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英雄自翱翔
来源: | 作者:鹤 蜚  时间: 2019-06-15
英雄自翱翔——时代楷模罗阳航空报国的追梦人生

少年壮志:做顶天立地男子汉
  一个人少年时期的经历,有时候会影响人的一生。
  罗阳的少年经历可谓独特。
  罗阳生于1961年6月29日,出生在陕西西安,巧合的是,他出生的这一天,正是航空工业沈飞的创建日。罗阳肯定想不到,与沈飞同月同日出生的他,多年以后,竟然走进了沈飞,自此与沈飞公司结下了一生的情缘,并将其一生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航空事业,生死相依,无怨无悔。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是丰富的经历,而不是流淌的岁月。
  罗阳出生在特殊年代,从自然灾害到政治运动,经历过从身体上的饥饿和精神上的困顿。置身大时代的洪流之中,每个小我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罗阳的少年时代,虽然没有过多的吃苦经历,却有着十分丰富的独特经历,可以用“走南闯北”来形容。
  罗阳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作为军人,父亲在军营的日子总是多于在家的日子,而且,父亲的工作经常随着部队调动到不同的城市。小时候,罗阳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搬家,他从小就跟随父母在不同的城市间转换。罗阳在西安长大,后来到重庆,曾就读于重庆沙坪坝第七十中学,读高中时,又跟随父母到了武汉,成为武汉第四十三中学的学生。虽然少年经历着奔波之苦,却在某种程度上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见识,也磨练了他吃苦耐劳的性子,让他养成了随遇而安的好性格。
  有人说,一个人少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性格、行为、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对其产生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港湾,更是人生的启航地,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身处特殊的年代,罗阳的父母不可避免地经历了那个年代的风霜雨雪,都有过坎坷不平的经历,但是他们正直向善向上的精神世界却未曾受到影响。罗阳的父亲长年在部队工作,几乎无暇照顾家里,家里大事小情都由当教师的母亲一个人在操持。但是罗阳的父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对孩子的关心不仅仅止步于吃饱穿暖,更重要是与孩子有着精神层面的更高要求。军人父亲的刚毅和果敢以及雷厉风行的性格,百折不挠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罗阳。教师母亲的重德重教以及严谨和宽厚,也给了罗阳很好的教育。
  罗阳从小学到高中,读过好几个城市的好几所学校,虽然四处奔波、迁徙,转学、入学,并没有使他涣散,更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反而煅炼了他丰富的阅历沉稳细致的性格,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刻苦上进,喜欢钻研,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可以说,父亲身上军人气质和自律严谨的作风,深深影响了他,使他比同龄的孩子过早的成熟,他自小就懂得自律,是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他上有一个姐姐,虽然他是家中受宠的老小,但他从小就把自己当成男子汉。他独立性强,是个阳光健康的少年。父亲不在家的日子里,他就像一个小男子汉,总是主动帮母亲分担家务,从不让大人操心。
  罗阳从小就崇拜军人父亲,也记住了父亲说的话:长大了,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生没有平坦的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都要百折不挠,对得起天地良心!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古人云: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罗阳立下志向,他记住了父亲的话,要做一个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人生第一次大考:成为追梦航空人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神州大地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紧接着,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开启了向科学进军的新征程。
  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叶帅的一首诗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成为年青人奋发向上的动力。华罗庚、陈景润等科学家的事迹,在无数年青人心中播下了科学和希望的种子,激励着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们发愤读书。此时,正读高中的罗阳也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要考上大学,像科学家那样,为国家的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
  1978年,罗阳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长年自觉的学习,认真严谨的钻研,使他的知识不断积累,刻苦的努力,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空设备专业录取。当时,国家刚刚恢复高考,由于学校资源有限,报考的人数较多,因此,高考的录取率很低,有人形容那时候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正是罗阳少年好学的良好习惯,使他在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面前,从容应对,如愿以偿,走进了大学殿堂,成为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
