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大连文学:一个令人欣喜的10年
来源: | 作者:王晓峰 何永娟 张宇  时间: 2010-01-27

  这10年过得真快。
  这10年是新世纪的头一个10年,也是新千年的头一个10年……网上说这10年还是一个无“人”认领,无法“命名”的10年。因为这10年里人类在告别2000年时的那些沮丧和憧憬,在这10年里都清晰起来,也都模糊起来。例如什么预言什么类似电影2012的种种乐观悲观的想象及推测,在历经我们身边时也没有让我们惊喜或者不安。就这样一直往前走着……
  也有些人,一边思考一边走着。
  作家,从本质上(而不是职业上)就是思考的一族。
  大连作家亦如此。
  特殊的区域位置、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特殊的历史使大连——这座嵌入黄渤海之间的半岛,成为国内外较为引人注目的活跃地带。这里有一批作家,在为这个城市,“默默”地做着什么。按照我们掌握的不完全的资讯,这10年里,大连作家平均每年有三、四十部文学著作出版发行,比如近3年的2007年,约有20部;2008年约有40部;2009年约有30部。每年均有10部(篇、首)以上的文学作品获奖(省以上)或被转载。这些文学作品,许多的在文学的某些门类里,具有国内文学的领先水平,因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这一文学门类的向前发展,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应该说,这10年里,大连文学的发展,规模有所拓展,层次有所提高,影响有所扩大。大连文学,从自己的方式,为大连这座城市的发展,在这10年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自己的生活及视野出发,写自己的生活及感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这是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也是大连文学的一个传统。邓刚的长篇小说《山狼海贼》、《绝对亢奋》,孙惠芬的“歇马山”系列小说,素素的散文集《独语东北》、《流光碎影》都是如此。这也包括老作家高玉宝的长篇小说《人生》,老作家高云的具有宏大构思的“故乡三部曲”的第一部《人世沧桑》,高满堂、孙建业的长篇小说《闯关东》、《北风那个吹》等,郝岩、王传珍的长篇小说《冷箭》,还有沙仁昌、徐铎、李月峰、孙薇等人的小说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邓刚、孙惠芬、素素等人的创作趋向,至此更是自己所熟悉的生活领域;邓刚以写海起家,10年来,他出版文学作品6部,居大连作家个人出版结集之首,而他现在笔下大连的大海,除了原有的浑厚大气又增添了几份沧桑与凝重;孙惠芬“歇马山”系列小说的地域原型,无疑是大连庄河的歇马山及周边地区,那里的风情与故事在当下,在如此剧变的时代氛围里便形成了新的人生传奇;而素素的文学视野,从大东北到大连再到旅顺,在沉没在过去岁月的若干历史细节里,以散文及诗的方式,在提示着我们,我们曾经的拥有……这显然是作家不约而同地把视野和审美,聚焦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昨天和今天,聚焦了自己更为熟知的生活领域。
  应该说,这样的现实主义情怀、视野还表现在近10年来的纪实文学领域。比如陈明福洋洋近百万言的上下两大卷的《左宗棠全传》,余音所撰写的北京大学创办之初的《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风云》,杜忠明撰写的一系列有关毛主席的题材例如《<沁园春•雪>传奇》,以及刘永路的纪实文学,都是涉及到了一些重大题材和重大主题(顺便说一句,光是这样的选题与主题,就可以跻身于国内文学创作的一流层次)。这也是在说,在大连,在这种务实的现实主义的传统里,作家的视野、胸襟又一次得到了提升:敢于触及重大题材与重大主题,或者说,在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学叙事里开始有了大连的声音。
  还有大连的另外的文学方式,我们指的是与上述现实主义略略有所不同的文学思维和表达。比如都市文学方式:像津子围、陈昌平、老藤、张鲁镭等;张鲁镭的中短篇小说,大都为都市“小人物”的叙事,一种在困境里不失希望的乐观的阳光的叙事,一种淡淡幽默的叙事;比如刘志钊的电影文学《鲁迅》的方式;比如流行文学方式,像林夕的生活散文随笔、钟墨的《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刘学文的长篇小说、慕容余华的《天黑,请闭眼》、张喜华的长篇小说、的灰的《如画人生》、心然的《爱过繁华凋零时》;比如网络文学方式,像大路朝天的诗歌、马路虾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高晓虎的长篇小说;比如小小说方式,像侯德云的《轻轻地爱你一生》等,像马廷奎、宁春强的小小说;比如杂文随笔方式,像耿聆的随笔集《风吹哪页算哪页》、侯文学的杂文;比如宁明,一个散文与诗歌并驱的大校诗人,被称为国内飞得最高的诗人,他的散文,近些年来以感人而新颖的叙事而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比如青春文学方式,像田然、姜长嵩、王增的长篇小说,姚思宇、焦若凰、王一、董含笛的作品集,以及蔡宁伟的文学作品。还有诗歌的方式。麦城的诗歌,截止目前已在国外出版了英文诗集、日文诗集和瑞典语诗集,据说还有法语、德语诗集。他的诗歌,常占据了国内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作为我们称为的“先锋派”诗人的麦城,本质上是在探寻言语与“我”之间的存在进而表达存在;苏浅也是大家共同认同的表达个性的诗人;大路朝天能把日常生活里最普通最常见的句子,入诗后扩张了能指所指,让人感触颇深、思绪万千。
  还有修成国, 一个孜孜不倦在文学里乐不思蜀的“老作家”;还有诗人及散文作家袁本立、鸿翼、徐德凝、姜风清、邵勋功、曾晖、张昌军、群岛、崔新月、王金杰、姜吉顺、赵冬妮、赵普秋、李园、赵慧锋、阿琴、兰溪、王安平等;还有兰草的诗文,就那么不声不躁地默默地体味着来自中国古代的古典之美,诗情也好,语言也好;还有公安战线上的蜀虎、紫金,小说创作实绩常常令人刮目相看;还有大连的儿童文学创作群体,滕毓旭、车培晶、刘东、满涛、于立极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了。
  这都是开始。可以想像,在现在,在大连,有了这样的基础和积累,有了这样阵容较为整齐、实力较为雄厚、视野较为宽广、思想较为敏锐的一个文学群体,活跃在这个城市里,以自己的方式,审美的和理性的,和这个城市一起,迎着每日一新的海上旭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