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游蜉(节选)
来源:2020年4期《长江文艺·好小说》 | 作者:班 宇  时间: 2020-04-09

​  1

  我本来计划,春节期间独自去一趟武汉,大年初六或者初七,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去见两位朋友,喝几场酒,如果时间方便,顺便看看东湖,在当地书店做一次活动。我提前很久查好车票,从沈阳北到武昌,有一趟直达的车次,需要十九个小时。我已经很久没坐过这么长时间的火车了,也许有七八年,上次还是去大兴安岭,跟小麦一起。我们那时刚结婚不久,一切都是崭新的,至少看起来如此。车票很紧张,只买到一张软卧,另一张是硬座。上车之后,我一边读书,一边喝着啤酒,心情不错。邻座也是一对新人,老家在讷河,刚在沈阳度完蜜月,返程路上,他们聊着新建好的地铁,每条线路经过何处,以及各大商场的准确方位,东西南北,女孩什么都不知道,匮乏常识,好像不怎么接触社会,但很信任男孩,不管他说什么,有没有道理,都听得很仔细,探出一脑袋的金黄小辫儿,瞪着眼睛,像一位成绩不太好却很努力上课的学生,正在拼命记住。我有几次想去纠正,比方说,建设大路的起点是南两洞桥,再往东去,就换了名字,以及太原街并不是山西太原人援建的,但见到这幅情景,也不忍打扰。

  火车开得很慢,偶尔还要停一停,出了辽宁之后,有一段行驶在山间,铁轨两侧都是石块砌成的矮坡,形态各异,摇摇欲坠,像在经过某处遗迹。夕阳斜入车厢,不断变幻,所有人的面庞忽明忽暗,被晃得厉害,无可遮挡。男孩说,好想躺在那些石头上面啊。女孩点了点头,说,我也想,凉快儿,是吧,我也想。

  夜里十点多,我已经睡过一觉,姿势不对,脖子一动就疼。不知什么时候,小麦换上了以前从宾馆带出来的拖鞋,穿着一条长花裙,从卧铺车厢里走过来,站在身边,一开始还没发觉,直到她摸摸我的下巴,跟我说,也去睡一会儿吧。我说,刚醒。小麦说,躺两个人,挤一挤,问题不大,对面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女,孩子刚才一直在闹,知道你烦,没敢喊你,现在都睡着了。我说,好。小麦拉紧我的手,走得小心翼翼,穿过睡得横七竖八的旅客,被他们的行李绊了几次。我视力不太好,尤其在黑暗里,什么都看不清,只能感受到外面一点点黄色的灯光。走了几步,想起以前读到的一句诗:“我们之所以能看见,是因为有某些看不见的东西在照亮我们。”也许正是如此。

  广播里说,前方到站是齐齐哈尔站,停车四十五分钟。火车行驶渐慢,刹车声刺耳,像一位走在下坡路上的老者,气喘吁吁、颇为吃力地止住步伐。我和小麦来到车厢连接处,乘务员站在一侧,将门拉开,既没人下车,也没人上来,只有一些温暖的风吹过。我攥了一下小麦的手,拉着她走到外面,靠在廊柱上,点了根烟,小麦贴在我胸口,嘟着嘴,闭起眼睛,还在犯困,我闻见一阵洗发水的味道,足够清新。一根烟抽完后,我又点上一根,捏着瘪掉的烟盒,心里想,如果火车现在开走,那就有意思了,眼睁睁望着,高喊几声,快跑两步,但也追不到了。我们总是赶不上自己的行李。我刚想把这句话告诉小麦,却发现她在轻轻抽泣。

  2

  去年五月,我本有机会去一次武汉,宣传自己的新书,南昌、武汉、长沙,这样一路跑下来,比较合理,但当时的行程安排仓促,武汉的书店在时间上错不开,就直接去了长沙。也是在火车上,我给好友苏杰发去信息,说,实在抱歉,这次没去上,下回补酒。过了几个小时,苏杰大概刚起床,回复我说,老哥,不来也好,正在“严打”,摸摸唱都没了,小妹失业,哀鸿遍地。我倒不觉特别遗憾,实际上兴趣也不太大,尽管他之前一直跟我强调,大武汉的场子,尺度到位,消费廉价,童叟无欺,但在我心里,始终有一点执念,即非常厌恶陌生人来喝我花钱买的酒,女性也不行,唱歌好听的也不行。我唱得更好。这个观点我跟苏杰强调过很多遍,最近一次,应该是在北京,五环之外的一家粤菜馆,苏杰带了三瓶走私的伏特加,他喝了俩,我喝一个,席间,又赶来两位朋友。我们换了场地,继续去喝啤酒。

