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当代作家评论》莫言专号引发关注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3-02-04
  本网讯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两月有余,作为新闻事件,其喧嚣已渐平息,但作为文学事件,各类研究的热潮才刚刚拉开帷幕。《当代作家评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间断对莫言的关注评论,至2012年已发表莫言相关评论文章93篇。在2013年第1期,《当代作家评论》开设“莫言专号”,集中刊发刘再复、孙郁等著名评论家的文章,既是对莫言既往关注的一种延续,也是从文学批评这一专业角度发出声音,肯定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贡献,肯定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至今的成就,加深对于莫言这位亿万人瞩目的获奖作家的深入理解与评析。《当代作家评论》还获得了瑞典文学奖委员会的授权,在刊发莫言中文讲演稿《讲故事的人》同时,刊发了莫言讲演稿的瑞典文译本,这种双语共置的形式,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一手研究资料。
  《当代作家评论》这一次的“莫言专号”作者阵容强大,文章颇具分量,这些全国知名批评家皆是莫言研究的专家,多年来,对莫言的创作跟踪阅读,从未懈怠。刘再复在十多年前就撰文认定莫言是“黄土地上的奇迹”,在莫言获奖后,他以这篇《再说“黄土地上的奇迹”》一文表达了自己对莫言获奖的最大感想,即“瑞典学院把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是一个非常正确、非常英明、非常有见识的选择”。刘再复在十几年前曾先后发表的四篇评论莫言的旧文,也在文中得以再次呈现,读来仍是字字珠玑,体现出其作为批评家的远见卓识,和对作家能量的准确判断能力。刘再复断言莫言是中国文学海洋中的鲸鱼,或说其创作状态体现出一种鲸鱼状态,即大生命的状态,大气象的状态,大文学的状态。孙郁以“莫言:一个时代的文学突围”为题,将莫言放置在整个时代中来考察,他认为莫言的价值在于,把泯灭的文学良知从泛道德的世界里打捞出来,进入人性的本原。并进一步分析了莫言作品中独特的声音、气味、色彩的特点,以及远离文人腔调的具有民谣韵致的语言。在《“在地性”与越界——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质和意义》一文中,陈晓明提出了“在地性”这一概念作为莫言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质,又以“越界性”概括莫言的世界观。栾梅健则直接研究莫言的文学观,在《民间的传奇——论莫言的文学观》一文中,仔细探讨了莫言文学观念的形成原因及其个体风貌。南帆的《魔幻与现实的寓言》,集中阐释了莫言创作中的“魔幻”风格、“现实”意义——“魔幻现实主义”正是诺贝尔文学奖给莫言评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张新颖的《从短篇看莫言——“自由”叙述的精神、传统和生活世界》从短篇小说这一文体创作机制出发,梳理解读了莫言短篇小说创作的精神气质与特点。史国强的《葛浩文的“隐”与“不隐”:读英译〈丰乳肥臀〉》,从文学翻译的角度,以详细的词语翻译对照为实例,分析了莫言作品的重要英译者之一葛浩文,在翻译莫言作品时所采取的独特的翻译策略。史国强从专业文学译者的视角出发,向我们展示出了莫言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的被理解、转换与再现的复杂过程与意义。《〈当代作家评论〉视阈中的莫言》是《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和编辑李桂玲,通过整理分析二十七年来《当代作家评论》所发表的莫言作品研究、所开设的莫言专辑、所策划参与的莫言作品研讨活动等,展示出一个文学批评杂志如何通过对重要作家、重要作品的研究、理解、支持,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健康发展的胆识与愿望。“莫言专号”最后一篇是《当代作家评论》从1986至2012年所刊发的莫言的讲演、对话录、相关评论文章的辑录,既是《当代作家评论》二十七年来莫言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今后莫言研究的重要资料索引。
  日前,这些文章,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结集为《说莫言》(上下卷)一书,于2013年1月出版。《文艺报》2013年1月28日“新书快读”指出:“当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作为一股娱乐化热潮渐渐退远后,人们就会发现,尘归尘,土归土,文学仍旧复归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仍要在自己的发展轨道上筚路蓝缕。人们也需要通过莫言来冷静地观察,世界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成就如何被理解与认同。”“由林建法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说莫言》包括上下两卷,内容包括‘莫言说:诉说就是一切’和‘说莫言:叙述的极限’,众多专家学者以不同的角度揭开诺贝尔奖青睐莫言的奥秘,其中有中国学界的阐释,也有域外评论家的声音。这些不同体例、不同形式的文章,以多视域的立体层次为当代文坛展现了丰富、多面的莫言。”
  作家北北在微博上撰文:“《说莫言》一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家七嘴八舌说莫言和他的作品,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他能获奖,而非他人。还有相当的部分是莫言自己的自言自语和与他人的对话,相当精彩。”(辽雯)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