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毕飞宇:网络小说给爱写人带福音 也证明门槛变低
来源:城市快报 | 作者:  时间: 2015-06-29

  第16届百花文学奖日前在天津颁奖,在这场中国顶尖文学人物的盛会中,文坛大腕们在收获自己创作的又一项硕果时,也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对当今的文 学创作境况进行了一次论剑。在这个移动客户端时代,人人手机不离手,几乎所有的资讯和阅读都能在电子设备上完成,在这样的时代新状况下,一向用纸笔来书写 时代感悟的严肃文学作家们,对文学如何呈现自身的魅力依然有某种执著的坚守。

  贾平凹:作家就应该靠作品来说话,如果总在网络上说一些淡而无味的话,反而会对不起网民

  贾平凹这一次凭借《倒流河》摘得了“短篇小说奖”。

  虽已年过六旬,但依然每年都有佳作诞生,贾平凹一直是文坛的“弄潮儿”,不过这位“潮人”说他不懂得网络也不会上网,可是,他依然和移动互联网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贾平凹曾经在2010年年末开通了微博,只发了一条微博——“圣诞快乐”,引来十几万“粉丝”,却让贾平凹从此对微博望而却步。

  接受记者采访时贾平凹表示,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网络的传播力量如此之大,这种力量让自己“有点害怕”,“作家就应该靠作品来说话,如果总在网络上说一些淡而无味的话,反而会对不起网民。”

  虽然和网络接触很少,但贾平凹并没有忽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文学关注的变化,不过他依然坚持以“不变应万变”。

  “在这个时代,更需要用灵魂写作。”贾平凹感慨文学作品,尤其现实题材的作品就是说公道话。他同时强调了潜心创作,“能耐住性子、耐住风浪、耐住烦恼,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文学,有什么样的作家,就有什么样的作品。”

  方方:我不会刻意迎合读者,像我这样的作家会越来越小众,但有什么关系呢,还是会有人留下来

  同贾平凹一样,湖北作家方方认为,文学写作的本质不会变。在方方此次获奖的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在人人都该幸福的时刻,涂自强的悲伤却延绵不绝。个人的悲剧引起的悲伤,折射了世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方方认为读屏也好,读纸也好,只是媒介不同,本质仍是汉字写作。她说自己不会刻意地去迎合读者。“一个时代 有一个时代的阅读趣味,让我去喜欢网络文学,甚至去写网络文学,我做不到。像我这样的作家会越来越小众,但是有什么关系呢,还是会有人留下来。”

  至于如何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展现文学的魅力,方方表示做好自己就好。“我没有刻意想突破,没有把要出彩、要引起注意、要有所突破当成天大的事 情,我只想写心中想写的,而且我有信心这样写就很好,就会有很多读者喜欢。还有的题材结构也不是刻意做成的,事件本身这样写就很有意思,我不要特意把它写 成什么,我不喜欢玩这种花招。我知道花招较易出彩,也喜欢看别人玩的花招,但我很懒,要是天天动脑筋想在小说上玩花招,恐怕憋半年憋不出来,何必呢?写作 最好是写自己的东西。”

  毕飞宇:网络小说盛行说明科技给爱写作的人带来了福音,但也证明作家的门槛越来越低

  如今,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经常能看到人们低头玩手机的场景。“60后”作家毕飞宇在人群中显得很“另类”,因为他很少用手机,微信、微博都不用。“我不需要它的帮助照样生活得很好。”毕飞宇说。

  今年年初,毕飞宇出版了新书《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他说,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面对一个全新的问题,作为一位传统作家,面对 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写作会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这个问题,不仅是我的难题,也是全世界作家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这个难题至今我也没 有解决,恐怕此生也不能解决。”

  毕飞宇此次获奖的短篇小说《大雨如注》,关注了成长中的少男少女,但对于少男少女喜爱的网络小说,毕飞宇并不感冒。“我听说现在网络小说很盛 行,这是一个好事,因为这说明科技给爱写作的人带来了一定的福音,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写东西。与此同时,也证明作家的门槛越来越低,文学被注水了,呈现出 作家这一群体更加复杂的局面,什么水平的人都能自封为‘作家’,我认为,这一点对文学来说不是好事。”

  面对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毕飞宇认为,作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需要描述和表达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的魅力由他的文字来呈现。

  迟子建:年轻人应该多读经典书,少看商业炒作起来的畅销书,把眼界放得更宽广一些

  同为女作家,与南方城市走来的方方不同的是,喜爱书写北国大兴安岭的迟子建,其性格也很内敛。这一次的获奖小说《晚安玫瑰》中,她在物欲膨胀的今天,为读者建起了一个精神堡垒。谈及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展现文学魅力,迟子建认为,经典的魅力永远都不会褪色。

  她说:“我们习惯一进书店就直奔畅销书架,这对年轻人不是好事,因为畅销书在这个时代是经过商业化、市场化运作出笼的一些书,而文学是有时代 的、有基础的,如果中外几大经典名著没有读、很重要的古典文学精品没读过,一下子就开始读穿越、玄幻类小说,就等于断了代。只知道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 泰的名字,不知其文,这是不应该的,越过了这些大师,对文学的判断力就缺了一大块。” 迟子建认为,年轻人应该多读经典书,少看商业炒作起来的畅销书,把眼界放得更宽广一些。

  “时代在变,但文学的真正价值是不会改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仍然觉得不过时,读十九世纪那些大师的杰作,仍能从中 获得力量。现在的外部环境确实不利于文学的发展,但正因为这样,考验作家心灵世界的时刻也就到了。一个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是精神世界的韧性、广度和深 度。”迟子建说。

  本报记者 苏莉鹏 文并摄(除署名外)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