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中国作家“辽宁沿海经济带采访团”纪行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3-07-31
  本网讯 7月24日至29日,以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为团长、中国作协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为顾问的中国作家“辽宁沿海经济带采访团”,深入到我省大连、丹东、营口等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第一线,对各开发区、高新园区的管理者、企业家、建设者和当地居民进行了广泛的采访、倾心的座谈和直观的现场体验,充分感受到8年来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成果,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形成新型产业集群,加速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促进东北亚经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采访团成员李炳银、黄传会、王必胜、徐坤、马娜、付洁、纪红建、李轻松等作家,面对火热的建设场景,十分兴奋,纷纷表示,愿用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采访收获,实现饱满的文学表达。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庆昌全程陪同了采访活动,并对沿海经济带的建设进行了讲解,省作协副主席、创联部主任周建新,省作协办公室副主任李海岩也参加了采访活动。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采访活动,省委宣传部对此次采访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妥善的安排,省作协全力做好这次采访活动的组织工作。7月29日上午,省发改委副主任、沿海办主任周喜鼎,接受了采访团成员及国内外各界新闻媒体的集体采访。周喜鼎就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战略意义,未来发展的态势,以及地缘优势,做了充分的讲解。作家们就如何从观念向海到产业向海,化政策优势为产业优势;如何让产业集群实现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使规划体系更完善、更科学,让沿海开发有序地推进;如何走出开发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重开发、轻保护的怪圈儿,解决好资源与矛盾与环境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亲海近水的空间;在开发区建设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解决好开发区内农民和渔民的民生问题深入探讨。就这些话题,周喜鼎用规划方案,具体数据,与作家们进行了充分交流,使作家们在获取了采访、走访的直观现场感觉的基础上,又获得了理性的思考。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在大连谈感受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和龙头城市大连,作家们刚抵大连便来到高新区,“转身向海”成为作家们感兴趣的第一个话题。2005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提出了“转身向海”,以港口开放带动腹地发展的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打开了一条新出路。它改变了以往“靠海不吃海,近海不面海”的观念,自觉地调动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以点带面,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特别是大连市的全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采访中,大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呈发介绍了大连花园口开发区以及大连高新园区的创业历程,描绘出一幅由荒弃的盐滩、盐碱地发展成如今的高楼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新产业园区的历程,通过强烈的对比,引出了作家们对转身向海,面向世界的一连串思考,感受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为人们带来的巨大福祉。

王巨才(中)、朱庆昌(右二)等在丹东与建设者倾心交谈
   大连如何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夯实核心地位,发挥龙头作用,成为作家们走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切入点。采访团考察了金州新区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地交流,和当地居民交谈,亲眼目睹大连沿海开发区沿黄渤海两翼布局,感受大连城市集群的分布,和浪漫之都的风采,让纸面上和新闻媒体中的大连,立体真实地呈现在采访团成员眼前。
  多次获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何建明兴奋地说,22年前,他曾来过大连,这次再来大连,了解到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发展数字,觉得很兴奋。到达当天,他不顾旅途疲劳,一直采访到深夜,清晨伊始,他马不停蹄地约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者。几乎写过中国所有经济发达地区的何建明认为,大连已经不能用“热土”来形容了,更像是一片“沸腾的土地”。他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评价是,具有起点高、视野宽的特点,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后发优势非常明显。不仅给大连、辽宁的经济发展带来历史性变化,还将对中国其他沿海地区带来更大冲击力,特别是对21世纪中、下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历史性作用。何建明说,“希望能用我的笔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大连的发展成果宣传出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名作家黄传会用“这是一片熟悉而又全新的海洋”精练概括了两天来的感受。
采访团在大连参观高新产业区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两翼——丹东和营口,采访团的作家们深刻地感受到这里面向深蓝的港口,拥有着广阔的辐射面,和临港产业集群的优势,对拉动经济有着巨大力量。丹东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东段,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是连接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最便捷的海铁物流大通道。拥有粮食、矿石、煤炭、油品、集装箱、客滚、散杂、通用等专用泊位和配套的专业化、自动化装卸系统及货物存放库场等现代化设施,泊位年综合吞吐能力近亿吨。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个港口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客运航线,这些使丹东港成为以东北亚为基点、面向全球的重要物流枢纽中心和现代大型产业集群港口。
  在营口港集装箱码头,采访团一行详细询问了营口港的兴建、发展以及吞吐量等情况。了解到了营口港已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业务关系。与港口相配套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和外轮代理、理货、供应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2012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80万标准箱,成为中国沿海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二十年来,营口开发区紧紧抓住东北振兴、沿海开放,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着力打造环境优势,积极构建沿海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改变,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吸引了包括新东北电气、沈阳鼓风机、北方重工、鞍山钢铁等一系列工业项目。营口开发区的城市发展变化和开发区人开拓奋进的精神给采访团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改革的思路、城市建设还是下一步的构想,既有前瞻性又切合实际。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看见了一个集聚了许多新闻素材的地方,下一步要在营口这里多下笔墨,让更多的人熟悉营口,熟悉营口开发区的所在地——鲅鱼圈。
采访团成员与开发区负责同志合影
   仅仅一周的行程即将结束,辽宁2200公里的海岸线,纳入采访团视野的仅仅是一部分,作家们意犹未尽。团长何建明特意邀请原锦州市委书记、省人大副主任佟志武,进行了专题采访,了解锦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思路与成果。通过采访,作家们深深地体会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在当今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一枝独秀,南方先发展起来的沿海城市,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提供了经验与教训,后发优势在辽宁突显,尽管对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过争议,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过犹豫,但发展是硬道理,如同大江东去,趋势不可阻挡,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这是辽宁面向海洋,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在踏上返程之前,作家们纷纷表示,要用全球化的视野、创造性的发现,反映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文化特质,创作出让人难以忘记的精品力作。(创联)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