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尽美矣,尽善矣——读庞伟华散文集《梦里人生》
来源: | 作者:任 鸿  时间: 2019-12-03
  深秋的午后,阳光暖洋洋地照在屋里,音响里飘来班得瑞的《大自然的诗情》。我沏上一杯香茗,打开了庞伟华先生新出版的散文集《梦里人生》。就像净手焚香、品茶听琴一样,读一本好书也需要制造合适的氛围。音乐萦绕,香茗缭绕,书的芳香扑面而来。整个下午,氤氲在先生的文字里,享受着、感动着、体味着……
  庞伟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协副秘书长,辽河油田作协执行主席。现任辽河油田党建政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先生的众多职务中,我最喜欢他辽河油田作家协会执行主席一职。在辽河油田文坛沉寂多年后,先生扛起文学的大旗,带领一群忠于文学、热爱文学的石油人恢复了油田作家协会的职能,办起了反映油田生活、讴歌石油人的文学刊物《辽河文学》。开办了文学讲座,使辽河文坛又风生水起。
  先生于我,是领导、是老师、是兄长、是朋友,而我更愿意称之为先生。就像人们称鲁迅为先生、冰心为先生、杨绛为先生一样,德行高深、学问丰厚的他,就像一棵繁茂的大树,以葱茏的生机,灿烂的繁花,丰硕的果实给人们以风景、以依靠、以馈赠。他的真诚、他的热情、他的义气、他的学识和能力都成为了我以及周边朋友的福荫。
  我几乎读过先生所有的散文和随笔,沉浸在先生的散文里,常常被他散文精致的意蕴、独特的风格、厚重的人生感悟、深远的哲理及细腻的文理所感动、所沉醉。《梦里人生》是先生继1995后的第二部散文集。著名的散文家林非先生早在20年前就肯定了先生的散文:“伟华的篇章不乏文采,在这方面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预测“他一定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因为“他一直在不倦地追求和探索”。如今,先生正如林非所预测的那样,在散文领域已经颇有建树,他的写作手法也成为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散文风格之一。
  一、真情实感的深情倾注
  著名的散文评论家古耜在评论先生的散文时说:“耐读才是好文章。”先生的文章之所以耐读,是因为其文感人。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在他的散文里,情是创作的原动力,是感染读者的媒体,所以,先生在文中极力宣泄着主体的真情、深情,营造着真挚的感情世界。在他的笔下,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志情,石油情、山水情、故乡情等等,都宣泄得淋漓尽致,这真情拨动着读者的心弦,牵动着读者迫不及待地融入到他的情感中。
  《我陪老婆逛商场》开始写了男人陪女人逛商场的无奈,后来写到与夫人的爱情,作者叙述了由情生爱,由爱到喜欢陪夫人逛商场的思想转变过程。在叙述的过程中,渲染着对夫人浓浓的爱意。“择一周日,卸下平日公务的繁扰,优哉悠哉地陪老婆逛商场,我怡然倚在沙发上,开始专注地欣赏不断穿着新款时装的老婆,随着试衣间那扇玻璃门的不断开启,服饰新款姿态迥异的美女形象,便开始在眼前不断地演绎变幻。”作者此刻的心态是怡然的、享受的。因为“观念一转心态一变,立刻会出现另一片新天地,”作者感叹“心态也许是灵感蓬勃的最好土壤。”而促使这种心态的改变的恰恰是爱情。是与老婆大学时代患难中产生的真挚爱情,是几十年风雨与共的婚姻生活中锤炼的爱情,这种最纯最真的情,令人感动,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母亲的身份证》一文中,先生饱蘸对母亲的深情,记录下母亲去世的过程。那情感,犹如江河奔涌,令人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去世后,“我跟哥哥弟弟们恳求说,就把咱妈的身份证留给我吧,做个纪念!”作者写道:“我还是第一次细看它,正面是母亲的彩像、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和家庭住址;背面标明的有效期限是:‘长效’。有了母亲的证件,心里似乎就有了填充和寄托?”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潸然泪下。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写下对失去母亲的痛与哀,而仅仅通过保存母亲身份证这一动作,就将对母亲的怀念的痛楚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作者写道:“把母亲的身份证掏出来捧在手里,心中骤然涌出无限的凄惶和迷茫——母亲的身份证件虽在,期限是‘长效’,可今生今世哪里还能寻回我挚爱的母亲?”听到这样悲切的呼喊,谁的心能不被揪痛?谁能抑制住情感的泪水?
