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相见,我们隔着一道冰河
来源: | 作者:佟 伟  时间: 2020-04-01
  辽东湾,盘锦辽河口湿地,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植被类型完整的生态地块,是丹顶鹤的驿站。每年春季便有四五百只鹤由江苏盐城,向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俄罗斯迁徙时,在这里停歇。并有四五十只因眷恋这里,在此处的沼泽芦苇丛中筑巢、产卵、孵雏。
  遗憾的是,我虽在“鹤乡”蛰居几十年,却从未见过野生丹顶鹤。不过,当那年芦芽蘸着青春的胭脂展露光芒的三月,我有幸和一群文友们去迎候丹顶鹤。
  去看鹤的路上,听文友们议论说丹顶鹤每年都会按期到达,风雨不误,域内外的朋友也定期来观鹤。“看那边”,在临海荒原一个叫“干鱼沟”的地方时,一位文友把手指向车窗外说。果然,在烧荒过后黑乎乎的苇塘深处,有几处白点在闪动,似翻动的浪花、摇晃的白帆、漂浮的云朵。
  近了,近了,我看清了,那三五成群的“亮景”便是头顶江南渔火,身披塞北霜雪的“丹顶仙子”,可却被一辆汽车的马达声惊得冲天而起,和我们相隔很远才落下。 
  为了不虚此行,我借助文友的望远镜远距离观鹤,终于和它们拉近了距离。视野中的数十只丹顶鹤,分明在翩翩起舞,或展翅振羽、引颈哝喁、原地踏地,或低旋徘徊、空中跳跃、追逐嬉戏。有的还叼起苇根抛向空中,然后跳起啄食。几只在空中盘旋的丹顶鹤,像蓝天中飘舞的洁白丝绸,身姿如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它们那种源自内心的喜悦,都绽放在轻快的舞步和颤动的锦羽上,那红艳欲滴的丹顶,就是最耀眼的音符。它们不受人类囚禁又充满野性的自然美、圣洁美,动人心弦,摄人心魄。而那种华丽场面的震撼力,也许只能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得出。也难怪日本政府把丹顶鹤舞姿,定格为千元纸币的图案。
  丹顶鹤的舞姿也让文人墨客竞折腰,作家荒原、徐刚、边玲玲在他们的长篇报告文学《辽河入海口》、《大地盘锦》、《鹤唳之声》中,都曾以振聋发聩的气势,浓墨重彩地抒写丹顶鹤。
  可回来几日后,我在一些国家级媒体看到一则惊人消息:国内有的地方有人在湿地上向候鸟投毒,造成两只丹顶鹤中毒,而且有一只死亡。
  我的心被撕了一下,不是吗?!“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鹤鸣宛若琴瑟和声,被认为能给人带来祥运和福兆。可这些比人类在地球上出现早6000万年,飞翔于8000米的绝尘高空,现在世界只有2000只的精灵们。过去却在东北民间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得了诸如“海驴子”、“黑裤衩子”、“黑屁股”等不雅“外号”。长久以来一直遭遇着各地不法分子的毒手。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东北有一个农场,被投毒害死的丹顶鹤等珍禽就多得可用麻袋装。
  这些让我内心隐隐作痛。人们喜欢鹤、心疼鹤,还因为它重感情,它们一旦相恋,便偕老至终,如失去配偶,多会终生不娶,严格恪守一夫一妻制。经过人驯养的丹顶鹤与人性灵相通,你给小鹤拍照,大鹤会老远老远地迎送。你想拍纪念照,它们有时还会主动与你合影。因伤病被人救护过的丹顶鹤,康复后放飞,它们会在上空一圈一圈地盘旋,一声一声地鹤唳,久久不肯离去。它们集体感情较重,有团队精神,鹤群休息时,会有鹤轮流承担“站岗”、“巡逻”、“警戒”任务。鹤群飞翔时,会像大雁那样排成“人字型”或“一字型”。它们浓缩了所有鸟类的骨影。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只为那只丹顶鹤,她轻轻地,轻轻地走过……”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盘锦,关心丹顶鹤的人越来越多。如保护区的员工对它们日夜监护和照顾。不但经常为鹤投撒玉米、鱼虾等食物,而且还在成立的鸟类救护中心里,专门收养因病伤落难的鸟。在抢救病伤的鹤时,像呵护婴儿一样,打吊针时一个相扶,一个人拎药,轮番换岗,救护人员疲惫不堪。
  盘锦还有很多环保志愿者,他们经常参加对丹顶鹤等鸟类的投食、环境教育等活动。人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它们留下一片荒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