  那次喝到一半时,小麦给我打了两遍电话,我都没接到。后来拨了回去,她问我在哪里,跟谁在一起,我如实告知。她说,怎么喝这么多,舌头都捋不直了。我说,不多吧,没醉。说这话时,我正盯着饭馆旁边的小超市,想着等会儿要带几盒烟回去。小麦说,少喝点儿。我说,知道。小麦说,跟你说件事儿。我说,听着呢。她的声音低了一度,说道,我好像又怀孕了啊。我说,是吧。她停了几秒,说,什么叫“是吧”?我说,是不是。她说,我刚才说的话,你没听清?我说,听清了。她说,那你还问?我说,是吧。小麦挂了电话。

  回到饭桌上,苏杰看出来有点不对劲儿,问我,老哥,还行吗?我说,有啥不行,谁不行了?苏杰说,喝不了我替你,别勉强。我说,啥时候差过你酒?苏杰说,那没有。我说,这不完了,接着整。苏杰说,我合计着,来日方长,你还得去武汉呢。我说,没有了,给我倒满,没有来日。

  等我再睁开眼时,正躺在苏杰租的房子里,时间好像并没过去很久。他们还在喝,杯子不够,便对瓶吹,屋内放着音乐,众口难调,一直在切换,乱糟糟,没有一曲能听完的。见我醒来,苏杰举瓶示意,问我,缓过来点儿没?我说,不喝了,还是不舒服,头疼。他跟大家说,那今天也就这样,先散了,收杯,来日方长。我听到这几个字,头更疼了,下楼打车回宾馆,行至一半,路过一个加油站,连忙喊司机停下来,下了车抱着树又狂吐一阵,这才好受一点。第二天醒来后,看见苏杰发来一张照片。早上出门时,门上被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深夜有客来访还请注意。同楼道的邻居,半夜一点需要正常休息,也请嘱咐您的朋友在离开时能顾及时至深夜。美好夜晚独享即可,邻居需要休息。一次两次,或可理解,同住一楼,各有琐事,不可避免,来日方长,望您今后多加注意,音乐声亦请适可为止。谢谢。”

  落款是“邻居”二字。我跟苏杰说,字写得不错,有点风骨,帮我存好,做个纪念。吃过午饭,我又翻了翻昨晚的通话记录,给小麦拨去电话,响了十几声,也没人接。

  3

  我跟小麦是大学同学,最初并不太熟,联系很少,总共没讲过几句话。一方面是我的个人原因,学业怠惰,不思进取,很少去上课,跟同学都没什么接触。还有一点是,小麦当时有男友,经管系,长得不错,还是校足球队的,踢后卫,半长头发,登场时总戴着个发箍,挺装的,我看过他几次比赛,技术一般,但速度够用,紧盯紧防,意识也好,预判能力强,跟马尔蒂尼有几分神似。在校期间,我在夜晚的甬路上经常能遇见小麦和男友,手拉着手,依偎在一起,大概是刚上完自习,准备一起回寝室,我当时则是往校外走,约朋友去喝酒。每次见到时,离着十几米远,小麦便朝我热情挥手,生怕看不见似的,我点头回以问候,没什么言语交流。我当时常年戴着耳机,不是特殊情况,从不摘下。

  快毕业时,小麦在沈阳找到一份工作,不是本专业,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她对美术一直很有兴趣。这期间,我们的接触逐渐频繁起来。给我的印象是,小麦非常焦虑,总在网上问我,在沈阳租房一个月多少钱,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公共交通状况如何,行业情况是否有所了解,城市发展有没有前景。一个问题提好几遍。我也不知怎么答。刚开始时,我还尽量去查,或者帮着问一问,后来实在有点不耐烦,就随便发一首歌过去,她听过后,还会发表几句感言,歌词如何如何,演唱水平怎么怎么样。老实讲,有点业余。我特别想对她说,发你这些歌曲,不是要跟你讨论,而是为了让我们彼此都清静一会儿。也许为了回礼,有一次,她发了一部电影过来,文件很大,网速又不快,传了半宿,我困得厉害,小麦却坚持让我看完这部电影再睡,说她自己很喜欢,经常翻出来看。传完之后,我打开看了一会儿,是一部动画片,上尉为了采金矿来到美洲新大陆,爱上了一位土著公主,觉得扯淡,主角长得也很丑,快进着播了大半,准备上床睡觉。小麦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说,非常好,很喜欢。她说,呸,接着忽悠,你根本没看完。