  《思念如歌》中对王淑珍老师的怀念、《今生美丽的遇见》中对学生的情感、《陪考》中对儿子的爱、《我与草原有个约定》对大自然的爱,都倾注了先生的真情实感,使先生的文字饱含着浓烈的激情。正如《文学审美与语体风格》一书中对先生的散文所评价的那样:“庞伟华对山川大地、社会人生,是那样热爱、那样多情。一声乳燕的呢喃,几株花束的颤抖,都能撩起他的诗情画意。更不用说那无边的芦苇,绵延的碱滩了。正是因为这浓郁的诗情,所以,那些平凡微小的事物,才能够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那些司空见惯的经历,才能够在他的关照下脉脉含情。真是一人一声皆有感,一字一句总关情。”
  二、诗意语言的浪漫挥洒
  别林斯基说,好的文学语言应该“震撼人的灵魂”,传递着“犹如微风吹动风琴般的瞬息即逝的感受。”先生的散文语言就是把这种感受倾注于审美客体的语言。
  走进先生的散文世界,我们感到的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氛围。他以崭新的散文语言风格,使他笔下的山川、河流、人物都别具一格、卓尔不群。读他的散文,能够强烈感受到一股情感的热浪迎面扑来,那情调、语气、节奏、语言,就如一首浪漫的诗篇。
  诗意氛围的营造。他的每一篇文字都是饱蘸着生命激情,为自然而歌,为生命而歌,为心灵而歌。读他的散文,如同阅读优美的诗歌。品味这样诗化的语言,你仿佛来到美丽的辽河畔,谛听着冰封的大河冲撞和奔腾;好像走进浩瀚的大苇荡里,感受着芦涛汹涌,听白鹭歌唱,看仙鹤起舞。在他的散文里,营造的场景是诗意,感受的氛围是诗意的。在《我的月亮妻子》中,“在那清凉清馨的夜晚,一起慢慢变老的我们并肩坐在摇椅上,静静地品香茗赏清风,倾听虫子的吟唱,享受着如水流淌的月光,轻轻地摇着那过去点点滴滴的欢笑……”清凉的夜晚,清馨的风,皎洁的月,呢喃的虫,摇椅、香茗、往事,相濡以沫的夫妻,这样的氛围、这样的场景,这种浪漫和诗意怎能不令读者陶醉呢?
  诗意语言的挥洒。散文的诗性特质,是指在描写生活的时候,倾注了浓烈的主观热情,表达了浪漫的创作情调,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进行了诗情画意的表达。
  先生深谙散文的特质,简洁流畅,自然天成,色彩鲜明,韵律铿锵。在他的气质里,体现一种繁华的热情。而这种繁华的热情造就了他的散文语言的浪漫气质。而正是这种气质,使得他的散文中诗性语言得以浪漫挥洒。读他的散文,能够强烈感受到一股情感的热浪迎面扑来。那情调、语气、节奏、语言,就如一首浪漫的诗篇。
  在他的作品中,处处能感受到这种诗意语言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我与草原有个约定》中,我们处处能感受到先生对草原那种炽烈的热爱,在他那燃烧的激情中,在他那优美而诗意的语言下,乌兰布统草原的辽阔、广袤、绚丽活生生地铺展在读者的眼前。“莫非,这大片大片疯长的向日葵和油菜花是草原的序曲?它们在草原空阔热辣的阳光下,开放得鲜嫩黄艳得刺眼,像刚用蛋黄涂过了一样艳得透明,黄得鲜亮、黄得纯粹。一如巨幅水彩画覆盖了山丘的坚实脊背和隆起的平滑胸膛。”人站在草原上“就好像站在了地球的肩头,随手可摘大朵大朵悬挂的如雪的白云,任意地去抚摸蓝得不能再蓝的天空,沐浴水晶雨般泼下的金质阳光,吐纳着嫦娥柔情呼出的馥郁馨风……”作者醉了!读者也醉了!