  罗阳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首选就是北京航空学院,他同时还报了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学院,他的初衷就是立志在将来毕业了要搞军工,投身到航空报国的行列中。他要像父亲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罗阳学的是飞机高空设备专业,专业相对较冷僻。他是个喜欢和自己较劲的人,凡事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从高中走进大学,刚开始接触航空方面的知识,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是他喜欢钻研,很快,他就深深迷上了这个专业。四年的大学生活,罗阳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室和图书馆里,他珍惜时间,认真聆听老师们的谆谆教海,和同学们讨论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埋头苦读,刻苦钻研。门门功课优秀。他爱好打排球,围棋下得非常好,但他对自己格外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始终把学业放在第一位,从不曾懈怠。他要让自己羽翼丰满,他要让自己变得强大。他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是老师和同学们心中勤奋上进、品尝兼优的好学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如愿成为航空人。
守望初心:天之骄子的人生历练
  1982年8月,罗阳来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任设计员。
  此时,二十出头的罗阳,正意气风发,浑身上下充满了青春活力,他心怀科学报国的理想,立誓要像陈景润等科学家那样,用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
  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初入社会的罗阳身上有着让人羡慕的光环,十年浩劫,使各行各业的人才断档已久,罗阳正是国家的急需人才,也是各行各业争抢的炙手可热“香饽饽”。很多人从大学毕业后都选择去外企,去效益好的合资企业,去国家大机关,拿高新,走仕途,或者出国留学,而罗阳却选择了当时相对比较冷清且效益一般的航空工业行业。
  八十年代,我国的航空工业现状不容乐观,企业订单少得可怜,任务量严重不饱和。罗阳到航空研究所做技术员,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5元钱。一个大学生,挣得还没有工厂的工人工资高。不过,这些罗阳都不在乎,他看重的并不是这些,物质生活从来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更在意自己心中的那份理想,在意自己精神世界的追求,他内心深处有一份追求。当他了解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现状,他身上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热爱这个行业。他要将自己所学所思所想和人生抱负融为一体,振兴国家的航空事业。
  他没有把自己当成“天之骄子”看待,哈下腰,脚踏实地,从设计员做起,虚心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取经,随着他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的进一步了解,对各种航空制造技术不断掌握,让他更深刻地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和重担。
  时间流逝,岁月有痕,罗阳在技术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的时间里,他默默地工作着,不问索取,埋头耕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一名工作能力强、专业技术精、业务水平高的优秀飞机设计员。
  这十年,对于罗阳来说,不仅是技艺的精进,意志的磨砺,更是精神的烘焙和人生的历练。这期间,他也完成了许多人生大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成家立业了,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有了心爱的女儿,成为一位父亲……人生的每一步,他都走得结实,扎实,踏实,厚实。
  他心中装着更高的目标,装着国家这个大家,他心中有个梦想,要让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比肩。他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
  然而,有时候人生似乎就是要面临许多种考验。
  八十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经济大潮的冲击,一时间,社会上兴起了下海潮,经商热,几乎是全民皆商,“一切向钱看”冲击着各行各业,也冲击着军工企业,加上航空工业企业的不景气,许多人也开始下海经商“挣大钱”去了。为了挣钱,许多企业把目光瞄准市场。罗阳所在部门也应市场需求,搞起了民品设计,市场上什么热销,他们就设计制造什么,什么产品受欢迎,他们就生产什么,一时间,他们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市场需要很大,产品走俏,收入也很可观。
  看似热闹的经商潮,看似产品热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让罗阳看到了某种危机,他没有被这股挣钱热而迷惑,冷静思考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挣大钱的机会,回归校园,给自己充电加油。
  他报考了母校北航,攻读硕士研究生。
  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这一次学习使他如虎添翼,他结合工作实践撰写科研课题完成了毕业论文,1990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进入九十年代的军工企业日子仍不太好过,许多人选择了新的单位,新的行业,有许多好机会在等待着罗阳挑选,此时的罗阳,羽翼丰满,成熟练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的牌子也格外的引人注目,有许多家好企业大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在许多人看来,无论是学业上的精进,知识上的储备,工作能力和水平都非常优秀的罗阳,似乎没有再回到沈阳的理由,许多人也都认为,研究生毕业的罗阳肯定不会再回去了。