  4

  跟其他朋友介绍时,我经常将苏杰的职业说成记者,但事实上,他既没有证件,也没有稳定的供职机构,举止随意,穿得也很颓,流浪狗一样,但性情敦厚,一眼看得出来。很难再跟人讲清,苏杰是一名非虚构写作者,这样的描述对于外行来说,实在不好理解。非虚构是啥?除了虚构的,都是非虚构。纯属废话。但国内与国外的非虚构写作,无论文体、内容还是操作方式,又有着很大差别。我在北京见到苏杰时,他正在写一篇关于共享单车的稿子,并为此入职了某公司,披着统一的橘色马甲,上下班打卡,熟练掌握了电动三轮车的骑行技术。

  我们约见那天,正好是中秋节,下午四点多,北京堵得就很厉害了。我打开手机,看一眼地图,到处棕红,如一位重症患者,奄奄一息,血流不止。过了半个小时,出租车只向前挪动了几百米,我给苏杰发去信息,说已经出发,但路况不佳,估计会迟到,你那边也不必急,慢慢来。苏杰回了我一条信息,语气亢奋,说道,老哥,我这车从来不堵,我不客气了,边喝边等你。

  我到饭店时,苏杰已经干掉半瓶,自斟自饮,桌上摆了四个菜,都少了一半,胃口不错。我很饿,也有点来气,这些年里,凡是跟朋友聚餐,点菜权力一律交给我,也不是我在这方表现突出,主要是别人若点得不好,总要接受我的一番羞辱,压力很大,一来二去,大家也就不费这个心了,随我的便。我与苏杰刚刚碰面,自己又迟到,不好发作,于是先跟他干了一杯,夹起一块鸡肉放进嘴里,皱着眉头说,这他妈菜都凉了啊,怎么吃,来,上菜单,我再点俩。苏杰看着我,满脸困惑,说道,老哥,这是凉菜啊。

  半瓶下肚,我问苏杰目前的工作情况,他向窗外指了指那辆停着的三轮车,跟我说道,每天根据定位,去把那些坏掉的单车收集起来,也就是残疾车,有的是没了车座,有的缺车筐,还有车圈变形的,骑着像是在爬坡,或者跛子走路,公司规定了数量,每天至少几十台吧,统一安放,但要是收得多了,也有奖励,按绩效算钱。每个人负责的区域差不多是规定好的,但有交叉,这就没办法了,有时候还得抢,老哥,你知道,我是为了写稿子才干的这个,不太愿意跟别人争,没必要的吧,但有时候看他们也火大,偷偷摸摸,连跑带颠,就为了个破车,还能打起来,犯不犯得上吧,我是想不通。我说,也不难懂,你看见的是残疾车,在别人的眼里,那是钱啊,被资本害的,甚至资本家也是受害者,现在就是,资本给你一条活路,大家就要感恩戴德,完全不考虑背后的成因,而这只是最简单的情况。苏杰说,老哥,你说一个复杂的。我说,比方说,前些年在东北,经常会出现因子女赡养问题而发生激烈矛盾的情况,并非是推卸责任,不去照顾,而是都在争抢。一方面来说,许多老人的医疗都可以报销,支出很少,另一方面,他们的退休金也不低,至少比子女们出去上班来得更为轻松划算,进而,老年人变成了一种资源,占取之后,不仅经济上得以缓解,也会领先一个道德身位。如果放在麻将牌里,称之为“两头儿上听”,三家堵死,唯你独尊,摸啥都放心。

  苏杰仰着脖子,说道,老哥,来一杯,你半开。我喝到一半时,觉得有所亏欠,索性也一口喝光,然后说,不过,这也是简单情况,落到每个人头顶上,仿佛都能说上几句,但什么也理不清,也不知到底要怎么做。古书上有一个故事,讲一只虫子,称之为蜉,在海上撞见了鬼,鬼乘着一只竹筏,也叫桴,木字边。有蜉游桴,而桴浮于海。大概意思吧,记不太清。虫子游了过去,就问他,您是哪位,竹筏为啥能浮于水面?要去哪里呢?我误入此处,话有点多,您别介意。回答说,我是鬼,竹筏自己浮起来的,没什么方向和去处,你不过是旦夕之躯,为何要问这些?虫子就说,我因大雾而迷路,活不了多久,这样消沉下去,也没什么用,怎么能将余生都用来哀叹呢?没有东西是不死的啊。鬼听到后,挺直腰板,肃然起敬,聊了个通宵。到了早晨,天上有星陨落,虫子也死掉了。鬼就长叹一声,说道,游蜉游蜉,吾桴虽浮,未尝游也,生不遇时,然与时同运。我们现在也是如此,生不遇时,然与时同运。乘着竹筏,站在水面上,跟个人似的,看着逍遥,无拘无束,其实根本不知要往何处去。天光一放,全是惆怅。

