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故宫申遗成功日,我一夜未眠……
来源: | 作者:齐世明  时间: 2020-04-01
  朋友,一话说沈阳,你首先会想到哪块儿?没错,是故宫,甚至是脱口而出:盛京故宫嘛!到外地,说家乡,我自豪感油然而生的,也是盛京故宫这“华夏第二宫(首推自然是北京故宫)”。
  这不仅是因为,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沈阳人,更因为我与这座除北京故宫外中国仅存的一座古代宫殿建筑群曾23年为邻。
  还因为,2004年7月1日,清沈阳故宫以“明清故宫扩展项目”成功登上《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一名老报人,在这注定将永载辽宁乃至华夏史册的一天,我主编了《沈阳日报·“一宫两陵”(故宫、昭陵、福陵)申遗成功特刊》,为了那整整八大版,我一夜未眠……
  往事并不总如烟。那一天的情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
  早在6月27日,辽宁省代表团出席在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之时,沈报就派记者随团采访,我就与前方每天电话沟通。
  已经连续几天了,沈阳故宫工作人员的打扮就别具“内涵”,男装一律是白衣、青裤,就像故宫古老的青砖,而女装则是白衣、红裙,好似故宫的城墙,整洁别致的着装就是为了迎接申遗的成功。  
  而沈阳故宫为“申遗”成功进行的准备早已经开始,至少一星期以前,各种大小的亭台楼阁上就已悬挂上了火红的灯笼、沿街建筑都安装上了黄绿相间的轮廓灯,大红的灯笼使雨后的故宫更加妩媚、喜庆。
  7月1日下午,前方记者来电,17时许才表决“五女山山城”项目,沈阳故宫要更晚些时候……看来今天时间不够了,我遂编排了正常的文化版面。
  20时10分左右,急促的电话铃声让已归家正看电视的我一跃而起:“一宫两陵”刚刚摘得“桂冠”!我跑下楼,急蹬自行车赶到报社,时任总编辑梁利人下令,出特刊,你来编!我立即协调摄影记者调历年拍摄的“一宫两陵”照片,同时在网“海”里搜索相关的照片、文字……    
  我办公桌上的电话不时响起,先是特派记者报告情况:19时50分,世界遗产大会开始介绍沈阳故宫项目时,大型显示屏上首先出现壮美艳丽的大政殿画面,会场内的人精神都为之一振。曾于2003年3月受委派来沈实地考察的日本专家稻叶信子女士,代表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向大会宣读沈阳“一宫两陵”评估报告之后,几个国家的代表发言对这个项目给予好评,其评价之高是本届大会开幕以来所没有的。印度代表在大会发言后意犹未尽地说:“请允许我用刚刚学会的中文说一句‘太好了!’”当穿着花袍子坐在主席台上的大会执行主席、尼日利亚人奥莫托索·伊卢耶米敲下手中的锤子,宣布“这个项目通过”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1个成员国代表审议通过了“一宫三陵”(包括新宾永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来自世界各国的500名代表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沈阳故宫(与昭陵、福陵)戴上了期待已久的“金冠”,沈阳,有了自己的世界名片!……
  随之,各路记者传来一个个欢呼雀跃的场景:闻喜讯,故宫一条街的沿街建筑灯光齐明!好个“一片红”啊!“申遗成功了!”正在故宫门前溜弯的张姓大爷与周围的人们都兴奋地直喊;故宫博物院的保卫科长和部分职工第一批赶回,在大政殿前手举上写“热烈庆祝沈阳故宫申遗成功”的条幅,欢呼不已,“咚咚锵——”从清代一条街到隆恩殿前,按捺不住兴奋的市民们已经擂起了锣鼓!龙狮相戏、高跷竞立,故宫古老的建筑群焕发出青春的风采……        
  听着话筒里不时传来的喜讯,扫视着屏幕上大政殿、凤凰楼……一张张原本壮观、此刻更显精彩的照片,我心潮澎湃,作为举世仅存的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宫殿,沈阳故宫代表着清政权入主中原前皇宫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而申遗成功十年来,故宫实现了跨越性发展,观众人数由2004年的67万人次上升为2013年的128万人次……
  听着,看着,想着,写了20多年诗歌的我胸中翻腾起一股股诗情,我当即在手边的报样纸上写道:
      1625年早晨的太阳,
      映照着刚刚破土的沈阳故宫,
      有三分土腥,三分苦涩
      当然少不了一股股满族传统的激情
      当然,也少不了几许历史的忧愤……
  