  而罗阳研究生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原单位。他在心里早就埋下的那枚航空报国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他知道,他心里怀有梦想,心中还有执念,他这辈子都不会离开航空这条战线,他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中国航空事业。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重回所里,罗阳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丝毫没有松懈,他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他更加刻苦地钻研。凭着这股劲头,罗阳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所里拔尖的技术人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过硬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使罗阳参与了许多重要型号飞机的设计。90年代初,罗阳提出一种超前的设计理念,运用计算机仿真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个成果后来编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教材。罗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透明件材料人工加速老化研究,取得了成果,填补了行业空白,在国内飞机舱盖老化研究上走出了新路子,成为技术领头人。
  1992年9月,三十出头的罗阳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九室党支部副书记兼副主任。两年后,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组织部副部长。接着担任组织部部长、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所长等职,一路走来,罗阳不但技艺渐进,也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得到了历练,他不断地挑战自己,提升自己,随着阅历的增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罗阳逐渐显现出不凡的才华,成为独当一面的领导者。
  《孙子兵法》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古时看重为官之人的“德、才、学、识”和综合素质。年轻的罗阳走上领导岗位,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处处以身作则,以德为先,他比过去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一方面,他从不把做领导当成多么高的荣誉,只是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另一方面,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做技术工作,就是掌握全面知识,技术上精益求精,成为最好的技术人员;做领导工作,要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领导。
  机遇和挑战并存,压力和希望共生,每一次角色的转换,罗阳都能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在航空工业沈阳所从事技术工作期间,他勤于思考、锐意创新、刻苦钻研、追求卓越,很快就在型号设计中独当一面。他参与组织了沈阳所多种型号飞机的研制工作,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主编出版了《飞机透明件设计文集》等多本专著,为歼8系列飞机研制和首飞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擅长以成熟的技术指导生产,主动担当重任,深入沈飞一线开展技术支持,创新提出“用外场数据支撑可靠性评估”,以计算机仿真方法解决研制问题,为歼8系列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担任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后,深入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选拔培养领导干部的创新方法,在干部职工中赢得了的威信;他坚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以追求卓越的态度苛求自己不断创新超越,从技术专才成长为管理骨干,在他身上实现了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政工专家的完美结合,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罗阳没有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他老成持重、稳健务实的可贵品格,与领导班子成员和谐共事、甘当配角的低调风格,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的良好素质,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表率作用,深得干部群众的赞誉。
用心浇灌:现代工业之花
  2002年7月,为了促进沈阳主机厂所的协同和融合,上级把罗阳平调交流到沈飞公司。
  平调,在有些人眼里,就是明升暗降,或者是不被重用的信号,然而,对于这样的安排,罗阳毫无怨言。他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像军人父亲那样,服从命令,听党指挥。他愉快地服从组织决定,担任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五年后,罗阳出任沈飞董事长、总经理。
  此时,从青年到壮年,罗阳浑身上下积攒了太多的能量,他对航空事业有着太深太深的感情,是航空工业锻炼了他,是航空工业给了他展翅的雄心,他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为航空工业尽展才华。
  一直以来,航空工业都是一个国家的技术、经济、国防和工业化水平等综合实力的标志,航空工业因此被形象地喻为“现代工业之花”。
  自1910年清政府在北京南苑设厂试造飞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航空工业始终没有建立起可称为独立产业的工业门类,对于飞机只能进行简单的维修和机体制造。
  建立一个完整强大并能与发达国家比肩的航空工业,一直是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黎民百姓的夙愿。罗阳上任伊始,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周边国家摩擦频繁,国防武器装备亟需升级换代,“国家任务”艰巨,面对党和国家的重托,面对沈飞人的期望,罗阳毅然挑起了当家的重担。
  罗阳曾经亲身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航空军机市场低迷的那段艰难时期,懂得一个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走技术发展之路。罗阳下决心,一定要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的经营模式,绝不能一条腿走路!但是,军机企业的项目大多是国家工程、生命工程、责任工程,关系国本国体,不能讲条件,不能谈价钱,必须保证无条件全力完成,这个目标不能动摇。但如果在此基础上,使企业再多一些生机和活力,让企业更好而又长远地发展不是更好吗?
