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红高粱,以中国梦的姿态陶醉小康世界
来源: | 作者:李文山  时间: 2020-04-01
  几次回到那个名叫黄家岭的老家,都没有见到我魂牵梦萦的红高粱,但它依然长在我的记忆里,呼啦啦在心中起伏摇曳。
  可是,这次返回辽西,我却在朝阳看到了许多农户正在兴高采烈地收割红高粱。每天我都随处可以看到乡亲们把剪下的高粱穗装进蛇皮袋,装上农用车,到太阳下翻晒,用机械或人工脱粒。谈到为什么又种上了红高粱,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非常感谢格兰生态,让他们脱贫致富并看到希望。
  乡亲们口中的格兰生态是辽宁华新集团的下属开发公司,是一家集粮食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也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重点扶贫龙头企业。多年来,这家公司依托红高粱种植项目,利用自身地处朝阳柳城服务业集聚区,毗邻锦朝高速公路南出口,便利交通得天独厚的优势,配备了标准化厂房、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1.5万吨粮食储备库和烘干塔,积极组织纯糯高粱及其它粗、杂粮生产,奋力开拓国内外目标市场,带动广大种植户脱贫致富,在推动新产业扶贫起到积极的作用,夺得朝阳市委、市政府授予的“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
  红高粱在我们黄家岭又叫酒高粱。之所以有这个雅号,皆是因为红高粱是酿制白酒的主要原料。
  幼年的时候,我是随着母亲在姥姥身边度过的。每天早饭都喝高粱粥,还掺了胡萝卜,那时节只在年节喜庆的日子里,才能吃上一两顿米饭,那算是最上等的美食了。我的童年是红高粱喂大的,我的血液里永远流动着红高粱的养分。
  青纱帐站起来的时候,我们的目光无法超越它的高度,也无力穿透它的密度。记得小伙子们锄高粱的当儿,往往一丝不挂,好在高粱地里密不透风,能够遮人眼目,可挡不住他们粗砺地喊出的而不是哼出来的野歌。
  天晴时,高粱秆摇红,铺一片红霞于原野,我们悄悄聚在一块捉迷藏;下雨时,高粱叶承雨,响着一种特有的韵律,我们常常歪着脑袋倾听。高粱地是我儿时的乐园。有两种有毛病的高粱稞大人不喜欢,可孩子们爱不释手。一种是乌穗,吃起来带有青香味,我们往往把嘴唇吃黑了,还在不住地咂嘴;一种是有枝杈的高粱,上面长出几个头,多为秕子,高粱秆表面镀一层粉,有止血功能。这样的高粱秆可以拿来当甘蔗吃,且不比甘蔗逊色多少。至于它的叶子,极像一把长刀,太阳晒人的时候,我们常常用它编顶帽子盖在头上。有一回,我和哥在地里干活,口渴了,哥说我给你打水喝。没有汲水的工具,我们怎么汲水?只见哥伸手劈下一些高粱叶子,先搓一条长长的绳子,然后用叶子编成个圆锥形的水桶,放在井桶里慢慢提起来,我小心翼翼地捧着“桶”喝,那水夹杂着高粱叶的清香,一边喝一边瞅着水“桶”里映出来的我和我那充盈笑意的眼睛。红高粱啊,多少次我会意贪恋着你,忘了回家吃饭,是母亲站在村口大声呼唤我才回去的。
  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我又梦游其间,几回回似乎听到了母亲在深情地呼唤着我。
  第一次回乡是3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黄家岭还有少许红高粱,村头草木结构的房子里开了一间酒坊。师傅很显老,其实才四十出头,矮墩结实,硕大的天鏊焙着发酵的红高粱,糟气弥漫低垂,木楸、竹筒、篾筐、撮箕在他手中轮流使唤。在他身边默默辅助的还有一个女人,是他的妻子,蹲在灶下打火,浓烟在四合环绕。女人便不停地咳嗽,脸色苍白得令人忧虑,身子瘦成一把槁木,让我疑心逆着时光隧道看到了远古时代原始劳作的场景。
  已近中午,酒坊师傅见我看得专注,便留我吃饭。他饭量很大,时而还咂两口自酿的二锅头,而女人吃的则少得可怜。她的身体显然有病,汉子盛一杯淡酒,招呼妻子吃药。女人很听话,从放在地上那脏兮兮的挎包里摸出两个玻璃瓶,抖出药片吃了。汉子又叫她眯一会儿,女人就靠墙坐下,闭上眼睛休息。我看得出他们是很恩爱的一对,只是没有影视作品中那种缠绵火热的作派。
  偶有税务干部路过,酒坊师傅便赶着去缴税,我看了一脸的惊奇。税务干部递过来一支烟,他赶紧用布满茧花的双手去接,模样有些受宠若惊。他告诉我,他父亲也酿得一手好酒,年老了盘不转了,手艺便传给了他。他说,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身,靠手艺吃饭不求人。提起他的手艺,他显得有些骄傲,说话也流畅了许多。我说现在国门大开,人头马、路易十三之类的洋酒充斥于市,喝高粱烧的人越来越少,你的手艺再精湛恐怕也难免有淘汰的那一天。他呆了呆,说也是呢,不过还是有人偏爱这种土制酒的,用红高粱酿成的酒酒醇味美,回味悠长,特别是我经手酿的酒肯定是柔和透明入口绵,酒未沾唇人先醉。我问他这么辛苦,一个月可赚多少钱?他说,就本地产的红高粱量体裁衣,起早摸黑一天下来也有七八元的纯收入,夏季无活可干的时候,就去给城里开电器超市的舅舅守生意。舅舅很有钱,生意做得也很大。我说,你有没有听说过,世上只有三桩苦,酿酒熬糖打豆腐?你舅舅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叫他资助你们一下,就是在城里做个小买卖,也比现在这样苦撑着强呀。他笑了,嘴角一道很深的笑纹使他的那张脸显得特别厚道。他说那是人家的钱哪,你识字断文怎么连这个都不懂?