      从马背上卸下帐篷,筑起十王亭,
      战刀闪闪掷地有声,站成雕龙柱,
      在努尔哈赤炽热的目光中,
      你骄傲地挺直了身躯!
      那时,连年鏖战的努尔哈赤很瘦很瘦,
      他的目光很瘦很瘦,
      你的身躯也很瘦很瘦,
      很瘦很瘦的你,
      却伸出剽悍的手臂,
      将一面黄艳艳的大旗,
      举过头顶,举过沈水之阳
      指向北中国之天……
      那大旗上有一行满文,
      呼啸的朔风边译边读:
      文天祥是英雄,
      岳飞是英雄,
      努尔哈赤也是英雄!
      这瘦瘦的故宫
      就是盛京高高举起的一张名片……
  写着,看着,我的手边,一摞摞漂亮的故宫照片堆砌成了小山。我的眼底,一行行挟着豪情的说明文字,汇成了一条历史之河……
  我桌上的电话仍不时响起:辽宁省省长张文岳刚刚发表电视讲话,向所有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付出不懈努力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省委省政府也发出贺信。
  当全世界的目光会聚于此时,我们的城市正经历着一次感动。黑夜过后是黎明。7月2日上午,两万市民将云集沈阳市市府广场,庆祝沈阳故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夜,五里河上空将燃起璨灿的庆祝焰火……
  前方记者又报道,欢腾之时,他问随团的沈阳故宫博物院专家佟悦最想说什么,佟悦回答:“太不容易了!”相伴的也许是滴滴喜泪吧……
  我心如潮水,纵笔发排2版、3版、4版,又乘电梯跑到排版间,与排版工一齐比较、选择……
  一个个图文并茂的大版样又送到我的案头,我审视着,凝神结想,大笔一挥而就,2版:走进大政殿,3版:抚摸凤凰楼,4版……八个版全部排完,这时看表,已过了子夜时分!
  我疲惫地委在办公室沙发里,但兴奋得没有一丝睡意,我边忆边写,将前面诗情洋溢时破“堤”而出的诗句都记了下来,此刻,再浏览一遍大版样,胸中又“腾”地燃起一团火苗!我拾笔在手,燃烧的情思在手边的纸上势如“脱缰之马”——
      2004年中午的太阳,
      照耀着379岁的盛京故宫,
      有三分魏紫,两分姚黄,
      当然少不了时代本身的厚重
      还有几许历史的沧桑……
     
      你老了吗?不!
      背倚2300年的古城,
      你没有一点资格衰老,
      只有充足的理由年轻!
  
      看看吧,你的身躯虽仍不够高大,
      但一双双蓝色的目光、褐色的目光,
      翻山越海,栉风沐雨,
      正热切地叩响你的门环,
      而你的目光带着几分骄矜,
      自豪地跃过凤凰楼上新铺的琉璃瓦,
      跃过沈阳金廊一排排高耸的脚手架,
      跃过长城跃过长江,
      跃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与宙斯神庙阿拉伯神灯
      与金字塔麦加哭墙……
      古老的嘴唇接吻!
      你摸摸自己刚刮去胡须的青青下巴
      欣慰地笑了……
     
      你看到整个世界都在向
      容光焕发的你微笑,
      在一片微笑的霞光中,
      在一群群风筝和白鸽的簇拥下,
      沈阳,向世界亮出
    古老而年轻的名片!……
  我几乎是一气呵成写下这些激情的诗句,略一沉吟,写下题目《沈阳,向世界亮出古老的名片》。当即送给时任总编辑,他当即挥笔用大字批示:好!随之发排,成了这一特刊亮紫色的封面。
  封面紫亮亮的特刊印出来了。一夜未眠的我高兴地来到报摊,看到晨起的市民围拢在报摊前面,拿起一张张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