  他上任时,正是企业最为艰苦的几年,主业产品正面临重要战略转型,科研新机项目多、周期紧、难度高、风险大,生产任务倍增,等等。路是用脚走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每往前进一步,其实都在书写历史。罗阳想,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科学谋划,军机企业家一样可以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固步自封只能缩手缩脚,勇于开拓才能使企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罗阳是个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的人,也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要把航企做强做大,这是他的风格,也是他的魄力。
  他瞄准了民机产业,把加拿大庞巴迪拉过来搞风险投资,合作研制生产C系列飞机,实现了企业由民机转包生产向风险合作的方式转变。他瞄准通航产业,与美国赛斯纳合作生产LSA162轻型运动飞机,建设完成了拉动式生产线,达到了“日产1架”的能力,带动企业步入整机合作领域,并且在国内首次取得了L162通用飞机国内销售与售后服务许可认证,打开了国内市场。他瞄准了非航产业,逐步推进所属企业改制工作,对企业进行“瘦身”,在他的手上成功改制成立了7家新公司,由于方法得当,企业很快扭亏为盈,并且实现了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干部职工也由最初的抵制转变为积极参与,为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热血注定要燃烧,付出总会有回报。罗阳通过全球化思维,成功地在大国博弈的民用飞机领域抢夺了一席之地;通过本地化运作,与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合作,在沈北新区启动通航产业园区建设,在浑南规划航高基地,扩大企业规模,促进项目战略落地,让企业受益的同时,也使地方百姓受益,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罗阳有一个习惯,无论出差多久多累,回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下基层了解生产进展情况。有一次,他出差回来已是深夜,他从机场回到了单位,直接去了生产车间,发现员工在现场都很疲惫,他当时就提出:“一线员工工作这么晚必须多考虑他们的身体。”他找人联系了医院,为一线员工进行体检,还在现场设立了休息区,安排床铺给大家提供一个“直直腰”的地方,提高伙食标准。在新机项目的攻坚时刻,无论深夜还是清晨,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生产现场。
  在他带领下,沈飞一举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多种机型成功研制,让世界同行刮目相看。
  在军品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他统筹全局、亲自参加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国际化项目论证团队,克服文化、地域、法律差异等巨大困难,推进国际合作的新型民机和通用飞机落户沈飞,实现了民机对外合作由转包生产到风险合作、由零组件生产到整机交付的重大跨越;他带领干部职工潜心钻研、集智攻关,突破了国产大飞机垂尾、吊挂等关键技术,奠定了国产大飞机研制的坚实基础,开创出了沈飞民机产业发展新局面。他潜心研究国企特点,探索思想管理之道,创造性地提出了“恪尽职守,不负重托”的责任理念、“严慎细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感召和培养了一支能打赢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夯实了企业发展的根基。他大力推进实施“严格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用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文化,加强团队建设,完善责任机制,梳理管理流程,极大提升了效率和效益。
  罗阳带领沈飞,紧盯世界航空工业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掌握先进航空制造技术,把企业推上了更高的技术台阶。面对科研与批产交叉并行、条件设施较为薄弱等巨大困难,罗阳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改革零件生产与部总装管理机制,梳理科研与批产管理环节,提高科研和生产效率;他紧密跟踪世界航空技术最新动态,组建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凝聚力的攻坚团队,奋力突破先进航空制造技术;他深入一线指挥攻关决战,多个型号的首飞凝聚着他的心血,几百架飞机的交付饱含着他的智慧。
长子情怀:苦战攻关舰载机
  沈飞曾经被喻为共和国航空工业的长子。
  罗阳常说,我们造飞机,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不能有丝毫松懈。
  “飞鲨”——航母舰载战斗机的研制是我国首艘航母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高度关注的重点项目。可以说,航母舰载战斗机的研制,是一项国家任务。航母舰载机较陆基战斗机相比,飞机结构更加复杂,技术难度高,工作量大,再加上研制周期紧,对沈飞行来说,是一项史无可鉴的破天荒挑战。
  自主研制航母舰载战斗机,面临多项技术难题。关键技术外国人根本不卖给中国。罗阳下决心:我们自己干!他在攻坚动员会上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我们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困难与挑战同在,责任与使命共存,他亲自担任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采用先进的设计制造手段和先进的组织模式。设计阶段,沈飞几百人到沈阳所,提前介入设计。制造开始后,沈阳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进入沈飞,将设计延伸到制造,形成设计和制造一体化态势,各方配合流畅,保证了技术快速突破,项目快速进展。
  为了保证研制成功,罗阳亲自主持了三次大规模的技术攻关。
  第一次是制造折叠机翼。航母舰载机机翼必须能够折叠,无论机翼怎么折叠,燃油、液压、操控各个系统都要正常工作,内部结构特别复杂,技术难度非常大。罗总亲自点将,组建了折叠机翼研制攻关团队,进行技术突破和项目推进。他经常到工作现场,手里总是拿着两个本子,一个是所有攻坚项目进度表,另一个是密密麻麻的计算数据和他对技术难题的解决设想。大家说:罗总是一手拿着催账单,一手拿着锦囊妙计。
  在罗阳的带领下,折叠翼研制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零部件做了一套又一套,一次次地从头做起,一次次拔掉一颗颗技术“钉子”,终于为自己的舰载机插上了灵活的翅膀!