  5

  去不成武汉,便一直在家里昏睡,连续十天,昼夜不分,也觉得自己像一位患者。于是打开电脑,抖抖精神,敲了一段文字:醒来意味着丧失对时间的感知,生物钟不属于生物,而属于钟。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无尽的拟声,秩序之心脏,一开一合,真实世界的电子元音。也是一句口号,一场开端,一个发语词,催促着命与革命,历史在其中无力循环,再去接受修饰、质疑与鞭打,使其看起来更为完善、聪明、无懈可击。一座座流亡着的词语,在平原上重新连缀,前呼后应,如同泥河,被发明出来的引力所驱逼,奔流不止,涌入短暂的日常。而日常何为?捕捉与绘制。以将自身纳入一个不断衰变的空间,依靠情意去发动,发动,发动,仿佛立于枯河之中,教徒一般,想象着受洗与受难。偶尔也会向往着一些重复,一些,重复,背反的搭配,并且狂妄地坚信,这正是万物存在的依据,“每一个存在者都是在狂妄中发现了那使自身回归的存在”,尼采式的吁求,要试图去实践,去存在,去使自身回归,从推开一扇窗开始,而外面没有雨,也没有光,只是一种伪装的晴朗,也像伪装的善良。抬头望天,云层为鱼鳞状,均匀密布,三五只乌鸦掠过,约二十层楼高度,速度极慢,路线无规则,如爆炸过后的一片片黑色灰尘,随处可落。

  写到这里,我休息片刻,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又开始浏览新闻。已经没有新闻,数字不是,它只在上升或者停止,而新闻是一场活体解剖,滚烫潦草的叙事,写一个人的经历,如何有所不同,但其实又没什么两样,或者,展现一场事件在时间线上的病理切片。我想起李琼曾经这样定义,也不是定义,更像教育与告诫,以她的记者身份,失落地说道,没什么稀奇,一切都是可能的,盗窃、针刺或者毒药,什么是真相,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真相之中的真实,难道要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说起吗?然后呢,又能如何?我不信的,她咬准字音,反复说着,我不相信。这种近乎于虚无的宣判,不仅无效,且相当于将对话的路径完全锁闭,也没错,不必进行下去了,探讨到最后,无非是摆出一种姿势。而姿势并不需要任何探讨,欣赏即可。

  我犹豫半天,最终还是给李琼发去一条信息,问她最近过得如何,一切是否还好。并不如她,总是斩钉截铁,至少在我们的关系上,我很难去做出什么定义。有时觉得,我们好像超越了全部的先天感知形式,时空、性,甚至是爱,以另一种方式连接着彼此。有时却也会因为这种连接,或者说共振,在现实里无法得到映射,而无比难过。与小麦分居后,这一段时间里,我跟李琼接触很多,并且相对深入。她在日报社上班,人手不太足,记者编辑一肩挑,第一次见面,是她奉命来对我进行采访,我提前看了准备的那些问题,无一例外,都是老生常谈。所以初见之前,内心相当抵触。不止如此,她当时还说想来我家里,说顺便看一看创作环境,这样写起来更充沛一些。我虽不情愿,但碍于中间人的面子,也将地址发了过去。次日上午,我还没起床,便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披了件睡衣,将门打开,发现李琼站在外面,身穿一件极不合身的白羽绒服,像裹着一床棉被,肩上斜挎一只黑色小包,冻得直哆嗦,怯生生地向我点头。我说,怎么忽然跑过来?她说,给你发信息了,一直没回,正好单位乌烟瘴气,好几个部门联合吵架,我就登记外出采访,也没别的地方可去,就到你这里来了。我问她,吃饭没?她说,中午还没。我心想这人怎么这么实在,只好说,我叫个外卖,要么一起?她说,附近有吉野家吗?我今天想吃双拼饭,早上就想了。

  吃饭时,我放了个印度电影,本来想热闹一下,但演了半天,唱歌跳舞的画面一个都没出现,比较尴尬。之后,我去卫生间洗了把脸,又在厨房烧水沏茶,擦净桌面,准备接受采访,想着赶紧把她打发走,下午还有其他安排。这时,李琼眯着眼睛,跟我说道,不好意思啊,我有点困了,能在沙发上稍微躺一会儿吗?在单位里,每天的这个时间我都得睡一下,不然跟生病似的,一点儿精神也没有。我咽了口唾沫,抑制住自己的震惊情绪,跟她说,不用稍微,您请自便。

  ……

上一篇:没穿裤子的人

下一篇:阴阳鱼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