了吃肉。去年宰的两头猪,一头六百斤,一头五百六十斤。除了吃鲜肉外,剩下的全都烤腊肉了。我瞥了一眼,他家厨房的屋梁上,果然挂着一块一块的腊肉条,在暗处泛着红亮亮的光。他说,做腊肉是一门手艺,把猪肉砍成三四斤一块的长条,用盐、花椒、姜片、八角、桂皮、茴香和糖把鲜肉腌制十天左右(腌制的器具用缸为宜,不要用塑料制品)。腌制时,皮朝上,肉朝下,洒适量家酿的米酒,边边角角、皮上肉里都要顾及到。每天翻动一次,使盐、调料、米酒均匀渗入到肉里。

  接下来,用龙须草搓成的绳子把肉条串起来,挂在火塘上方的屋梁上,每天用柏木树梢烧出的烟熏烤。熏烤至少一个月的时间,那种柏木的香味就在肉里越积越浓郁了。肉条在屋梁上继续挂三四个月,待肉质干爽,水分蒸发没了,腊肉定型了,就取下肉条,用报纸或者牛皮纸包裹上,埋在稻谷堆里储藏,要吃时扒出来,洗干净,煎炒烹炸尽随人意了。

  老潘说,他烤制的腊肉风味独特,从来不卖,都是自己吃的。也送给亲戚朋友一些。

  我问:“养猪跟退耕还林有什么关系呀?”

  老潘说:“当然有关系呀,退耕还林了,我种上竹任由竹子自己长,不用管它,才有时间养猪。过去种苞谷红薯身子把得死死的,有干不完的农活,哪有时间养猪啊!”

上一篇:大地散步

下一篇:当时只道是寻常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