  第二次是制造拦阻系统。拦阻钩是拦阻系统的关键部件。我们曾一度被这个拦阻钩给拦住了,连续几个月不间断研制,拦阻钩就是达不到设计要求,大家的精神都快崩溃了,罗阳总是鼓励大家,他说:“不就是个钩子吗,它拦不住我们!”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把可能影响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的所有因素一项一项列出来,精度、尺寸、配合关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断调整研制思路和主攻方向,最终解决了难题。
  在进行系统综合试验时,有个部件出现故障。有的同志认为,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更换新部件就行了。罗阳却不同意,他认为不能简单下结论,故障原因一定要查清楚,不能有一丝一毫含糊!他连夜启动设计制造全过程普查,将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发现,故障并非偶然,原因在于对设计思想理解不到位,造成批次产品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果只是换换件,做简单处理,就会留下致命隐患。最后,这个部件重新研制,达到了安全可靠标准。
  第三次是舰上起降试验。舰载机生产出来了,罗阳要求研制团队全过程参加起降试验。他说,这好比我们的孩子,就要上考场了,我们一定要盯到底、跟到位,确保它处于最佳状态。他组织研制团队多次长时间到现场跟随飞机试训,详细了解飞机功能性能状况,针对试飞遇到的问题,逐项研究改进技术。当他听飞行员反映操控油门杆有些不适,马上组织调整,直到飞行员感觉最舒适为止。
  沈飞人在罗阳的带领下,一次次从困境中走出,突破了几百项关键技术,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仅用17个月就完成首架总装下线的研制新记录。2012年11月,在“飞鲨”试验试飞过程中,他亲自协调指挥,成功保障了舰载机安全着舰、起飞,推动我国一举跨进世界拥有航母综合作战能力的行列,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辽宁舰入列时,有外媒预测,中国的舰载机要实现舰上起降,至少还需一年半时间。而中国航空人只用了两个月,自己设计制造的歼15飞机,实现了在辽宁舰上的成功起降,创造了航母工程历史上的奇迹!
  “飞鲨”横空出世,带给国人的是无尽的喜悦。世人看到的,是“飞鲨”华美的舞姿,世人看不到的,是罗阳的呕心沥血。
  罗阳常说,“一代装备、一代技术、一代管理、一代人才”,倡导沈飞“出飞机、出人才”,精心打造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70后、80后挑起了公司科研生产的大梁。
  在罗阳带领下,沈飞公司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技术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军机民机生产捷报频传!
  面对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面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沈飞人感到担子重,压力大,但他们知道,罗阳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但他总是给大家打气:“沈飞是共和国航空工业的长子,长子就得拿出长子的样子来!”
  他一心想的是,飞机更多的上天,企业更大的发展,职工更好的生活,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硬汉柔情:天地荡悲歌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罗阳对事业几乎是全身心的投入,他像是在和时间赛跑,吃饭速度非常极快,吃完饭起身就走。有时为了节省时间,经常就在路边小店随便吃一口。外出开会等公干,都是事先定好返程票,极少参加会议主办方安排的参观活动。
  罗阳对个人的事十分马虎,去过罗阳家的人,都非常感慨,罗阳家十分 “寒碜”,房子陈旧,面积也小,没有装修。作为大型军工企业的老总,他完全有能力住更好的房子,但罗阳的住处是一处很普通的房子,是他在设计所工作时分给的。到航空工业沈飞工作以后,公司考虑他上班远,几次研究解决他的住房问题,都被他拒绝了。
  很多人随着职务变化换了几次房子,越换越大,越换越好,爱人虽然理解他,但也希望住得好一些,她多次跟罗阳说:“我们不要新房,把我们这个旧房子再重新装修一下好不好?”;罗阳满口答应,但是他爱人的装修梦一直没有实现,罗阳太忙了,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给自己家装修,房屋依然陈旧,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几年。“他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上面。他心里装着单位,装着他挚爱的事业,就是不装自己。”他的爱人说。
