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崛起的辽西作家群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3-11-01
  本网讯 渤海大学拟组建“辽西文学发展研究中心”,并于10月26日举办了筹备会。辽西五市文学界领导和作家、评论家代表与渤海大学的专家学者一起,针对辽西文学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辽西文化土层深厚,而深厚的文化土层必定会生长出茁壮的文学生命。近些年辽西作家队伍不断壮大,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戏剧等各种文体都聚集了强大的写作群体,各种民间文学社团、民间文学刊物也密集呈现,优秀的文学写作者层出不穷。
  辽西文学现象已成为一个明确的客观存在。
  首先,当下辽西的写作者阵容强大。散文作家可以随意举出一些名字,比如偏向历史文化散文的有王充闾、王秀杰、王本道这“三王”,以及张宏杰、初国卿、邸长鹏等作家,偏向乡土田园散文的有高海涛、齐明达、李广智、李学英、崔士学、郭宏文、魏泽先、陆兴志、蔡雨艳等,还有刘文艳、牟丕志、张桂芝等一大批致力于书写亲情、爱情和日常生活中感想、感悟的作家;从事小说写作的除了马原,还有孙春平、白天光、谢友鄞、周建新、李铁、李铭、赵颖、张力、尹守国、邸玉超、于香菊、张艳荣、张忠诚、海东升、齐林等等作家;辽西的诗人更是不胜枚举,李轻松、李见心、宋晓杰、宁珍志、娜仁其其格、刘川、雷艳华、何兆轮、王文军、王永新、韩辉升、阿休、菁菁、高永志、赵坤、张志友等等;辽西的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也颇具规模且各个身手不凡,如宁珍志、老臣(陈玉彬)、董恒波、单瑛琪、王立春、阎耀明、李丽萍、常星儿、周莲珊、盖尚铎等;辽西的剧作家也有白雪生、隋志超、刘民、陈国锋、徐锦川、白铁军等名家。
  其次,大多数辽西作家的写作都有明显的辽西地域文化印记。辽西生活,辽西经验,辽西的文化滋养和熏陶,使他们的作品充溢着辽西气息和辽西滋味,有着独属辽西的“图画”(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和气质。
  辽西处于中原文化的边缘地带,北接蒙古高原,西连京畿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历史形成,使之具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质,而众多作家的不同文化纬度、不同审美向度上的创作,则展示了辽西文化丰饶的构成。当代辽西叙事呈现出明显的地域色彩,既有着辽西走廊上的历史场景、乡村变迁,也有着“边地”生活的奇风异俗,山地人家的命运起伏,以及海边居民的离合悲欢。农民、山民、牧民、渔民演绎的不同的辽西故事,共同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辽西画卷。
  辽西有山,但没有北疆那样的森林和野兽;有海,但没有辽东半岛的湿润和开放。这是一个历史文化灿烂,现实少雨多风沙的贫瘠地区,这个贫瘠地区是近代满蒙文化圈和汉文化圈的互融交叉地带,它有着连接关内关外的走廊,有着比关东其他区域浓厚许多的儒家文化。这一切,都使它成为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的“这一个”。
  辽西五市被一条叫大凌河(古称白狼河、灵河)的纽带连接起来,这条全长397公里的大河,是辽西文明的摇篮,也是辽西人民的母亲河,它的主流和无数支流象血管一样,为辽西大地输送着的生命之水和神秘的文化密码。或许汉唐时期那个白狼水的名字更适合这条河,以及河畔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群。凡是白狼水流经的地方,人们聪明灵秀,却又野性剽悍,将辽西作家群称为“白狼河作家群”可能更为贴切,更能揭示这个群体共同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
  渤海大学作为辽西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秉持高校服务于地方的宗旨,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以渤海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依托,力图整合辽西文学和文化资源,高扬“辽西文学”的大旗,以对“辽西文学现象”和辽西作家作品的研究为其学术新的生长点,倾力打造“辽西作家群”这一文学品牌。
  “辽西文学发展研究中心”是兼具学术和作家联谊性质的组织,针对已经形成的辽西文学现象和日益强大的辽西作家群,该中心成立的目的是以高校为纽带,连结起辽西五市的作家和评论家,实现对辽西作家群的研究和推介,大力营造良好的辽西文学生态,为辽西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服务。
  辽西五市的文联和作协领导非常支持和响应这一倡议,12位来自辽西五市的文联、作协领导和作家、评论家代表与渤海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教授、博士、评论家,学报主编,以及来自沈阳的《鸭绿江》杂志主编一起,在渤海大学共议辽西文学的发展和未来,相信不久之后,崛起的辽西作家群会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韩春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