  《梅姬!梅姬!》中描写台风:“‘鲇鱼’是从太平洋上游来的,然后它的尾巴只是在苏花那么任性地轻轻一摆,噗地就把那儿的天空捅个大窟窿,顷刻间一千二百毫米雨自苍穹而降——”这样富有张力的语言,多么生动、活泼,且富有感性啊!
  在《梦里人生》这本散文集中,先生的散文语言既诗意盎然又质朴洗练,叙事既简洁又清晰;艺术上追求诗意表达,善于小处着眼,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一人、一事、一景、一情都别致清新,富有诗人情怀和独到的哲思性。
  三、深刻哲理的教化启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一部真正好的作品不仅在于它的视觉冲击力和语言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影响力和对人心灵的感召力。在先生的散文创作中,他时刻不忘把深层次的的思索揉在作品中,使其成为文章的灵魂。
  挥洒理性话语,感悟和升华哲理,是先生散文最显著的特色。在他的散文中,处处体现着他追求生命本体的感受和体验、不断地寻觅精神的家园、感悟着人生真谛的特色。
  在《梦里人生》这本散文集中,有很多抒写有关人生、命运、社会等思考类的文章,这些文章,体现着先生的年龄学识、阅历沉淀、思想成熟,这类文章给人的启迪、教化、影响也是深层次的。正如林非先生所说:“我觉得在伟华的所有文章中,这些思索人生感悟和哲理的部分,可以说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也显示了他多年来的思考,正在不断地结出丰硕的果实。这种形态的散文,对于启发读者思考生存的含义、人类的命运、祖国的前途和历史的趋势这些问题,都极有参考价值。”
  在《大宴无味》中,作者指出当下的诸多宴席已失其本真。列举两例,展现了酒桌之上的众生百态,交际应酬中的种种陋习,形象非常鲜活。而文中更以切身痛感,发出了对亲人不亲,挚友不真的无奈慨叹。《大山的幌子》在写了作者和朋友在大山的怀抱里尽情享受采撷野菜的快乐时,却被告知这些野菜是大山的幌子,是野菜的赝品,是有毒的,这无疑给四个采撷者以沉重的打击。就在大家沮丧之时,作者笔锋一转,收获了另一种成果:“野菜的真身和幌子都是客观存在着的,都是冥冥造化赋予植物生存的本能形态,就像人的语言也本来有实谎之分,做人更有虚伪真诚之别,语言表达与做人的表现都有千姿百态的赝品”,“难道你能剥夺他们开口说话的自由?”虽然受到蕨菜幌子的愚弄,却收获了大山赐予的惊喜——“教训的警示、思想的颖悟、经验的沉实、过程的真趣、生命的珍重!”无疑,这种收获的价值远远大于采撷野菜本身的快乐。
  “野花们哪里甘心附庸野草的风雅?她们各自以其独特的美质尽展妖娆风采,虽跻身于广袤草丛之间,但不管知名不知名的都那么骄傲自豪地仰着笑脸,那么自由自信地恣意开放,开得理直气壮,开得无虑无忧,开得殚精竭虑,每一种每一株都坚信自己是最美丽的,没有任何一种花会嫌自己不够美而迟疑绽放!(《我与草原有个约定》)”当我们细细咂摸着这段描写的味道的时候,我们从中获取的不仅仅是野花绚烂盛开的美景,还有一种从野花生存状态中获得的人生启示,这就是——人不管如何平凡,都有适宜自己生活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依附、不退缩、不自卑,竭尽全力、殚精竭虑、努力向上,就能开出自己人生绚丽的花朵,就能成就一道绚丽的人生风景!
  黑格尔说:“在艺术里,这些感性的形状和声音之所以呈现出来,并不只是为着它们直接本身或是它们直接现于感官的那种模样、形状,而是为着要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因为它们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呼唤起反应和回响。”先生的文章起到的恰恰是这种作用!
  孔子曰 “尽美矣,又尽善矣”。愿先生创作出更多尽善尽美的作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