  罗阳的权力很大,企业每年都有许多巨额投资工程,他廉洁自律,从来没有介绍过任何人参与,没有利用“官职”为家人和亲属办过任何私事。罗阳一直戴着一块黑色的卡西欧运动手表,表带儿是黑色布制,边缘已经磨损破旧,还露出白色的线边儿,他就用黑色的碳素笔把白线边儿描成黑色,还自赞到:“这样也挺好的!”后来,表带儿断了,他不知道他从哪儿弄了一个钢制的表带儿,与这块手表很不搭配。他就那样戴着。
  他对自己马虎,却对有需要有困难的人格外大方,每年通过“金秋助学”等方式捐款200多万元。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他积极号召员工和企业一起捐款累计数千万元,彰显了一个企业家的博大胸怀。
  沈飞人都知道,只要罗阳不出差,晚上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最晚。罗阳喜欢运动,但每天的工作总是排得满满的。他擅长的排球没工夫打了,酷爱的摄影放下了,拿手的围棋也没机会下了。在大家的印象里,罗阳的觉永远不够睡,他能把觉睡足,对罗阳来说是一件相当难得的事。每次一上车,他很快就睡着。为了让他多睡几分钟,司机总是偷偷放慢车速,而他总是跟司机说,能不能开快点,司机只好找些理由,和他在车速问题上“讨价还价”一番。有一次,他的头发已经很长了,在秘书的催促下,去了理发店。他一坐下,就对理发师说:越快越好。没过多会儿,就听理发师“哎呀”一声,连说“糟了糟了”,罗阳前额的头发被剪掉了一大块,原来他理发时睡着了,头往下一垂,理发师没注意,一剪子就剪多了,没办法,只好把头发理得很短。回到公司,大家看见都有些诧异,有人问:“罗总,换发型了?”
  沈飞企业创建60周年纪念大会那天,也是罗阳50岁生日,这是怎样的缘分使罗阳和沈飞同一天生日,这双重的喜悦,让沈飞人记忆犹新。那天,罗阳感谢了所有人。当大家情不自禁地同唱“happy birthday to you”时,大家分明看到,硬汉一样的罗阳,眼里分明有了晶莹的泪花。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啊,罗阳这个外表坚强的硬汉,内心也满是柔情。罗总对独生女儿非常疼爱。每次接女儿的电话,声音就变得特别温柔。然而,他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陪女儿。女儿上学他没接送过,女儿的功课他没辅导过,女儿高考他也没去看一眼。女儿要去上海读大学了,正赶上沈飞一个重点型号飞机转场试验,作为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必须在场,不能送女儿去上海,于是就笑着对女儿说:“爸爸太忙了,不能送你啦,你就单枪匹马闯闯大上海吧。” 
  女儿上学不久,罗阳去上海出差,大家都劝他安排时间去看看女儿。他也下了决心,说:“孩子从来没有一个人离开家这么长时间,我一定去看看她。”到了上海,一下飞机,罗阳就兴奋地给女儿打去电话:“宝贝女儿,老爸到上海来了,等这头忙完,我就去看你。”
  然而,一个跟一个的洽谈、考察、拜访,整个公出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一直忙到了深夜,没法再去看女儿了,他想,等第二天再找个时间吧。然而,第二天,单位打来电话,重点型号飞机生产遇到困难。罗阳需要尽快赶回去。临走前他只好歉意地给女儿打电话:“厂里有急事,老爸得回去,老爸保证下次一定去看你。”
  那天,在返回沈阳的飞机上,罗阳一直沉默着,他的眼睛望着舷窗外的远处,久久地凝望着,再坚强的人,也有柔情的一面,那一刻,他脑海里一定是久未见面的女儿失望的神情,他的眼睛里似乎有泪花在闪动,正所谓情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罗阳是孝子,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住在干休所里。随着职务的提升,他的工作越来越忙,但只要不出差,哪怕再忙,只要他在沈阳,他一定要到母亲那里坐一坐。有时忙完已是深夜,但他也要去一趟母亲家,只要楼上的灯还亮着,他就会上楼陪母亲聊一会。拉着母亲的手,说上几句话,唠家常,经常,他和母亲没说几句话,就斜靠在被子上睡着了,手还拉着母亲的手,屋子里只有罗阳微微的鼾声,他的老母亲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儿子,满是心疼,她知道,儿子太累了。有时罗阳刚进家门,一句话还没来得及说,催他工作的电话让他不得不离开。他的母亲总是伫立在窗前目送儿子远去,而他也总是在看到窗前母亲的身影后,才招手告别。“回头凝望、挥手告别”,成了他和母亲在干休所里一道独特“风景”。
  2012年12月25日,罗阳的母亲已经17天没见到儿子了,这一次,儿子离家太久了,从珠海回沈阳后没有回家,而是直接从机场去了歼15飞机试验基地。老母亲一直在等待着儿子回来,老母亲一定掰着指头计算日子,盼望儿子还和往常一样,回家和她一起说说话,让儿子靠在被子上睡一觉。这一天,老母亲终于等来了儿子的消息,老母亲如何也想不到,这一次,儿子永远地去了。她再也无法拉着儿子的手唠家常,再也看不到劳累的儿子香甜的酣睡;这一次,妻子再也见不到罗阳憨厚的充满歉意的笑容了;这一次,女儿再也无法见到父亲罗阳了,她一直想告诉父亲,女儿为他骄傲……
