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将故乡唱给远方
来源: | 作者:刘亚明  时间: 2019-12-03
  我总是这样想:夸父一定不是一个人与太阳竞走,一定有一个女人与她同行,女人有一张坚韧的脸和两条健硕的长腿,在逐日的漫漫行途中,忽然有一天,女人轰然倒下……
  女人倒下的地方,就是我脚下的土地,女人身体里丰富的血管,变成地上纵横的河流;女人浓密的毛发,变成丛生的芦苇;女人整齐的牙齿,变成有序的田畴……
  乍一看,上述这些文字可能让你以为是在读寓言或者小说。这是李箪获得辽宁省作协“中国梦”文学创作散文奖作品《悠悠辽河湾》的开头语,作者用夸父与太阳竞走为起笔,将一个神话的世界带进了我们的视野。文学允许这样的想象,这样的想象让李箪笔下的故乡变得更加美妙神奇。
  1.写风景——渲染风光水韵之美
  芦苇、湿地、辽河湾……湿地风光和一草一木成了李箪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和基本素材,给她的创作带来了灵感。
  故乡盘锦,与水密不可分。“水泡子是鸭子和水鸟们的乐园,它们在蒲草中游弋,啄食小鱼、泥鳅和成群的小蝌蚪。”“悠悠辽河湾,芦苇随处可见,沟边路旁、屋檐瓦缝全是自然生长的芦苇。”也许,只有身在其中才更能体验这种水韵之美,才能写出如此“接地气”的篇什。与水结缘,就是与生命结缘。盘锦的水泡子、上水线、河道以及辽河水冲击下的平原,具有原始、本真、相融、豁达的一面。如此泽乡水韵不同于南方的小桥流水人家,也与珠江、黄河和长三角有很大的不同,这让李箪有了盘锦作家所独有的文笔色彩,反映在散文中,有文字的舒缓湍急、豪迈奔放和温柔细腻之美。李箪在熟悉的生活中获得了水乡人辛劳、笃实、清甜,甚至悲苦的生活气息,在缤纷多彩的大自然中采撷着清新淡雅的风光水韵。她写到:“我越来越接近水泡子中央,听到了蒲草丛中鸭子‘呷呷呷’的叫声,我随即发出热烈而亲切的呼唤,‘鸭,鸭鸭;鸭,鸭鸭……’”,形象地描绘了她儿时那份乐趣。在充满回忆的描写中,李箪笔下的景物鲜活地出现在一个弥着淡淡水气的故乡风光画中。
  可以看出,李箪总是不经意地将“水”落入笔端。蒲草、丹顶鹤、搬网、水稻……有其童年时代的湿地故事,一些生活的细枝末节,满含湿地之美:“悠悠辽河湾,芦苇随处可见,沟边路旁、屋檐瓦缝全是自然生长的芦苇……芦苇荡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水鸟,运气好还能看到美丽的丹顶鹤”。在全文不到5000字的四个章节中,李箪无一不是围绕辽河湾的时光变迁、水韵风情,来展现故乡的旖旎风光和表现热爱情怀的。她对故乡的水情有独钟,在历史的追寻与现实的描绘中满含着湿漉漉的赞美,体现着真挚的情感和这片土地所带来的深邃思想。这些文字,弥漫着我们熟悉的味道,也成就了这篇散文的幽静澄明的水韵。
  2.记人事——袒露宁静淡泊情怀
  《悠悠辽河湾》流露出的生命沉思是淡泊、超然的。
  李箪生在辽河湾,长在辽河湾,而且写作在辽河湾。辽河湾在她的眼中是宁静丰满的,那人,那物,那事都是历历在目的。有关故乡的故事对于李箪来讲是唾手可得的,可以是辽河湾,也可以是水泡子、上水线、芦苇、蒲草、草房子。她说:“小时候,我家住的是草房子,房顶是用蒲草苫的,蒲草柔韧绵密,防雨又保暖。”“蒲笋长大后蒲心会钻出小鞭子一样的蒲黄,咬合在上下齿之间轻轻一捋,清香甜美的蒲黄就留在嘴里,把我们的唇舌都染成了草色。”曾经的蒲草屋带着李箪孩提生活的温馨,让我们也能够和她一起感受那种平淡而难忘的人生。即便回想被时光淹没的亲人,李箪也把死亡描绘得那么的隐讳,那么恬淡,“小宝穿着草绿色的新衣裤,蹦蹦哒哒跑出院子,从墙缝里拔出一根芦苇,旗帜一样举过头顶。草绿色的小背影,高举一根芦苇旗,这就是小宝最后的样子,小宝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她草绿色的小身子永远留在了苇塘……”童年的记忆伴随着对家乡风土人情的咏叹,反映出李箪对故乡的象征意义描述。
  在她的笔下,描绘的不是名山大川、古迹佳胜。而是盘锦最平常的湿地景色。然而她却在其中注入了中国传统古典的山水精神,一种淡泊宁静的文人情怀。辽河湾不躁动、不轻浮,故乡人淳朴、憨厚。那些自然的场景、生活的元素、平淡柔和的世界,如河水一样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包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对原始生态的敬仰,以及社会的责任和对世人的关怀,传承着盘锦地域文化的色彩和对风土人情的关注。“鸭子们来到我身边,扇动柔软的翅膀拍打我的腿儿与我亲昵……它们扭动油滑的身体把我脚心弄得痒痒的,我咯咯地笑!”这样的描述来自于长期生活素材的积累,真实而内敛。
  3.谈梦想——具有美好境界
  透明简朴的语言成就了李箪散文的这一特色,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心灵意义上的故乡,更是风光秀美、可亲可敬的故乡。这篇散文尽管没有写辽河湾的辽阔壮美,但却表现出自然和谐人性的美,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家园意识、美好的期待和梦想。
  《悠悠辽河湾》写得自然、率性、不超功利,这是生活美的极致,更有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在盘锦这个宜居城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引人入胜,正如李箪所描写的那样,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似水空明淡泊,旷远生动的美好境界。“大片大片的苇塘里,芦苇花悄悄开放,茂密的蒲草丛伸出一支支蒲草棒,散发出独特的草药香,我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呼吸,享受雨露和阳光!”大泽地——盘锦这一特殊的自然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箪的审美价值取向。我们看到,李箪用一种充满温情的目光注视辽河湾,用积极达观的态度去思考、审视生活,不仅有原汁原味的乡音乡情,而且寓意着故乡今后的美好,抒发对故乡的祝愿。“此后经年,它们时常出现在我梦里,梦中的我光着脚丫,像一只鹭鸶站在蒲草中,眼前惊现着一窝野鸭蛋!”可以说,李箪追求的是一种普通百姓的人生乐趣,这种乐趣不粗俗,透出真实朴素和性灵。
  这篇散文还概括了故乡盘锦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社会发展等,写出了盘锦人浓郁的故乡情结,表现了人们对故乡的顶礼膜拜,体现出九河下梢辽河湾风土人情。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由小见大、用回忆方式写就的“中国梦”。如此,美好的境界,附着于那片大泽地的风物,洗涤出人们美好的心境,陶冶着人们的不懈追求和梦想。
  伴着西下的河水,将故乡唱给远方,总有不尽的情思涌上心头。盘锦的地美、水美,人更美,这样的故乡清晰可见,就像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著名诗人玉上烟说:“我渴望自己是另一个夸父,追着属于自己的光”。李箪何尝不是如此呢,这篇散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现实的故乡,也在文字的层面为我们“设计”了一个精神的故乡……
  

赞0