  呷一口红高粱酿成的酒,我陷入了沉思。他们的生活并不轻松,但酒坊师傅跟我说起这些,语气是相当平淡的,心境也是十分平静的。他很满意自己有一个挣得饭钱的手艺,养得活一家老小。看他那不急不躁的样子,似乎有一种精神在感染着我。准确地说,是他那红高粱般的朴实与本份,以及他自酿的纯正与爽净,而这些东西,正是我们在这个浮世行走最容易丢失的宝贝。
  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后,我又断断续续回去过几次,看到黄家岭老家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昔日的热闹的乡村成了空壳,村头的那间酒坊也已人去屋空,一问才知那对夫妇俩到别处谋生去了。再没有见到过我日思夜想的红高粱,我很纳闷。如今谁还稀罕那个哟?说这话的人眼里放射出欢乐的光彩。是啊,我的父兄们现在过上了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日子,有谁还在意吃起来又苦又涩的红高粱从生活中的消失呢?
  最近一次回到黄家岭是在三个月前,这里已奇迹般地耸立起一个现代化的酿酒企业。昔日遮天蔽日的红高粱没了,酿酒企业取名仍叫红高粱。
  不知为什么,我又想起了那对远走他乡的酿酒夫妇和他们的小酒坊。30多年光阴飞逝,一切都是物非人非,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获取低微的报酬,也许今生今世永远发不了大财,进入不了所谓的上流社会,然而,当他们全力以赴走着自己氤氲香醇的人生之路,就足以让人陶醉十分。
  女儿说,黄家岭的那片红高粱还在,在她老爸的记忆中疯长。
  星移斗转,人是物非。现在,我等到了这么一天,在我记忆中的红高粱又回到了辽西黄家岭。一束束高粱如燃烧的火把,连接成片红如胭脂。乡亲们三五成群忙着抢收,他们手起刀落,动作娴熟,转眼间已收割了满满一背篓。
  几年前,格兰生态紧紧依托朝阳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积极与台湾金门高粱酒厂洽谈协商,引进了红高粱种植项目,从2013年开始在我们家乡的10多个乡镇大面积种植,并逐年扩大种植面积。短短几年间就有7390多农户种植红高粱,其中有1500多个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
  2016年7月,格兰生态在台湾金门酒厂的全球红高粱的采购案中一举中标,成为金门酒厂最大的红高粱供应商,并从2016年起三年契约合作,每年向金门酒厂提供5000至1万吨红高粱。从此,红高粱种植项目成为朝阳县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格兰生态以辽宁红雨高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建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让所有红高粱种植户全部成为合作社社员,进行统一管理,并逐步建立经理人委托农户管理制度,与各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以订单农业的方式,确保最低保护价收购,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种植户的广泛赞誉。
  格兰生态的经营业务由基地种植、生产加工、国内国际贸易组成,所生产的农产品全部来自种植基地。其中,分布在朝阳地区的糯高粱生产基地面积5万亩,年产量2.5万吨,是国内最大的酒用糯高粱生产基地之一,2017年被辽宁省检验检疫局、辽宁省农委评为省级进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和绿色食品示范区。公司旗下“东篱耕读”牌有机杂粮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丰盾”牌酒用糯高粱得到国内外知名酒厂客户的一致好评,年销售额突破500万美元。
  家乡人告诉我,为确保红高粱的品质和产量,保护农户的经济利益,根据朝阳地区的地理、气候、土质情况,格兰生态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红高粱种植、管理等方面,给予全程保姆式的技术指导。同时,公司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高粱体系朝阳综合试验站建立了良好的红高粱种植技术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长期的种植技术合作协议书。
  从落实红高粱种植面积2万亩起步,格兰生态在朝阳县12个乡镇23个村,以及北票市、喀左县和龙城区轰轰烈烈铺开红高粱精准扶贫计划,到2018年公司在全县种植红高粱3.5亩,与32个合作社诸多农户和1500多散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其中500多个贫困户,公司还为他们量身打造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帮扶方案,积极为贫困户争取多项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减免种子款,并回收秸秆。
  一粒失而复得的红高粱,就这样在梦中的土地里萌芽、生长与成熟,以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姿态陶醉小康世界,让我们看见了黄家岭的美好的未来。
  女儿说,改革开放40年,格兰生态又让老爸闻到了红高粱的芬芳和美酒的醇香,一如华新建设集团用“团结奋进、成就梦想”的企业精神去拼搏奋斗,以品质提升价值,坚持以对社会、客户和企业负责的精神,精雕细琢每一个项目和产品,终于成就为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天然气开发利用、生态农业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企业。

上一篇:高尔山抒怀

下一篇:耳朵里的沈阳变奏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