生死相依:英雄翱翔天地间
  罗阳最后的时光,是在航母上度过的。
  去世前一天,舰载机成功试飞后,罗阳曾高兴地给妻子打电话,说对这次舰载机的成功试飞感到非常欣慰。
  2012年11月25日上午,罗阳完成歼15舰载机起降试验的辽宁舰返航,在大连港靠岸,歼15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是我国海军和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母工程建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人们欢呼着,挥手迎接英雄们凯旋归来。在大家热切期盼的目光中,舰上人员依次走下舰艇,最后,大家终于见到罗阳了,只见他拖着缓慢的步伐出现在队伍的最末尾,不像往常那样,看上去一点精神头也没有。罗阳显得那样的憔悴。那样的疲惫,那样的无助,他走下扶梯,没有力量去迎合热烈的拥抱,没有力气与同事们高声欢呼,他只能勉强微笑着与每个员工握手,然后默默地离开了现场,那是罗阳留给沈飞人最后的背影,他们不知道,此时的罗阳,浑身无力,身体非常地难受,已经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
  沈飞原党委书记谢根华回忆往事时,仍然无法抑制心中的悲痛。那天,起降成功后,本来航空工业集团准备25日下午举行庆功会,原计划罗阳出席。但罗阳身体十分难受,他请谢根华代替,当时谢根华看到罗阳的手不时地按在胸口上,似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谢根华赶紧派人把罗阳送往仅几公里外的大连市友谊医院。就在距离医院大门还有百米左右,罗阳喘不过气来,医护人员当即在医院门口大厅进行了紧急抢救,但最终,还是没有把罗阳救回来。
  “罗阳是累倒的!”时任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说,只有亲身经历,你才能体验在航母上实验舰载机的巨大压力。作为歼15的研制现场总指挥,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载机情况可以说是殚精竭虑;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罗阳坚持记录了每批架次起降,没有放过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而罗阳每次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二十米。
  在歼15舰载机试验试飞过程中,罗阳亲自带队,克服异地管理、技术复杂、资源紧张等巨大困难,使试验试飞工作高效开展,他多次陪同上级领导到航空母舰实地考察、解决问题;孟军说:“罗阳对航母的感情是非常细致、细腻的。”罗阳在航母上最后的7天时间里,曾经5次来到舰载机的机舱中,详细研究歼15舰载机到航母上之后,维修、拖动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
  就在上舰之前的不到二十天内,罗阳连续完成两个重点项目,紧接着参加珠海航展,几天后又飞回沈阳,连家都没回,连夜从机场前往基地。算上在舰时间,他连续在外出差17天。
  罗阳最终因突发心脏病不治,永远地离去了。面对罗阳遗体,妻子王希利悲痛地呼喊:“罗阳,我知道,这些天来你太累了!” 
  罗阳离世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央组织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中央宣传部组织主要媒体立即对罗阳同志先进事迹采访宣传,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提供榜样力量。中央组织部、全国总工会、人社部、国资委等中央和地方有关单位,先后追授罗阳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沈阳市共产党员楷模,沈阳市功勋劳动模范,“沈飞骄子”等荣誉称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授予罗阳同志“航空报国英模”称号,并在全集团深入开展向罗阳同志学习活动。
  2013年2月19日晚,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名列榜首,当选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为罗阳写下了这样的颁奖词:
  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
  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